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類型眾多,不限題材無拘風格,警匪片作為香港電影繼武俠片沒落之後本土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類型,在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90年代達到了年度電影產量的一半以上。
如果把犯罪片、梟雄片、黑幫片都歸類到廣義的警匪片這一範疇,警匪片在當今的香港電影類型中仍屬港產片的頂梁柱,警匪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標杆。在眾多的香港警匪片中,時間跨度上幾乎涵蓋了警隊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也幾乎表現了所有的警種部門。但最被香港電影人鍾情改編的就是香港警隊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下屬的三大刑偵王牌部門:毒品調查科、刑事情報科、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毒品調查科
毒品調查科,英文縮寫NB,俗稱掃毒組,成立於1954年。現由一名總警司任主管,兩名高級警司任副主管,下設三個掃毒組以及三個財富調查組、情報組等多個實戰小組,每個小組基本上都由一名總督察領導。
在香港警匪片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絕大部分犯罪內容都與販毒有關。不僅僅是因為香港被殖民以後的一度煙檔盛行,主要還是因為緝毒工作的高風險高智商高利益等特點更適合用來改編成電影。個人以為,具體到掃毒題材的這類警匪片,《門徒》的內容表現是最接近真實的影片之一。
影片講述了警方設局派遣臥底阿力成功打入大毒梟林昆身邊,最後博得林昆信任成為林昆門徒,林昆把金三角毒品源頭和香港各區下家全部介紹給阿力之後要洗手養老去美國,卻在臨行前被警方抓捕。
影片有很出彩之處,在表現毒品這一產業鏈上採取了一種紀實的手法,從源頭製造到底端吸毒的畫面處理都很有視覺衝擊力。吸毒人有吸毒人的可憐可恨之處,而罪大惡極的毒販也有自己的職業理論,錯不在自己,在那些吸毒人。
從警察一方來說,從整個偵查布局到日常跟蹤等工作都表現得極為真實。在開頭掃毒組的督察指揮多臺車輛對毒販車輛進行跟蹤這場戲的編排上,警方車輛交錯跟蹤相繼被甩,相當有真實感。在表現職業立場和立功升職心切這一方面更是極致,先是隱藏於居民樓內的毒品製造點同時被海關的毒品調查科撞線偵查,海關的毒品調查科帶隊督察為了立功,對抓捕的警方臥底阿力進行毆打逼供,甚至當阿力報出自己是警方毒品調查科的臥底時,也裝作不信。這場海關撞線的偵查戲,人物對白呈現出一顆赤裸裸的名利心,不失真實又張力十足。
影片結尾,毒梟林昆被成功抓捕。在掃毒組的辦公室,林昆以把事實全抖出來保證掃毒組督察升職為誘餌來成功換取見太太最後一面,夫妻二人心有靈犀簡單交流幾句之後,林昆在衛生間內割斷頸動脈自殺以使家人逃脫刑罰。看到這裡,毒梟的形象豐滿立體,比正面的警察形象更值得揣摩分析。也正是因為這種毒梟形象的設計,劉德華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刑事情報科
刑事情報科,英文縮寫CIB,是香港警隊的專職情報搜集研判部門,由一名總警司任主管,下設A組監聽組、B組情報組、D組行動組等共5組。其中著名的跟蹤隊,俗稱「狗仔隊」隸屬於行動組,行動組另下設跟蹤支援隊,是一支準軍事化的特種警察部隊,主要負責協助跟蹤隊執行高危險性的抓捕任務。由此可以看出,刑事情報科,不僅僅是坐在辦公室內研究情報信息,更主要是立足實戰,服務行動。
2007年,一部由遊乃海執導,任達華、梁家輝等人主演的警匪片《跟蹤》上映。影片講述了以任達華為警長的狗仔隊在跟蹤偵查以梁家輝為首的珠寶店劫匪的過程中,雙方鬥智鬥勇,狗仔隊歷盡艱辛最終鎖定劫匪破案。
《跟蹤》的劇情跌宕起伏,加上不俗的配樂,營造了一種緊張的跟蹤與反跟蹤的觀影氣氛。狗仔隊的日常工作看似簡單,但實踐中卻困難重重,這還是指揮後臺在監聽、視頻偵查、情報分析等合成作戰的支持下進行的。整部電影的觀感不僅是緊張刺激,更能從中領會出狗仔隊工作的艱辛,團隊的密切協作以及警方多種偵查科技設備和手段的運用。
