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改革,這是中國共產黨對辯證法的最鮮活運用

2020-12-12 上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從不諱疾忌醫,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 顯然,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在自我建設過程中,勇於自我反思、善於自我否定、敢於自我超越、強於自我修復的能力和品格,旨在始終確保黨性與人民性、黨性與先進性、黨性與時代性的高度一致。

 

自我革命充滿著辯證法的深刻原理

 

「自我革命精神」的緣起,最深刻的動因來自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唯物史觀告訴我們: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40年改革開放實踐,正是依照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辯證法推動的。

 

自我革命充滿著辯證法的深刻原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自我革命提倡自我批判精神。馬克思指出:「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辯證法的批判性在於:凡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趨勢的現實存在,都加以推進;凡是脫離歷史發展規律和趨勢的現存一切,都毫不留情地加以更替。辯證法的革命性在於:它總是以先進性替代腐朽性,合法性替代任性,以科學性替代隨意性,以新生事物替代舊事物,不斷推出具有摧枯拉朽性質的制度改革與創新。

 

其二,自我革命把事物的新陳代謝視為自身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提倡積極的自我否定和自我修復,而不是外在的強力幹預。在哲學智慧的寶庫中, 唯有辯證法才具有生生不息、革故鼎新的生命活力。黑格爾深刻地揭示了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哲理,他既把發展看成事物內在的矛盾雙方對立、排斥、鬥爭而過渡到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統一過程,更看重矛盾通過辯證的自我否定、自我揚棄,從而達到事物不斷趨於真理性存在的極佳境界。在辯證法中,否定是揚棄,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毀棄和徹底消滅。

 

其三,自我革命是主體對外部世界的能動駕馭。信奉「美是艱難的、優秀需要苦難」的哲理,辯證法注重發展不是線性的上升圖式,而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圓圈運動。

 

改革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自我革命精神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黨從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深刻論述,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改革」的政治哲學理念,反映了黨對改革開放過程的駕馭已愈來愈顯示出高度的自覺性和辯證的能動性。改革不再是主體消極、被動地適應客體的結果,而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客體的智慧象徵,它體現了我們黨不斷追求自由和進步的意志,也表達了黨對自身生命所給予的終極關懷的熱情。改革不走階級鬥爭的道路,而是採取最具人性化、理性化和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方式,用自我設計、自我發動、自我革命的精神,實現歷史演化創新的目標。這種能動架構社會發展的智慧邏輯在哲學家康德那裡被稱為人類追求進步的稟賦。在他看來,追求歷史進步是人類的秉性,歷史進步的實現不是自然演化的結果,關鍵是人力的自覺合理安排。

 

改革最彰顯「人力自覺合理安排」之處就在於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興黨強黨,就必須以勇於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鍊自己,只有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實現自身跨越,才能不斷給黨和人民事業注入生機活力。值得指出的是,改革的「自我革命」的性質被詮釋為:改革必須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通過科學理性設計的規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循序漸進地推進位度完善並創新的過程。很明顯,這裡強調了兩點:先進的政黨是改革開放的領導者和掌舵人;廣大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

 

具體來說,自我革命的廣度和深度深刻地反映在:(1)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再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論命題的創新。(2)從摸著石頭過河,邊改革、邊實踐、邊認識,發展到注重理論先導、科學決策、超前規劃。(3)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再到五大新發展理念的系統提升。(4)從改革初期對抽象人的反思到個人財產的實體性和主體性的法律確認,再到中國夢是每個人現實的夢、人人出彩、個個樂在其中的戰略實施。(5)從農村承包製的改革到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6)從追求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到以質量為內涵的發展模式,再到以提高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為核心的綠色發展模式。(7)從傳統的四總部建制的軍事管理體系到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這些具有自我革命性質的重大變革,每一步都體現了我們黨根據時代變化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所提出的理性化戰略決策的智慧,而這些智慧中都蘊含著辯證法的豐富內涵。

 

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是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鬥,擼起袖子加油幹,真抓實幹的自我革命的結果,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記載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磨難、曲折、困苦,通過頑強拼搏創造歷史的全過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通過不斷自我革命精神的弘揚,才從可能性走向現實性。

 

改革者絕不會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

 

如果進一步挖掘理論邏輯,我們就會發現,這種自我革命精神還植根於執政黨的精神自覺和文化自覺。

 

首先是精神的自我反省。真理標準大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也讓我們認識到,政黨的先進性並不在於本本主義教條中的抽象表述,而在於在挫折中自我覺醒,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以及封建殘餘思想的批判,成為黨的哲學批判精神的重要內容。當理性的自我追問澄清了真理的檢驗標準時,具有先進性的政黨就會在內在自我批判和認知反省的過程中迎來歷史重大轉折的發展契機。

 

其次,敢於自我革命的精神意味著我們黨一次又一次成功地接受了文明發展的挑戰並應戰。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創造是一種遭遇的結果,而起源是交互作用的產物。在過去6000年裡,把一部分人類從「習慣的完整」裡震動到文明的變化社會中,正是挑戰與應戰的交互作用。來自內部與外部環境的刺激愈強烈,愈容易激發主體追求自由自覺活動的創造力。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社會,正是通過勇敢地與大自然的抗爭,在痛苦的境遇中獲得文明發展的動力。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我們黨一次又一次成功應對了來自國內外種種困難的挑戰,造就了黨智慧地駕馭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能力。

 

