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國難面前,風塵女子也有擔當,誰說戲子無情?

2020-12-08 歷史有點料

世上沒有什麼高低貴賤的職業,只有人心深處的冷暖。

最近突然想寫一下《金陵十三釵》的故事,不管從最開始看嚴歌苓的小說,還是後來張藝謀的電影,這個故事就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雖然很多人總是在吐槽電影拍攝中存在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張藝謀高超的處理,讓這部電影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甚至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就是那平日裡人人唾棄「婊子」的風塵女子,最後卻成為了拯救別人性命的存在,也許她們的命運本就已經悽迷,但她們內心深處的善良卻從未丟棄。

01《金陵十三釵》的劇情

電影的故事從酥酥糯糯的南京方言開始講述。1937年南京淪陷,滿目瘡痍,之後的故事我們也知道,日軍在南京城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當時還有一座天主教堂未被佔領,一群躲在教堂裡的金陵女大學生、14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以及2個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國軍傷兵,還有一個美國人約翰。故事也是在他們中間展開。

因為日軍已經發現女學生的緣故,所以後來日軍打算強徵女學生去慶功會為日軍表演節目,當然誰也都知道,這就是一條不歸路。女學生們不甘被日軍凌辱,準備集體自殺,卻以玉墨為首的12個妓女們救下,12個平日裡被視為下賤的風塵女子和那個小卻責任心強的小男孩,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面前,激發了國家責任心,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裡的女學生,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雖然故事並沒有交代她們的結局,但誰都知道,她們的下場一定十分悽慘。

02《金陵十三釵》的故事原型

1937年,昔日繁華的金陵,因為戰爭的影響,此時已是一片殘破,日軍更是對當時在城內的人進行了屠殺。雖然上面我們所說的故事已經找不到了準確的原型,但也有一位美國人庇護了當時的許多南京難民。

那一年,年僅26歲的大學畢業生魏特琳,受基督教會派遣來中國助教。幾經輾轉,她被邀請到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出任教育系主任。但誰也想不到,這裡很快就變成了一片戰火,雖然美國那邊一直在催促他回到美國,但內心深處的責任使他選擇留在了這裡。

婦女在浩劫裡,被迫蒙受了殘酷的凌辱。任何一名日本兵,都可以肆意凌辱中國女性而不受任何懲罰。上至七十多歲的老嫗,下到十來歲的小女孩無一倖免,大多數人都是事後被當場殺死。從現存的一些照片裡面,我們仍然能夠感受那個時代的悽慘景象。就像魏特琳在日記中寫的那樣:「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這座城市裡找到!」魏特琳就儘可能地想要保護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女子大學也就成了當時的難民所。但是日本人也早已盯上了她。

1937年的平安夜,她被叫到辦公室,以廢除難民所作威脅,要求從1萬名難民中挑出100人,做日軍的慰安婦。在魏特琳極力力爭下,日方終於同意,基於女方自願的原則進行挑選,過了很長時間,他們終於湊齊21人,悻悻然離開了金陵女大。這件事,也是嚴歌苓寫下《金陵十三釵》的靈感來源。在後面的日子裡,她一直盡力保護那些需要的人。

但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不得不在1940年5月14日,離開了為之奮鬥二十年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回到美國接受治療。1941年5月14日,正好她離開中國一周年的日子,她關閉了家中所有門窗,打開煤氣閥,告別了這個世界。朋友們在她枕邊發現的唯一遺物,是一張沾滿淚水的金陵女院避難孤兒的照片。而她在去世之前,曾經說到:「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為中國服務」。也許正是這種精神感動了嚴歌苓,為她的故事有了很好的靈感來源。既然一位外國人都可以這樣忠貞的保護中國人,那當時的國人一定也會有自己的責任擔當。

在舊社會的價值觀中,女性本就是被歧視的對象,更不用說從事風塵之事的這些妓女們。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保證,沒有一個人願意做這樣的職業,但是在那個時代之中,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她們有的是被自己的父母賣到這,有的是被別人拐過來,也許這些女學生們感受過的家庭溫暖正是他們所奢求的。也正是他們看不起的這些「姐姐們」,最後卻拯救了她們的生命,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但又那麼真實。

影片最後這些妓女們以歌舞展現了一番妖嬈風採,但告別妖嬈開始改成樸素的學生裝扮時,她們卻是驚喜,甚至想到自己的母親也會為自己高興,為自己這個墮落之身做一些改變,她們感到十分滿足。也許她們也想有這些女大學生們一樣正常的生活,找個自己所愛之人,結婚生子,但奈何時代所限,她們只能成為人們口中的風塵女子,被萬人嫌棄。

