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馬英九時代

2021-12-21 江寧織造

收錄於話題 #江寧閒話 72個內容


大概2010年前後的一個夏天,學校利用暑期空閒請了一些外面的大牌教授來給大家開一些比較新奇的課,作為「通識教育」。

那是馬英九的第一個任期,兩岸間高校交往剛剛啟動。

在前來授課的老師中,第一次有了臺灣教授。

筆者出於好奇,旁聽了一節臺灣新竹交通大學教授的物理課。

教授很幽默,他的開場白調侃了臺灣學校來大陸交流時的文化困擾——

「其實我們叫國立交通大學。」

「可大陸的領導說,你們怎麼能叫『國立』呢,於是便統一稱呼為新竹交通大學。」

「最慘的當屬國立中央大學。」

「既然不能稱『國立』,那就叫中央大學吧。」

「可領導又說,你們也不能叫『中央』啊!」

「那……總不能叫『大學』吧……」

教室裡哈哈大笑起來。

來上海的前一天,教授專門從新竹跑了一趟臺南,給大家帶來了最正宗的臺灣鳳梨酥。

初次見面,整個教室瀰漫著鳳梨的味道,師生之間的氛圍親切熱烈。

十幾年過去了,如今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千。

有些事情,原本以為是開始,卻沒想到是巔峰。

馬英九宣誓舊址(2008年5月20日)。在就職演說中他表答對四川震災的關懷。

時間回到2005年。

這一年的四月,兩岸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連戰訪問大陸。

按照國民黨原先的規劃,應該是在2004年大選結束、連宋當選後,由連戰以「總統當選人」的身份在正式就職前訪問大陸。

很可惜,沒能拗過阿扁的三顆子彈,連戰含恨敗北(49.89%:50.11%)。

傷心了一個冬天后,連戰一行近七十人於2005年4月26日由臺北啟程,展開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

當日清晨,逾千人聚集中正國際機場。

反對者與支持者爆發嚴重的肢體衝突,多人流血受傷。

作為頭版大新聞,大陸媒體在做報導的時候巧妙的將「中正機場」稱為「桃園機場」。

避免了「中正」兩個字的忌諱。

後來聰明的阿扁心領神會,在2006年10月將該機場正式改名為桃園機場。

連戰此行對國共兩黨來說都是歷史性的。

大陸方面毫不含糊,一路以超高規格接待,著實令連戰這位臺灣政壇的「常敗將軍」風光了一把。

訪問團上午在香港轉機,中聯辦主任親自在機場恭候歡迎。

隨後一行人搭乘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專機前往南京,拜謁中山陵。

訪問的重頭戲是北京的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

2005距離1945年重慶談判正好一個甲子,兩黨主要領導人在時隔60年後再度握手的畫面成了永恆的經典。

也就是在胡連會中,「九二共識」這一概念被雙方正式接受並訴諸官方文件。

兩岸從此有了交流互通的理論基礎。

很多朋友或許不知道,北京之行其實是連戰幾十年政治生涯的「謝幕式」。

結束訪問兩個多月後,隨著國民黨黨主席換屆,時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成功接棒。

在臺灣政壇,馬英九是標準的「外省人」、「遷臺派」。

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曾擔任過蔣介石侍衛官,還是蔣經國「救國團」的軍官。

解放戰爭後期,馬鶴凌受國民黨政府指派到臺灣工作。

1949年,為了把尚在大陸的老母親接來臺灣團聚,馬鶴凌偕妻女赴香港等候。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兒子馬英九出生。

馬鶴凌在政壇上的成就不高,做過國民黨臺北市黨部組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秘書、國民黨知識青年黨部書記長等職。

大概相當於個處局級幹部。

由於提拔緩慢,老馬曾一度給自己的兒子馬英九當下屬。

1981年9月,馬英九頭戴哈佛大學博士的光環回到臺灣。

恰逢「外長」錢復為蔣經國尋覓英文秘書,馬英九成功入圍並被選中。

此後短短三年間,小馬從一個政壇素人被拔擢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成為老馬的上級。

