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發表偏倚:作者還是編輯的原因?

2020-12-11 丁香園

發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主要指陽性(統計顯著)結果論文較陰性結果論文更容易發表的現象,雖然陽性結果論文在實驗設計等質量參數上並不優於陰性結果論文。發表偏倚在臨床醫學領域較為突出,但其實大多領域都存在。之前有研究發現陽性結果論文的發表概率是陰性結果的2 - 3倍。關於發表偏倚的原因,有的認為編輯更喜歡陽性結果,有的說作者不喜歡將陰性結果投稿,或者說作者選擇性的報導研究結果。

2012年剛成立的開放獲取期刊F1000Research最近發表了兩篇有關發表偏倚的文章。Stephen Senn在其文章中挑戰了「編輯傾向於接受陽性結果並非發表偏倚的原因」的觀點。Senn認為,雖然有證據顯示(編輯對)論文的接受率上並沒有顯得偏倚陽性論文,但要做出「編輯客觀對待陽性和陰性論文」以及「發表偏倚與編輯決策無關」這樣的論斷,一個必需的(而大家常常忽略的)假定是:作者投稿時僅僅考慮文章的質量(實驗設計等),而非結果的陽性或陰性。另一種假定是,如果作者投稿時考慮(陽性和陰性)文章的接受概率,那麼結果應該是陽性和陰性論文在接受率上無差別,而在文章質量上可能有差別。下面兩張示意圖與這兩種假定有關。實情是(更接近右邊的圖),同樣接受率背景下,投稿的陰性結果論文在質量上平均高於陽性結果論文,這暗示編輯可能仍然偏愛陽性論文,體現在對陰性論文質量要求更高。

在隨後的一篇評論中,Chalmers和Dickersin贊同Senn關於期刊編輯影響了發表偏倚的觀點,但認為對於「報告偏倚(Reporting bias)」來說,主要原因仍是研究者不喜歡投稿陰性結果。他們認為,在臨床醫學研究中,研究者及其贊助者(如醫藥公司)較期刊編輯更應該承擔「背叛」報導義務的責任。

Senn的文章有意思的是比較分析了論文質量和接受率。我對發表偏倚了解的並不詳細,但覺得作者投稿行為和編輯的喜好好像是一個並非容易說清楚的事情,實際情況中,到底是作者主觀上(與編輯喜好無關)不願意投稿陰性結果,還是由於編輯偏愛陽性結果或者說發表概率導致作者(客觀被動地)不願意投稿陰性結果?

相關文獻:

Senn S (2012) Misunderstanding publication bias: editors are not blameless after all [v1; ref status: indexed http://f1000r.es/YvAwwD] F1000Research 1:59 (doi: 10.3410/f1000research.1-59.v1)
Chalmers I, Dickersin K (2013) Biased under-reporting of research refects biased under-submission more than biased editorial rejection [v1; ref status: indexed, http://f1000r.es/VilqTX] F1000Research 2:1 (doi:10.3410/f1000research.2-1.v1)


