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州組織陶瓷企業到江西景德鎮招納人才,受到畢業生歡迎。 洪禮慧 攝 |
7月27日,潮州市人民政府發布了《潮州市2020年度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明確重點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等人才範圍,吸引了很多待就業人才的注意力。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基石。近年來,潮州市不斷落實各項人才引進、獎勵政策,大力引進、留住各類人才,同時在人才服務上不斷提質,增強人才留潮幸福感。當下的潮州對於人才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近期,南方日報記者採訪多位不同領域人士,從具體案例中一窺潮州的引才魅力。
●洪禮慧 許鈺敏
兩個畢業生的不同選擇
選擇一座城市就業和定居,往往需要經過多方面的綜合考慮。
黃詩嫻是今年韓山師範學院的畢業生,畢業後她打算從事法律工作,儘管深受潮州的人文環境吸引,但她並沒有選擇留在潮州工作。對她來說,潮州的就業機會和施展空間還是相對缺乏。
跟黃詩嫻有同樣想法的韓師畢業生不在少數。據韓山師範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謝桂香介紹,截至8月4日,該校2020屆畢業生約有六成已經就業,其中選擇在潮州工作的畢業生約佔10%。
謝桂香認為,導致這種結果的客觀原因在於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崗位相對有限,且薪酬水平與珠三角地區相關行業差距較大,而不少剛畢業的學生還是更傾向於往大城市尋求就業機會。
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是當下潮州難以短時間改變的事實,但難道潮州就不具備對人才的吸引力嗎?
來自河南的90後曹毅鵬就被潮州吸引來了。「潮州的河洛文化痕跡讓我覺得特別親切,河南本地可能都比較少見。」曹毅鵬2019年參加選調生考試,來到了潮州機關單位工作。對他而言,潮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他感到震撼,在來到潮州之前,他便被潮州的木雕、潮繡、潮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深深吸引。
曹毅鵬回憶,在河南大學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結束之前,他就已經計劃畢業後到廣東工作。在報考選調生的時候,他將廣東每個地級市的概況都了解了一遍。在衡量了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和個人喜好等因素之後,他便選擇了潮州這座城市。
到潮州工作不久,曹毅鵬到潮州市古巷鎮古巷二村掛職村書記助理。「小曹很積極,我去哪辦事都會帶著他一塊去,幫助他更快速地成長。」古巷二村黨委書記陳定鵬很肯定曹毅鵬的工作表現。
曹毅鵬表示未來自己將會在潮州發展,但作為在潮州工作的外地人,他也跟其他人一樣,比較關注住房是否有保障、醫療衛生條件能否跟上、子女教育能否得到落實等實際問題。
「這裡是我實現『陶瓷夢』的地方」
對於黃詩嫻、曹毅鵬等剛畢業的人才而言,在潮州發展是否是一個好的選擇,還需要等待時間檢驗,而有些人才則用真實歷程作出了肯定回答。
「我堅信這裡是我實現『陶瓷夢』的地方,紮根楓溪是我無悔的選擇。」籍貫江西的王浩是一名80後,他已經在潮州度過了17個春秋。
2003年,王浩剛從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畢業,恰逢楓溪千裡迢迢到景德鎮招攬人才。懷著對沿海城市的好奇和嚮往,他來到一家陶瓷公司的招聘攤位,機緣巧合獲得了在潮州開始陶瓷藝術生涯的「入場券」。
「我首先面臨語言的障礙和飲食習慣等不適的問題。但公司領導對我非常關心。」王浩感言,公司給他安排了住宿,並且要求潮州本地的同事們在他面前必須講普通話,並落實技術過硬的老員工一對一培養,給了他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
功夫不負有心人,求知若渴的王浩不斷學習、打磨技藝,腳踏實地參與公司多項產品設計項目,包括完成多屆廣交會展覽和產品設計工作,從一名「小學生」,逐步成長為公司創意設計部的帶頭人,設計作品獲得了一系列國家和省級設計獎項。
「我曾想過回江西老家工作,以便照顧父母。但我熱愛陶瓷,陶瓷設計是我畢生的追求。」對如今的王浩而言,擁有深厚的制瓷歷史沉澱和文化底蘊的潮州就是他的夢想之地。
事實上,在過去的數十年,潮州當地企業與政府的悉心培養與到位服務造就了很多個「王浩」。現如今,潮州仍然在為此努力。
當前,潮州正在繼續落實各項人才引進和獎勵政策,近年來專門開闢人才招聘綠色通道,對急需緊缺人才特事特辦,每年更新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採取「直接考核」的方式予以引進,對新引進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部分理工科類本科生給予生活補貼和安家補助,扶持企事業單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
