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制動性能差原因是什麼?
具有良好制動性能的摩託車,在行駛中踩下制動踏板或握緊手控閘把時,摩託車能平穩的停住,鬆開制動踏板或手控閘把時,制動蹄能迅速、完全地與制動轂分離,而不阻止車輪靈活轉動,也沒有金屬摩擦聲。制動性能差的摩託車,制動時減速較小,制動距離長。其主要原因是:
制動蹄摩擦片嚴重磨損與制動轂間隙過大,或與制動的接觸面積太小,使制動蹄摩擦力減小。制動路摩擦片被油沾汙、水溼、硬化或鉚釘外露,引起自動蹄和輪轂打滑。制動踏板或手控閘把自由行程過大,或制動鋼絲繩因斷股在外套內卡住,使制動蹄不能完全脹開。
制動系統各轉動零件因生鏽而卡死。制動蹄彈簧彈力減弱或折斷,造成制動蹄不能復位而加速摩擦片的磨損,使制動性能變差。制動凸輪軸嚴重磨損,使制動蹄脹開範圍變小。
診斷時,可反覆踩下制動踏板或握緊放鬆手控閘把,檢查自由行程是否過大。一般制動踏板擺動全行程的1/4時,制動就應生效;手控閘把握下1/3全行程時,車輪應有制動。若放鬆制動踏板或手控閘把後,不能自動復位,說明制動系統各轉動零件生鏽或制動鋼絲繩斷股在外套內卡住。若制動踏板或手控閘把能自動復位,應檢查制動蹄摩擦片與制動轂間隙是否過大。一般在直徑方向測量,其間隙不得大於1.5~2毫米。若間隙正常,則需要檢查制動蹄摩擦片與制動轂的接觸面積是否過小或制動蹄摩擦片是否被油沾汙。一般制動蹄摩擦片的接觸面積不得小於75%。剛清洗過或涉水行駛後的摩託車,若突然出現制動失靈;是制動蹄摩擦片水溼而引起的打滑,此時可利用車輛在行駛中的間斷制動,使水分蒸發。
經上述檢查均無問題時,則應卸下制動盤擺動搖臂,使制動蹄脹開後的尺寸正好等於制動轂內徑,再測量搖臂的擺動角度。若擺動角度大於40°,說明制動凸輪或摩擦片嚴重磨損。
行駛跑偏或車輪甩動的原因是什麼?
一、行駛跑偏
摩託車行駛中,駕駛員兩手輕輕扶把,車輛仍能保持直線行駛,並感覺兩手受力均勻,這說明此車行駛直線性良好。當只有兩手用力不同,才能維持直線行駛,稍一鬆手車輛就會跑偏,便說明此車跑偏。主要原因是:
1、前後車輪不在同一個平面內。
2、方向支柱軸承螺母擰得過緊,上下軸承碗有嚴重損傷,滾珠有破碎現象。
3、前後減震裝置的左右減震彈簧長度不相等或彈力不同。
4、前叉管因碰撞扭曲變形或導向管彎曲。
5、前後車輪的輪圈扭曲成「8」字形,後車輪輻條鬆動,或車輪在平叉上安裝傾斜等。
診斷故障時,應首先檢查前後車輪是否在同一個平面內。當車架或後平叉扭曲變形、前叉管變形或導向管彎曲時,都能造成前後車輪不在同一個平面內。其次檢查車把轉動是否靈活,若車把轉動過緊或有死點,應加以排除。經上述檢查完好後,再重點檢查前後車輪的輪圈是否扭曲或車輪輻條是否過松。
二、後車輪甩動
摩託車在平坦道路上行駛時,駕駛員感覺後車輪甩動。其原因是:
1、後車輪輻條全部鬆動,輪圈能任意擺動,或後車輪的氣壓過低。
2、後平叉與車架鉸鏈處的連接軸和導套之間過度磨損,產生較大的曠量。
3、後減裝置內的液壓油不足或其中有一隻油量過少。
4、後減震裝置彈簧彈力減弱或折斷。
5、後減震裝置中壓緊活塞的螺母鬆脫,使活塞脫離活塞杆,造成液壓減震作用完全失靈。
6、後車輪軸鬆動,軸承孔磨損或後輪軸螺母鬆動。
診斷後車輪甩動時,可以用手左右扳動後車輪,仔細觀察搖動部位。若後平叉與後車軸緊固,但後車輪有明顯擺動,便是軸承或軸承孔磨損。若左右扳動後車輪並無擺動現象,則應拆下後減震裝置進行分解檢查。可先察看液壓油是否充足,再檢查彈簧彈力是否減弱。若因彈簧折斷所引起的後車輪甩動,多是突然發生的,而且在行駛中可聽到金屬折斷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