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7月1號,上海正式實施了嚴格的垃圾分類標準。面對突如其來的要求,很多人剛開始不理解,覺得在生活中給他們帶了很大的不便利,其實,這些都是從環保的角度考慮,上海作為一個試點城市,需要給全國其他的城市做榜樣。
我們可以先看一組數據,央視臺報導我國的生活垃圾年產量超過了四億噸,是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並且每年還在以8%的速度在增長,不知大家看到這些數據有什麼感想。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明天,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上海市當時的垃圾分為四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
當時在網絡上經常看到,大家見面的時候都在討論這是什麼垃圾,那是什麼垃圾,求知若渴的樣子。在吃的方面特別「注意」,龍蝦不敢吃,奶茶不敢喝,因為吃完之後不知道怎麼分類,知道分類的都要花上一些時間來處理,吃也沒吃好,玩也沒玩好,一門心思都在花在了垃圾上。
根據相關數據,垃圾分類不僅能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產量減少三分之二。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這麼嚴格的實施這項規定。
北鬥為了響應國家垃圾分類的號召,推出了AR垃圾分類互動桌遊,孩子學習知識和接受新東西比較快,讓孩子從小接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為什要玩這個AR垃圾分類桌遊?
這個AR垃圾分類互動桌遊不僅能讓孩子學到知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還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於孩子的發展,還能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和增加感情。大的方面就是為了今後的環境更美好。
怎樣玩轉這個AR垃圾分類桌遊?
一整套是有4個分類垃圾桶+200張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名稱卡片,搭配著AR技術,玩法多樣,不止是普通的認一下卡片那樣乏味無聊,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學有所用,記住所學。
首先,看你所在的地區是不是在上海,因為這個分類分為上海版和全國版,在名字叫法上有些不一樣。
上海版: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
全國版: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明白了這個之後,就給垃圾桶貼上對應的標籤。紅色垃圾桶一般裝的是有害垃圾,綠色垃圾桶一般裝可降解的廚餘垃圾,藍色垃圾桶裝可回收的垃圾;其餘的就要裝進灰色垃圾桶。
下載相對應的AR軟體,在軟體內掃描藍色垃圾桶背面的激活碼,激活後就可以開啟AR互動模式了,你也可以手動輸入序列號激活。且每個激活碼都支持激活5次,基本上一家人都能參與進來了。作為一個親子互動遊戲也是很不錯的。
玩法總共分為四個模塊,學一學、考一考、玩一玩、闖一闖,它們之間的難易程度是循序漸進的。
學一學:認識卡片名稱,熟悉垃圾分類。
把卡片放到攝像頭前面,AR就會告訴孩子卡片上的物品屬於哪一類垃圾。並且物品的名稱可以中英文可以隨意的切換。
考一考:了解各個垃圾桶應該放什麼樣的垃圾。
在這個模式要先選擇虛擬垃圾桶,然後挑選出對應的垃圾分類卡片放到攝像頭前面進行識別。比如選擇了有害垃圾桶,那麼需要找出有害垃圾卡片進行AR識別,AR會自動判斷對錯。
玩一玩:初步練習垃圾分類。
這個模塊裡的垃圾桶和卡片都可以是虛擬的,一個垃圾桶,若干個卡片,把對應的虛擬卡片投放到垃圾桶內就可以了。
闖一闖:通過遊戲練習鞏固。
4個垃圾桶都會出現在屏幕內,每個關卡10個卡片,都投放對了的話,就可以許下心願了。
許願環節是特意為孩子和咱們大人設置的,讓父母也參與進來,加強了親子互動性。
當然,不知有AR模式,還有更多有趣玩法,也可以實際用卡片來玩,投放到對相應的垃圾桶中,如何知道有沒有放對,在卡片的背面有答案,放了之後就可以看看答案,看是否真確的。
學到了什麼?
通過這個過程,孩子不經學會並記住了各種垃圾的分類,還認識了不少的英文單詞,因為在卡片上面和系統裡面每個單詞都有對應的英文。對孩子來說一舉兩得,對我們大人來說也學會了分類知識,避免以後出現不會垃圾分類。
200張垃圾分類的卡片,幾乎把日常生活經常會碰到的垃圾全都包括進去了,其中還有一些不少平時很容易出錯的垃圾。
比較明顯的幾點就是,化妝品瓶子是可回收垃圾,但指甲油瓶子,竟然是有害垃圾。
紗布和棉籤是有害垃圾,但到創可貼這裡就是其他垃圾了,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混在一起。
除此之外,還有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在玩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思考、分類、歸納、總,加上還有兩個標準。
比如,雞骨頭是廚餘垃圾,而豬排骨卻跑到其他垃圾桶,它們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容易腐蝕、分解。
在跟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我們都不認識,剛好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所以說這個北鬥AR互動桌遊是非常的實用和有用。
價格也不貴,比給孩子隨便買一個玩具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