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土特產」怎麼分?部分入藏國家博物館、部分或作為國禮

2020-12-19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其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引發關注。12月17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比如聯合國外空司曾提出相關提議,正在研究商談當中。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補充表示,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吳豔華稱,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月球樣品的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存儲,「我們尊敬的偉人,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願實現了」。(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梁澤銘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李紫媚

相關焦點

  • 部分月球土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除了進行科學研究和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吳豔華談到,採樣到的月球樣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是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是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是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或是作為國禮相送。
  • 部分月球土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老百姓是否有機會見到這些珍貴的月球土壤?在今天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透露了一個好消息。他表示,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
  • 國家航天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國家航天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2020-12-17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航天局: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解說】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當天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針對公眾關心的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用途問題,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包括三類用途,其中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國家航天局: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IT之家 12 月 17 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吳豔華表示,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嫦娥五號帶回的「土特產」怎麼用?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午3時,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 「嫦娥」帶回「土特產」,除了科研還作國禮
    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
  • 科普|月球上挖回來的「土」可以種菜嗎?
    嫦娥五號帶著月壤順利返回地球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月壤順利返回地球,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相信有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挖土怎麼選址?中國可能會跟哪些國家分享?就今天,滿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 你看你,回就回來了,怎麼還給湖南帶了月球「土特產」呢?
    這是人類時隔44年 再次從月球帶回土壤 這份「土特產」不得了 月壤是本書 藏著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秘密 還是未來月球資源的首選利用對象
  • 國家航天局:一部分月球樣品將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如何保存?普通人是否有機會見到這些珍貴的月球土壤?12月17日,在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此外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
  • 月球「土特產」1731克
    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嫦五所採集的月球樣本三大用途:科學研究、公眾展示、多邊共享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 1 時 59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也實現了我國探月工程 「繞、落、回」三步走的計劃,證實 「我國航天人沒有吹牛」。IT之家了解到,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 月球樣品將存於 國博和毛主席故鄉韶山
    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李洪鵬)昨日,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部分月壤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除在航空史上實現裡程碑式的進步外,帶回月球「土特產」的嫦娥五號也將進一步揭開太空奧秘。12月17日凌晨,出徵三周有餘的嫦娥五號「胖五」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之旅。在最後一棒,嫦娥五號返回器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兩次進入大氣層,成功穿越了大氣層,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帶著「土特產」 「嫦娥」回娘家了!(圖)
    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驚天一落」  扣人心弦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卡車上載著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器,而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抓總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是她「誕生」的地方。 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已具備地月往返的能力,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 路透社問中國會否把月球樣品分享給NASA?中方回應來了!
    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路透社記者提問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中國會不會把月球樣品分享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吳豔華表示,能不能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今後可以在這些地方看到月球土壤了!昨天,據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帶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將在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此外,毛主席故鄉將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
  • 中國人也有了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厲害了,我的嫦娥!
    那就是我們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帶著來自遙遠月亮上的「土特產」平安回家了!遙想當年我國航天事業起步階段,我們是多麼渴望得到哪怕一小塊的月球巖石標本啊,我們看到蘇聯和美國相繼發射了月球探測器,並帶回那麼多的月球巖石標本,真是羨慕不已。1978年當時美國想要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為了表示誠意,他們向中國贈與了一塊月球巖石,但是你知道這塊巖石有多麼小嗎?
  • 《南泥灣》作曲者馬可先生日記手稿入藏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向捐贈方代表頒發收藏證書(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8月26日,作曲家馬可日記手稿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上展示了部分馬可日記手稿(攝影 陳毓娟)此次入藏的46冊日記手稿,具有較高的文獻研究價值,對研究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完善國博名人手稿書信類館藏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今後,國家博物館將繼續拓展徵集範圍,豐富和完善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館藏體系。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
    ▲凌晨回家,一分鐘看完嫦娥五號23天月球「帶土」全過程(視頻:張博令、蔣彤)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