據潮州市人社局介紹,近年來,潮州共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共48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碩士研究生390人,本科生73人、副高職稱人才3人。此外,做好高層次人才認定工作,通過「人才驛站」「人才咖啡」等人才精品服務,為潮州市人才提供高標準、精細化服務,用到位的服務留住人才的心。
謝桂香認為,為了留住高校畢業生人才,可加大地方產業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協作力度,探索更多如行業產業學院、3+1等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改善地方創業營商環境,特別是加大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孵化器建設力度,促進有想法、有能力的學生留在潮州就業創業。
博士放棄廣州工作選擇回鄉
引才聚才,潮州是很有誠意的。通過制定落實相關的政策措施,潮州正進一步吸引和激勵人才留潮工作。
在高層次人才認定工作方面,潮州按照人才業績和貢獻不同,依據認定辦法分別給予A類人才或B類人才的認定。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頒發《潮州市高層次人才證書》,享受「潮州優才卡」一站式服務等相關政策待遇。此外,對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按其上一年度所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市縣區級庫)分成部分的50%(即個人繳稅額的10%)進行獎勵。
韓山師範學院食品工程與生物科技學院的老師王錦旭就是該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去年,離開潮州在外求學和工作了15年的他,放棄在廣州職位,選擇回到潮州工作,並成為潮州市當年度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之一。
王錦旭是土生土長的潮州人,在潮州,他度過了自己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時期。2005年,從潮州市金山中學畢業後,王錦旭去往中山大學求學。2014年獲得中山大學博士學位後,他便開始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工作。之後的五年裡,他工作日漸穩定,並組建了家庭,與同為潮州人的妻子一起在廣州打拼。但同時,生活成本和照顧家人等壓力,讓他開始重新思考「安居」的問題。
「每天上下班要花費2小時的通勤時間,每月還房貸需要支出夫妻兩人基本工資的一半……」王錦旭坦言,在廣州的生活,讓他倍感壓力。此外,他與妻子二人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都在潮州生活,平時難以照顧陪伴。
2019年,王錦旭看到了韓山師範學院的人才引進公告,各方面待遇相對可觀。綜合考慮之下,王錦旭與妻子毅然選擇了回歸潮州。王錦旭受聘成為韓山師範學院食品工程與生物科技學院的老師,而其妻子也選擇了到潮州的銀行機構工作。
從廣州回潮州是否意味著發展受限?對於王錦旭來說,他恰恰看重潮州在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上的發展潛力,回來潮州之後,他反而找到了自己所學專業的發揮空間,在推動其自身科研成果轉換落地的同時為潮州產業注入活力。
現在的王錦旭每天都很忙,有時候同一天可以跑遍潮州幾個縣區。結合潮州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的發展情況,他開始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孵化落地,助力潮州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
「回到潮州,工作開展比較順利,也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家人。」王錦旭表示,相比之前在外漂泊不定的日子,現在的狀態讓他倍感安心,也能更專心地投入科研工作。
(賴婕靈對此文亦有貢獻)
人物
徐先蘭:
希望有更多的外地人才來潮州「圓夢」
「在我的人生中,潮州楓溪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7月16日下午,在潮州楓溪區人才工作會議上,徐先蘭作為「楓溪區優秀外來人才」上臺發言。
徐先蘭是江西景德鎮人,1996年隨大學生南下打拼的熱潮來到潮州。在從事了兩年外貿英語翻譯工作後,她開始了在楓溪這塊陶瓷熱土的創業之路。
說起離開家鄉來到潮州創業的原因,徐先蘭感言,一切都離不開「陶瓷」二字。「潮州楓溪這邊的陶瓷產業發展得很早,產業鏈很齊全,創業者可以很快就起步。」
二十多年過去了,徐先蘭的公司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飛躍,並憑藉三年一風格,五年一轉型贏得了市場,領引了中東國家日用陶瓷生活新風尚。公司更是連年被評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創稅大戶」「納稅明星企業」。