這便是臺灣政壇有名的佳話——「子大父小」。

馬英九參加節目

1993年,出任「行政院長」的連戰邀請馬英九擔任「法務部長」一職。

憑藉著激烈的反腐倡廉,相貌英俊的馬英九逐漸在島內積累起很高的人望。

藍營人氣王。

九十年代是臺灣政壇大變局的時期。

隨著縣市長選舉的全面鋪開,各種「政治明星」橫空出世,其中就包括1994年拿下臺北市長的陳水扁。

作為當時的綠營人氣王,阿扁在1997年組建起「寶島希望助選團」,全臺助選。

國民黨地方縣市選情有全面崩潰的危險。

在此嚴峻的形勢下,國民黨急需一位選舉人氣上可以PK阿扁的「強棒」出現。

於是大佬們把目光投向了年輕帥氣的馬英九。

1998年,經多人勸進和父親馬鶴凌的反覆勸說,馬英九代表國民黨出戰當年12月的臺北市長選舉。

對手是阿扁。

最終,初出茅廬的馬英九以51%得票率獲勝,成功拿下了臺北市長的寶座。

事後來看,這場選舉對於馬英九的仕途發展極為關鍵。

因為緊接著來臨的2000年大選中,國民黨丟掉了政權,一敗塗地。

這讓擔任臺北市長馬英九瞬間成了黨內在任的最高公職。

原本咖位不大的小馬哥地位迅速凸顯出來。

2002年,馬英九連任了臺北市長。

此時他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也就是僅僅是一個政治新星,離「接班掌權」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舞臺仍然是連戰這些人的。

如果用小人之心猜度一下的話,馬英九很可能並不希望「連宋配」贏得接下來的大選。

因為一旦連宋當選,藍營的新老交替將被大大延遲,新人上位遙遙無期。

小馬哥的運氣不錯。

隨著連宋二人在2004年再敗於阿扁之手,老一輩國民黨政治人物的聲望和人氣都跌到了谷底。

2005年7月,連戰在訪問完大陸後正式退位。

身兼黨主席和臺北市長的馬英九,成了毫無疑問的藍營核心。

回顧兩岸七十多年的恩恩怨怨,真正高頻次全方位交流的歲月,其實主要就是馬英九執政的八年。

當時大陸和臺灣的很多官員都互相以職務相稱,今天看來很難想像。

不過另一方面,作為蔣經國嘴裡的「無缺陷年輕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堅持了兩蔣時代的「中華民國正統論」。

單邊利己主義,臺灣優先。

馬英九把「九二共識」解釋為「一中各表」,進而延伸為「互不否認」。

試圖營造一種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的局面。

所謂「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也是馬英九的傑出論述之一。

對比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好像前者的說法也沒有太大進步。

(註:「四不一沒有」是指不宣布獨立、不更改「中華民國」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

馬英九上任前曾主張與大陸進行政治協商談判並籤訂和平協議。

可說來說去,又回到了「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公投決定」的表述。

和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如出一轍。

真要說有一點突破,那也要等到任期結束前的新加坡會晤了。

馬英九與蔡英文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倏忽間,一代人政治人物又老去了。

在島內政壇全面綠化的大背景下,當初被大家譏笑為「馬娘娘」的馬英九如今反而成了「親中賣臺」的代名詞,時常被綠色小將們群起圍攻。

可以預見,即使2024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下一位藍營大將的立場只能是比馬英九更加保守。

