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17日訊(新田融媒記者 黃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新需求的必然舉措。新田縣芙蓉學校建成以來,一直堅持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宗旨,不斷改善教育環境,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讓學生開心的上好學,讓老師安心的教好書。
在錄播室,學生通過遠程直播設備,同步上趣味的身體音階歌。
「拍拍你的肩膀,la、la、la……」在錄播室,同學們通過信息化設備遠程直播,與梘頭學校和彭梓城村小的同學們同步上音樂課,一起舞動身體跟著節奏唱起身體音階歌。
「我和梘頭學校的小朋友是同學了,將來還會成為好朋友,所以我非常喜歡在這裡上課。」學生劉奕晴開心地說。每次遠程直播,身處三地的孩子們都會「隔空」問好,網絡聯校在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的同時,也拉近了城鄉孩子們的成長距離。
何時斌在課堂上流利地朗誦英語。
在七年級10班,學生何時斌正在流利地朗誦英語。何時斌的老家居住在梘頭鎮水子嶺村,距離縣城25公裡,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何時斌一家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遷至離芙蓉學校不遠的工業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因為家庭貧困,何時斌性格比較內向自卑,但在學習上,他刻苦上進,進入芙蓉學校後,在老師和同學的關心鼓勵下,他變得自信開朗,課堂上總是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從家裡到學校十幾分鐘路程,非常近,學校的風景很美,老師和同學也很關心我,所以我能放下心中的包袱,用心學習,我相信能用知識改變未來的命運。」何時斌說。
青年教師李倩在給學生上英語課。
給同學們上課的青年教師李倩,大學本科畢業後,一直在國外從事財務工作,儘管有著十分可觀的收入,但遠在異國他鄉的李倩心裏面總感覺沒有歸屬感。芙蓉學校建成後,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濃厚的教學氛圍,吸引她辭掉了國外的高薪工作,來到芙蓉學校擔任英語教師。
「從小就有當一名教師的理想,我選擇回到家鄉,把專業知識教授給我的學生,讓貧困學生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我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李倩面帶微笑的說。
芙蓉學校在校門入口處設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芙蓉學校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為了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和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重要舉措,是支持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重要民生項目。今年秋季開學,新田縣芙蓉學校招收的1100餘名新生中,大部分來自工業園易地扶貧搬遷戶和園區務工人員的子女。通過人才引進和公開招錄,今年,共有55名本科以上高學歷的青年到芙蓉學校任教,充實了學校教師隊伍。
該校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強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硬體設施的投入,創造舒適的學習和工作環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爭取吸引更多的,具有教育情懷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教學的隊伍裡來,使孩子們享受到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