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詩歌書信千般叮嚀,配置「神器」線上教學

2020-12-22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1月30,正月初六,內蒙古

疫情發展迅速,我十分惦念我班級的學生。我想結合本專業知識,給同學們寫一封信。晚上十點,信終於寫完,並發在了班級群和家長群。

我給這封信取了一個題目:《科學認知,人文情懷》。希望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專業科學認知疫情的同時,不要忘記厚植自己的人文情懷。自古以來,對於士子學人就有高於普通民眾的要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交大四位一體的培養體系:「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就很好地貫徹了這個思想。每一個同學都應該自覺自愿地按照這些標準要求自己,做一個有溫度、有情懷的人,對普羅大眾有一個最起碼的悲憫之心,能夠設身處地的為每一個處於困境中的同胞著想,為疫情防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同時,我告訴學生:疫情爆發,固然帶來了很多弊端,甚至負面影響,但同時也促使我們更多地思考,更快地成長,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民族的發展。希望同學們利用這個難得的安靜的假期,學習、思考、進步、成長!

2月4日,正月十一,上海

昨天回到上海,今天是居家隔離第一天。看到那麼多同胞遭受苦難,感同身受,總想著還能做點兒什麼。也看到那麼多交大人,和其他所有支援武漢的各界人士一起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戰「疫」。大家眾志成城,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與武漢共克時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選擇了交大,就選擇了責任!交大人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詮釋這個鏗鏘誓言。我既為同胞遭受大疫而痛心,也為舉國支援的大義而感動。看到工會在進行戰疫主題徵文,我寫下了一首長詩《我多想——》,用詩歌與武漢同呼吸共命運,陪伴同胞的苦難,見證同胞的堅強!

這首詩被上海交通大學教職工朗誦協會選中群誦。老師們朗誦聲情並茂,極富感染力,把我想表達沒有表達出來的內涵都展現出來了,我非常喜歡。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朗誦由31位老師參與,有的老師家鄉就在武漢,有的老師是湖北籍。大家「想為家鄉做點什麼」。

2月11日,正月十八,上海

學校做出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決定。由於我有一門《動物藥理學》需要進行線上教學,所以開始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在線培訓班。粗略算了一下有10場左右培訓和會議,聽了餘建波、邢磊、陳虹錦、沈增麗、陳玉泉、何晴等老師技術層面的課程,學習熟悉各種網絡授課的方式和軟體,ZOOM、Canvas、EV錄像、剪輯師等。也得到了姜斯憲書記、林忠欽校長、丁奎嶺常務副校長、吳靜怡處長、陳峰副處長等領導的宏觀指導和鼓舞。之前都沒有進行過這種形式的授課,有點忐忑,通過這些培訓、觀摩、指導,逐漸建立起了網絡授課的信心。學校和學院負責在線授課、組織培訓的管理部門的老師更加辛苦,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加點。為了保證特殊時期教學活動的平穩運行,每個交大人都在默默地付出和努力。

2月18日,正月二十五,上海

居家隔離期滿,今天終於可以到辦公室了。進入久違的校園和辦公室,有一點小確幸。可是看到不斷飆升的被感染數字,心裡又變得沉重起來。不管怎樣,也要認真準備網絡課程,期待我網購的攝像頭早日到貨,開始新的教學歷程。

2月19日,正月二十六,上海

查看校歷,正常情況下學生應該陸續返校了。因為疫情,學生都不能返校,也不知學生們的現在的狀態怎樣。心動不如行動,決定做兩件事情。

首先給近期過生日的六位同學分別寫了一封信(毛筆書寫),並拍照發給了學生。信中主要詢問他們的近況,並且勉勵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將疫情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思考、進步、成長!叮囑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交大的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責任和擔當。六名同學收到信後,都很高興。其中徐瀟雨同學的回信很讓我感動,也體現了交大人的精神風貌。她說:「楊老師,收到您的來信,我十分感動。認真閱讀後,我認為有兩點值得我深思:一、個人如何盡到對國家的責任。有許多人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盡忠職守;有一部分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與同胞共患難、克時艱;還有一些人,他們只是做了他們自己,一個有著一顆中國心的中國人。選擇了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疫情期間,我感到與國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對同胞有不可分割的情感。我一定會承擔好自己的責任,不辜負學校對每一個學子的殷切期望。二、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的聯繫。這段時間,是陪伴家人,修身治學的最好時期。作為一個動物科學專業的大學生,我身邊有許多人會和我討論新冠肺炎。有時,對於一些謠言,我能說服他們,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對於一些防護措施,我也儘量正確地解釋清楚,減少他們感染的風險。特別是習主席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讓我對自己當初對專業的選擇更有信心。『停課不停學』,我希望能學有所長,報效祖國。」瀟雨的回信,讓我們看到了交大的未來和希望