搞不好,2008~2016這八年還真是統一之前兩岸交流的黃金時代。

相關焦點

  • 馬英九時代變與不變:百廢待舉絕非坦途(組圖)
    5月18日晚,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參加當地電視臺和紅十字會等為四川賑災募款的「把愛傳出去」晚會,圖為馬英九和周美青在接聽民眾的捐款電話。中新社發陳立宇攝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馬上扁下」完成了第二次政黨交替後,臺灣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但問題並不是馬上就能解決  文/邢新研(發自臺北)  5月20日馬英九正式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
  • 蔡英文遭批靠「時代力量」拉下馬英九 被反噬是報應
    對此,前228紀念館長廖繼斌表示,民進黨以前利用「時代力量」鬥馬英九,現在執政沒多久即遭反噬,估計以後「大綠」「小綠」將殺成一堆。廖繼斌進一步說,比較馬英九與蔡英文面對陳抗的態度,馬英九才擺一層拒馬就被說成民主倒退,蔡英文現在基本就擺三層,維安做得比以往都好,這種反差一般人都可以看得到。再看看戒備警力方面,目前的布置,警力不少於抗議人數的1/3,有時候甚至出動了跟抗議人數一樣多的警察。
  • 《時代雜誌》觀點偏頗 馬英九何來「魯蛇」之名
    最近,《時代雜誌》亞洲總編輯譚崇翰(Zoher Abdoolcarim)撰寫專文批評「習馬會」,形容馬英九是個過氣的政客,並認為習近平是在「錯誤的時間見了錯誤的人」,「習馬會」只是歷史性的握手,無足輕重,並戲稱馬英九為「魯蛇」(loser)。
  • 臺灣馬英九的母親秦厚修
    作為中國國民黨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母親,她的離去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馬英九一篇《祭母文》,更是道出了母親秦厚修艱辛而不尋常的一生。   湘女秦厚修,出生於寧鄉縣楓木橋鄉雙井村,少女時代曾在湖南、重慶兩地求學,後在動蕩紛亂的戰爭年代,隨父親秦卓安、丈夫馬鶴凌前往臺灣,她的母親與3個弟妹則留在了大陸。
  • 馬英九第一次翻譯 差點撞翻茶杯
    臺海網4月11日訊馬英九昨天在「蔣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網站」發表「薪火相傳,任重道遠—永懷經國先生」萬言書,時間從馬英九18歲對經國先生的「第一印象」到37歲「最後一瞥」,娓娓道來巨人的典範。據臺灣媒體報導,馬英九回憶,第一次接觸,是1968年在臺中成功嶺接受大專學生暑期軍訓。當時他被選為開訓典禮中的宣誓代表,他上臺把誓詞呈送給當時擔任「國防部長」的經國先生,當時覺得經國先生握手很有力,態度親切。
  • 人物 男神馬英九
    1968年,馬英九考入臺灣大學法律系,在臺大是活躍的學生領袖。馬英九留學時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在國民黨留學生團體刊物《波士頓通訊》擔任兩年主編和三年主筆。1981年在指導教授孔傑榮之下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S.J.D.)學位。圖為馬英九在美國哈佛的畢業照。帥哥還是一博士,OMG
  • 馬英九最動人的文章:媽媽走了
    馬英九在傍晚6點左右抵達醫院,陪伴母親度過其人生的最後十餘分鐘。  母親辭世後,馬英九乘車離開醫院,並在車上被臺灣記者拍到。照片裡的馬英九,眼含淚水,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馬英九一篇《祭母文》,更是道出了母親秦厚修艱辛而不尋常的一生。
  • 馬英九:英才繼起 九思立身
    馬鶴凌育有四女一男五個子女,馬英九排行老四。馬英九一歲時隨父親馬鶴凌、母親秦厚修由香港定居臺灣。他在香港的這段經歷雖然短暫,卻成了陳水扁後來選舉時抨擊他「香港腳走香港路」的由來。 馬英九的童年是在臺北市萬華區度過的,他的求學生涯非常順利,先後在女師附小、大安初中、「建國」高中上學。其中「建中」是臺灣升學率最高的重點學校。受父親的影響,馬英九在高中時代就加入了國民黨。
  • 馬英九自曝幼兒園時甜蜜「初戀」 曾迷上馬尾女孩
    華夏經緯網10月3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31日參加臺北市私立靜心中小學66周年校慶,60多年前,馬英九曾在靜心就讀幼兒園,因此學生們以「學長好」來歡迎他。馬英九更自爆,幼兒園時「初戀」,喜歡班上一位楊姓馬尾妹,但回家後就被媽媽打破幻想,回到現實,過程就好像電影《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據報導,馬英九表示,靜心中小學建校時,馬家剛剛好從香港搬來臺灣,後來就讀靜心幼兒園,跟靜心有著不解之緣。
  • 馬英九被問「中華民國首都」在哪
    &nbsp&nbsp&nbsp&nbsp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8日返回母校臺灣大學參加活動,在與學生問答時,一位韓國學生提問,「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哪裡?馬英九直接回答「這裡 (Here)」,並解釋稱,首都就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1949年之前是南京,而現在的「中央政府」在臺北,所以自然就是臺北。
