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一臺X光骨齡機,就能大致判斷出青少年骨骼年齡、還能不能長高,更能在司法案件中成為破案「小幫手」,測定被告人真實年齡。
被譽為藏在骨骼中的年齡「密碼」的「骨齡鑑定」究竟神秘在哪?其依據什麼做出判斷?鑑定結果是否科學?我國法律對於骨齡鑑定作為證據如何規定?
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專訪相關專家,揭開骨齡鑑定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骨齡測鑑定?
青海正信司法鑑定所司法鑑定人、青海省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福海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骨骼測定年齡簡稱骨齡,是依據手腕部X線片反映的骨發育狀況而定。
在公安司法機關,骨齡測定被稱為骨齡鑑定。骨齡反映了兒童青少年的生物學年齡,它比實足年齡、身高、體重、第二性徵等,更能較準確的反映人體的成熟程度和生長發育水平。因此, 骨齡廣泛用於判斷兒童的青春期突增狀況、預測成年身高、預測女孩月經初潮、診斷生長發育異常、運動人才的選拔等。骨齡鑑定是目前醫學上鑑定個體生長發育程度最準確的方法之一,已廣泛應用於臨床醫學、生物學、體育科學、法醫人類學等領域。
圖為數字X光骨齡機。青海省體育科學研究所供圖
馬福海有三十餘年骨齡鑑定經驗,是青海省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同時,他長期受聘於青海司法鑑定機構,近十年從事對被告人的骨齡鑑定工作。他認為,在法醫學領域,骨齡鑑定的科學性在於其是通過鑑定對象的骨骼發育情況來判斷被告人的實際年齡,通過膝蓋骨和盆骨可監測到25歲以上,手腕骨最大骨齡監測在18.4歲。而被告人的骨骼發育情況難以造假,因而鑑定結論較為可靠。
骨齡測定不單單在司法鑑定中顯神威。
馬福海介紹,測定骨齡不僅可以對孩子的骨齡情況進行了解,還對預測兒童的身高水平及預防兒童出現身高矮小、診斷性早熟等多個方面都有較好作用。
同時骨齡檢測是小兒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增生、性早熟、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以及Turner 症候群、垂體性侏儒、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診斷的一個參考依據和指標,指導臨床用藥及治療評價;
同時骨齡檢測在口腔正畸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根據患者生長發育所處的狀態,為臨床治療中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提供參考。
另外骨齡監測也是運動員選材的重要指標之一,可根據運動員的骨骼發育情況和生長發育的周期,制訂更為精細的訓練計劃進行針對性訓練,使得運動訓練與青少年運動員的生長發育相適應,使訓練更為科學合理,從而提高成材率。
骨齡儀器這樣發揮作用
手指間一夾,分秒出結果:「嗶......您的骨骼年齡為16歲。」在你腦海中浮現出的骨齡測試儀,是不是會幻想「黑科技」十足?
非也。馬福海解讀,即便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骨齡無法單純依靠儀器做出精準判斷,它的判定需要用x光片和專業人士根據骨骼的發育參數做出評定。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骨關節外科醫生劉朝政向本報記者介紹,傳統的骨齡評估是對被測者的手部和腕部進行X光攝片,由醫生根據X光片依照骨齡參數標準進行分析,得出骨齡結果的過程。「成年人骨垢線閉合後,由於其從事職業、生活習慣等差異導致骨齡測試誤差稍大。例如,生理年齡相同的情況下,長期從事戶外工作的務工者、運動員和長期久坐辦公的人,骨齡就會不同,這是『用進廢退』的原理,經常運動者,骨頭密度相對比較強壯。而十八歲以下人群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少,骨齡測定的誤差較小,通常在3年誤差左右。」
馬福海說,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骨齡測試儀器可以通過拍攝測試者左手腕骨X射線光片,觀察指骨、掌骨、腕骨及尺橈骨骨化中心的發育程度,可對3-18歲兒童青少年的發育程度和骨齡進行判別,根據骨齡結果預測兒童青少年的未來身高,並對發育不良或身高矮小者儘早進行幹預,還可對運動員早期選材及運動訓練負荷科學控制有指導作用。儀器採用X射線放射吸收原理,進行X射線一次曝光即時數字成像技術生成骨灰度圖像,免去了X光膠片的衝洗工作,減少受試者的等待時間,整機完全鉛屏蔽,X射線照射劑量小。
圖為數字X光骨齡機。青海省體育科學研究所供圖
劉朝政表示,骨形態的形成控制因素尚不明確,然而其微細的形態構造則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內、外境的影響,不斷發生變化。影響骨生長發育的因素有神經、內分泌、營養、疾病及其他物理、化學因等。神經系統調節骨的營養過程:功能加強時,可促使骨質增生,骨堅韌粗壯;反之,骨質變得疏鬆。經損傷後的癱瘓病人骨出現脫鈣、疏鬆和骨質吸收,甚至出現自發性骨折。「如果成年以前,垂體生長激素分泌亢進,促使骨過快過度生長可形成巨人症;若外泌不足,則發育停滯成為侏儒。」
骨齡鑑定可作為證據認定年齡
既然骨齡測定有誤差,公安機關為何使用這一手段作為證據之一?我國法律對骨齡證據有無規定?
2000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關於「骨齡鑑定」能否作為確定刑事責任年齡證據使用的批覆》中規定:「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年齡不明的,可以委託進行骨齡鑑定或其他科學鑑定,經審查,鑑定結論能夠準確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年齡的,可以作為判斷犯罪嫌疑人年齡的證據使用。如果鑑定結論不能準確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年齡,而且鑑定結論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齡在刑法規定的應負刑事責任年齡上下的,應當依法慎重處理。」
這句意味著,在無其他證據認定被告人年齡的情況下,可依據查證屬實的骨齡鑑定結論並結合被告人供述等證據認定被告人的年齡。
業內相關法律專家表示,對於骨齡鑑定結論是否能夠作為認定被告人年齡的依據,實質上是對骨齡鑑定結論是否具有證明力的判斷。當前,行為人異地(非原籍地或居住地)犯罪的案件呈大幅上升趨勢。出於隱瞞前科、顧及名聲等原因,相當一部分被告人虛報姓名、年齡、住址等基本情況,導致對部分被告人的身份和年齡難以查清或查實。審判實踐中,對那些明顯已成年、且自報已滿十八周歲的被告人,可按被告人自報的年齡認定。對明顯未成年、且自報未滿十八周歲和根據體貌特徵無法判斷是否成年、自報未滿十八周歲及雖自報已滿十八周歲但按照體貌特徵判斷可能未成年的被告人,法院有必要要求公訴機關補充相關證據或自行查證。當窮盡一切手段仍無法查實的情況下,對被告人進行骨齡鑑定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