其次,我決定對學生開始視頻家訪。通過家訪,和學生及其家長交流,了解了孩子們在家裡的真實狀態,為他們合理利用居家時間,提供指導和建議。

2月23日,二月初一,上海

按照教務處的要求,需要上傳課程的錄像。這一整天,我在辦公室裡一遍一遍地講解錄製,加上新學會的剪輯方法,總算完成了任務。其它上課需要的資料,也都上傳到了Canvas,也建立了課程微信群,就等待實戰的檢驗了。為了讓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思考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我在Canvas網站上特意開闢了「新冠肺炎防控專題」。將自己參與的科普文章、書信、詩歌等上傳,旨在塑造學生的科學、人文精神,勉勵同學們將自己的命運深深融入民族發展的進程。

2月24日,二月初二,上海

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今天開始試講。第一堂課結束後,收到反饋,總體滿意,有些細節需要改進。學院也很貼心地為我們配備了手寫筆,期待儘快到來,以便更流暢、自然地授課。

一個小插曲,正式上課前,我放了閔行校區的上課鈴聲,當鈴聲響起的瞬間,我看到很多同學都會心的笑了……上課的儀式感還是需要的。

2月26日,二月初四,上海

晚上七點半,召開了班級以抗疫為主題的團日活動。團支書彭澍主持,思政老師魏佳妮也全程參與。很久沒有見到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我首先按照交大團委的要求講解了抗疫情期間的個人防護、生活學習指南、冷靜面對網絡信息等內容。其次主要強調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對這次疫情進行深入思考。同學們積極發言,表示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並在團支書的倡議下徵集班級抗疫主題的詩歌、朗誦、動漫等作品,為最終戰勝疫情貢獻微薄力量。

2月27日,二月初五,上海

下午進行了第二次試講,手寫筆的確是一個「神器」,有在黑板上板書的感覺,學生也很喜歡。今天課後的反饋很不錯。繼續完善每一個細節,爭取下周一上課做到完美。

2月28日,二月初六,上海

疫情雖然仍然很嚴重,但是治癒率在不斷增加,新增的確診人數、疑似病例都在逐漸減少,各地、各行業都在有序復工。雖然離疫情結束還需要時日,但讓人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就像這校園中的白玉蘭,無論風雨陰晴,都在悄悄地綻放,迎接春天的到來。