國難面前,這些女子們被迫擔當責任,當然每一個中國人在那個年代都必須有所承擔,但世事無常,命運所戲,這世道之中,又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過她們的內心世界,她們也是需要溫暖的人。在受盡人情冷暖之後,良知猶在,氣節仍在,這也許中華民族歷史堅韌不絕的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一群妓女的家國情懷,誰說婊子合該無情?
    有句老話大家都聽過,叫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情義二字,對有道德操守的人來說,在有的時候,甚至要比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但是這句老話說得也是有些以偏概全了,像是有情有義的風俗業從業者,和唱戲的演員,也是不在少數的,尤其是在國家大義面前。
  • 日寇入侵南京時,冠絕南京的金陵十三釵結局如何?這結局誰都不信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群女人,她們本是柔弱女兒身,理應備受憐愛,雖然出身風塵,但在南京淪陷的時候,為了保護金陵女子學校的女學生,頭也不回的走進日軍的營地,她們就是嚴歌苓筆下的「金陵十三釵」!這個事件被張藝謀拍成了電影,這部電影不乏有藝術渲染的成分,其實現實中是非常殘酷的,一個外國教師,十三個風塵女子,一群不諳世事的女學生,在金陵的教堂裡面,用她們的方式演繹出了那個年代堅強女性的讚歌。
  • 電影中金陵十三釵下場悽慘,那真實歷史中她們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中故事結構緊湊,人物形象豐滿,把劍張拔弩的氣氛和危難面前各式人的選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得到了很多觀眾和專業人士的喜愛和青睞,電影裡面的十三釵是些個風塵女子,但是在家國大義面前,她們機智勇猛、舍小為大,更是為整部電影潤色,那麼現實中的十三釵是什麼樣的呢?是否與電影中的情節一致呢?
  • 《金陵十三釵》中名妓張墨玉,在暴亂南京中結局是怎樣的?
    十三個妓女垂死式的躲進教堂尋求庇護,在如此狼狽的情況下,獨獨張墨玉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不同於風塵女子的氣質,談吐皆是優雅、知性又風情。電影《金陵十三釵》妓女電影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十三名妓女頂替的年少的學生坐上馬車去了日軍會所。
  • 日本入侵南京時,金陵十三釵的結局會是什麼,很多人心裡都明白
    而在這期間也發生了許多的故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當時南京城金陵十三釵的故事,在日軍侵入南京時,她們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在日軍入侵中國之時,有很多中國人都奮起反抗,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人的生命,而在南京大屠殺中,金陵十三釵就是這樣英勇無畏的人。金陵十三釵說的是十三位女子,她們因為生活所迫流落風塵,但後來卻因為他人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 《金陵十三釵》:商女懷揣亡國恨,毅然赴死為家國
    導言:《金陵十三釵》:商女懷揣亡國恨,毅然赴死為家國。古有杜牧詩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舊社會的女性如弱柳浮萍,幸福和命運都要依靠他人,國如何家如何,仿佛與她們無關,她們只看得周遭的風花雪月,只顧得自己的溫飽冷暖。
  • 玉墨:金陵十三釵之一,曾代替學生受日軍侮辱,後來結局怎樣?
    有一部電影《金陵十三釵》就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代替學生遭受日軍侮辱的金陵十三釵都十分偉大,然而下場卻十分悲慘,只有玉墨一人倖存,那麼她的結局如何呢?南京淪陷,為避難躲入教堂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進入南京燒殺搶掠,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南京滿目瘡痍 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十三位主人公就是當時秦淮河岸的風塵女子,這些風塵女子因為日軍的侵略走投無路,只能躲入當時由國際友人主持的還算是一方淨土的教堂裡。
  • 《金陵十三釵》原型,為救同胞甘願獻身,赴一場死亡之約
    想必很多人都看過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在電影中,淪陷的南京城裡,之剩下一座天主教堂是最後的避難之所,一時間,無數素不相識的人都先後逃到了這裡。但戰爭中哪有什麼淨土,很快日軍便發現了這裡。寧死不從的女學生們打算集體自殺,卻被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們救下。最後,這13個被人所不齒的風塵女子,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裡的女學生,去奔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影片就在這樣悲壯的氛圍中落下了帷幕,而這13個俠義血性的女子雖然是虛構的,但卻是有著真實的人物原型的。
  • 南京大屠殺,假扮女學生的金陵十三釵,她們的結局怎樣?
    現在我們過著安定的生活,可是大家是否記得那些為我們國家現身的勇士們,那些人在中國最黑暗的時候奮勇當先,為中國打開光明的一片道路,這些勇士中除了男生,還有很多女生,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有這13個女生,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就是金陵十三釵
