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關係「新常態」及良好外部環境營造

2020-12-13 人民論壇網

【摘要】隨著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十四五」規劃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將面對更多的逆風逆水。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普遍下滑,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這些都將對我國發展大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同時,我們也面臨著重大戰略機遇。對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應繼續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積極運籌穩定均衡的大國關係,發展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為中國未來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關鍵詞】大國外交 世界大變局 外部環境 戰略機遇 大國關係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中國未來發展描繪了新藍圖,充分肯定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推進所取得的成就。實現「十四五」規劃的目標,需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十四五」規劃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推進「十四五」規劃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這一判斷科學反映了當今世界的現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

第一,世界經濟普遍下滑,對我國經濟貿易環境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各國內顧傾向明顯上升,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可能出現重大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10月13日發布的最新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下降4.4%,美國經濟負增長4.3%,歐元區經濟下降8.3%,俄羅斯經濟下降將超過5%。經濟危機引發了社會危機,狹隘民族主義和排外主義迅速發展,影響著多國穩定。2018年以來,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不斷達成新的高水平自貿協定,已經生效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美墨加協定》《美日貿易協定》《日本與歐盟的經濟合作協定》《日英經濟合作協定》,基本涵蓋所有發達國家。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貿易協定還存在「毒丸條款」,針對中國的傾向明顯。

第二,中美關係對抗性增強,對世界穩定造成影響。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GDP總量都超過10萬億的國家,兩國的GDP總額佔世界的40%以上。中美關係是最具世界性影響的大國關係。為了轉移國人視線、推卸責任,美國的右翼政客努力把中國塑造成美國問題的根源,把中美貿易爭端擴展到意識形態領域,給中美關係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美國做不到與中國經濟「脫鉤」,卻加速推進與中國科技「脫鉤」。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不斷採取相關措施,促使中國無法獲得其先進技術及高科技產品。2020年10月12日,美方宣布將2019年12月《關於常規武器和兩用貨物及技術出口管制的瓦森納安排》中規定的六項「新興技術」(主要涉及晶片製造、數據獲取和信息監控技術)添加到《出口管理條例》(EAR)的商務部管制清單(CCL)中。目前受到美國出口管制的新興技術總數已達到37項,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新興技術和關鍵技術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第三,美國加緊推進「印太戰略」,對華施加戰略壓力。近幾年,美國試圖把美印日澳的合作機制化,打造針對中國的「亞洲版小北約」。2020年10月6日,美印日澳第二屆「四國安全對話」外長會議在東京召開,就推進「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構想達成一致,確認在海洋安全保障、網絡和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加強合作。澳大利亞宣布受印度邀請,將參加11月印日美共同舉行的「馬拉巴爾2020」聯合軍演。2020年10月27日,美印外長防長「2+2」會談在印度新德裡舉行,雙方籤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美國將允許印度使用其全球地理空間數據,以提高巡航和彈道飛彈打擊目標的準確性。在中印邊界出現衝突的背景下,美國的這些舉措顯然是在安全方面給中國施加壓力。

造成外部環境新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戰略格局轉換越來越不利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發展勢頭正盛的中國進行打壓成為一些國家的必然之舉。這也使得我國在國際大環境和周邊小環境中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乃至前所未有的困難、風險和挑戰。

在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中,要為中國發展爭取更多戰略機遇

雖然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但就未來發展而言,中國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順應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潮流,堅持認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多樣化和信息社會化的歷史進程沒有改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歷史大趨勢;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國力不斷增強,有能力為自己爭取發展機遇。