相關焦點

  • 戰「疫」路上,一名人民教師的「線上教學」日記
    2020年的春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無情肆虐,舉國上下團結一心,仁人志士獻計獻策,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貢獻力量。人民教師們也不甘落後,積極響應號召,開啟線上教學模式,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考驗面前,榆林市第六小學的老師們克服了人員受阻、網絡受阻等重重挑戰,用責任與奉獻築起了一道「線上」防線,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雖然沒有奮戰在抗疫一線,但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與信念。而榆林市第六小學的馬寧就是其中一位,收到通知後她快速備戰,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主播」線上教學,並用文字記錄下她的「主播」生涯。
  • 戰「疫」路上,一位人民教師的「線上教學」日記
    2020年的春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無情肆虐,舉國上下團結一心,仁人志士獻計獻策,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貢獻力量。人民教師們也不甘落後,積極響應號召,開啟線上教學模式,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 我的戰「疫」日記——手機攝影大賽作品徵集
    為了傳遞抗「疫」正能量,講好廣東抗「疫」故事,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攜手碧桂園集團廣清區域,決定在2020年全球華人新春手機攝影大賽(廣東賽區)中增設「我的戰『疫』日記」比賽專題及獎項,徵稿延遲至2020年4月(暫定)。
  • 線上戰「疫」春風緊 共克時艱百花開——七年級英語備課組線上教學戰「疫」實況
    認真聽課的學生李琳老師線上教學戰「疫」實況周嘉麗老師線上教學戰「疫」實況家校共育李愛榮老師線上教學戰「疫」實況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但是這場病毒並沒有阻斷我們的親情,沒有阻斷我們對學生的關愛和教育
  • 戰「疫」故事 | 守正創新:北京大學體育線上教學實踐與創新
    即日起,新聞網推出專題「戰『疫』故事」,通過講述北大人與疫情「戰鬥」的故事,記錄他們忙碌而溫暖的身影,致敬平凡而偉大付出。北大體育的戰「役」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社會推廣,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線上體育教學有其特殊性。本學期北大本科體育教育共有35個項目、258個必修課班。其中,不少體育課程項目是非常依賴場地、器材的。體教部根據體育課程的特點,進一步明確線上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整體統一,兼容並包」。
  • 睿丁英語56天戰「疫」日記
    睿丁英語戰「疫」過去的56天,從總部到全國各地的習得中心,我們用一切努力將教育送到千家萬戶。從所記錄的這些奮戰的日子裡,你會看到為什麼一個主線下教育的英語品牌可以快速適應線上教育,睿丁英語又是如何踐行一個教育企業的使命。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少年記「疫」》|嘉峪關市少兒圖書館線上徵文活動開始了
    -市少兒圖書館-少年記"疫"線上徵文活動開始啦!在這場戰「疫」中,少年兒童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為提高少年兒童疫情防控意識,以筆為援,營造「人人都是參與者」濃厚氛圍。嘉峪關市少兒圖書館以「少年記『疫』」為主題面向全市讀者朋友徵文。
  •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2020-02-1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網絡連接起素昧平生的人
    原標題: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點開「武漢日記」的微博標籤,不一會兒就能翻到@期待2020能有好運的amay的微博。她是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的一名輕症患者,每天都會發一條幾百字的微博,記錄自己方艙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身體情況到飲食睡眠,再到新交的朋友,這個樂觀女孩的「碎碎念」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 【徵文選登】一家人的線上教學戰「疫」記
    2020年初,一場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國,學生原定的返校日期被迫延後,學校從2月17日開始進行線上教學。        對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老師而言,「線上教學」是新生事物,也是全新的挑戰。可是我們選擇迎難而上,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戰鬥在抗「疫」的後方,用行動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成為戰「疫」陣容中一股獨特的中國力量。        一接到「停課不停學」的通知,我便開始著手準備線上教學。
  • 遼寧瀋陽:八旬老黨員寫下85篇戰「疫」日記
    這首名為《英雄華夏盡歡顏》的詩句,摘自瀋陽八旬老黨員劉桂華的戰「疫」日記。從2020年1月25日到4月15日,老黨員劉桂華歷經82天,以耄耋之年記下近四萬字的85篇戰「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了一個個逆行而上的戰「疫」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戰「疫」事。老人把感動寫在紙上,記在心裡,還把這85篇戰「疫」日記裝進了自家的家庭檔案。
  • 南京中小學教師創新線上課堂教學模式:老師「花式教學」
    原標題:老師「花式教學」 學生開心上課   讓學生當「老師」在線上課,將地理知識點改編成歌曲,帶著學生打電影戰「疫」……近日,為了提高學生在線學習興趣,我市中小學老師們通過各種「花式」方法在線教學,引來眾多學生家長點讚。
  • 大數據戰「疫」記丨我的復工日記
    從海量網際網路數據信息挖掘權威信息和分析預測態勢趨勢,這可是我們中科聞歌積累十幾年的「看家本領」,在這場戰「疫」裡我們必須有所擔當和作為。說幹就幹!北京、深圳、南京和西安各地公司的150餘名同事們自願放棄春節休假,立即就地復工,根據數據採集、處理、分析和發布的人員需求,公司最終篩選出80餘人,按照輪崗和居家辦公模式立即投入戰鬥。
  • 材料學院打造學生線上「德智體美勞」育人體系同心戰「疫」
    發揮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材料學院學生黨總支組織了「抗疫有我,風雨同舟」主題系列活動,從防疫知識講授、戰「疫」作品徵集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發揮團員的先鋒引領作用,學院團委開展「眾志成城戰疫情·共克時艱做先鋒」線上主題團日活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
  • 三峽大學線上素描課受到歡迎 學生 戰"疫"優秀作品展
    在戰「」疫「期間,」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師生發揮專業優勢,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抗疫作品。新學期伊始,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同基礎與理論課部聚焦發力。以班級為單位搭建微信群、QQ群、慕課、微課等線上學習平臺,多措並舉,把「學生思政」同「課程思政」相結合,構建「線上思政」。此舉,豐富了思政形式,完善了思政內容,形成了思政合力。其中,由何廣慶老師開設的《素描》網上課程得到師生一致好評。
  • 2802的一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17」
    共同戰疫《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從武漢逐步向全國蔓延。CCTV-9紀錄頻道2月22日起,每晚19:54連續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微9時段全天滾動播出。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入藏市檔案館
    《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外灘館舉行。 孫中欽 攝中新網上海4月7日電 (記者 張亨偉)7日,《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捐贈儀式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舉行。從2020年1月28日起,一線戰「疫」日記共收入了近4000篇抗擊新冠疫情的感人事跡,以《上海街鎮報告》的形式被保存下來。日記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全媒體的形式,記錄了社區封閉管理、居家隔離防控、交通道口巡查、愛心捐款捐物、口罩預約登記、企業復工復產、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等事無巨細的防疫工作。
  • 這是青島市市立醫院戰「疫」日記
    他們在戰「疫」一線披星戴月,夜以繼日只為早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在隔離病房屏住呼吸,只為忍住眼淚;他們走出ICU,脫下防護服後,泣不成聲。他們不是戰士,卻在城市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是抗擊疫情的英雄,是陰雲密布的「疫」空下最閃亮的星星……疫情總會過去,戰「疫」英雄們的付出卻值得永遠銘記。鳳凰網青島特別策劃「青島市市立醫院戰『疫』日記」原創專題,致敬那些生而平凡,但又因肩上的那份責任而變成了不平凡的英雄。
  • 寧波大學:疫期團日 線上也精彩
    2月5日,共青團寧波大學委員會號召全校基層團支部開展「眾志成城團結戰『疫』」線上主題團日活動,吹響青春集結號。各支部通過QQ群、微信群、釘釘群等新媒體陣地將身處全國各地的寧大學子動員起來,增進團員青年之間的相互交流,加強朋輩教育,統一思想,消解負能量,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