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付費用戶增速看齊Spotify 從這些數據看懂國際化的中國音樂

2020-12-14 donews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下,流媒體的興起為全球的音樂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全新的音樂付費形態、多元化的音樂體驗,付費流媒體這個核心引擎正驅動著音樂產業重回正軌。在全世界範圍內,流媒體付費用戶比例不斷增長,在此基礎上,持續上漲的流媒體收入更直接帶動音樂產業規模連年攀升。而中國作為音樂消費新興市場,更以嶄新的姿態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對話。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錄製音樂市場增長了9.7%,這是自1997年IFPI開始進行市場統計以來,連續第四年的增長,並且是數據最高的一年。音樂產業「回暖」的趨勢,在英美等各國發布的音樂產業報告中均有明顯表現。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付費流媒體的強勁態勢:2018年,全球付費流媒體收入增長了32.9%,佔總收入的37.0%,付費訂閱用戶規模達到2.55億。而與這一全球化的市場趨勢一致,中國音樂付費流媒體規模也在高速增長——蟄伏多年,中國已然追上了國際狂奔的腳步。

2018年,中國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達3300萬,騰訊音樂娛樂(TME)更憑藉11%的全球付費用戶佔比,與Spotify、Apple Music一起成為全球三大音樂流媒體平臺。可以說,「付費」全面激活了中國音樂市場的「大國潛力」,2018年,中國音樂市場規模躍升至全球第7位,成為了世界增量最快的市場之一,而在2013年中國錄製音樂的全球排名還處於第21位。另據行業網站Musically的數據,繼2016、2017年連續兩年市場增長超過30%後,2018年中國錄製音樂產業總收入達到了5.313億美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了79.6%,該數據也刷新了自1950年代以來全球音樂產業歷史上的新紀錄。

與此同時,中國音樂產業也不斷收穫著來自國際唱片業的肯定。在《2019全球音樂報告》中,IFPI不僅點明亞洲已經躋身世界舞臺,更強調了中國音樂對於市場的推動貢獻。而高盛在最新發布的音樂產業報告中更大膽預測,到2030年,全球將有11.5億的付費流媒體用戶(此前預測為9億),其中將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用戶將來自「新興市場」,中國更將扮演關鍵角色。

這樣的樂觀預測與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的用戶增長數據不謀而合。據騰訊音樂娛樂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平臺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為2840萬,同比增長了27.4%,而流媒體巨頭Spotify在今年一季度的該項數據為32%。不難看出,中國數位音樂的用戶付費規模雖然處於起步階段,但增幅卻已向國際看齊,顯示出強勁勢頭。

伴隨著科技與消費觀念的進步,流媒體對於市場消費模式的轉型和開拓是可見的。據IFPI《2019全球音樂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流媒體收入達到實體唱片收入的1.89倍,付費流媒體收入則佔到了流媒體總收入的79.4%。而在早前,Spotify也正式宣布其付費訂閱用戶數達到1億。毫無疑問,付費流媒體正成為全球音樂用戶的主流消費模式,也成為了當下音樂產業成長的基石。

而在中國更是如此。中國是全球音頻流媒體使用率最高的國家,數位音樂的收入更幾乎佔到了行業的90%。近幾年間,在突破了盜版侵權、規則混亂等行業桎梏之後,中國音樂從行業到用戶都在全面積極擁抱付費流媒體。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青睞下,踏著全面正版化的基石,傳統音樂產業與新興音樂產業快速融合,帶動了進步的版權意識、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內容上,不僅以開放的態度廣泛引進版權內容,更集合產業資源扶持民族、原創音樂;在體驗上,創新會員訂閱、數字專輯、社交服務、在線直播等服務,拓展音樂場景邊界,為提升用戶付費意願打開無限思路,有效驅使用戶的付費行為趨於常態化。

如今,得益於付費流媒體帶來的全新消費模式,不僅版權方、用戶等多方獲益,全球音樂市場也迎來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機能。在這一波數位音樂變革風潮中,中國音樂產業積極擁抱未來,並以全新的姿態步入世界音樂產業的前列,也充分展現出了國際化的市場格局。