在大國崛起與發展中,順應歷史潮流是最重要的,歷史上的大國崛起與衰落都與能否順應歷史和時代潮流直接相關。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清醒地認識到,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應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也堅定地認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趨勢,是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必然;國際經濟聯繫和交往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難以逆轉;全球治理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機制在維護世界和平、保障人類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國堅定地做現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順應了歷史潮流和時代發展需要,因而能夠不斷深入人心,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為中國的發展提供重要機遇,助力國家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成為影響國際格局的重要因素,也提升了中國應對外部環境的能力。在全球經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中國率先實現經濟增長,並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顯示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是世界上13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世界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以及各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強勁。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世界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中歐班列在歐亞大陸上實現互聯互通,中國在幫助他國的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即便面對外界施加的各方面壓力,中國也不可能失去發展機遇。中國與很多國家在眾多領域和眾多議題上都是合作夥伴,在經濟金融等領域相互依賴,與世界實現了良性互動。隨著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空間將變得更加廣闊,外部施壓更難奏效。「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關係的真實寫照,也同樣適應於未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在貫徹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過程中,應將繼續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積極應對由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應積極運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講究方法和藝術,趨利避害,堅定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和發展利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首先,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世界向美好方向發展。習近平主席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時強調,「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歐盟、俄羅斯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

應繼續反對冷戰思維、集團政治,推動各國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以共商共建共享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進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積極推動各方切實樹立共同體意識,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其次,積極運籌大國關係,構建均衡穩定、協調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大國關係直接影響著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中國發展的現實與未來的潛力有助於中國與其他大國實現良性互動。

在大國關係中,中美關係最為複雜,我們應在堅定地反對新霸權、新冷戰的同時,推動與美國建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謀求長遠發展,尋求面向未來的「新戰略共識」,推動中美關係回到協調、合作、穩定的軌道上來。中俄戰略協作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鞏固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是兩國的共識。我們主張持續擴大與歐盟的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與歐盟共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推動制定數字經濟國際規則、推進世貿組織改革,中歐有望在2020年內完成投資協定談判。

最後,堅持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友好政策和親誠惠容的周邊工作方針,深化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促進世界的平衡發展。日本、東協與中國存在廣泛而深入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2019年東協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中日貿易總額達3150億美元。疫情期間,中國與東協、日韓、中亞地區的合作一直不斷加強:東協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打造「抗疫堡壘」「健康絲路」和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與周邊國家既是相互依賴的利益共同體,也是同舟共濟的安全共同體。繼續堅持以正確義利觀為指導,深化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帶動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解決世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繼續推進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有效引導世界大變局朝著有利於和平發展的方向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註:本文系中共中央黨校創新課題「大國戰略的演變及其對中國的影響」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0年8月25日。

