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科技大學兩位學生因成績優異提前畢業,並獲得了南科大的自授文憑,同時兩人還被國外名校錄取。校長朱清時稱,這是中國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有一所大學發自己的文憑和畢業證書。在卸任南科大校長之前,朱清時為兩位學生頒發了學位證書,兌現了四年前的諾言。
遙想去年和朱校長面對面的對話,猶如昨日,一個人對一個學校能產生多大影響,從朱清時身上,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端倪。不管未來如何,他為我們開啟的不僅是一所大學之門!
當問及如果把您放到教育部長的位置上您會怎麼樣時,他這樣說道……
本期文章發表於《北京青年報》「青評論」周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看到全文,以下是小編為你特別呈現的精華節選。
朱清時:如果真的做了教育部長……
訪談者:王石川
受訪者:朱清時(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青評論:南科大與其他高校最主要的區別在哪裡?
朱清時:推進教授治校,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實行理事會治理制度。南科大既是教學單位也是研究單位,為學生設置的課程少而精,比如學生一進校就可以參加科研等等。
讀大學不是為了簡單就業
青評論:現在一些家長往往盯著老牌名校,如果孩子報考了南科大,他們擔心孩子的就業,南科大畢業生以後存不存在就業問題?
朱清時:南科大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活學生的想像力,主張「拋棄虛文憑,追求真本事」。學生有了創新能力,未必能成為劉翔,但可能成為比爾·蓋茨。讀大學不是為了簡單的就業,就業只是一個較低的層次,如果創業能力很強,就業根本就不是問題,完全可以創造出一個產業。
青評論:南科大一直處在風口浪尖,她最為人關注的是去行政化改革,您能介紹一下南科大去行政化的現狀嗎?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朱清時:最大的感觸是去行政化比想像中還要艱難,教育改革的步伐沉重,推進緩慢。一方面,上級部門仍然習慣於用行政化的思維來管理,用權力幹預學校的正常運行。對南科大不放心,老是來檢查,老是要求我們匯報,老是對南科大的具體事務直接幹預,這說明上級部門還不太適應尊重教學規律。另一方面,在南科大內部,不少管理幹部、行政人員仍有根深蒂固的行政化思維,不接受去行政化,不習慣讓教授治校。從內到外的雙重阻力,使南科大徹底去行政化變得緩慢而遙遙無期。
其實,學校是一個學府機構,學府就應該按照教學規律來辦事,誰掌握教學規律就應該讓誰來管理,教授掌握教學規律最多,就要尊重教授管理學校的權利。
南科大是學府不是企業
青評論:辦大學畢竟不是搞企業,如果設定過於功利化的量化要求,會不會干擾你們辦學?
朱清時: 當然會。這是行政幹擾,政府一旦急功近利,就會要求南科大儘快有產出,有收穫,這樣才有政績。我們也在努力,既要嚴格按照教育規律辦學,也要讓政府意識到,辦學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以簡單的投入產出來衡量辦學成果,南科大是學府,不是企業。我相信政府領導最終會意識到行政權力必須讓位於教育規律。
青評論: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擔心,如果去行政化的理念難以貫徹,「教授治校,學術自主」成了泡影,南科大就可能成為第二個深大。
朱清時:對!因此就更應該堅定地推進教育改革,去行政化不僅是南科大的事,也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少在具體事務上插手,多從制度創新上扶助,南科大才有希望。誰都不願意看到南科大成為第二個深大,我希望全社會一起推動教育改革,支持南科大。
去行政化阻力大但我不會妥協
青評論:面對去行政化的巨大阻力,你會否妥協?
朱清時:去行政化的阻力雖然非常大,遇到的困難也非常多,但我不會妥協。攀登高峰,實現目標,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走直線,迂迴前進,最終也能抵達終點。我剛到南科大時,去行政化的願望很強烈,但現在看,去行政化的改革,追求一步到位不太現實,一步一步地來,不是退縮也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技巧。改革方向比改革方法更重要,堅定改革方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阻力小一點,步伐更穩一些,離目標就會越來越接近。
青評論:現在大家一直在談去行政化,如果沒有體制上的根本變革,高校去行政化會不會很難單兵突進?
朱清時:是的。體制是個很大的原因,但是不能因為體制沒有根本變革,就放棄去行政化的努力,坐等改革,一事無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可以去行政化,去行政化很難單兵突進,但不突進就不可能有一點進展。體制改革和去行政化是互動的,相輔相成,互相配合,去行政化改革能夠推動體制的根本變革,體制的變革又能推動去行政化改革。
青評論:近年來輿論對教育部推動的去行政化改革頗有微詞,應該說,無論原教育部部長周濟還是現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都曾做過高校校長,對高校過度行政化一定深有感觸,為何他們的改革措施沒能大刀闊斧?
朱清時:我的理解是,位置決定思路,無論誰坐在教育部部長的位置上,一般都有求穩的心態。過多地考慮維穩,做起事來就會束手束腳,沒有改革銳度,不敢大刀闊斧。
青評論:如果把您放到教育部部長的位置上,您會有什麼大的動作呢?
朱清時:這是一種假設。如果真的做了教育部部長,我也會有很多壓力和顧慮。不過事在人為,一些有魄力的改革家到了關鍵位置,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比如胡耀邦,他在任時就突破了很多束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並且卓有成效。可以說,一個人在關鍵位置上能不能改革,跟誰在這個位置上有直接關係,有的人就有魄力、有膽略、有決心改革,最好的例子是鄧小平。
來源:北京青年報
-我是分割線,我不切割觀點---
團結湖不是中南海,但能看見長安街。
如果眼神夠好,還能看見遼闊的大陸。
搜索微信號「Talkpark」
或點擊標題下方「團結湖參考」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