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年產生活垃圾4億噸!北鬥推AR分類助手,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

2020-12-11 石頭城科技

去年的7月1號,上海正式實施了嚴格的垃圾分類標準。面對突如其來的要求,很多人剛開始不理解,覺得在生活中給他們帶了很大的不便利,其實,這些都是從環保的角度考慮,上海作為一個試點城市,需要給全國其他的城市做榜樣。

我們可以先看一組數據,央視臺報導我國的生活垃圾年產量超過了四億噸,是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並且每年還在以8%的速度在增長,不知大家看到這些數據有什麼感想。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明天,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上海市當時的垃圾分為四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

當時在網絡上經常看到,大家見面的時候都在討論這是什麼垃圾,那是什麼垃圾,求知若渴的樣子。在吃的方面特別「注意」,龍蝦不敢吃,奶茶不敢喝,因為吃完之後不知道怎麼分類,知道分類的都要花上一些時間來處理,吃也沒吃好,玩也沒玩好,一門心思都在花在了垃圾上。

根據相關數據,垃圾分類不僅能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產量減少三分之二。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這麼嚴格的實施這項規定。

北鬥為了響應國家垃圾分類的號召,推出了AR垃圾分類互動桌遊,孩子學習知識和接受新東西比較快,讓孩子從小接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為什要玩這個AR垃圾分類桌遊?

這個AR垃圾分類互動桌遊不僅能讓孩子學到知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還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於孩子的發展,還能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和增加感情。大的方面就是為了今後的環境更美好。

怎樣玩轉這個AR垃圾分類桌遊?

一整套是有4個分類垃圾桶+200張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名稱卡片,搭配著AR技術,玩法多樣,不止是普通的認一下卡片那樣乏味無聊,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學有所用,記住所學。

首先,看你所在的地區是不是在上海,因為這個分類分為上海版和全國版,在名字叫法上有些不一樣。

上海版: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

全國版: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明白了這個之後,就給垃圾桶貼上對應的標籤。紅色垃圾桶一般裝的是有害垃圾,綠色垃圾桶一般裝可降解的廚餘垃圾,藍色垃圾桶裝可回收的垃圾;其餘的就要裝進灰色垃圾桶。

下載相對應的AR軟體,在軟體內掃描藍色垃圾桶背面的激活碼,激活後就可以開啟AR互動模式了,你也可以手動輸入序列號激活。且每個激活碼都支持激活5次,基本上一家人都能參與進來了。作為一個親子互動遊戲也是很不錯的。

玩法總共分為四個模塊學一學、考一考、玩一玩、闖一闖,它們之間的難易程度是循序漸進的。

學一學:認識卡片名稱,熟悉垃圾分類。

把卡片放到攝像頭前面,AR就會告訴孩子卡片上的物品屬於哪一類垃圾。並且物品的名稱可以中英文可以隨意的切換。

考一考:了解各個垃圾桶應該放什麼樣的垃圾。

在這個模式要先選擇虛擬垃圾桶,然後挑選出對應的垃圾分類卡片放到攝像頭前面進行識別。比如選擇了有害垃圾桶,那麼需要找出有害垃圾卡片進行AR識別,AR會自動判斷對錯。

玩一玩:初步練習垃圾分類。

這個模塊裡的垃圾桶和卡片都可以是虛擬的,一個垃圾桶,若干個卡片,把對應的虛擬卡片投放到垃圾桶內就可以了。

闖一闖:通過遊戲練習鞏固。

4個垃圾桶都會出現在屏幕內,每個關卡10個卡片,都投放對了的話,就可以許下心願了。

許願環節是特意為孩子和咱們大人設置的,讓父母也參與進來,加強了親子互動性。

當然,不知有AR模式,還有更多有趣玩法,也可以實際用卡片來玩,投放到對相應的垃圾桶中,如何知道有沒有放對,在卡片的背面有答案,放了之後就可以看看答案,看是否真確的。

學到了什麼?

