中國不輸在起跑線,美國贏在終點線

2020-12-16 移民幫

作者簡介:沁心,在中國生活了23年,又在美國工作生活了16年,然後當起了十年海龜。有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背景,目前在外企當高管,常年中美兩地跑。有兩個生在美國的女兒,當過中國的小留學生,目前在美國讀大學。作者希望通過一支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和美國。

「陽光下,快跑的未必能贏。」

------ 《聖經 所羅門書》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在中國鋪天蓋地的到處可見,也引領了很多相應而生的商業,如早教,如營養品等。

鄰居家的牛牛離本城市最好的初中就差了四分,為了不讓牛牛輸在起跑線上,他爸爸動用了所有人脈,才讓他擠進了這所中學。另外一條街上的甜甜已經換了四種鈣片了。甜甜媽媽想讓甜甜學習舞蹈,贏在起跑線上,一歲就開始給她補鈣,這樣可以比同齡人早點開始學習舞蹈。不遠處還有個毛毛,父母想盡辦法讓他可以早一年上學,誰要他的生日離錄取截止年齡就差了3天呢?就差了3天,難道就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購物中心一到周末就車水馬龍的,倒不是因為建築有什麼特色,而是裡面進駐了各種補習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清晨就在排隊報名,孩子走馬燈似的出入不同的補習班。

抱著同樣的心理,我到了美國以後,也開始關注各種起跑線,遺憾的是,我一個起跑線都沒有找到,但是我卻看到了很多終點線。

美國基本的成長理論是「Take your time」(根據你的時間來),喜歡的是」Pull Back」(拖後)。

我和不少美國當地人以及美國的教育機構交談過,為何不重視起跑線?得到的答覆是,美國更看重的是終點線。

美國遵循的原則是:

1.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表都不一樣

約翰尼出生在一個工程師家庭,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四。從小他各方面發育都比其他的兄弟姐妹晚,他妹妹都會說話了,他2歲多了還口齒不清,總是不喜歡開口。父母也有些著急,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了,「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表都不一樣。」

約翰尼父母聽從了醫生的話,沒有給約翰尼做任何治療,讓他一切順其自然。因為開口晚,他上學也比其他孩子晚了一年,父母以為他是最大的,結果他班上還有比他年齡更大的。

因為晚上學,發育比同班同學更成熟一些,約翰尼各方面都要來的輕鬆,他因此自信滿滿,後來考入法學院,成為了當地一名優秀的律師。

2.起跑線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控制的,但是終點線可以

蘇珊是個移民的後裔,她的父母是偷渡來美國,趕上了美國大赦才得到美國身份的。她父母沒有什麼文化,只能在美國做苦工。爸爸在一家公司打掃衛生,都是晚上上班,媽媽在唐人街餐館洗菜,一個月微薄的收入在紐約這個大城市剛夠餬口的,一家人只能住在一個又小又黑又潮的地下室裡面。

蘇珊是徹底的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她刻苦用功,獨立自強,不僅學業是學校多年頭5名,還多才多藝,精通小提琴、舞蹈和寫作(美國學校都會辦課外的興趣班),在全國都拿到了頭幾名的成績,還舉辦了個人演出會,有小說集出版,最後被五家常春藤學校爭先要錄取。

她的起點線差強人意,但她的終點線比別人的更高、更遠。

3.終點線是一個人負責任的表現

艾瑪是一個富商的遺孀,她的丈夫是阿拉巴馬州第一位百萬富翁,她一直過著闊太太的生活。48歲的時候,她的丈夫過世了。丈夫過世前幾年,一直過著揮霍荒淫的日子,到去世的時候錢財都敗光了,還欠了很多債。留給艾瑪的只有一座別墅。

艾瑪沒有了任何經濟來源,但是她賣了別墅,幫丈夫還清了債,自己用剩下的不多的賣房錢當學費,開始了大學生涯。以她的年齡讀書實在是大了一點,她和另外兩個50歲上下的女學生互相鼓勵,終於在4年後拿到了大學文憑。

艾瑪進了一家會計事務所,2年後又取得了註冊會計師執照。憑藉年齡的穩重和當初丈夫遺留的影響,她很快拿到了獨立的業務,成為了事務所的新合伙人。

我和她同事了兩年,隔斷時間會去她家裡做客。我問過她,如何看待她自己的人生。她反問我,她的起點是好還是壞呢?作為職業生涯,她的起點實在是太晚了。但是,她的終點讓人仰視。

