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青春片單指愛情高考的話,《三傻大鬧寶萊塢》稱不上青春片,但在這部電影,我相信每個觀眾都或多或少地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能你是樂觀積極的蘭徹;可能你是背著包袱做事的萊俱;可能你是被迫做自己不感興趣事的法涵;可能是一心只想高分的查圖爾;可能是聽話的乖乖女皮婭……
1.關於學習:劇中有句如雷貫耳的獨白:你朋友不及格的感覺,你感覺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覺更糟。這讓我想到拉羅什福科的那句:我們總能從朋友的壞消息當中獲得並非輕微的快感,反之也是成立的,蘭徹考第一,萊俱和法涵考倒數第一第二,蘭徹坐在合影的最前面質問校長,萊俱和法涵坐在角落裡苦笑,蘭徹說:為什麼要按著分數來坐,這樣會讓我和我的朋友產生間隙。
死記硬背或許能讓你通過大學四年,但會毀掉你接下來的四十年,查圖爾被蘭徹戲稱為消音器,查圖爾每天被18個小時的書,只要書上有的知識他都能回答,在老師看來,這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可這樣一位經填鴨式教育的學生,不會尊重同學,沒有同情心,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一竅不通,影片中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橋段,蘭徹改了查圖爾的演講稿,演講稿的內容由讚賞院長變成了侮辱校長,而不求甚解的查圖爾靠著死記硬背的方法,當著全校人的面朗讀了這篇演講稿,不僅沒有得到院長的讚賞,反而受到了院長的打罵。
課堂上蘭徹提出兩個詞,給同學30秒的時間去查,「開始」這兩個字一發出,每個人立即查找,最後時間到了,沒一個人查到。蘭徹說:書上不可能有這個詞,這是我亂寫的,題目出來的時候,那一刻我們沒有興奮沒有好奇,有的只有贏,學到什麼知識也不重要,得到第一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會全心全意去學習,但不只是為了成績,引用一位智者的話,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萊俱背著包袱學習,總想著如何考取高分數然後找到一個好工作,為自己的姐姐買上一輛車,然後風光的嫁出去,賺錢為自己的母親買新的衣服,攢錢為父親治病,萊俱手上的一個個戒指,讓他動彈不得,萊俱太弱懦,太害怕明天,而就沒過好今天。活在當下,不計得失,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
2.關於選擇:這部電影出現很多需要選擇的時刻。喬伊面對院長的不願給出畢業證,害怕面對父親,選擇了自殺,畢不了業的喬伊需要面對不只是找不到工作,還有中風父親的失望與舊病復發,而這一切只能歸咎於喬伊身上,所以喬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喬伊曾說:我這一生,都為別人而活,哪怕只瞬間,讓我為我自己而活。
法涵是一位很有攝影天賦的工程師,法涵懷著對父親的恐懼及背負著父親的期盼,讀著自己不喜歡的工程師,壓抑著自己對野生動物攝影的熱愛,包裡常年放著一封未寄出去的信,當蘭徹悄悄把信寄出的之後,很快收到了回復,法涵最喜愛的攝影師邀請他與他一同工作,法涵因害怕父親不理解而猶豫,蘭徹說:抓住機會,要不然,某天你要臨終了,你會後悔的,你要記著,信在你的手中,計程車就在門外,只需一點點勇氣,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轉個身,最後法涵拿著信找到了父親,真誠地與父親交談,我想要說服你,爸。
但不會以死相逼,我做一名攝影家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的幸福。最終獲得了父親的理解,父親的那句:電腦還可以退吧?買一個攝像機要多少錢?最令人動容。萊俱在面對是自己退學還是讓蘭徹退學的選擇,選擇了從三樓跳下,這個片段足以看出學習的機會對他們來說多重要,寧願死,也不願離開學校,在面對可怕的選擇時,人們通常在害怕選擇後的結果,而沒有在思考選了之後該怎麼改變這個結果。
皮婭在面對聽從父親還是幫助萊俱的時候選擇了後者,偷出了父親的鑰匙,交給了蘭徹,蘭徹和法涵在正義與義氣中選擇了義氣,潛入院長辦公室去偷取答案,幫助萊俱通過考試,萊俱在拿到答案的時候,沒有過多的高興,而是說了一句:你們在教會我正直後又違背自己的想法做不正直事,我不需要,我自己可以通過這場考試,說完把答案丟在一旁,萊俱在面試說:斷了兩條腿,才讓我真正站起來,好不容易獲得了這種態度,我不會改變的,這種態度是不畏懼一切的態度。無論有多大問題,告訴你的心,
3.關於體制:(直接放臺詞吧)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市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就已開始賽跑了。病毒校長最後對外孫說的那句:腳力那麼好,以後踢足球吧,做自己想做的。病毒不再按著那套女孩當醫生,男孩當工程師行事了。別人的風言風語都是浮雲,早晚都會過去的,你別拿自己的幸福開玩笑,我想將人們的議論用「風言風語」來代替,不只是指議論傳播的像風一樣的快,也說明了他人的議論像風一樣無足輕重。為什麼一生下來父母就幫我們決定我們長大後要做什麼,從來沒人問我們想要什麼。
總擔心明天,又怎麼能過好今天。《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臺詞: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總之要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