通過這個過程,孩子不經學會並記住了各種垃圾的分類,還認識了不少的英文單詞,因為在卡片上面和系統裡面每個單詞都有對應的英文。對孩子來說一舉兩得,對我們大人來說也學會了分類知識,避免以後出現不會垃圾分類。

200張垃圾分類的卡片,幾乎把日常生活經常會碰到的垃圾全都包括進去了,其中還有一些不少平時很容易出錯的垃圾。

比較明顯的幾點就是,化妝品瓶子是可回收垃圾,但指甲油瓶子,竟然是有害垃圾。

紗布和棉籤是有害垃圾,但到創可貼這裡就是其他垃圾了,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混在一起。

除此之外,還有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在玩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思考分類、歸納、總,加上還有兩個標準。

比如,雞骨頭是廚餘垃圾,而豬排骨卻跑到其他垃圾桶,它們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容易腐蝕、分解。

在跟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我們都不認識,剛好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所以說這個北鬥AR互動桌遊是非常的實用和有用。

價格也不貴,比給孩子隨便買一個玩具要好很多。

相關焦點

  • 我國年產生活垃圾四億噸 誰來撬動2000億環衛市場?
    我國人口眾多,是垃圾產生大國。隨著政府環境管理觀念的不斷深化和在PPP模式的推動下,環衛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城市垃圾也將迎來技術革命。然而根據調查廚餘垃圾已開發項目僅5%。根據預測,到2020年環衛市場將產生2000億元的市場空間。距離環保部要求的9月底全面完成「裝、樹、聯」任務還有不到半個月時間,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 北京三萬學生暑期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 通訊員 常廣瑛)「我和爸爸媽媽報名參加了學校暑期垃圾分類榜樣園活動,21天的時間,我們全家養成了垃圾分類好習慣。」今年,北京門頭溝黑山小學六年級學生郭新的暑假收穫是和父母一起完成的。這個暑假,為提高中小學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影響和帶動家庭和社會形成垃圾分類新時尚,北京門頭溝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依託家校協同工作機制開展了垃圾分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 湖州在線丨垃圾分類 從小抓起
    「動畫片的形式讓我們很容易就能學會弄懂怎麼進行垃圾分類,加上鄭阿姨生動的講解也讓我們加深了理解與領會,分好類能讓它們各盡其用,造福人類,更能讓環境變美,真的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參加活動的小玲鄭重其事的說道。
  • 垃圾分類新風|全球70年產了83億噸塑料,如何變廢為寶?
    長期以來,不同形式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在居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汙染」,不規範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那麼,關於廢塑料的基礎知識,你了解多少呢?
  • 垃圾分類,從我從小做起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垃圾問題就一直困擾著我們。工業化帶我們進入了現代化、城市化, 短短幾百年生產的物質財富就超過了人類前幾千年的總和,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巨量的垃圾。垃圾問題已經是人類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了,對此普通人我們需要做得就是搞好垃圾分類,做為一個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我們需要做得就是教小朋友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 雲南省嵩明:小手拉大手踐行生活垃圾分類
    為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增強垃圾分類環保意識,雲南嵩明縣日前在比諾幼兒園,開展了一場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縣城市管理局的老師通過播放動畫視頻、讓孩子們觀看圖片等形式,給孩子們詳細講解了生活中垃圾分類操作的方式方法,並開展了垃圾分類知識互動問答等活動,讓學生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 「垃圾分類」從娃娃做起,好處多多
    (12月20日四川在線) 我國年使用塑料快的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一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1噸廢塑料可回煉60公斤的。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活垃圾中有30%一40%可回收利用。
  • 嬰幼兒生活垃圾咋分類?指南來了
    家裡有個嬰兒,總會產生很多生活垃圾,比如尿不溼、紙尿褲、溼紙巾、棉柔巾……別擔憂,市城管局專門為家有寶寶的家庭梳理了一份垃圾分類指南。寶寶哪些垃圾能換錢?提示可回收物都是乾淨、乾燥的,空瓶空罐扔之前一定要洗乾淨,並且晾乾用過的紙尿褲算什麼垃圾?寶寶產生的日常護理垃圾,大多都是其他垃圾。
  • 【垃圾分類】蕭山區「垃圾分類家庭養成計劃」成果展示③
    【垃圾分類】蕭山區「垃圾分類家庭養成計劃」成果展示③ 2020-12-0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院高校如何做好垃圾分類?「金點子」助力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上海師範大學信機學院學生自主研發的智能分類垃圾桶,提高了師生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讓垃圾分類變得更高效。 (校方供圖)抽好血後,棉球丟在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驚喜地發現,去年年底起,檢驗處旁多了一個細高狀的醫療廢物回收桶——棉球丟棄桶。
  • 高校垃圾分類回收現狀
