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大膽改革試驗 尊重學生個性特點

2020-12-13 騰訊網

  6月11日,「落實綱要精神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走進人大附中」活動在京舉行。這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聯合組織的「落實綱要精神 走進區縣 走進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系列展示活動首站。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出席活動並講話。他強調,要緊緊抓住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好機遇,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大膽改革,大膽試驗,努力開創素質教育新局面。

  袁貴仁指出,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和教育規劃綱要頒布近一年來,北京市抓改革、抓規劃、抓落實,積極探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此次啟動「落實綱要精神 走進區縣 走進學校」系列展示活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首站活動選在人大附中,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到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體驗到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濃鬱氛圍,感受到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和先進性。

  袁貴仁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實施素質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奠基工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重要舉措,也是基礎教育進入到內涵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

  袁貴仁強調,要大膽改革實驗,紮實推進素質教育。一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斷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涵,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二是大力推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變革。要深化課程改革,加強體育、美育,安排好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是深入探索培養創新人才。要積極營造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發展學生特長的育人環境,形成有利於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的機制。四是創新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要把教育資源配置的重點集中到服務素質教育上來,把管理工作的重心聚焦到提高教育質量上來。五是營造支持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要緊緊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推動實施素質教育,用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指導和評價學校工作,大力宣傳和表彰實施素質教育的先進典型。

  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陳進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連寧,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趙鳳桐出席活動。

(教育部網站)

