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歷史上有一所蜚聲海外的女子學院,它從1919年到1951年,畢業人數為999人,人稱「999朵玫瑰」。它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女大」)。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簡稱「金女院」)即是對她的傳延,南師大隨園校區現有金陵女子大學遺址。
1911年,美國教會北美長老會、美以美會、浸禮會等倡議在長江流域創辦一所女子大學,1913年在南京莫愁湖東南繡花巷籌建金陵女子大學,1915年正式開學,首任校長德本康。1923年移至隨園。1927年後,校務由美國人轉交中國人。1928年,徐亦蓁女士被推選為董事會長,吳貽芳女士擔任校長。1930年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大學辦學中設置過16個四年級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歷史、社會、音樂、體育、化學、生物、家政以及醫學專科等,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1938年,日軍侵入南京地區,金女大師生兵分三路,西遷至成都,與山東的齊魯大學、北京的燕京大學、南京的金陵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匯合於成都華西壩。高校雲集,人才輩出,在此氛圍中,金女大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發展。校際之間的學術交流、文化交流非常活躍,壩子上的各類海報層出不窮,社團活動和抗日救亡活動頻繁進行。
1946年抗戰勝利後金陵女子大學回遷南京。1951年,金女大與金陵大學合併成為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在金女大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師範學院,在150名教職工中,原金女大教職工佔了三分之一。1987年,根據吳貽芳博士的遺願,為滿足女子高等教育的需要,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金女大舊址即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建立了金陵女子學院(簡稱「金女院」)。
金陵女大在成都的歷史與當時中國眾多南遷大學一樣,是一部中華民族不屈的壯麗詩篇。它們共同見證了中華民族反抗外辱,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校訓「厚生」中包含的幫助他人,回報社會一直激勵著一代代從這裡走出的學子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愛歷史」一家專門用老照片講述歷史的網站,專注照片十餘年。請記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歡迎訂閱愛歷史官方微信公眾號:ilishi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