再次,自我革命精神意味著改革者總是把取得的成果與成績作為昨日的輝煌,他們絕不會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把歷史變成繼續進步的包袱或障礙,而是智慧地面對未來,追求新的成果與輝煌。改革開放初期,當億萬農民充分分享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帶來的改革成果的時候,勝利並沒有成為終極意義上的理想目標的實現,而是被後來一波又一波的新土地制度深刻改革的浪潮所替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最後,自我革命精神還意味著自我「交戰」,它是極度痛苦的,因為自身利益的調整或丟失,需要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敢於捨棄自我利益和既得利益,為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的是換來改革深度推進的點滴進步。政府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革庸懶散奢的「命」,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命」。自我革命必須從黨的自身特別是領導幹部抓起,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加強自律,慎獨慎微,對那些違法違紀的黨內腐敗分子,不論權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都要敢於亮劍,嚴懲不貸。

 

改革的深刻性和複雜性,說明了改革不會為自己鋪設平坦而又直線到達目標的道路,不經歷挫折、痛苦和坎坷,改革難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這正是對「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改革」的生動詮釋。

 

作者分別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經濟哲學研究會會長、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能夠保持長盛不衰的最大秘訣,就是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永恆課題,不懈推進自我革命,不斷練就「刀刃向內」的自覺和本領。只有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於保證黨長盛不衰的重大意義,方能更加自覺地推動黨的自我革命不斷深化。
  • 【思享家】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底氣和勇氣從哪裡來
    由此造就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勇於自我革命的最鮮明品格和最大優勢。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底氣和勇氣,才能滿懷信心、蹄疾步穩地做好新時代的答卷。第一,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基因賦予自我革命的底氣和勇氣。這種政治基因賦予中國共產黨不僅能夠勇於推進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革命,也勇於推進改造自身的自我革命,敢於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鬥爭,對自身進行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第二,人民立場奠定自我革命的底氣和勇氣。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 協同推進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向度
    2、「兩個革命」辯證統一於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時期,承載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使命 堅持統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與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在理論與實踐中,我們黨正確處理和科學把握二者的辯證關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深刻理解把握協同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依據、內涵和要義
    這一重要思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深刻把握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辯證關係,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協同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如何協同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學習黨史」馮俊:改革開放的辯證法
    要完成好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抓住了偉大工程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兩個革命」思想,一個是社會革命,一個是自我革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革命,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是自我革命。
  • 理論周刊|牢記初心使命 推進自我革命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戰略全局,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有黨員幹部必須深刻認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深刻內涵,以堅定的自我革命不斷推動偉大的社會革命。
  • 「四個自我」深化拓展中共自我革命重要思想
    一、深刻領會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徵和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管黨治黨寶貴經驗,強調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
  • 論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革命、建設、改革的關係
    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正確處理三者關係,統籌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此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版)和目前國內最權威的黨史著作《中國共產黨歷史》(一、二卷),也將我們黨的歷史劃分為革命、建設、改革三大歷史階段。
  • 《信·中國》:振奮民族精神的鮮活教材
    原標題:《信·中國》:振奮民族精神的鮮活教材   6月18日,大型人文藝術類節目《信·中國》第一季落下帷幕。12期節目裡,有近50封書信與觀眾見面。這些家書幾乎涵蓋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一封封家書通過著名演員的朗讀和央視螢屏的熱播,把觀眾拉回到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既回顧了那些撼人心魄的歷史細節,也重溫了黨光輝的歷史,收穫了繼續前行的精神力量。   共產黨員承擔著引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 偉大社會革命和黨的自我革命的創新實踐
    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這就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奮鬥歷程的實質內容,精闢概括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科學指明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勝利法寶。
  • 自我淨化提高能力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優勢
    隨著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鬥爭,大大小小的腐敗官員紛紛落馬,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依靠自身力量剷除腐敗的能力。然而,一些人卻歪曲事實,把腐敗歸結為「體制性」問題,認為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難以自我監督、自我淨化、自我提高,不能根治腐敗問題,主張中國應該像西方那樣搞反對黨、多黨制和「三權分立」。
  • 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政治動員令
    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消滅了剝削制度,人民真正當家做了主人,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第三項偉大社會革命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大踏步地趕上了世界潮流,不僅避免了被開除球籍的危險,而且不斷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 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檢視初心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落實「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需要廣大黨員幹部拿出正視問題的決心和刀刃向內的勇氣,不斷錘鍊政治忠誠、改進個人作風、強化擔當精神、提高鬥爭本領,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檢視初心、守護初心。
  • 改革開放為什麼是「第二次革命」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世界。在改革開放走到第40個年頭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以及從什麼樣的角度、態度、力度來認識和推進改革開放,是一個重大課題。  儘管是有風險的事  但不這樣做前進就困難了  鄧小平同志最早把改革稱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 ...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
    我們黨要求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提醒全黨同志,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 人民觀點: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有自我革命的勇氣?
    回溯這個百年大黨的苦難輝煌史,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50多名黨員發展到9100多萬名黨員,其內在活力和旺盛生機令世人驚嘆——善於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具有極強的糾錯和修復機能。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能不負初心使命,不畏艱難困苦,不懼風雨洗禮,始終贏得人民的信任支持。
  • 以自我革命精神把主題教育引向縱深
    正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央第一指導組組長馮健身指出,從近3個月來湖南省第一批主題教育開展情況看,指導組認為,湖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緊扣主線,聚焦主題,充分運用主題教育成果,嚴肅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出了水平和成效,整體質量比較高。
  • 讀習近平總書記《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有感
    堅守初心不忘本,牢記使命育新人——讀習近平總書記《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有感王懷軍《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講話中指出,「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並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鬥之中。」並告誡全黨,「忘記這個初心和使命,黨就會改變性質、改變顏色,就會失去人民、失去未來。」作為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貫徹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讓「初心」紮根,讓「使命」上肩。
  • 鮮活而充盈的中國精神
    什麼是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 學習|王晨解讀五中全會精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
    (2)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根本領導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3)始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堅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