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現掛,從八德到姜昆,有人一句話化解臺下倫理哏

2020-12-19 10點一頁書

閻德山是第三代相聲藝人「八德」之一,但大家並不熟悉。

但他在天津創造的《丟驢吃藥》,被劉寶瑞、田利和、郭德綱都搬上過舞臺,這個段子另一個名叫《小神仙》。

當年相聲發展的早期,即使是「八德」也得撂地賺錢。

閆德山在「撂地」時,善於聚攏觀眾。有一次演出,一位家長要找孩子,便衝著演出場子喊孩子。這時閻德山正要打錢(即要錢),如果觀眾一回頭,人散了,就沒人給錢了。

閻德山反應快,那個觀眾一喊:「狗子!」他沒等觀眾回過神兒來,就先答應了:「哎!」答應完馬上翻「包袱」,說:「喲,我成他兒子了!」觀眾都樂啦!這個「包袱」一定要搶在前,觀眾才不走神兒,差一秒都不行。

這時還不能算完,因為得打錢。他接著說:「您看這孩子有爹有媽多好。有爹有媽有人找,不像我。」

那個找孩子的人也不找了,站那兒聽他抖「包袱」。閻德山說:「您問我媽幹嗎去了?我媽跟著野男人跑了。」他這是用自嘲自貶找「包袱」。雖然低俗,可在舊社會也不足為怪,關鍵是看他的反應和控制觀眾的能力。他一刻不停地對著觀眾說:「您問我爸爸呀?我爸爸找我媽去了,我太可憐了,諸位您就賞個錢吧。」他把錢打了,而且還沒少掙!

這是接觀眾攪局的「砸掛」,還有一種接前場演員,「砸」自己而反擊的「樓上樓」式的「現掛」。

相聲演員在臺上臨時抓哏叫「現掛」,單弦演員臨時抓哏叫「現岔」。相聲演員反擊攻擊自己的「現岔」,叫「樓上樓」的「現掛」。過去老觀眾專愛聽單弦大王榮劍塵和張壽臣之間的「現掛」。

有一次榮劍塵唱《翠屏山》,最後他抓「現岔」:「石秀殺嫂潘小雲,可惜跑了姦夫一個人。您要問姦夫什麼模樣?那就是說相聲的張壽臣!」臺下的觀眾哈哈大笑,準備上場的張壽臣也樂了。

等張壽臣一上場大家更樂了,都等著張壽臣反擊。可張壽臣沒馬上接茬兒,而是先跟「捧哏」的說:「有人請我吃飯,我很生氣……為什麼呢?因為請帖上寫『某月某日本人壽辰,敬請光臨。』我生氣的是這個人沒文化,誰叫『壽辰』?父親的生日才能叫壽辰。他本人只能叫『賤辰』,應該寫『本人賤辰,家父壽辰』才對呀。你說說,他愣不知道兒子叫『劍塵』,爸爸叫『壽臣』!」這個大「包袱」立即獲得滿堂彩。然後他還接著說:「我得教他,我不教他相聲,教他唱單弦。」他在臺上「包袱」不斷。

這種技巧和機智應該繼承,因為演員經常遇到突發情況,也有觀眾來攪局的。

東北相聲演員常佩業,有一次擔任晚會主持。演出進行中,突遇觀眾攪局,他機智地用一個「現掛」,保證了晚會正常進行。

起因是一位女歌手在臺上唱《一封家書》,歌詞的頭一句是:「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當唱到這兒的時候,臺下一個觀眾答應了一聲:「好!」他是找便宜,想當演員的爸爸。他這一接下茬,臺下的觀眾哈哈大笑,都往這位觀眾看去。這位觀眾還挺美,一臉奸計得逞的表情。可歌手不知怎麼處理了,不唱不行,可接著往下唱,那人肯定還得接下茬,她唱一句爸爸媽媽他在底下答應一句,這受得了嗎?她在臺上僵住了。