  • 馬英九:過去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
    攝影:慈濟基金會) 2016年4月3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慈濟五十周年慶祝大典「慈濟五十無量義」並發表致詞。馬英九在致詞中充分肯定了慈濟五十年來對臺灣社會與國際世界的貢獻,並盛讚證嚴上人為比丘尼的典範代表,慈濟的社會服務、宗教包容,讓臺灣佛教得以成為世界佛教的典範。馬英九非常感概地提出:「我剛剛看了慈濟五十年回顧的影片,讓我不禁想到過去這五十年,臺灣如果沒有慈濟會怎麼樣?世界如果沒有慈濟,又會怎麼樣?」 慈濟對國際社會的付出有目共睹,也讓馬英九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
  • 馬英九-中國臺灣網
    公訴檢方在論告階段,增列論罪法條,將「公務背信罪」納入,希望合議庭審酌馬英九是否涉及「公務背信罪」,並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12月28日,臺灣「高等法院」對馬英九「特別費案」進行二審宣判,駁回臺檢方上訴,維持馬英九「特別費案」一審判決,宣判馬英九無罪。
  • 臺媒說蔡英文比馬英九聰明 但大家想念「笨笨的」他
    文章稱,「在權力算計上,比起蔡英文和民進黨,馬英九確實是笨。但臺民眾的眼睛終究是雪亮的,蔡英文所到之處都是拒馬,而馬英九所到之處都是熱情歡迎,大家竟開始懷念這位笨笨的人了」。羅智強在臉書表示,「在權力算計、大搞政治肉桶這一件事上,比起蔡英文和民進黨,馬英九確實是笨到無以復加。就像陳師孟風波,馬英九不要說不可能提名這種無法無天的『監察委員』,就算『不小心』提名了,看到一個『監委』被提名人大放厥詞、踐踏司法,馬英九也會立刻快刀斬亂麻,撤了他的提名,還加一個公開道歉。絕對不會像蔡英文這樣,笑罵由人,任陳師孟我行我素地囂張橫行,放任『立法院』通過這位狂徒的提名。」
  • 馬英九爆料夫人周美青錯把英文冷啤酒看成金熊(圖)
    馬英九爆料夫人周美青錯把英文冷啤酒看成金熊(圖) 2015年07月03日 11:1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臺媒說蔡英文比馬英九聰明 但大家想念"笨笨的"他
    文章稱,「在權力算計上,比起蔡英文和民進黨,馬英九確實是笨。但臺民眾的眼睛終究是雪亮的,蔡英文所到之處都是拒馬,而馬英九所到之處都是熱情歡迎,大家竟開始懷念這位笨笨的人了」。羅智強在臉書表示,「在權力算計、大搞政治肉桶這一件事上,比起蔡英文和民進黨,馬英九確實是笨到無以復加。就像陳師孟風波,馬英九不要說不可能提名這種無法無天的『監察委員』,就算『不小心』提名了,看到一個『監委』被提名人大放厥詞、踐踏司法,馬英九也會立刻快刀斬亂麻,撤了他的提名,還加一個公開道歉。絕對不會像蔡英文這樣,笑罵由人,任陳師孟我行我素地囂張橫行,放任『立法院』通過這位狂徒的提名。」
  • 詳解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求學路
    位於先蠶壇原址的北海幼兒園馬英九出生於1950年,幼時在臺北婦聯會附設的惠幼託兒所就讀,後轉至靜心幼稚園。臺北市私立靜心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是臺北著名學校靜心學園的幼兒部,馬英九在此就讀的原因,一來肯定是因為學校好,二來大概就是因為離家近了。
  • 馬英九:兩岸有事美軍不會來 蔡英文:別嚇我
    馬英九的話引起綠營的極大反彈。於是蔡英文執政當局,上上下下全員出動,圍攻馬英九。 蔡英文親自出陣批評馬英九危言聳聽,賴清德也批馬英九多管閒事。蘇貞昌甚至拿三國故事比喻自己的鬥志,但故事講不全,被國民黨議員葉元之奚落打臉。
  • 綠營因一條毛巾「抹黃」馬英九
    馬英九一樁在民宅洗澡忘了帶毛巾的新聞,被民進黨消遣了好幾天,用字遣詞越來越低俗,已經到不堪入耳的地步。一個馬英九的新聞花絮,被綠營炒作到近乎是一樁情色新聞。  輿論  「一條馬英九用過的毛巾被骯髒的政治消費到如此地步,令人倒盡胃口。
  • 馬英九被韓國學生提問「中華民國」首都在哪
    馬英九說,「就在這裡(Here)」,眼見學生有疑問,馬英九進一步解釋稱,1949年之前是南京,現在是臺北。學生繼續提問為什麼,馬英九解釋,首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現在「中央政府」在臺北,所以「首都」在臺北。­  另一位外籍學生質疑,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協議」、「南海和平倡議」似乎都比較理想化。
  • 馬英九的二個女兒
    當時馬英九和周美青正在美國留學,次年才返回臺灣。先天的條件使馬唯中具有很好的雙語天賦,高中時代,馬唯中的英語作文、英語演講都是臺北市第一名。1998年,馬唯中以班級第一名的成績高中畢業,並獲得臺北市「市長獎」,為她頒獎的正是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馬唯中從陳水扁手中接下「市長獎」時,馬英九就坐在臺下觀禮。當時,陳水扁、馬英九分別是民進黨、國民黨的「政治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