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下,流媒體的興起為全球的音樂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全新的音樂付費形態、多元化的音樂體驗,付費流媒體這個核心引擎正驅動著音樂產業重回正軌。在全世界範圍內,流媒體付費用戶比例不斷增長,在此基礎上,持續上漲的流媒體收入更直接帶動音樂產業規模連年攀升。而中國作為音樂消費新興市場,更以嶄新的姿態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對話。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錄製音樂市場增長了9.7%,這是自1997年IFPI開始進行市場統計以來,連續第四年的增長,並且是數據最高的一年。音樂產業「回暖」的趨勢,在英美等各國發布的音樂產業報告中均有明顯表現。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付費流媒體的強勁態勢:2018年,全球付費流媒體收入增長了32.9%,佔總收入的37.0%,付費訂閱用戶規模達到2.55億。而與這一全球化的市場趨勢一致,中國音樂付費流媒體規模也在高速增長——蟄伏多年,中國已然追上了國際狂奔的腳步。
2018年,中國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達3300萬,騰訊音樂娛樂(TME)更憑藉11%的全球付費用戶佔比,與Spotify、Apple Music一起成為全球三大音樂流媒體平臺。可以說,「付費」全面激活了中國音樂市場的「大國潛力」,2018年,中國音樂市場規模躍升至全球第7位,成為了世界增量最快的市場之一,而在2013年中國錄製音樂的全球排名還處於第21位。另據行業網站Musically的數據,繼2016、2017年連續兩年市場增長超過30%後,2018年中國錄製音樂產業總收入達到了5.313億美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了79.6%,該數據也刷新了自1950年代以來全球音樂產業歷史上的新紀錄。
與此同時,中國音樂產業也不斷收穫著來自國際唱片業的肯定。在《2019全球音樂報告》中,IFPI不僅點明亞洲已經躋身世界舞臺,更強調了中國音樂對於市場的推動貢獻。而高盛在最新發布的音樂產業報告中更大膽預測,到2030年,全球將有11.5億的付費流媒體用戶(此前預測為9億),其中將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用戶將來自「新興市場」,中國更將扮演關鍵角色。
這樣的樂觀預測與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的用戶增長數據不謀而合。據騰訊音樂娛樂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平臺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為2840萬,同比增長了27.4%,而流媒體巨頭Spotify在今年一季度的該項數據為32%。不難看出,中國數位音樂的用戶付費規模雖然處於起步階段,但增幅卻已向國際看齊,顯示出強勁勢頭。
伴隨著科技與消費觀念的進步,流媒體對於市場消費模式的轉型和開拓是可見的。據IFPI《2019全球音樂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流媒體收入達到實體唱片收入的1.89倍,付費流媒體收入則佔到了流媒體總收入的79.4%。而在早前,Spotify也正式宣布其付費訂閱用戶數達到1億。毫無疑問,付費流媒體正成為全球音樂用戶的主流消費模式,也成為了當下音樂產業成長的基石。
而在中國更是如此。中國是全球音頻流媒體使用率最高的國家,數位音樂的收入更幾乎佔到了行業的90%。近幾年間,在突破了盜版侵權、規則混亂等行業桎梏之後,中國音樂從行業到用戶都在全面積極擁抱付費流媒體。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青睞下,踏著全面正版化的基石,傳統音樂產業與新興音樂產業快速融合,帶動了進步的版權意識、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內容上,不僅以開放的態度廣泛引進版權內容,更集合產業資源扶持民族、原創音樂;在體驗上,創新會員訂閱、數字專輯、社交服務、在線直播等服務,拓展音樂場景邊界,為提升用戶付費意願打開無限思路,有效驅使用戶的付費行為趨於常態化。
如今,得益於付費流媒體帶來的全新消費模式,不僅版權方、用戶等多方獲益,全球音樂市場也迎來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機能。在這一波數位音樂變革風潮中,中國音樂產業積極擁抱未來,並以全新的姿態步入世界音樂產業的前列,也充分展現出了國際化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