這時候就看主持人的本事了,常佩業馬上上臺,說:「是哪位觀眾想當爸爸呀?」他先抓了一個「現掛」,然後說:「可能您沒當過爸爸,我不知道您家裡頭有兒有女嗎?當爸爸的可得負責任!」臺下的觀眾又是哄堂大笑。他接著說:「當爸爸不容易,您不能什麼場合都想當爸爸。您不光是對觀眾負責,也得對演員負責,同時您還得為自個兒負責,希望您當個好爸爸!」他一句一個「包袱兒」,說得這位觀眾不敢抬頭了,直說「對不起。」歌手也緩過神兒來了,演出得以照常進行。

在演出中,相聲演員遇見不可預料的事情時如何處理,是其經驗和基本功是否深厚的具體體現。

有一次,姜昆、戴志誠二人在天津塘沽影劇院演出。前面的節目是大型魔術《百鳥朝鳳》,魔術師在變出大量的鳥之後謝幕下臺。可偏偏有一隻鳥沒有按訓練的那樣回籠子,檢場的工作人員去抓抓不著,它飛起來後又落到臺上,觀眾跟著哈哈大笑。怎麼辦呢?演出不能停啊!姜昆說:「不能等了,主持人上去報節目吧。你走得快點兒,也許就把鳥嚇到後臺去!」

沒想到,這著也不管用,姜戴二人只能上場了。可有一隻鳥在臺上瞎攪和,這相聲怎麼說呢?而且這隻鳥見姜昆他們上來後,就在他們二人頭上飛。姜昆看著這隻鳥說:「剛才報幕的說,我們表演的節目是《樂在其中》,還真是樂在其中,您聽,它叫得多有樂呀!」他拿這隻鳥抓「現掛」,觀眾在笑聲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姜昆身上。

但鳥還在飛,姜昆的「現掛」也還沒完。他在臺上找這隻鳥,說:「哪去了?今天我特別高興,有幸能跟一隻鳥同臺演出。」臺下對姜昆的機智報以掌聲,這時戴志成捧得也好,說:「剛才主持人報表演者報錯了,除了姜昆和我,還有隻鳥呢!」這時,那隻鳥在笑聲和掌聲中飛回了後臺,他倆也開始表演《樂在其中》。

「現掛」多種多樣,對演員的應變能力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相聲這種藝術,與觀眾面對面的就不能害怕與臺下的互動。

