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米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中醫認為黑米有顯著的藥用價值,古農醫書記載:黑米「滋陰補腎,原產黑米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潤腸」,「滑溼益精,補肺緩筋」等功效;可入藥入膳,對頭昏目眩、貧血白髮、腰膝酸軟、夜盲耳鳴症、療效尤佳。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因此,人們俗稱 :「藥米」、「長壽米」。由於它最適於孕婦、產婦等補血之用,又稱「月米」、「補血米」等。歷代帝王也把它作為宮廷養生珍品,稱為「貢米」。
現代醫學證實,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補益脾胃,益氣活血,養肝明目等療效。經常食用黑米,有利於防治頭昏、目眩、貧血、白髮、眼疾、腰膝酸軟、肺燥咳嗽、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腎虛水腫、食欲不振、脾胃虛弱等症。由於黑米所含營養成分多聚集在黑色皮層,故不宜精加工,以食用糙米或標準三等米為宜。按照營養專家黎黍勻研究,黑米的生命力指數為7.7021,食物防病指數為36.05,具有較強的保健功能。
黑米外表油亮,清香可口,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被譽為「補血米」、「長壽米」。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營養,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黑米除了熬粥,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麵包等。
【性味特徵】:性平,味甘。
【歸 經】:脾、胃經。
【功 效】:黑米有開胃益中、健脾活血、明目的功效。可抗衰老;補充*需要的蛋白質、錳、鋅等多種礦物資。
【養生宜忌】:宜 黑米適宜產後血虛、病後體虛者;或貧血者;或腎虛者;年少鬚髮早白者食用。忌 脾胃虛弱的小兒或老年人不宜食用。
【相宜配伍】:黑米與大米配伍,有開胃益中、緩脾明目的作用,用於鬚髮早白、產後體虛者。
【按 語】:黑米外部有堅韌的種皮包裹,不易煮爛,若不煮爛其營養成分未溶出,多食後易引起急性腸胃炎,因此應先浸泡一夜再煮。
每年秋後,黑稻一旦成熟登場,家戶煮稀飯嘗鮮。米湯色黑如墨,喝到口裡有一股淡淡的藥味,特別爽口合胃。時間一長,人們有了吃黑米的豐富經驗。煮稀飯時投入天麻、銀耳、百合、冰糖之類,勝似瓊漿玉液,作為待客佳餐。頭暈、目眩、貧血病人常食,症狀明顯減退。尤其適合腰酸膝軟、四肢乏力的老人進行食療。故黑米又叫「藥米」之稱。
知道了黑米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現在已經入冬,冬季適合養腎,而黑色入腎臟,所以建議您不妨在冬季的早晚食用黑米粥,長期食用保健功效會更加顯著。
精彩閱讀:冬季進補膏方正當時
精彩閱讀:喝粥養生的七大好處
精彩閱讀:冬季瘦腰要注意腹部保暖
精彩閱讀:飯後百步走「以動助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