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網文,說的是有一個叫郭松民的人給胡錫進牌號的臣妾主義下定義:臣妾主義就是在處理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時,承認與美國西方的不平等地位,不追求平等,只追求不平等狀態下的「和諧共處」。
圖片來自網絡
郭松民還稱,看了一些胡粉的留言和文章,發現他們和胡錫進一樣,有一個共同的不願意面對的心理:恐美!
截圖
一切皆在變化中。世界如此,國家如此,個人如此,都在變化。恐美是何意?現在還有多少人恐美?過去,確實有很多人崇美,往美國跑,而現在呢?情況大家都已看到,人們對美國所持有的過去式的觀念是不是早就變化了?
就上述兩個人而言,絕大多數網友知道胡錫進,而不曉得郭松民。這很正常,因為胡錫進粉絲多,網絡知名度高。這個可以看具體數據,前者擁有數百萬粉絲,後者不到10萬。很明顯,他們兩人的網絡影響力的比差懸殊太大。
網絡圖片:紐約
還有,此前有時評人認為,郭松民拿胡錫作話題,為的是流量。但是,也有人認為,老郭批判老胡,其實很正常,因為他們的觀點不同,而那些指責老郭通過批老胡蹭粉論不值一駁。
上網搜索,不難找到郭松民的資料。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詞條
論和駁論是一對矛盾,兩種言論不過是思維方式不同。前者重在建構觀點,後者重在解構觀點。這對矛盾存在的價值,不是比誰比誰更厲害,而是看誰對現象的認知更客觀、準確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