相關焦點

  • 相聲的倫理哏,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少用慎用妙用
    倫理哏有合理性倫理哏是相聲包袱兒的一個種類,是指相聲演員從倫理角度比如祖孫、父子關係等方面設計的包袱兒。從傳統相聲來看,涉及倫理哏或者以倫理哏為主的作品有不少,包括《翻四輩》、《反七口》等等。倫理哏帶有濃重的市井氣息,其實不止是在相聲裡,在很早的古代笑話當中,這樣的手法就有不少,符合自古以來很多人的心態。不過儘管倫理哏格調不高,備受批評,但卻是相聲行業訓練初學者掌握相聲語言的好手段。
  • 姜昆「說」相聲新加坡演出座無虛席,新納徒孫姓名頗有意思
    最近姜昆挺忙的,沒記錯的話出生於1950年的他今年69歲了,明年就人到七十古來稀了,即使這麼大歲數,但是他依然在為相聲的文化交流工作而奔波,這不,前幾天他又帶著《姜昆「說」相聲》團隊到了新加坡演出。這次馬季徒弟姜昆率領的《姜昆「說」相聲》團隊也是精兵強將盡出,從名單可以看出此次演出陣容確實相當有代表性,有經驗豐富的姜昆、戴志誠、鄭健等人,也有中生代的應寧,有代表天津相聲界的趙津生,還有年紀一代的陳印泉、侯振鵬、董建春和李丁等人。
  • 起底交大博士相聲夫妻:姜昆讓相聲走向全國,郭德綱卻自娛自樂
    按照道理來說,同為相聲藝術的革新者,有高學歷的博士來參與這麼藝術的改革和推廣,包括郭德綱在內的大家應該高興才對,但為什麼現在卻成為一邊倒的諷刺甚至謾罵呢?郭德綱不止一次在臺上臺下說,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就是說這麼藝術傳承了上百年,太一定是有規律的,也是有傳統的,也規矩的。
  • 你怎樣看待姜昆自創的「嘻哈相聲」?
    姜昆老師表演的「嘻哈相聲」,可以說充滿了滿屏的尷尬。姜昆和三個年輕的小夥子,在臺上又蹦又跳,唱的歌詞就是說時代在發展,然後又回憶姜昆的一些經典相聲段子,姜昆老師在臺上又蹦又跳,非常的賣力,但是卻一點兒也不好笑。相聲最大的藝術功效,還是要能逗人發笑,高級一點的相聲段子,能貼近現實,諷刺一些社會上的不良現象。
  • 著名相聲演員姜昆唐傑忠來牡丹江演出始末
    時光回到1986年夏季,當時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到牡丹江進行文藝演出。這個爆炸性的新聞,對於牡丹江這個邊陲城市來說,震驚了。當聽到國家著名相聲演員姜昆和唐傑忠,也要隨團來牡丹江進行演出。真是給這座城市帶來,從來沒有過的歡樂。
  • 姜昆用快餐盒飯暗諷郭德綱,說相聲格調要高一些
    從曹雲金手撕郭德綱,苗阜和郭德綱勢不兩立,到現如今姜昆的親自出馬,讓網友們也是看的應接不暇。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德雲社的崛起,讓很多主流老藝術家們失去了舞臺,本來一輩子靠著幾個相聲段子就能吃遍天下的情況不復存在,但是在業務水平還有影響力上又玩不過郭德綱,所以被主流相聲界打壓,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 《人民日報》贊姜昆春晚相聲,暗批郭德綱,網友:德雲社得小心了
    近日,《人民日報》發文《相聲也要懲惡揚善充滿正能量》,對姜昆、戴志誠在今年央視春晚上的相聲《新虎口遐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該作品「風趣幽默,語言犀利,諷刺意味濃。舊瓶裝新酒,味苦卻有深意、耐琢磨......"並總結道:恰到好處的諷刺是相聲藝術的利器,它帶給社會以正能量。
  • 姜昆成就了德雲社在中國的相聲地位嗎?
    當中國相聲最低谷時,郭德綱的德雲社給中國相聲帶來了春天的朝氣和活力。姜昆為了顯示官方價值,提出了相聲主流與非主流之說。於是刻意逼迫聽眾在此問題上的選編站。其結果是廣大聽眾更加喜歡德雲社,也更加喜歡民間藝人郭德綱了。相聲主流的代表姜昆,雖有意打壓排擠德雲社的發展,但也間接地為德雲社發展推波助瀾。
  • 相聲小品大賽新貌,快書型相聲亮相舞臺,老藝術家分數墊底兒!
    在10月5日第四期節目中,共有三組相聲演員參加比賽,第一組是來自北京相聲團體嘻哈包袱鋪的金霏和陳曦,他們表演的相聲是《一段相聲的創作過程》,他們用優秀的作品加上自身的基本功,為觀眾帶來一段精彩的相聲。他們的相聲包袱不斷、幽默搞笑、笑點很多,再加上貫口、砸掛等技術參與其中,觀賞性大大增強。
  • 「公式相聲」李宏燁對姜昆的支持表示感激,稱其有「名家的胸懷」
    近日「公式相聲」李宏燁對姜昆的支持表示感激,稱其有「名家的胸懷」李宏燁在發文中表示,他和姜昆之前不認識,他也不理解自己的做法,卻仍然給了他許多支持,認為「這就是名家的胸懷」。對於這樣的觀點,估計很多網友都不會贊同。