相關焦點

  • 教學管理制度改革:關注每個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
    原標題:教學管理制度改革:關注每個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 田實 攝   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以學生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關注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滿足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需求,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正是教學管理改革的核心。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在大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普及的過程中,高校在教學和管理制度方面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漸漸顯示出一定的欠缺。
  • 中考改革要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一個地區的中考《考試說明》,是指導該地區初中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它決定了初中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某種意義上也決定了學生的前途命運。北京市發布的2018年中考《考試說明》,增加了考試科目,完善了考試評價方式,並對考試內容和分值進行了大膽調整,這有利於中學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可謂亮點多多。
  • 石景山區實驗中學:深度挖掘學生個性特點的學校
    石景山區實驗中學(北京市石景山區)  ——深度挖掘學生個性特點的學校   北京市石景山區實驗中學把培養學生基礎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開設了在精細化上顯特點的國家基礎課程、在個性化上促發展的拓展型課程和在常態下求深度的研究型課程三類課程模塊,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以可持續發展核心價值觀「四個尊重」為前提的校本三級課程體系(校本、班本、生本),創設學校、年級和班級特色文化,深刻挖掘學生個性特點。
  • 尊重個性 因材施教
    多元化評價尊重了學生之間不同的能力水平及智力結構,不僅能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教育、改進、激勵功能,更是落實因材施教的有力保障。  一、因材施教背景下施行多元化評價的方式  (一)優化課堂評價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等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從不同維度觀察學生,及時進行多樣化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賞識和激勵,建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 泰國教育部長「大戰」學生這一幕出現了
    泰國頭條新聞社訊 據泰媒報導 9月5日,名為「壞學生」的十數十所學校學生聯會代表們聚集在泰國教育部前方,同教育部部長就教育改革交換意見,舞臺上更是拉起了寫有「部長VS學生」辯論會字樣的幕布。泰國教育部部長納塔蓬先生同學生代表——高三生拉蓬帕在臺上進行辯論
  • 朱清時:如果真的做了教育部長……
    遙想去年和朱校長面對面的對話,猶如昨日,一個人對一個學校能產生多大影響,從朱清時身上,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端倪。不管未來如何,他為我們開啟的不僅是一所大學之門!當問及如果把您放到教育部長的位置上您會怎麼樣時,他這樣說道……本期文章發表於《北京青年報》「青評論」周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看到全文,以下是小編為你特別呈現的精華節選。
  • 泰國學生走上街頭籲教育改革
    (曼谷路透電)泰國學生上周六再次走上街頭示威,這次的訴求是改革教育制度。超過600名高中生在曼谷教育部外聚集,他們提出的訴求包括允許他們在學校裡自由表達意見,並在校服、校規等方面進行鬆綁。18歲的素比查說:「我們不是木偶、不是機器人,我們是年輕人,應該讓我們表達自我。」
  • 日本擬改革學制 大力推動個性教育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王鵬】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月17日消息,隨著青少年成長發育的提前,為大力推動符合學生個性的教育,近日,日本政府擬對從小學到大學的學制進行重大改革。據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消息,在政府召開的教育再生實行會議上,首相安倍晉三就改革小學到大學的「6·3·3·4」學制表示:「不管是按照成長發育的需要,還是出於發展個性與能力的考慮,到了應該重新考慮的時候。」自民黨教育再生實行本部建議,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應該建立從小學到高中「4·4·4」與「5·4·3」的靈活學制。政府召開教育再生會議是為大力推進這一改革設想。
  • 教育部長:所有上中職農村學生將免費入學
    中國網9月6日訊 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召開了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發表了重要講話。兩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教育系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應當說,教育規劃綱要落實進展順利、成效逐漸顯現。
  • 毛主席給中宣部長和教育部長寫信談學生減負:健康第一,學習第二
    1921年,他在《湖南自修大學創立宣言》中說:「鐘點過多,課程過繁,終日埋頭於上課,幾不知上課以外還有天地」,「他壞的總根,在使學生立於被動,消磨個性,滅掉性靈」。主席隨即寫信給當時的教育部長馬敘倫,他談到:「此事宜速解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營養不足,宜酌增經費。學習和開會的時間宜大減。病人應有特殊的待遇。全國一切學校都應如此。」教育部收到主席的來信後,迅速在全國進行了一些改革。但剛剛從廢墟中建立起來的新中國,知識分子很少,絕大多數學生的文化素質都較低。
  • 談談閱讀教學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敢想敢說、充滿好奇、異想天開、堅持己見……以及許多「美麗的錯誤」,往往是健全個性、創新人才的隱含表現。但從目前的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儘管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有所改變,但忽視學生獨特感受和領悟,無視學生個性存在和發展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教師潛意識中仍然希望學生的閱讀理解符合常規符合成人所謂的標準。
  •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之路,將給學生帶來什麼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如此光芒耀眼的成績背後,想必離不開別具一格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制度。可就在各國教育專家紛紛趕往新加坡前去取經之時,新加坡卻提出了顛覆性的教育改革。教育部長王乙康表示,實施科目編班全面計劃、推出統一的中學教育證書,教育部「有效地將快捷、普通學術和普通工藝源流合併成一個統一的課程」。
  • 臺灣清華大學學生當面罵「教育部長」偽善(圖)
    臺灣清華大學學生當面罵「教育部長」  臺灣清華大學的學生陳為廷3日在「立法院」痛罵「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不知悔改」,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民進黨「立委」還不斷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臺灣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甚至在備詢臺怒斥蔣偉寧是「一個偽善的部長」、「一個滿口謊言的部長」、「一個不知悔改的部長」,並數度阻止蔣發言辯解。  對於如此火爆的場面,島內媒體驚呼「這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頭一遭」。儘管蔣偉寧事後表示不想深究,只盼望這事「能過去就趕快過去」,但語氣裡儘是懊惱與無奈。
  • 美國教育的三個特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某種意義上,教育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短短幾十年,中國就一躍成為現代教育大國,無論是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還是高等教育的入學率,都已躋身世界領先行列。
  • 教育尊重孩子個性,順應本能才能達到好效果
    教育並非「以父母為本」,尊重孩子個性,順應本能才能達到好效果2020-09-09 11:29:43來源:張家界熱線分享以人為本,本能無法阻止,順應教育才能取得好效果家長教育孩子一方面是要將正確的觀念和知識告知孩子,但另一方面也要順應孩子的個性和本能,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來用不同的方式去因材施教。
  • 教育部部長:以改革為根本動力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中國教育部部長:以改革為根本動力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7日在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表示,中國的教育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存在不少短板、弱項,中國將以改革為根本動力
  • 北京十一學校:學生自製個性課程表 學習創業開銀行
    中廣網北京6月30日消息(記者劉玉蕾)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以「教育:直面未知的世界」為主題的2012世界未來教育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直指當下教育對中國乃至世界未來走向的影響,眼下以高考為指揮棒的中國式教育,讓家長和孩子們對未來充滿了哀怨與悲觀的情緒,而北京十一學校的獨特教學模式在論壇期間特別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
  • 21世紀教育的特點——教育民主化的進展
    教育民主化是21世紀以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民主化教育思潮於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出現。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教育民主化包含著不同的目標、不同的內容,然而其核心內容是力圖實現教育平等、追求高質量的教育。
  • ...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探索實踐紀實
    項目簡介:北大具有優良的教學傳統,多年來一直堅持探索適合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模式。北京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立德樹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著力建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取得了一系列通識教育成果。
  • 應對新高考改革 蕪湖市二中模擬試驗「選課走班制」
    記者近來採訪了解到,面對即將到來的新高考,蕪湖的普通高中學校已日益關注這項重大改革可能會帶來的變化甚至「陣痛」,都在未雨綢繆考慮應對措施。市示範高中蕪湖市二中更具緊迫感,從去年秋季學期起,就對高一和高二兩個年級實施「選課走班制」模擬試驗。近日,記者就此到該校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