「一個人什麼時候起步不重要,重要的是想不想往前走,想走多遠。你的終點,就是你是否對你自己人生負責任的表現。」

艾瑪說這個話的時候,充滿了自信和驕傲。

4.過早起跑往往跑不遠

姜森是個神童,科大少年班出身。4歲開始上學,大家還在考大學的時候,他已經讀研究生了;大家讀大學的時候,他已經出國留學了;大家還在美國為了碩士、博士文憑奮鬥的時候,他已經有了綠卡、工作和房子。

他太讓大家羨慕了,聽說他媽媽就是特別注意早教,不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

姜森什麼都有,最大的困饒就是沒有什麼朋友。他的同學都比他大很多,剛工作的時候,同事也和他年齡差距大,他一直承受著超出他年齡的壓力,所以他一直心理很壓抑。在52歲那年,英年早逝。

他留下的遺言是不要有任何追悼會,只想默默的消失。據說,他小時候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去了很多地方做報告、樹典型。

我們明白他,他起跑的太早了,跑累了,不想跑了。他的起跑線讓萬人眼紅,但是終點線留下了遺憾。

人生很漫長,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有人奮鬥終生,卻到不了另外一個人的起點;有人起跑的很早,卻很快停止了腳步;有人起點落後了別人很多,卻是走的最遠。