②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20年9月23日。

責編/刁娜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營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環境
    隨著新媒體、新業態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技能人才開始嶄露頭角。例如,活躍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的美食博主、美妝博主、帶貨能手,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服務千家萬戶的家裝達人……他們憑藉在各自領域的一技之長圈粉無數,也贏得社會各界的肯定與尊重,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精彩。
  • 渝北:營造良好城市環境 有效提升城市品質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6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王小燕 夏夢雪)為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充分發揚志願服務精神,近日上午,重慶市渝北區龍山街道銀樺路文明實踐站組織社區工作者、網格員、轄區志願者開展「山水之城 美麗之地」志願服務活動。
  • 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在打造「三個高地」中彰顯外事作為——訪...
    徐正憲表示,省委外事辦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在「三高四新」戰略引領下,高質量、高標準編制好《湖南省外事港澳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和2035年遠景目標》,推動湖南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 李偉:新常態下,以創新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只有深刻理解、正確把握這些趨勢性變化的內涵,才能科學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進而引領新常態。我感到,要加深對這一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必須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條件的新變化,以及由此蘊含的發展新機遇和新挑戰;還必須深刻認識新階段對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從外部環境來看,新的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世界發展格局的深度調整。
  • 企業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有什麼樣的創新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創新成果。如果一個公司從上到下的氛圍都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那麼很可能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產品創意湧現;如果公司的文化是跟隨、模仿甚至抄襲,則很難有真正的創新產品面世。要激發突破性的新產品創意,企業首先要在企業內外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 如何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 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教育也進入新階段,教育的內外環境、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都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需要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這對我們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素萬寢具來了!
    好睡眠,是讓生活效率更高、讓精神狀態更好的關鍵睡個好覺,從打造合適的睡眠環境開始。適宜的室溫,對睡眠很重要,臥室溫度過冷、過熱都會妨礙人入睡。 研究發現,室溫在20°C左右,溼度在60°C左右,最適合睡眠喲。
  • 辦公裝修如何營造良好的環境
    辦公裝修如何營造良好的環境?生活在世界上,為這樣的呼吸而奮鬥-成名!因此,在事業上努力奮鬥,努力奮鬥,奮鬥向上,目的是一,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利益-權力,財富,名望等。辦公裝修也利用這一基本原理來創造一個安靜,和平與清潔的環境。秩序感是辦公室裝修的基本要素。訂單在辦公室裝修中起著關鍵作用。2.活潑的感覺:讓辦公室給人一種活潑的感覺也是辦公裝修的基本要求,辦公環境的活潑是指辦公環境的色調乾淨明亮,照明布置合理,有足夠的採光等等,這也是辦公室決定的功能要求。
  • 美國康州:歡迎中國企業來投資,願營造良好環境
    海外網3月16日電 據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13日至14日,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大使訪問康乃狄克州,在州府哈特福德分別會見州長拉蒙特、副州長比西維茲、州務卿梅裡爾,就當前中美關係、中國同康州地方合作等交換意見。
  •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
    「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福建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 雲南馬龍:為創文營造良好的環境
    馬龍:為創文營造良好的環境自2018年創文工作開展以來,雲南曲靖市馬龍區以淨化社會環境為主線,淨化網吧環境,整治出版市場,打響了一場關乎社會文化環境的「保衛戰」。馬龍:為創文營造良好的環境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等文化娛樂場所,是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馬龍區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 為「新竹破土」營造良好環境
    在不少先賢看來,判斷政治開明與否,一個重要標準是執政者能不能尊重人才規律,為年輕人才提供寬鬆的成長環境。而對於年輕人才,古人常將其比作新竹。唐朝詩人李商隱有詩云:「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意思是說,剛剛破土而出的竹筍本有希望成為凌雲的大竹,卻很容易在幼小的時候就被人採摘吃掉,寓指對年輕人才要呵護、扶持。
  •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共創冬季生活環境
    楊廷雙深入城區檢查指導清冰雪工作並參加清冰雪義務勞動營造人人參與清冰雪的良好社會氛圍共創整潔乾淨安全順暢冬季生活環境11月22日上午,市委書記楊廷雙深入城區部分小區楊廷雙強調,清冰雪工作事關道路交通和群眾出行安全,事關民生保障和城市穩定運行,要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以雪為令、壓實責任,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營造人人參與清冰雪的良好社會氛圍,共創整潔、乾淨、安全、順暢的冬季生活環境。市委常委、秘書長徐利刃參加檢查指導。
  • 心系學子 助力高考 共同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心系學子 助力高考 共同營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2020-06-19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係全局的重大判斷——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
    其三,新常態是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他說:「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路總是有的,路就在腳下,關鍵是要通過變革打通道路,釋放經濟發展潛力。」進入新常態後,國際環境發生巨大變化,30多年高速發展積累的矛盾更為突出,新發展又帶來新問題,破解這些矛盾和問題,除了深化改革,別無他途。
  • 鞏固禁售禁燃成效 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原標題:鞏固禁售禁燃成效 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12月9日上午,全市鞏固煙花爆竹禁售禁燃
  • 城東區「1234」著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城東區「1234」著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2021-01-14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十月國慶和中秋雙節將至,為落實《深入開展智慧財產權保護「鐵拳」專項整治行動方案》,保障消費者和參展商的合法權益,維護展會智慧財產權參展秩序,積極營造良好營商環境,9月28日,包頭市市場監管局(包頭市知識產權局)聯合青山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執法人員深入包頭國際會展中心
  • 充分準備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這一重大判斷,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從最低處著手、往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高度警惕和防範化解一切風險挑戰。 那麼,我國較長時間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到底有哪些呢? 一方面,從疫情本身來看,存在疫情「輸入」的風險。
  • 營造農業發展良好法治環境
    本報訊(記者黃春英)鄉村振興戰略指出,建設法治鄉村,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範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