    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統計,我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產生量約4億噸,建設垃圾5億噸左右,此外,還有餐廚垃圾1000萬噸左右。現在,全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損失約近300億元(運輸費、處理費等),而將其綜合利用卻能創造2500億元的效益。如何集約化管理國內垃圾,創新生態產業鏈,利用垃圾升級綠色產業鏈,創造利潤,是當前市場經濟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 看點|垃圾分類「養成系」法寶 中國農科院社區「三五聯動」機制...
    如今,這支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已有60餘名督導員,這支隊伍堅持從家庭源頭抓起,互相宣傳帶動,每天互相溝通在指導垃圾分類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問題,居民已漸漸從「分不清」到「分的透」,自覺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 為「生活好習慣標兵」點讚!
    我是丁昕妍, ,從小愛閱讀,」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之樂樂無窮!」從小養成好習慣, 我是媽媽的乖孩子。大家好!我是一(8)班的黃嘉宸。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有很多好習慣。    老師說,好習慣越多,正能量就越多。好習慣讓我們身體棒棒,學習棒棒,生活棒棒!讓我們一起養成好習慣吧!廖名軒在家是個勤快的孩子,在完成作業後一直會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家務。每次做家務的時候,他都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做事很認真很賣力,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的,希望他能夠繼續保持,養成好習慣,做一個勤勞的孩子。
  • 我國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對孩子們進行垃圾分類教育呢?
    他們的做法就是從幼兒園就教育孩子們,如何進行分類,並進行日復一日的教育。比如喝過的奶,奶盒要清洗乾淨;比如每天吃飯產生的垃圾,怎麼處理,都是他們幼兒園必教的內容。未來環境問題肯定是各國必須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我在想,為什麼我國的幼兒園不教這些知識呢?
  • 少先隊員「垃圾分類」在行動⑦|先鋒小學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倡導綠色生活 爭做先鋒「分小萌」
    今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條例》正式實施。制定目標,全面推進石景山區教育系統牢固樹立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建設「四個一流」具體目標的一項重要實際行動。加強科學引導,以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從統一思想、兩項驅動、三項舉措入手,紮實推進教育特色的垃圾分類實施工作。
  • 讓文明行為「從小養成」,北辛店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趣味遊戲活動
    為了讓幼兒認識到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了解如何對垃圾進行正確地分類,倡導低碳生活,12月1日下午,北辛店村開展了「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趣味競賽遊戲活動。社工在活動前為小朋友普及垃圾分類活動開始前,睿聯社工事務所的社工們先對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教育,讓孩子們明白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接著,兩名社工分別帶著大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做起了「垃圾分類飛行棋」趣味小遊戲。
  • 城建幼兒園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本網訊(記者羅娜、通訊員鄭芳芳)為了進一步增進幼兒的環保意識,掌握垃圾分類的方法,10月29日,城建幼兒園分班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幼兒垃圾分類知識競賽,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活動當天,小班的孩子組織開展兒歌表演、遊戲活動,中大班孩子們以搶答競賽的形式,讓大家深入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 節能減排有意義 垃圾分類我先行 (二)——北京實驗學校(海澱)小學部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
    這個世界上估計沒有人喜歡垃圾,它一直是「髒亂差」的代名詞。但是你知道嗎?中國既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垃圾產量大國。我國每年能產生10億噸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約4億噸,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垃圾會越來越多,如果處理不好,我們真的就生活在垃圾堆裡了。但是垃圾真的那麼噁心嗎?當然不是。如果處理得好,垃圾也能變成寶。
  • 每個孩子都逃不掉的垃圾分類英語知識,家長群轉瘋了
    上海市的垃圾分類措施掀起了一波全民學習熱潮喜提「每日一考」分類垃圾有助於保護環境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它不僅僅是一種良好生活習慣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垃圾四大分類用英語怎麼說?
  • 21天垃圾分類養成記靠譜嗎?進來給你答案~
    21天垃圾分類養成記靠譜嗎?垃圾分類「21天養成記」就在最近,三裡屯街道打造了「21天養成記」,通過開展社會動員,引領居民百姓,用21天時間,養成正確分類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