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 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2020-12-11 書上有路勤為徑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教育也進入新階段,教育的內外環境、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都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需要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這對我們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推進我國教育改革,我個人認為首先應該對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

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制訂優秀教師到農村貧困地區從教的具體措施。開展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特殊崗位津貼試點。開展農村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試點。研究制訂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辦法。進一步建立健全教師資格制度,啟動教師資格註冊制度試點。探索中小學、中職校長職級制。制訂並實施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培訓計劃。開展大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海外研修培訓。建立完善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研究制訂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全面規劃有關民族地區和內地民族班「雙語」教師隊伍建設,探索建立「雙語」教師保障制度。

2.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開展建立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長效機制試點。探索政府收入統籌用於支持教育的辦法。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績效評估和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和監督的政策措施。制訂各級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政策。

3.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啟動國家「金教」工程頂層設計。不斷深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積極推進藝術教育,強化體育,努力讓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籌建國家優質教育資源中心。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

4.加強學風和廉政建設。完善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學術評價機制。探索建立學術不端行為監督、查處機制。全面加強大中小學領導班子建設,堅持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進高校院系、中小學、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院校黨組織建設,高校大學生黨員佔比7.1%,教職工黨員佔比56.6%,各級各類學校黨建水平不斷提升。完善教育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健全高校廉政風險防範機制。

如何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

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我們必須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在新時代、新起點深化教育改革,關鍵要有新的謀劃、新的舉措,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不斷將教育改革推深做實,力爭取得一批實質性成果。

總結: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營造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我們既要開源,也要節流,珍惜每一分教育經費,切實把錢用在刀刃上;既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又要有重點、提效益,更多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向基層、困難學生傾斜,全面提高教育經費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人人、時時、處處可學的網絡化學習環境,大力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要以加強督導抓落實,堅持督政與督學並重、監督與指導並重,強化督導結果運用,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切實將黨的十九大對教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增強憂患意識,築牢意識形態安全底線,做好校園安全工作,妥善處理敏感事項,主動回應群眾期盼,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

發展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教育評價改革筆談⑮】季誠鈞: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必將成為指導教育評價改革的總綱領。以縣域為基本單元,以生態為切入口,圍繞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在全國率先建立並實施縣域基礎教育生態監測發布制度,是推動《總體方案》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的有益嘗試。  首先,教育生態評價要奔著問題去。
  • 教育評價改革是一場真正意義的教育變革
    可以說,教育評價改革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變革,變革是否成功,考驗著教育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的智慧、勇氣和魄力。 推動這場變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別需要在教育評價改革的基本問題上站穩立場,拿出實招。
  • 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創新
    各級各類學校的校長對於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的創新探索與成果分享,對於學生發展與育人方式、信息化與智慧教育、智能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等熱門議題的探討,都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生動實踐。在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堅守如下四個原則。
  • 安徽:29條舉措為民企改革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原標題:7個方面29條舉措安徽出臺實施意見為民企改革發展營造更好環境記者從11月27日召開的安徽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 教育改革 路在特區
    一、建議主旨本建議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如何落實,對「設置中國教育特區,打造世界教育之都」的建議 ,從「為什麼提建議、建議有何意義、如何落實建議」三個方面進行重點論述,具體分為以下七個部分:(一)所言之理:為什麼提建議(二)所持之據
  • 教育改革,在普魯士國家改革中具有關鍵性意義?
    德國通史:大學改革是洪堡教育改革最輝煌的一頁歡迎來到百家號白雲談歷史,今天白雲和大家談談普魯士改革運動中的教育改革,據小編所知,教育改革在普魯士國家改革中具有關鍵性意義。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吧。
  • 「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如期實現
    推動各地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中西部22個省份725個連片特困地區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實現全覆蓋;連續開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尋找最美教師等活動;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各地在提高教師工資保障、健全教師榮譽表彰制度、營造教育教學環境等方面不斷出真招實招,教師隊伍的地位待遇進一步提升。
  • 教育改革的「荷蘭角度」
    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改革是教育順應發展的原動力。本期國際教育版帶您瀏覽西歐國家荷蘭的教育改革熱點。   荷蘭政府在教育領域改革的目標是:加強教師教育,全面提高教師質量。構建學習型文化和研究氛圍,強化因材施教,著力提高學生學術能力和就業能力;改革助學貸款,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完善留學生政策,增強荷蘭教育的國際吸引力等。
  • ...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
    《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為教師安心、靜心、舒心從教創造更加良好環境,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要求,現就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提出如下意見。
  • 教育部長:大膽改革試驗 尊重學生個性特點
    6月11日,「落實綱要精神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走進人大附中」活動在京舉行。這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聯合組織的「落實綱要精神 走進區縣 走進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系列展示活動首站。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出席活動並講話。
  • 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解讀
    「十三五」時期,北京如何提升學前教育服務保障能力?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兒童的品德與性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啟蒙文化知識、鍛鍊強健的體魄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市學前教育的數量、布局、結構與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多樣化的學前教育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出生人口將迎來新的增長高峰,學前教育面臨首當其衝的壓力。
  • 教育部長在人民日報撰文談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於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形成了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國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多方面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我國教育快速發展,從人口大國轉變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進軍,這完全得益於持續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動力。
  • 評價改革是真正意義的教育變革上
    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首次系統提出教育評價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圖破解教育改革的「卡脖子」難題。可以說,教育評價改革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變革,變革是否成功考驗著教育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的智慧、勇氣和魄力,需要我們站穩立場,拿出實招。
  • 華中科技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李元元表示,召開此次大會的目的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進一步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明確學校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方向、目標與舉措,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不斷推進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 評價改革是真正意義的教育變革上-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首次系統提出教育評價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圖破解教育改革的「卡脖子」難題。可以說,教育評價改革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變革,變革是否成功考驗著教育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的智慧、勇氣和魄力,需要我們站穩立場,拿出實招。評價改革根本在價值觀轉變教育評價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個時期的教育價值觀。
  • 「五破」「五立」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總體方案》的出臺實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教育決策部署,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意義,必將有利於全面牽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重大部署,特別是圍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 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
    「要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福建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 如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育部11問答詳解
    《總體方案》出臺的背景、過程和意義是什麼?如何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問題?教育部負責人就此進行了解讀,隨教育小微一起來了解 二是改進中小學校評價,提出義務教育學校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普通高中主要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情況,突出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開展學生發展指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規範招生辦學行為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