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下第一莊
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掙扎在溫飽線上,人們即便是日以繼夜的勞動也很難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此時在天津大邱莊橫空出世,在舉國茫然的1976年率先推行改革,走上小康之路,被譽為天下第一莊。
在1992年《紐約時報》中報導,這個村子有4400人,卻有16輛奔馳轎車和100多輛進口的豪華小轎車,1990年人均收入3400美元,是全國平均收入的10倍,1992年,工業產值據稱達到了40億元。這數據擱到現在,很多地區也根本達不到。而且這個村子實行的是「從搖籃到墳墓」的14項福利項目,完全可以媲美如今的發達國家。然而這樣的神話只存在了15年,1993年後隨著一個人的落幕,這個神話也最終破滅了。
書記禹作敏
這個人就是大邱莊大隊黨支部書記禹作敏。在禹作敏來到這個村子前,大邱莊也是一片狼藉。大邱莊位於天津靜海縣團泊窪南頭,村裡是清一色的破爛不堪的土坯房,零零散散的東一戶,西一戶,道路還是坑坑窪窪的土路,村裡最富有的農民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一些家具。村裡人一個個餓得面黃肌瘦,沒錢娶不上媳婦,打光棍的就有200多人,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種地。
不過這在當時都屬於正常現象,1974年,44歲的禹作敏接管了這個一窮二白的村子。要說一個人有能耐還真的可以靠一手的爛牌贏得滿堂喝彩。禹作敏來到村子的第一步,就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他全面的了解了村子的實際情況,在深思熟慮之下,他拿出了改革的方案。不過要靠他一個的力量顯然是不行,於是他的第二步就是要深入群眾,動員發動群眾,一起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在村民大會上,禹作敏發表了一番演講,他表達了自己的決心,也提出了自己目標,一定要讓光棍都娶上媳婦,一定要讓百姓吃飽飯。禹作敏的講話樸實且有力量,目標也很實際,和那些喜歡畫大餅的領導不一樣,一下子就感染到了村子裡的人,決心跟著禹書記一起幹。
劉萬明開起冷軋帶鋼廠
要想使得村子發展起來,要有一個長久可靠的經濟支柱。村裡有個叫劉萬明的人,原本是天津一家冶煉廠的工人,對冶煉技術十分嫻熟,他提議建設冷軋帶鋼廠。禹作敏看到這個產業的前景不錯,也存在很大的賭博心理。於是在禹作敏的大力支持下,劉萬明帶著自己的弟弟開始籌備廠房搭建,投入了十幾萬。這些人都是找人借和貸款的,賭贏了就是富貴榮華,賭輸就是傾家蕩產還可能遭遇牢獄之災。
廠房建好後,劉萬明利用自己的人脈,低價從軋鋼廠買來一批舊部件,串成3臺軋鋼機搞冷軋,培訓了一批青年操作技術後,廠房正式投入生產運作。當年就賺了27萬,第二年又賺了60多萬。有了案例在先,說明這個方面是可行的,村子的其他人看到掙了錢也躍躍欲試。不過禹作敏卻預感到了危機,他深知一味的盲從,過於分散的產業只會導致經濟的停滯不前,要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必須實行生產規模化,企業化。
80年代的烏託邦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大邱莊的鋼鐵企業就是開始迅速裂變、擴張,一個企業繁衍成幾個,「以鋼為」,帶鋼、線材、管材生產線一條接著一條建起來。此時的大邱莊已經有四大企業集團,津美、萬全、津海和堯舜,這四個企業已經成為大邱莊的經濟支柱。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禹作敏對大邱莊的社會管理也作出大的改革,營造出了一個烏託邦式的鄉村。最突出的就是實行了集體福利體系-「從搖籃到墳墓」,在村子裡統一建造磚瓦房,配備各種家電設施,然後分發給每一個村民,同時還配有車子,至於水電費也是由村子一律承擔。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只要考慮自己一天的飲食就好,至於子女入學問題,父母養老,醫療等都由村子一包到底。80年代後期的大邱莊是人人羨慕的天堂。
天下第一莊神話的消亡
不過要獲得這些福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什麼都要聽禹書記的,正是因為領導人權力的空前強化,使得企業失去了最寶貴的自由機制和發展空間,逐漸失去活力,最終導致了神話的破滅。
在1993年,一名叫劉林山的記者報導了禹作敏在大邱莊所作所為的黑幕,提到他私下長期對職工採用非法拘禁等手段,還毆打一人致死。同年8月,禹作敏以多項罪名被緝拿歸案,判處20年有期徒刑,從此大邱莊一落千丈。
事到如今,大多數大邱莊人還是很懷念當初那個烏託邦的年代,一直紀念著帶領他們走向輝煌的禹作敏。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