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視力障礙男童學走盲道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視頻裡,男童在盲道上蹲下,用手慢慢摸索盲道了解路況,走著走著卻被違停在盲道上的車輛阻擋,男童站在汽車旁無所適從,不知該往哪裡走。
這段視頻將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了盲道這個日常被大家忽視的無障礙設施。那麼成都的盲道是否有被佔用的情況?視障人士出行是否方便?紅星新聞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紅星路二段,整齊有序停放的共享單車
實地探訪:7月22日中午,紅星新聞記者在成都市錦江區紅星路二段看到,盲道上沒有障礙物,雖然人行道上停著數十輛共享單車,但均擺放整齊,停放在劃定的區域中,並未佔用盲道空間。22日下午,記者來到人民北路二段,和紅星路二段一樣,盲道上沒有障礙物,雖然有數十輛共享單車,但均按規定擺放。
雖然部分地方的盲道管理規範,但在其他地方,也出現了一些佔用盲道的現象。
7月22日中午,紅星新聞記者在錦江區慶雲南街看到,一些水果攤位直接擺放在盲道上,佔用盲道空間。記者詢問其中一位攤主是否注意到攤位佔用了盲道,該攤主表示,「平時很少看到有盲人走這過。」
此外,部分街道還存在共享單車佔用盲道的情況。在金牛區花照壁東街,大量共享單車未按規定停放,堆積在人行道和盲道,影響通行。
人民北路二段,有序停放的共享單車
視障人士反映:「現在在盲道上都不敢甩開步子走,只能拿著盲杖一步一步摸索,就怕前面有車子、障礙物擋到了。」
今年57歲的高友華是一名視障人士,視力殘疾級別為1級。高友華家住營門口附近,工作地點在龍泉的一家盲人按摩店,也因此,他長期往返於成都的西邊和東邊。除此之外,熱愛唱歌的他還多次參與公益組織舉行的活動,在福利院、養老院等場所演唱。於是,他也經常需要去到他不太熟悉的地方,走不熟悉的路。
他告訴記者,走路的時候,有盲道他都儘量走盲道,可是現在盲道上的障礙物太多,有單車,還有佔道經營的商家。「單車特別多。因為看不見,一不小心就踢上去,腳就會被撞青,重心不穩就要摔跤。而且有些車子上有鐵鉤、鐵釘,我衣服被鉤爛過,皮膚也被鉤流血過。」
高友華還提到,部分路口為了避免車輛進入,會安裝低矮的水泥柱子,這個柱子也讓自己吃了不少苦頭。「因為柱子之間間距太短,經常會踢到,腳踢青都是小事,一下子被絆倒,才真的惱火。」
說到這裡,高友華有些無奈。「身體健全的人,自然不覺得這是什麼障礙,小心一點或者繞下路就可以避免的。但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每一步都走得艱難。」
金牛區花照壁東街,盲道被無序停放的共享單車佔用
殘疾人公益服務組織:「按照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成都市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都是比較規範的,但其中還是有不少的問題。」成都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廖國龍告訴記者,去年7月,成都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了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如今促進會內有包含殘疾人、愛心市民、志願者在內的600餘名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員,大家利用業餘時間去搜集無障礙設施現存的問題,「單車佔用盲道的情況比較突出,我們也把收集到的問題反映給了相關部門。」
對於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廖國龍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廖國龍表示,首先,在無障礙設施的建設上,希望在竣工驗收的時候,能夠邀請殘疾人去體驗參觀,如果發現問題,可以立即提出整改。「因為身體健全的人其實不了解殘疾人的生活,有的盲道拐來拐去,有的盲道非常窄,有的盲道在坡道處就中斷了,這對於盲人來說都是極不便利的。」
其次,在無障礙設施的管理上,廖國龍表示,一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二是希望社會各界能夠關愛盲人這一群體,不佔用盲道,為盲人創造更好的出行環境。「有的人覺得盲道上也沒幾個盲人在走,所以就把共享單車隨便一放。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如今成都有數萬名盲人,但是由於盲道上障礙物多,他們出門也不太敢走盲道。盲人不走盲道,有些市民就隨意佔用盲道,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慶雲南街,盲道被小商販佔用
城管委回應:成都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共享單車佔用盲道的問題確實存在。主要原因是有些騎行人員明知有劃線停車區,由於趕時間、圖省事,隨意停放、亂停亂放,不講社會公德造成。由於騎行人的不規範、不文明行為,也給單車維護管理帶來較大麻煩。
該負責人表示,城管工作人員在日常巡邏過程中,若發現共享單車佔用盲道的情況,都會在第一時間將其搬至規定停放區域,「如果發現單車集中佔用盲道的情況,會立刻通知相關共享單車公司進行轉運。」另外,對於遊商小販佔用盲道經營等其他佔用盲道的行為,他們也會視佔道情況進行勸導或實施處罰。
另外,為進一步規範單車停放秩序,青桔、哈囉、摩拜三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積極推進電子圍欄技術落地,在成華區雙園巷(列五中學門口)、錦江綠道濱河路新華橋至東風大橋、金牛區棗子巷等區域實施了電子圍欄禁停區試點。騎行人首次在禁停區內停車,會收到警告提醒,兩次及以上在禁停區內停車,將收取2元-5元/次的調度費,甚至影響後續的用車。
接下來,成都市城管委還將繼續加強監督檢查,指導區(市)縣城管部門,督促共享單車企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針對問題立即開展整改,包括重點整治突出問題點位單車停放秩序,及時處理投訴問題,對照停放標準,強化停車秩序,確保整治效果,杜絕問題反彈;各單車企業嚴格落實單車停放秩序運維人員實名管理制度,強化線下單車停放維護管理,特別是單車停放密集路段和擁堵點要進行重點維護管理,定人、定崗、定責,最大限度減少單車「潮汐式」擁堵發生。
(原題為:《盲道能不能幫「盲」? 探訪成都盲道佔用現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