相關焦點

  • 付費會員增長跑贏Spotify和奈飛,騰訊音樂還是蠻牛的
    這家公司在經過幾年的投入和發展後,在遭遇了各種付費率不高的質疑後,最近付費用戶增長迅猛,增速超過了在全球牛掰的Spotify和奈飛,付費率也攀升到了新高。對滴,八姐今天要說的這家公司就是騰訊音樂。今日一早,騰訊音樂發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其中,最為亮眼的就是在線音樂付費用戶的高速增加。
  • 從Spotify到騰訊 分析中國在線音樂產業市場
    其中,Spotify、Apple Music、Amazon、騰訊音市場份額分別為12.57億、6.65億、4.20億、2.80億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36%、19%、12%、8%,付費用戶分別約 8300萬、4350萬、2790萬、1760萬,2018 年10月3日騰訊音市最新招股書顯示付費用戶達到2230萬。
  • 驅動用戶付費轉化,騰訊音樂走上增長超車道
    來源:時刻頭條全球流媒體音樂市場正在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流媒體音樂收入已經佔到了美國音樂收入的85%,而2015年、2016年同期該比例僅為32%、47%。中國數位音樂市場的增速也毫不遜色。
  • 蘋果音樂目前在美國的付費用戶超過了Spotify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蘋果音樂現在的付費用戶比Spotify還多。在美國,截至2019年2月,有2800萬用戶登錄音樂流媒體平臺,而Spotify只有2600萬用戶。同樣的消息來源還聲稱,蘋果音樂在美國的增長速度更快,增速明顯在2.6%至3%之間,而Spotify的增速據稱只有1.5%至2%。蘋果音樂 vs Spotify然而,在蘋果被宣布為流媒體服務之王之前,還有很多需要徵服的地方。
  • 騰訊音樂付費用戶大增,周杰倫們立功了,但關鍵還是得靠直播
    投稿來源:郭靜的網際網路圈中國數位音樂行業正迎來曙光。騰訊音樂(TME)公布的2019年Q3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65.1億元,營業利潤11.9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10.3億元,營收、淨利潤均創新高,騰訊音樂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
  • 付費訂閱增長,ARPU下降,Spotify給流媒體音樂行業敲響了警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 | 貳叄叄,編輯 | 範志輝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出行場景音樂消費大大減少,業界普遍擔心像Spotify、Apple Music這些流媒體音樂平臺的增長情況。
  • QQ音樂插廣告,用戶想「白嫖」,騰訊音樂想賺錢
    用戶想「白嫖」網絡音樂在中國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第一款本土音樂播放器推出於2002年,從一開始,網絡音樂播放器就是走免費路線,包括酷我音樂、酷我音樂、千千靜聽、天天動聽等在內,都是免費使用。即使做收費生意,也是網吧老闆幫助用戶下載歌曲收費,音樂網站並不賺錢。免費奠定了中國的網絡音樂文化。直到最近幾年,網絡音樂付費才在國內流行開來。
  • 騰訊音樂的「中國式」音樂社交能給Spotify帶來什麼啟示?
    來源:華夏晚報網北京時間 12 月 12 日夜,在騰訊 20 周年慶典之際,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 TME。作為中國數位音樂上市第一股,中國式音樂社交也隨之進入國際視野。與歐美用戶單純收聽音樂的習慣相比,中國的網際網路音樂更呈現的是一種社交化趨勢。而藉助騰訊集團在社交屬性上的天然優勢,早在中國音樂長期受盜版侵害的時代,騰訊音樂就開始提供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這一模式展示了音樂流媒體在娛樂化領域更大的想像空間,是騰訊音樂構建閉環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其區別其他競爭音樂平臺的特點所在。
  • 海外版騰訊音樂:Spotify如何賺錢?
    它將於10月18日赴美上市,上市估值區間為290億-310億美元,成為騰訊集團在大文娛板塊繼閱文後又一上市公司。招股書中顯示,Spotify在騰訊音樂的持股佔比為9.1%;而騰訊和騰訊音樂合計持有7.5%的Spotify股份,為公司第三大股東,僅次於Spotify創始人Daniel Ek和Martin Lorentzon。
  • 付費訂閱增長、ARPU不斷下降,Spotify給流媒體音樂行業敲響了警鐘
    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出行場景音樂消費大大減少,業界普遍擔心像Spotify、Apple Music這些流媒體音樂平臺的增長情況。事實確實如大部分人所預期,Spotify的廣告業務受到了影響,但好在付費訂閱數仍在增長。
  • Spotify音樂會員首次達到一億 北美佔付費用戶總數的30%
    Spotify音樂會員首次達到一億 北美佔付費用戶總數的30% 來源:騰訊科技 • 2019-04-30 15:56:44