相關焦點

  • 雙語優勢:被發表偏倚誇大的現象?
    從目前的發表研究結果來看,雙語使用簡直就像是給大腦做了「大保健」一樣好處多多。發表偏倚帶來的質疑「雙語優勢」看起來很美好,它也相當合情合理,然而這一結論的可靠性卻依然值得懷疑。最近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的這篇論文就指出,這一領域的研究論文存在明顯的發表偏倚,因此雙語使用帶來的好處也可能被誇大了。
  • 論文發表期刊發表-論文範文
    一般來說,搜索多個資料庫有助於找到儘可能多的已發表的研究。在某些領域,還需要在專業資料庫中搜索(如BIOSIS、CINAHL、PsychINFO、social abstracts和EconLit等)。參考評論文章有助於從其他來源(如論文或會議論文)找到更多的文章。從原始文章中提取和記錄關鍵數據是meta分析的基礎。
  • SCI/SSCI論文發表之後可以撤稿嗎?英輯編輯
    ,就要複雜一點才能完成撤稿,作者需要和期刊雜誌社進行溝通協商,撤稿是萬不得已的選擇,所以儘量不要撤稿,撤稿之後會給作者帶來不好的影響,對於今後的論文發表也是非常不利的。1.如果是因為多個作者之間的不同意見而導致撤稿的,需要向期刊雜誌說明原因,期刊主編會給出是否符合撤稿條件,如果同意撤稿,那麼會在下一期刊登撤稿聲明,一般聲明會給作者過目,但是原文還是保留在網上,但是會加上撤稿聲明,要如實說明撤稿理由。
  • 校友費繼鋒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1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94級植保校友、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費繼鋒博士,與全球10餘家科研機構的研究者,以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論文,實現華師科研歷史性突破。
  • 發表偏倚檢驗之Begg和Mazumdar秩相關檢驗
    發表偏倚檢驗是元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環。今天介紹的文獻是常用的檢驗方法之一:Begg和Mazumdar秩相關檢驗。這個也是CMA軟體發表偏倚輸出結果之一。大家知道怎麼解讀這個指標嗎?還不會的話,沒有關係,看看推薦的這篇經典文獻就明白了。關注微信公眾號「元分析」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 職稱論文範文(發表論文)職稱論文範文
    一名雜誌期刊的教授編輯每年接收到的作者投稿和經手送審、編輯的論文稿件都在400篇以上,但是,可以發表的稿件不足16%,錄用率相當低
  • 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對作者都有哪些要求
    很長的時間裡,有眾多的作者朋友們諮詢南大核心和北大核心論文發表的問題,我們都會請作者們先提供他們的個人簡介,以明白他們的學歷、工作單位和職稱,因為不管是南大還是北大核心對作者都是有要求的。一些作者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下面我就分析說明一下。
  • 發表論文時第一作者需要多少字數
    第一作者發表論文需要多少字?一般來說,一篇論文的字數與作者的立場無關。字數一般是期刊的要求,也是職稱晉升的要求。
  • 早發表網教你發論文——論文發表流程
    大家都知道,發表一篇論文也不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從有意向發表論文到資訊再到成功發表,這中間大概需要幾個步驟呢?2.報價推薦刊物編輯根據客戶的需求,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為客戶量身訂做需要發表的期刊和時間安排,並與客戶取得溝通達成一致意見。3.付款發送樣稿達成協議後,客戶支付推薦發表定金。
  • 讓論文寫作有據可循 | 柳青教授解析論文報告規範
    報告規範使作者、編輯部、審稿人等多方獲益AME:請您從一名統計學專家的角度,談一下論文報告規範的重要性。柳青:論文報告規範綜合了研究人員、醫學期刊編輯、同行評審專家、報告指南開發者等的意見。AME:很多已經刊登的論文,並未嚴格遵守相應的報告規範,但還是發表了。因此一些作者認為報告規範並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在論文撰寫過程中並不遵守報告規範。對此,您有何看法呢?柳青:論文沒有遵守報告規範也能發表,但發表期刊的層次可能不會很高,可能需要降低投稿的期刊層次來發表。
  • 4天前賀建奎剛發表一篇論文,提出基因編輯倫理原則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這場風波的核心人物賀建奎備受關注。美聯社揭露,賀建奎沒有就此基因改造試驗發表過任何期刊論文,造成業內同行互審無法進行。記者注意到,11月24日賀建奎作為共同作者的一篇論文在基因編輯同行評審期刊《The CRISPR Journal》發表,論文主要論述了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上應該遵循的倫理準則。
  • 科學網—如何確保中國作者姓名在國際英文科技論文發表中的正確性
    > 如何確保中國作者姓名在國際英文科技論文發表中的正確性
  • 論文寫作與發表的高效方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名科技期刊的專職編輯每年接收到的作者投稿和經手送審、編輯的稿件都在350篇以上,但是,能夠被發表的稿件不足15%,刊用率相當低。
  • 第一個目標……以第一作者在有聲望的期刊上發表大量的SCI論文
    但是,無論計劃是留在學術界還是進入行業,發表SCI論文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發表SCI論文向潛在的僱主證明,您有能力從事原創,前沿的工作,並且可以努力工作。但是發表SCI論文並不僅僅是做了所有的研究,把它們寫下來,然後提交給幾家SCI期刊進行評論。要想成功,你需要一個從你的博士後開始的總體戰略。以下是一個如何讓你的博士後出版事業成功的指南。
  • 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
    發表論文的目的法拉第說過,有益的研究有三個必要的步驟:第一是開始;第二是結束;第三是出版。發表論文可以是為了畢業,可以是為了評獎、評獎學金,可以是為了基金結題,也可以是為了職稱評審……論文的應用面非常之廣。對於科研人員來說,發表論文主要是提升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
  • 高會評審論文大變!發表論文,貴的原因是什麼?
    學術刊物主要刊登學術論文,收版面費。非學術刊物大多是有酬徵稿的。而高級會計師評審,是需要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這個,你知道嗎?而最近,接到各個期刊的通知,2021年評審論文或將大改,影響各位同志的職稱及前途哦~如圖👇👇,要發表論文一定記得提前哦:
  • 又一中國團隊發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論文科學人
    一年後,第二篇關於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的論文發表——研究者依然來自中國,這一次,發表論文的是廣州醫科大學的團隊。《自然》新聞團隊就此採訪了若干科研同行的評論:(Paradoxian/譯)中國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嘗試了編輯人類胚胎的基因來讓它們抵禦HIV感染。
  • sci發表論文能申請獎學金嗎-英輯編輯
    sci論文的發表對作者個人的益處是非常大的,對於大學生來說,可以幫助大家順利畢業、評優,有同學問到sci發表論文能申請獎學金嗎?當然是可以的,很多研究生博士生拿獎學金的必要條件就是發表學術論文,沒有論文獎學金就遙遙無期了,對於研究生博士生來說,發表學術論文不僅僅可以拿到獎學金,對自身學術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能夠在SCI上發表論文,作者本人的學術研究能力以及其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下面具體說說sci論文的發表技巧,想要以此申請獎學金的同學可以參考下。
  • 編輯說 論文的投稿策略
    三是研讀刊物,能了解刊物的出版周期,是否為核心期刊或統計源期刊,還是一般性期刊;是以闡述學術理論為主的純學術期刊,還是以實用性為主的技術應用類期刊;是綜合性期刊還是專門性、科普或信息類期刊,以及刊物的作者群和讀者對象等(一般來說,作者群也是其主要讀者對象)。只有對所投期刊的性質與特色心中有數,才可避免投稿的盲目性,增強針對性,提高投稿效率(贏得時間)和命中率,才能準確實現作者的投稿意圖。
  • 職稱論文發表最後一定要寫作者簡介嗎
    職稱論文發表最後一定要寫作者簡介嗎?答案是肯定的。職稱論文發表的作者簡介,是指作者的個人最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務、職稱、工作單位,作者簡介,等等。職稱論文發表最後一定要寫作者簡介嗎職稱論文發表作者簡介內容其實很簡單,但要寫得有水平,需要一定的文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