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與賴清德。(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隨著蔡英文展現出在兩岸政策上的強硬立場,愈來愈多人相信,在2020年「大選」期間,蔡英文將會以兩岸關係問題為競選主軸。在過去不到3年裡,蔡當局的兩岸外事政策可以歸納為「親美遠中」4個字,而接下來的調整方向可能就會變成「親美抗中」,這就如同當年陳水扁那樣,藉兩岸對立升級來拉抬選情,至於這種做法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則幾乎可以斷定是負面和消極的。
蔡英文的做法充滿著巨大風險。兩岸對抗或者是「臺獨」舉動就如同「潘多拉盒子」,一旦開啟之後,恐怕就非蔡英文自己所能掌控。過去近3年之間,「獨派」一直蠢蠢欲動,但蔡英文為了兌現「維持現狀」的承諾,也為了讓美方相信自己不會是「麻煩製造者」,她始終都在有意避免與獨派拉近關係。「喜樂島聯盟」與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都沒有得到蔡當局的支持,即可顯示出蔡英文的自我克制。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蔡英文的所謂權力基礎依然薄弱,黨內中生代的「保皇黨」也並非真心實意地支持她連任。恰恰相反,民進黨內部一直都有「換將」的想法,賴清德就是「獨派」最為青睞的替代人選,民進黨內部甚至有傳言指出,「獨派」將在6月發起推舉賴清德的行動。
而對賴清德來說,事實上也從未真正放棄過挑戰2020的企圖心,恰恰相反,他也一直想要維持黨內和社會支持的熱度。在「院長」交接儀式上,他拋出「憲改」議題,隨後又在「臺灣制憲基金會」成立儀式上公然聲稱,臺灣制定一部「新憲法」的時機已到,引來國臺辦的痛批,指出以所謂「制憲」的名義推動「法理臺獨」,只會把臺灣推向危險的深淵,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
不僅賴清德蠢蠢欲動,新任民進黨主席卓榮泰也不安於充當一個傀儡型的黨主席,他不僅與賴清德一同出席制憲活動,而且還自行拋出「新決議文」的議題,號召要在農曆年後以「大對話」形式對憲政等話題進行辯論。
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做法與蔡英文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蔡英文雖然也想要透過「抗中」賺取選舉資本,但只要「維持現狀」一天不放棄,她就不敢坐視「臺獨」風起雲湧,以免衝擊她與美方的互信關係。但對賴清德和中生代來說,或許是「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以成功引領話題,一掃民進黨施政不力所導致的種種民怨,讓社會更為關注臺灣的安全問題,而蔡英文在此過程中也會被邊緣化。
可以看到,蔡英文選擇在兩岸問題上展現強硬立場,某種程度上確實是「搬起石頭砸中自己的腳」,幫助黨內的競爭對手創造了新的議題戰場,反而讓自己陷入進退失據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大陸不會坐視臺灣內部無限上綱地炒作「臺獨」議題,即便是假議題,大陸也會致力於防堵「假戲真做」。在這種情況下,兩岸的緊張對立在所難免,最後「獨派」就算在壓力之下不得不收手,但兩岸關係的損傷已經無可避免地產生了。作者 王欽
來源: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