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其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引發關注。12月17日,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比如聯合國外空司曾提出相關提議,正在研究商談當中。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補充表示,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吳豔華稱,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月球樣品的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存儲,「我們尊敬的偉人,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願實現了」。(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梁澤銘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