電影中的警察個體形象鮮活。任達華飾演的警長,外號「狗頭」,造型上鬍子拉碴,不修邊幅,行動中總是背個旅行包,戴個花鏡,普普通通的退休市民形象。在跟蹤行動中,「狗頭」在車內會經常講笑話給大家聽,既緩和了緊張氣氛,又打發了難熬的蹲守空隙時間。這種形象的塑造很有生活化的感覺,也說明編劇很有警隊生活體驗,故事並非胡編亂造。
為了突出狗仔隊工作的行內門道非一日之功,影片設計了一個剛加入警隊的新女警,人稱「豬女」,顧名思義是笨的意思。其實「豬女」很有責任心也非常聰明,在對劫匪的跟蹤定位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這種作用在影片中都得以很好的表現。另外,通過「豬女」與「狗頭」的對話,把一個新警對狗仔隊工作的認知和快速適應也做了充分的交待,這也能讓觀眾通過電影來認識狗仔隊,認識刑事情報科,認識香港警隊。
影片對跟蹤隊的領導層也有所表現,刑事情報科D組跟蹤隊是由邵美琪飾演的督察主管。在指揮室指揮工作中,B組情報科的高組督察給予緊密協作,從中可以看出刑事情報科各組在工作中的各司其職又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英文縮寫OCTB,俗稱O記。由一名總警司指揮,轄下三組,分別是A組調查有組織罪案組;B組調查三合會罪案組;C組調查非法軍火流入組。O記成立於1957年,主要職責是打擊有組織犯罪和黑社會犯罪組織。
O記的功績很多,主要功績是打擊上世紀80年代內陸來港的暴力犯罪組織「大圈仔」。香港回歸以後,大舉打擊三合會高層核心人物,一定程度瓦解和震懾了香港的黑社會組織。
香港有很多黑幫電影,古惑仔系列電影均是根據香港黑社會組織中的人物原型進行故事編排。著名的梟雄片《跛豪》的故事原型是潮州幫「義群」的當家人吳錫豪,近年又被王晶導演以其為原型執導了電影《追龍》。由於年代的原因,影片呈現的是警匪勾結的亂世義氣,0記在這類影片中得不到正面體現。
2005年,擅長警匪題材的銀河影像出品了電影《黑社會》,影片由杜琪峯執導,遊乃海和葉天成編劇,任達華、梁家輝、古天樂、張家輝和林家棟等眾多重量級名星出演。影片講述了黑社會組織「和聯勝」即將舉行兩年一屆的「話事人」選舉,O記死盯以防出現事端,大佬傳代的「龍頭棍」又不翼而飛,兩大領頭人「阿樂」和「大D」明爭暗鬥之時,其他各路人馬也虎視眈眈,一場黑社會內部的血雨腥風即將到來。
影片主要以表現黑社會內部爭鬥為主,但O記在這部影片中得以真實體現。黑社會組織越嚴密鬥爭越兇殘,從另一側面也印證了O記工作的專業化和重要性。
影片第一場戲就是O記在茶樓將一些聚會的黑社會大佬帶走,理由是涉嫌從事黑社會活動。當外號「師爺蘇」的社團軍師向O記領隊遞出自己的名片時,O記領隊根本不屑於接,反而是走到飯桌前指著黑社會大佬逐個報出綽號,可見O記警察對黑社會中的大佬情況早已掌控。這在以後的一次0記統一行動將「和聯勝」各個大佬帶到警局的過程中再次以同樣方式進行表現,帶隊督察當著所有的拍照記者故意點出每個大佬綽號,故意羞辱大佬的同時也是展示了警方的權威,黑社會活動盡在警方掌握之中。
至於警方對黑社會真正的態度,影片藉助姜大衛飾演的O記警司以對白的方式和盤託出。香港有幾十個社團,沒有黑社會根本不可能。O記是打擊黑社會的,誰搞麻煩就打死誰,但打垮一個社團,另一個社團又起來。所以警方要的就是風平浪靜,沒事沒麻煩沒投訴就好。
《黑社會》電影的結尾是「和聯勝」新當選的話事人阿樂將另一競爭對手大D在湖邊用石頭砸死,將大D女人勒死。黑社會最終權力集中,內部穩定。但在大陸公映時,《黑社會》不僅更名為《龍城歲月》,在結尾處又特意增加了O記出動將行兇後的阿樂當場抓獲。
影視作品來源於對現實的藝術加工,香港的警匪片更是附庸商業化而不會去追求所謂警察職業立場上的高大尚。即使是具有寫實風格的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真實社會中的香港警察,但一些優秀的香港警匪片卻可讓我們從中窺究香港警隊架構和運作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