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日軍侵略西遷的金陵女大 校花閨房依然如舊

2021-02-07 愛歷史官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聽愛歷史講那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在中國現代歷史上有一所蜚聲海外的女子學院,它從1919年到1951年,畢業人數為999人,人稱「999朵玫瑰」。它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女大」)。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簡稱「金女院」)即是對她的傳延,南師大隨園校區現有金陵女子大學遺址。

1911年,美國教會北美長老會、美以美會、浸禮會等倡議在長江流域創辦一所女子大學,1913年在南京莫愁湖東南繡花巷籌建金陵女子大學,1915年正式開學,首任校長德本康。1923年移至隨園。1927年後,校務由美國人轉交中國人。1928年,徐亦蓁女士被推選為董事會長,吳貽芳女士擔任校長。1930年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大學辦學中設置過16個四年級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歷史、社會、音樂、體育、化學、生物、家政以及醫學專科等,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1938年,日軍侵入南京地區,金女大師生兵分三路,西遷至成都,與山東的齊魯大學、北京的燕京大學、南京的金陵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匯合於成都華西壩。高校雲集,人才輩出,在此氛圍中,金女大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發展。校際之間的學術交流、文化交流非常活躍,壩子上的各類海報層出不窮,社團活動和抗日救亡活動頻繁進行。

1946年抗戰勝利後金陵女子大學回遷南京。1951年,金女大與金陵大學合併成為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在金女大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師範學院,在150名教職工中,原金女大教職工佔了三分之一。1987年,根據吳貽芳博士的遺願,為滿足女子高等教育的需要,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金女大舊址即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建立了金陵女子學院(簡稱「金女院」)。

 金陵女大在成都的歷史與當時中國眾多南遷大學一樣,是一部中華民族不屈的壯麗詩篇。它們共同見證了中華民族反抗外辱,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校訓「厚生」中包含的幫助他人,回報社會一直激勵著一代代從這裡走出的學子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愛歷史」一家專門用老照片講述歷史的網站,專注照片十餘年。請記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歡迎訂閱愛歷史官方微信公眾號:ilishi_com