  • 相聲界中的相聲八德分別指誰?他們對相聲有何特殊貢獻?
    相聲八德,是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他們分別指誰? 相聲八德: 1、馬德祿 馬德祿,原名馬恩祿,出生於1882年,相聲演員。他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父親,相聲八德」之一。
  • 郭德綱師兄評價姜昆惹爭議:相聲造詣無人可及,一代宗師級人物
    郭德綱師兄評價姜昆惹爭議:相聲造詣無人可及,一代宗師級人物 如果來看相聲從八十年代,發展到今天的歷史,客觀的講,姜昆和郭德綱都在特定的時間段裡,對相聲的振興做出過貢獻。
  • 姜昆《笑禮相迎》自我評價:認識的都說我好,說我不好的都不認識
    《笑禮相迎》是由姜昆主導,有眾多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加盟的選秀節目,其中馬志明,常貴田,楊少華等有口碑不錯的作品,這擋節目相聲沒給人留下什麼印象,倒是幾位老藝人的訪談印象深刻。相聲,一種民間曲藝形式, 用笑話、滑稽地問答、說唱等引起觀眾發笑,寓莊於諧,諷刺醜惡現象,歌頌新人新事。建國以後,相聲著名演員,除弊立新,讓相聲貼近百姓生活,服務社會,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相聲。
  • 他是「相聲八德」之一,人稱周蛤蟆,破天荒的把相聲帶進了劇場!
    他是大名鼎鼎的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師父,師承相聲前輩範長利,人稱「老範爺」。他把難登大雅之堂的相聲由原來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帶進了劇場,開闢了中國相聲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他就是「相聲八德」之一、藝名周蛤蟆的周德山先生。
  • 姜昆申請非遺有什麼資格?
    非遺傳承人也一樣,是當事人自願申請,然後由組織審核通過然後公布,所以常寶霆馬志明姜昆三人是很多個提交了申請書的相聲藝人中,僅有的三個符合條件者。相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幾個硬體條件必須滿足:第一、有傳承譜系跟詳細的學習經歷,說白了你需要有正式的相聲門戶,如果沒有正式的師承,那麼至少擁有權威的傳授證明。
  • 姜昆相聲傳承人與郭德綱文化大使不可同日而語,並且還相差甚遠
    相聲界一直都是是非之地,近些年相聲發展迅猛,這種矛盾也就日益公開化,也不再是暗地裡的小打小鬧,而是明面上的公開互撕和打壓。要說促進當今相聲的發展,郭德綱肯定功不可沒,並且他的相聲還得到了海內外華人的認可。前些日子,就被澳洲的國家博物館聘為了文化大使,這也是對他努力的一種肯定。
  • 央視新綜藝,郭德綱當導師,「主流相聲」大師姜昆作何感想?
    不知道這次的郭德綱,是否能得到「主流相聲」的認可呢? 郭德綱與央視的是是非非,要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央視舉辦《第三屆全國電視相聲大賽》,這個時候曹雲金還是郭德綱的愛徒,也是郭德綱力捧的相聲演員。在此次比賽中,曹雲金代表德雲社出戰,他不負人望,一路過關斬將,直至最終決賽。
  • 相聲有新人公式相聲,開了專場的上海交大博士,現在怎麼樣?
    有人喜歡郭德綱,有人討厭郭德綱,說他低俗庸俗媚俗,跟以前的相聲大師們說的相聲怎麼比?也有人說德雲社的相聲越來越走樣,郭德綱已經江郎才盡。郭德綱在說對口和說單口的時候都說過這麼一句話:說相聲想紅,就罵郭德綱,大紅大紫。從德雲社離開的人這麼做過,相聲同行也這麼做過。不止如此,就在前兩年的《相聲有新人》裡就有外行人這麼做了。
  • 當年被姜昆一手捧紅的外國人大山,為何突然消失,郭德綱道出真相
    現如今的相聲和以前的相聲其實是有著很多不一樣的,更加靈活多變了一些,以前的相聲也有人看,但是受眾度不是很廣,尤其是不受年輕人的喜歡,現在的相聲不光相聲演員一個個都很平易近人,而且說的話題都都是大家十分感興趣的話題。
  • 《笑禮相迎》中,唯一未經姜昆指導的相聲,效果卻特別好
    本期《笑禮相迎》節目,請來了姜昆老先生。其實,小編對他的印象還不錯,因為當初趙本山能上春晚,他可謂是功不可沒。沒有姜昆就沒有趙本山。作為東北人的小編也非常喜歡趙本山。所以喜歡趙本山的觀眾,對姜昆無形中會心存一份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