  • 解讀歷史:日軍入侵南京時,年輕靚麗的金陵十三釵結局如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金陵十三釵》,要是看過的朋友一定是對其中的十三釵印象十分的深刻吧,這些剛開始的時候有些是顧全大局的,有些是十分的自私怕死的,但是幸而她們最後都是為了大義放棄了小我。她們原本是流入世俗的女子,所以她們的這種精神也是十分的感人的。
  • 國破商女恨,城淪煙花真,淺談《金陵十三釵》中的女性悲情
    不僅在整體上從最低劣到最高貴的方式呈現了,而且具體到個人和群體,人物也都比較立體,不臉譜化,比如殘忍的日本軍人也思鄉,做漢奸的爸爸很愛自己的女兒,愛錢愛色的約翰也有好男兒品性,大義舍己的秦淮河的女子也有不情願代替女學生等等。
  • 金陵十三釵,「代替」女學生被日軍帶走,唯一倖存者結局如何?
    金陵十三釵的歷史故事,講的是金陵十三釵代替女學生被日軍帶走,唯一倖存的玉墨,結局如何?咱們一起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都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但是每一次的大戰似乎都有女人的身影,男人在戰場上拼死搏殺,可是有想過等他們失敗了,身後的家國會如何?
  • 金陵十三釵:那些女子扮成學生,被日本人帶走後,她們結局如何?
    一提起愛國人士,大家腦袋裡就會想起一些將軍和士兵,或者一些地下組織人員,今天要說的是十三個風塵女子,而且翻拍成了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就是金陵十三釵。看過的大概都知道最後的結局是這十三個女子打扮成學生,被日本人帶走了,但是她們的結局如何呢,電影的最後卻沒有明確的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替學生遭受日軍侮辱的金陵十三釵,唯一倖存的玉墨,結局如何?
    替學生遭受日軍侮辱的金陵十三釵,唯一倖存的玉墨,結局如何?在1937年的時候,日本開始對我們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清遠在同年11月的時候,雖然我們國家的士兵想要竭儘自己的全力保住南京,因為這是一座非常關鍵的城池,但是非常遺憾,在12月初的時候,居然命令撤退了,所以金陵的整個防線都被徹底瓦解了,而且日本人只花了幾天的時間,就衝入了南京城裡,對那裡的人們進行了非常殘忍的屠殺。
  • 古人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有什麼背後的道理?
    「戲子」比「婊子」要好一點,只是賣藝不賣身,但是靈魂都獻給了舞臺,或者很多時候都是一生與舞臺為伴。「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這兩句在叫法上戴上了古人的歧視,但是也體現了古代社會的殘酷無情。在那個時候只要你有銀子,就可以去青樓肆意消費,在哪裡的女人都會願意的,因為她們只是看中了你的錢。很多的古代達官貴人家會自己養一些戲班子,這樣一輩子就是這家的專用的戲班子。
  • 解讀金陵十三釵 女人都有英雄妓女情結
    翻看歷史"妓女"捨身救助同胞姐妹的故事確是事實翻閱相關資料,「十三釵」營救抗日將士確有其事,《金陵十三釵》的故事講述的是13位風塵女子在南京淪陷後,捨身救助同胞姐妹的故事。那麼這樣的故事,在南京淪陷期間是否真的發生過呢?「在南京淪陷的相關史料中,關於妓女的記載是比較少的,但是妓女救助抗戰將士的事情是確實存在的。」
  • 日本侵佔南京時,漂亮的「金陵十三釵」結局如何?說了你不一定信
    日本侵佔南京時,漂亮的「金陵十三釵」結局如何?說了你不一定信日本侵華,是一樁深刻在中國歷史年輪上的悲痛歷史,其中,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人為這場戰爭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們今天不說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男子,我們今天反而要說的是一群為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柔弱女人,當日本人侵佔南京時,貌美的「金陵十三釵」結局如何?說了你不一定信。
  • 《金陵十三釵》:風塵女為女學生赴死,何嘗不是最好的結局?
    再一次重溫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金陵十三釵》,如今看來,卻是另一番心境。初看電影,十三位風情萬種的風塵女子一群樸實無華的女學生,還有在戰亂中的傷兵及教父同在一座教堂內避難。戰火紛飛的日子裡,誰不希望活著呢?小小的教堂內,風塵女一個個姿色出眾,從小生長的環境讓她們即使在最危急的時刻依舊保持本身最好的姿態。而那一群女學生,沒有華麗的旗袍,沒有濃妝豔抹,有的只是半舊不新的學生裝,皆是齊肩短髮。
  •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1913年,江浙一帶英美教會女子中學校長集會決定開設女子大學,選擇南京為校址地點,定名為「金陵女子大學」。(吳貽芳紀念館)1930年,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的規定,高等學校凡有3個學院者才可稱為大學,而金女大只有文、理兩個學院,故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併入金陵大學。
  • 《金陵十三釵》外景地曝光 天主教堂很雄偉
    作為《金陵十三釵》的主要場景拍攝地――南京溧水石湫影視基地,目前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三個拍攝場地:天主教堂、廢墟城門景以及攝影棚都已搭建完畢,靜等劇組在1月初進駐拍攝。近日,記者突破劇組的嚴防死守,悄悄潛入石湫影視基地,「十三釵」的拍攝地由此也掀開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