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部分月球土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2020-12-19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老百姓是否有機會見到這些珍貴的月球土壤?

在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透露了一個好消息。他表示,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這些樣品將有三類用途:第一類,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比如聯合國外空司曾向我們提出,我們也在研究商談當中。(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相關焦點

  • 部分月球土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除了進行科學研究和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吳豔華談到,採樣到的月球樣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是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是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是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或是作為國禮相送。
  • 國家航天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國家航天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2020-12-17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航天局: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解說】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當天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針對公眾關心的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用途問題,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包括三類用途,其中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國家航天局: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IT之家 12 月 17 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吳豔華表示,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月球「土特產」怎麼分?部分入藏國家博物館、部分或作為國禮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其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引發關注。12月17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 國家航天局:一部分月球樣品將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如何保存?普通人是否有機會見到這些珍貴的月球土壤?12月17日,在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此外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
  • 路透社問中國會否把月球樣品分享給NASA?中方回應來了!
    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路透社記者提問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中國會不會把月球樣品分享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吳豔華表示,能不能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今後可以在這些地方看到月球土壤了!昨天,據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帶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將在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此外,毛主席故鄉將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
  • 月球樣品將存於 國博和毛主席故鄉韶山
    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李洪鵬)昨日,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部分月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月球樣品是否會和美國分享?國家航天...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你也能見到月球樣品了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主要用於三個目的: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一部分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和科普教育,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三是根據國際合作公約,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
  • 嫦五所採集的月球樣本三大用途:科學研究、公眾展示、多邊共享
    IT之家了解到,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這預示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將啟動。中航集團昨日晚間表示,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有三類用途:第一進行科學研究;第二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依據國際合作公約和多邊雙邊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方面的科學家共享,部分樣品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此外,月球樣品將在北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湖南韶山進行異地災備。
  • 科普|月球上挖回來的「土」可以種菜嗎?
    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在國家天文臺「安家」
    12月19日,國家天文臺迎來一位貴客,由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的月球樣品歷經近20天的星際跋涉來到北京,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今天,在國家天文臺舉行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接收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人類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12月17日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除在航空史上實現裡程碑式的進步外,帶回月球「土特產」的嫦娥五號也將進一步揭開太空奧秘。12月17日凌晨,出徵三周有餘的嫦娥五號「胖五」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之旅。在最後一棒,嫦娥五號返回器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兩次進入大氣層,成功穿越了大氣層,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 月球「土」特產開箱倒計時!這套嫦五「帶貨」日曆請收藏→
    ,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為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部分月壤會存放在湖南哪裡?省地質博物館、韶山等正在爭取;專家稱...
    24日,瀟湘晨報記者從國家探月辦獲知,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一部分將送往北京科研,另外一部分將送往湖南保存。瀟湘晨報記者多方採訪得知,目前韶山、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等正在積極爭取能夠保存珍貴的月球土壤。月壤即月球的土壤,對地球人來說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