在徐先蘭看來,除了當地陶瓷產業的沃土,自己個人以及創辦企業的成長與潮州楓溪愛惜人才的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2000年,徐先蘭被評為「潮州市楓溪區十大職業經理人」,她說:「我剛來楓溪幾年,就獲得區政府給予我的個人榮譽。這裡飽含了區政府對外地人才的關心和支持,也是政府對我們所做成績的肯定。」
「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優秀黨員骨幹先鋒模範」「三八紅旗手」……在潮州的二十多年,徐先蘭收穫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在一步一步實現「陶瓷夢」的同時,她已經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潮州人」。她也開始在各種場合為潮州「代言」,以自身的具體案例吸引更多外來人才來潮。
2019年,楓溪區委宣傳、工信、人事部門組織企業遠赴景德鎮陶瓷大學招募陶瓷專業人才,徐先蘭在推介會上作為潮州引進的外來人才發言。「我想為楓溪政府對外來人才的重視程度點讚。」她感言,楓溪區政府為企業做了大量的宣傳和引入人才的工作,給企業提供了很多與高等教育人才面對面洽談的機會,幫助楓溪企業得到大量外來人才的助力。
而針對企業如何應對引才難以及留才難的問題,徐先蘭介紹,自己的公司從2019年開始兩手準備,一方面廣招人才,一方面對公司優秀老員工進行培訓充電,逐步增強公司的人才競爭力。
「有一些外來的員工招進來後,可能存在城市文化、生活習慣或工作環境的不適應,我們會積極地根據員工的工作能力去對其進行疏導,希望他們踏踏實實在我們這裡發展。」徐先蘭認為,企業留住人才要經常聽取一線職工呼聲,使職工的合理訴求很快得到解決,並且指導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疏導員工的打工心理,傳遞企業的責任,社會的正能量。
此外,她認為企業還應該促進外地員工與本地員工的和諧共處、團結友愛,組建揚長避短的生產團隊、研發團隊、業務團隊,不斷選拔優秀的員工,樹立正確的愛崗敬業觀念,塑造員工人格魅力,為企業各個崗位輸送有道德,懂作為的高級管理人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面對外貿企業空前的困境,徐先蘭果斷地作出應對疫情的公司發展規劃,將公司原有的全出口經營模式轉型升級,快速組建了國內市場研發、生產、銷售團隊,開拓網際網路電商,藉助原出口企業的產能優勢打造與國內市場產品風格可以互補的陶瓷品牌。
「美工、運營、客服我們現在每天都在招。」徐先蘭說,現在公司最需要的是電商運營的人才,但目前招到的員工能力相對比較單一,她希望能招聘到綜合性能力較強的人才。
「希望與楓溪結緣的外地人才朋友們,『來了就是潮州人』,我在潮州圓我們的夢,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徐先蘭說。
觀察
期待一座更自信的潮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對於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潮州而言,人才是這一片美好藍圖裡的根本推動者。對此,潮州沒有退路,引不進人才,留不住人才,城市的活力只會衰減。
關於引才育才,潮州的誠意是有的,也已然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環境改善、服務提升、政策吸引、親情感召、平臺建設、激活機制、廣開渠道……
值得思考的是,當其他城市也亮出了類似的誠意以及舉措,潮州還能做哪些努力?
面對這個問題,往往有兩種論調。
其一,潮州是個小城市,產業規模小,工資待遇又沒有競爭力,優秀的人才肯定會選擇去北上廣深或者大灣區,不會來我們這的。
其二,潮州文化底蘊深厚、城市生活成本低、產業發展潛力大,人才選擇潮州有發揮空間。
這兩種論調都是準確的,都是對潮州引才現狀的客觀描述。但是,一座城市在引才時卻是需要「片面」一點的立場。如果持有第一種論調,往往在人才沒有作出反應之前,自己就給預設了很多的門檻,然後放棄爭取,坐等人才去比較,去做選擇。如果持有第二種論調,那麼城市的引才態度將變得更加積極,城市的自信也可以成為一種吸引力。
期待一座更自信的潮州,在不斷建設與人們需求相匹配的發展環境的同時,以更有魅力的姿態向人才招手,讓廣大的潮州青年不再帶著離愁遠離,更多外來人才帶著期待前來。
政策
潮州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優惠政策
◎對新引進人才符合一級目錄要求的,給予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每月3000元生活補貼,服務滿三年後給予20萬元安家補貼。
◎對新引進人才符合一級目錄要求的,給予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每月2000元生活補貼,服務滿三年後給予15萬元安家補貼。
◎對新引進人才符合二級目錄要求的,給予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每月2000元生活補貼。
◎對新引進人才符合三級目錄要求且符合國家「雙一流」院校學科、原國家「985」「211」工程院校的,給予全日制本科生每月1000元生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