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資源來源於網絡
1913年,江浙一帶英美教會女子中學校長集會決定開設女子大學,選擇南京為校址地點,定名為「金陵女子大學」。金陵女子大學舊址,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現為南京師範大學,位於寧海路122號。校舍由美國建築師墨菲和中國建築師呂彥直共同設計,陳明記營造廠承建,1922年開工建設。(1922年正在建設中的金陵校舍)
(1923年金陵女大校園正式開放)
(校舍整體建成之後)
(老校舍大門)
1923年建成6幢宮殿式的建築,它們分別是會議樓(100號樓)、科學館(200號樓)、文學館(300號樓)及3幢學生宿舍(400號樓、500號樓、600號樓)。1924年,又建成了1幢學生宿舍(700號樓)。1934年,又建成了圖書館和大禮堂。(100號樓 - 會議樓)
(200號樓 - 科學館,現為南師大文化教育學院)
(300號樓 - 文學館,現為教室兼行政樓)
(400號樓 - 校舍)
(500號樓 - 校舍)
(600號樓 - 校舍)
(700號樓 - 校舍)
(10號樓 - 大禮堂,隨園音樂廳)
(11號樓 - 原圖書館,又名華夏教育圖書館)
整個校園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東西向的軸線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對稱,這些建築物以寬闊的大草坪為中心,造型均是中國傳統宮殿式風格,而建築材料和結構則採用了西方先進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物之間以中國古典式外廊相連接,中西方建築風格在這裡達到了有機統一。所有建築物的正脊以獸吻作為裝飾,其中以100號樓的獸吻為最大、最精緻,形象也最逼真。各建築之間是與它渾然一體的迴廊和濃密的花草樹木,古樸典雅、錯落有致,形式獨具東方風格的校園景致,被海內外人士譽為「東方最美的校園」。「東方最美的校園」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是校園美,二是人更美。(校園綠草如茵,符合古典建築之美)
(1921年第一屆金陵女子大學畢業生)
(1921年,德本康夫人和年應屆畢業生,中間為德本康夫人)
(1923年迎來的第一個植樹節,女學員集體種樹)
1923年,新校舍落成後,教師學生由繡花巷遷人。1924年,金女大開始建系。設有英文、歷史、體育、化學、生物、社會學、數理學、醫療科8個系科,各系科主任均由美、英籍教員擔任。此後,又陸續增加了中文、政治、經濟等系科。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提出收回教育權的要求。德本康夫人被迫辭職。1928年,金女大改組校董會,推選金女大首屆畢業生吳貽芳女士(1893~1985年)為校長。1945年,她曾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成為《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不願做國民黨教育部長的她,解放後擔任了江蘇省教育廳廳長。1979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為世界傑出女性專設的「智慧女神」獎。(左為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右為金陵女大校長吳貽芳)
(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女校長,南師大專門建立了貽芳園)
(吳貽芳紀念館)
(1934年蔣介石和宋美齡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合照)
(南京師範大學校園內的明妮·魏特琳塑像)
現如今,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女子不得授教,已經逐漸破除,現在的南師大隨園校區,男女平等和諧,知識氛圍濃厚熱切,更有不少海外友人相互交流溝通,已不再是女子的專屬學院,氛圍氣候極好。築镹官方網站
築镹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