  • 騰訊音樂重金砸來的版權,卻只能讓聽歌的用戶付出9塊錢
    如果稍作對比便可以知道騰訊音樂在其音樂主業上有多麼疲弱,而同年在美股上市的國際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擁有2.86億月活躍用戶,其中付費用戶1.3億,付費率超過45%,付費用戶貢獻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近90%。
  • 「用戶付費模式」進入死胡同?做到最大也枉然:Spotify,歐美最大...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註: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MAUs為6.57億,其中付費用戶4270萬。作為「中國最大在線音樂平臺」的騰訊音樂(註:騰訊音樂招股書所稱)在MAUs數量上已經超過了Spotify ,但付費用戶數量仍有較大差距。
  • 力壓騰訊音樂與蘋果音樂,Spotify是如何煉成的
    編輯導語:我們平常聽音樂都是用主流的那幾款APP,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瑞典的這個音樂軟體:Spotify;它的市值是騰訊音樂的兩倍,付費率高達45%,是什麼使他力壓騰訊音樂與蘋果音樂;作者對此進行詳細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你用什麼軟體聽歌呢?
  • 網易雲音樂,離Spotify還差一個騰訊音樂
    阿里音樂拿下了相信音樂、滾石音樂、華研等大廠牌的版權,在這之後,網易雲音樂上就聽不到許多知名藝人的歌了,比如五月天、林宥嘉等等。如果你要聽,得找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作為這一行裡的最大的巨頭,騰訊則是動了大手筆。同年7月15日,騰訊宣布與中國音樂集團(CMC)合併音樂業務,讓QQ音樂和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站到了一起,在音樂版權份額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2020Q1財報亮眼,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規模達4270萬
    北京時間2020年5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TME」或「公司」)(NYSE:TME)發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整體業績在疫情逆勢中的表現持續穩健,在線音樂訂閱收入與付費用戶持續創紀錄增長,多管齊下支持音樂人創作更多原創內容,且持續發力長音頻和TME live等市場新藍海,為用戶提供了更完整的音頻娛樂體驗,進一步加強了其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服務之間價值創造的良性循環。「得益於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的強勁增長,我們在第一季度取得了健康的業績表現。
  • 全民K歌是騰訊音樂營收核心,網易雲音樂是其「社交娛樂」勁敵
    投稿來源:異觀財經北京時間11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 TME)發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在營收、付費用戶規模等指標上都維持了增長。
  • 從QQ音樂插播語音廣告「被罵」,聊聊中國的音樂付費
    當天下午,QQ音樂在5月26日作出回應稱,這些語音廣告是此前"為一些歌手的新歌宣發,在非綠鑽會員用戶中進行的個性化語音推介的小批量測試:根據用戶的聽歌習慣,用戶常聽的歌手發布新歌后,用戶聽歌時,在兩首歌曲播放之間,可能收到一次該用戶常聽的歌手親自錄製的新歌語音推介。"同時,QQ音樂也在回應稱,"並未收到任何綠鑽會員聲稱聽到新歌語音推介的真實反饋。"
  • 競品分析 | QQ音樂 & 網易雲音樂,付費用戶的運營探索
    但同時,根據艾瑞資訊的《2019年中國數位音樂內容付費發展研究報告》,相比海外音樂平臺,中國音樂內容付費發展仍在初步階段,用戶的付費意識需要持續培養,付費率和付費金額也均有較大提升空間。QQ音樂誕生於2005年,背後的騰訊音樂集團在中國市場版權管理機制尚未健全之時,最早開始實行正版音樂內容的採購,逐漸建立內容優勢壁壘。這一穩紮穩打和具有前瞻性的內容布局,以及與騰訊自身巨大流量和資源的協同,讓QQ音樂成為國民級音樂產品。根據比達諮詢,截止至2019年8月,QQ音樂的月活用戶數約為2.8億。2.2 網易雲音樂
  • 騰訊音樂:不僅僅是音樂,也不僅僅是社交;開創三位一體的全新物種
    根據CNNIC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自從2010年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以來,在線音樂產品的市場滲透率總體呈現下行趨勢——換句話說,在線音樂用戶的增速,低於網際網路整體用戶的增速。畢竟,音樂對於大部分用戶而言不是「剛性需求」,只是在休息、乘車或健身時的附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