中國有句古話,「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

衷心祝願大家不輸在起跑線上,但更能贏在終點線上。

本文為移民幫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該如何避免
    (圖片來自網絡搜索)然則,還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更讓人防不勝防!拿學習英語舉例。不需舉例,您已知曉。這12年間沒有耐心和堅持付出的家長,是自己的不作為,導致了孩子平庸的英語水平,倒也心寬。反而是付出了無數心血的家庭,沒有達到預期的,則心有不甘:從3歲左右啟蒙的,報各種補習班,風裡來雨裡去,堅持七八年,少則五六年的,在微信群裡打卡,也是忙得不亦樂乎。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該文批評了在中國膾炙人口的一句口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十年過去了,這句違背教育基本規律的口號依然響徹雲霄,成為數不勝數的教師、家長教育孩子的座右銘。這句絕非科學論斷的教育口號對中國目前負擔過重的初等教育現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壞作用。
  • 翟天臨事件,贏在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
    被踢爆「學術不端」事件前,這是一個典型的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一朝敗露,就成了輸在「終點線」上的人。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他們終有一日會從贏了「起跑線」變成輸在「終點線」。
  • 「不輸在起跑線」有違邏輯和常識
    看來,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比賽是一場漫長的無數代人的比賽,而且是多學科、全方位的比賽。不輸在起跑線,是把起跑線當成了終點線,可既然是起跑線,就一定有終點線。任何比賽,輸贏都在終點線。可在這裡,終點線上的輸贏與起跑線上的輸贏有關係嗎?
  • 《起跑線》: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線!咱別逞能啦!認輸,好嗎?
    影片中的主人公孩子的父母,都是底層社會出身,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找人託關係,又是買黃牛票之類的。反正就是竭儘自己的所能,也要讓孩子接受上層社會的教育。因為他們心中一直單純的想著,只要孩子接受上層社會的教育,今後一定會出人頭地,躋身到上層社會。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在終點線綻放最美的芳華
    圖片來自網絡「讓孩子敢於輸在起跑線」,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人類的智能是多元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人不可能時時贏、處處贏、事事贏,其次二、「贏在起跑線」的殺傷力「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後遺症殺傷力還能摧毀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觀。我們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說白了就是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跑中讓孩子無知無畏「偷跑」「搶跑」,並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時,過早、過度地開發透支了孩子的天賦、愛好、興趣。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有數據統計表明,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獲獎總人數的近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近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我國現有人口14億,僅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其中還有一人是文學獲,這與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和發展水平是極不相稱的。
  • 農民工王欽峰:我輸在起跑線上,但我要贏在終點線上
    談起從去年五四青年節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至今的一年中,這件事情最令王欽峰興奮。他說:「在成功和失敗過程中,我找到責任感、成就感、滿足感,體會到快樂人生,精神的愉悅讓我更加樂於學習。」  王欽峰曾是一個農民工,他在山東豪邁公司幹過13個崗位的工作。現在,王欽峰不僅是企業技術攻關的「大拿」,也是公司的十大股東之一。他創新的起步,是從一本習題集開始的。
  • 別管起跑線,終點線定輸贏
    偶然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他們可以為了讓孩子進帕克利帝英語學校,搬家住進高檔學區房;又可以為了爭取貧困名額住進貧民窟。
  • 「起跑線」和「終點線」
    原標題:「起跑線」和「終點線」  劉海明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曾經深入人心。「起跑線」理論的宣傳,不僅得到了家長的普遍認同,也得到了幼兒園、中小學的認同。這個規定得到網友的肯定:「早教會給孩子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有些東西他提前學了,上課時他就不會認真聽講了,一點一點地就養成了不注意聽講的習慣。」「一切不以遊戲智力娛樂、健康幼兒心理教育為主的幼兒園教育都是揠苗助長!」然而,更多的人擔憂:這樣的規定能奏效嗎?有網友指出:「一年級的課程有多難,拼音過關,識字量400多個,幼兒園沒基礎,根本不可能順利學得上去。」「幼兒園不學小學的東西能行嗎?
  • 學生贏在了起跑線,可是輸在了終點,好的規劃不如教學生如何去做
    現在的學生壓力真的是非常的大,家長們都努力的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家長無論家庭條件如何,拼了命一樣的都要給學生報各種的補習班和興趣班。可是,當學生還在小學階段的時候可能還可以,但是到了初中或者是高中之後,那就會發生明顯的不一樣了。
  • 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原標題: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家長們都想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學得太繁雜,反而拖孩子後腿。 新浪教育發布的《全國中小學生課外培訓調查報告》中指出,通過全國範圍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每周參加1-3節課外培訓班的人數最多,其中,城市的孩子佔比人數最多。並且中小學生願意每周參加1-3節課外培訓班的人數最多,約佔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不想參加課外培訓班的人數佔22%。
  • 8歲女孩比賽摔了一跤,卻獲500萬點讚: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網友看完視頻後不禁熱淚盈眶,雖然她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在這個小挫折面前她並沒有放棄,所以她才能夠在拐角超越,並贏在了終點。孩子的起跑線並不能決定終點線黃磊在節目中曾經說到:"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然而很多父母都只看到了孩子面前的起跑線,一心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但卻忽略了孩子未來的終點線。而實際上,孩子的起跑線並不能夠決定他們的終點線。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原標題: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不輸在起跑線」的攀比之風讓家長很無奈。幼兒園就開始教小學的課程。不學吧,別人都懂你 不懂,傷自尊。學吧,孩子又苦不堪言。 □提及中國學校時,她始終用「算術」這個概念;在說美國學校時,她都說「數學」。
  • 補習班興趣班,孩子苦父母累,贏在起跑線不一定能贏在終點線
    早教班,興趣班,特色班,文化課培訓班等等,凡是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商發展,以及學習成績提高的方面,家長們都不想錯過,為的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且,很多父母還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好點的學校,想方設法地去搬家,去花錢,有的甚至一擲千金,為的就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這樣孩子哭,父母累就真的能讓孩子贏在終點線嗎?
  • 瑞思學科英語周敏學:孩子的起跑線由終點線決定
    瑞思學科英語品牌部經理周敏學女士出席「中國好教育」盛典,並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攝影 張志敏)    中國網1月10日訊(記者 段留芳)2013年1月9號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12中國教育家年會暨『中國好教育』盛典」盛大開幕,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網執行總裁李家明出席並致歡迎辭,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朱永新、北大校長周其鳳、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等嘉賓也蒞臨現場並發表精彩演講。
  • 長沙市周南中學校長翁光龍:不讓學生輸在終點線上
    我找到了這個答案——不讓學生輸在終點線上,就是我一直追尋的教育之道。教育理念的解讀要說清楚「不讓學生輸在終點線上」的教育之道,就要先說「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其實,我個人認為後者主要是政府重點考慮的事。政府推進教育公平,力求每一個學生起跑線的公平,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提供公平的環境、設備和師資。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稱之為惡毒,一點不為過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不知道從何時起,某些人卻變著「花招」的把文字玩出各種「新花樣」,其中就有這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乍一聽這句話,大多數人都覺得有點道理,不輸在起跑線上,對啊,沒毛病啊,誰也不想輸啊,誰都想贏啊!但仔細想想,卻總感覺十分彆扭,什麼是起跑線?起跑線如何界定?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但同時培訓熱更多體現了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可問題是,很多家長只關注了起跑線而忘了終點線。一個人起步早起步快,起步的時候接受的培訓多並不意味著他在漫長的人生長跑中,就能持續走在前面,並在人生的終點線上獲得很高的成就。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