相關焦點

  • 金陵女大舍監冒死寫下的日記 揭秘南京大屠殺!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10:01分,無論在做什麼,在哪裡,都請停下來,為遇難同胞低頭默哀1分鐘。南京大屠殺前,程瑞芳應邀擔任金陵女大舍監 (宿舍管理員)。  正是她,以日記形式 記錄下南京大屠殺,使之成為揭露這場暴行的重要鐵證 !  84天寫下3萬餘字  1937年12月17日夜晚,一隊日本兵以搜查中國士兵為藉口,闖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陵女大,現南京師範大學前身),強行帶走10多名年輕女學生。
  • 玉墨:金陵十三釵之一,曾代替學生受日軍侮辱,後來結局怎樣?
    有一部電影《金陵十三釵》就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代替學生遭受日軍侮辱的金陵十三釵都十分偉大,然而下場卻十分悲慘,只有玉墨一人倖存,那麼她的結局如何呢?南京淪陷,為避難躲入教堂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進入南京燒殺搶掠,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南京滿目瘡痍 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十三位主人公就是當時秦淮河岸的風塵女子,這些風塵女子因為日軍的侵略走投無路,只能躲入當時由國際友人主持的還算是一方淨土的教堂裡。
  • 回望西遷路,遙知風雨寒,浙大實踐團龍泉舊校址把校歌再唱響
    龍泉舊址與浙江大學西遷歷史密不可分。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面對日本的侵略,浙江大學被迫西遷至遵義。西遷路途道阻且長,耗時漫漫,為使福建、安徽、江西及離滬的青年學生就讀高校,於1939至1945在曾家大屋開設龍泉分校,篳路藍縷,傳道授業。
  • 舊時光 金陵女大的日常,至今仍是女大學生的標杆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學的生物實驗室內。1919年,金陵女子大學的花園。1920年,舊校園的院子。1922年,女大學生的體育課。1937年,四川成都,運動場上的金陵女大學生。
  • 永生金陵|魏特琳與金陵女子大學的故事
    正所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金女大的人文環境,如幽蘭之室,無形中薰染著每一位金女大人。2.去留1928年北伐戰爭後,舉國上下掀起了收回教育權的浪潮,國民政府要求教會學校校長及校董事會董事長都必須由中國人擔任。
  • 圖文看電影《金陵十三釵》,看日軍暴行後,就知道為何不原諒日本
    被日軍帶走的金陵十三釵,最後什麼結局?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中,那些女人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帶著疑問跟我一起走進影片吧!1937年12月,日軍侵略南京,三十萬中國同胞慘遭日軍屠殺,南京徹底淪陷為一片廢墟。
  • 圖文看電影《金陵十三釵》,看完日軍暴行後,就知道為什麼不能原諒...
    被日軍帶走的金陵十三釵,最後什麼結局? 1937年12月,日軍侵略南京,三十萬中國同胞慘遭日軍屠殺,南京徹底淪陷為一片廢墟。
  • 侵略罪行罄竹難書!抗戰期間日軍究竟侵佔了我國哪些省市?
    所以每當日本實力強大且東亞大陸盛極而衰,日本的侵略就不可避免。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後,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在接連打敗清朝和沙俄帝國後,日本昂首步入列強陣營,並成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而隨著日本國力的不斷增強,其野心也越來越大,這為後來的侵華戰爭埋下了伏筆。
  • 南京淪陷前夕金陵女大學生的罕見舊照
    南京淪陷前夕金陵女大學生的罕見舊照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學校園內的女學生合影留念。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往事:校長提前兩年安排打造木箱
    預判時局羅家倫提前兩年安排與戰爭賽跑在學校內遷中,南京有6所國立大學、2所私立大學,以及9所中學西遷。國立中央大學在校長羅家倫的帶領下,成為內遷最迅速而完整的學校,一步到位,直接抵達目的地。這在全國眾多內遷學校中並不多見。
  • 解讀歷史:日軍入侵南京時,年輕靚麗的金陵十三釵結局如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金陵十三釵》,要是看過的朋友一定是對其中的十三釵印象十分的深刻吧,這些剛開始的時候有些是顧全大局的,有些是十分的自私怕死的,但是幸而她們最後都是為了大義放棄了小我。她們原本是流入世俗的女子,所以她們的這種精神也是十分的感人的。
  • 上海高校皆遭日軍侵略破壞 硝煙中吟唱起不輟的弦歌-校園 上海理工...
    這一次遷移,上海所涉高校十幾所,所涉人員數以萬記,輾轉千裡,培育了中華民族希望的種子,其精神之不朽,時至今日,依然令人難忘。  在日本侵略的步步緊逼下,復旦大學分為兩部,一部西上廬山,再遷重慶,最後落腳北碚夏壩;一部留在上海市區賃屋複課。  1938年2月,校長李登輝繼續在上海租界內繼續辦理復旦大學,並公開宣布辦學的原則為「三不主義」,即一不向敵偽註冊;二不受敵偽補助;三不受敵偽幹涉。三不不行,寧可停辦。在敵偽環伺的險惡環境中,復旦大學與其他淪陷區學校不同,堅持不教日文。
  • 四位金陵女大教師「南京大屠殺見聞日記」首發
    四位金陵女大教師「南京大屠殺見聞日記」首發  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陸束屏教授編著的《血腥恐怖金陵歲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外人士的記載》,7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首發式。該書收錄了時屬國際安全區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四位教職人員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親歷、親記的相關日記、隨筆和自傳。其中程瑞芳日記也是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材料的一部分。
  • 金陵十三釵,「代替」女學生被日軍帶走,唯一倖存者結局如何?
    金陵十三釵的歷史故事,講的是金陵十三釵代替女學生被日軍帶走,唯一倖存的玉墨,結局如何?咱們一起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都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但是每一次的大戰似乎都有女人的身影,男人在戰場上拼死搏殺,可是有想過等他們失敗了,身後的家國會如何?
  • 日軍入南京,金陵學院女生危機重重,一位美國女士站了出來
    幾個日本兵闖進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強行拖走女學生。周圍的學生和難民們噤若寒蟬,不敢阻止。一個美國女士跑過來,擋住他們的去路,罵他們狗都不如。幾個日本兵惱羞成怒,用槍刺頂著她,她一步不退。一個日本兵舉起軍刀作勢劈砍,她面不改色。日本兵懾於這個外國人有紅十字委員的標誌,怕她去大使館告狀,惱恨地走了。
  • 日本入侵南京時,金陵十三釵的結局會是什麼,很多人心裡都明白
    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在古代之時就有很多皇帝定都南京,但是因為日軍的侵略繁華的南京在當時成為了一座毫無生機的城市,很多東西都遭到了破壞。而在這期間也發生了許多的故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當時南京城金陵十三釵的故事,在日軍侵入南京時,她們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 民國時金陵女大校花們的上色彩照 美不在外形而在健康
    金陵女子大學,儘管在中國存在的時間短暫,但它卻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影響最大,最有特色,並享譽海內外的女子大學。金陵女大1915年由美國教會創立,1930年更名為「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1951年與金陵大學合併,存在僅僅只有36年。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保存了中國文化軟實力
    因此,國立中央大學的西遷在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抗日戰爭爆發後,很多知識分子、熱血青年紛紛投身革命。而國立中央大學的西遷,為國家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到抗戰大後方,使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得以根本保存,也使中國的未來有了希望。
  • 泰興籍金陵女大校長,「智慧女神」——吳貽芳
    這是1948年8月,吳貽芳主校20周年紀念活動上,金陵女大的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吳貽芳嫁給教育",這個生動意趣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演到精彩處,坐在臺下的吳貽芳微笑著點頭。她少年坎坷,中年執校,為金陵女大貢獻了數十載青春。她一生未嫁,但說她是嫁給了教育,這並不過分。
  • 替學生遭受日軍侮辱的金陵十三釵,唯一倖存的玉墨,結局如何?
    替學生遭受日軍侮辱的金陵十三釵,唯一倖存的玉墨,結局如何?在1937年的時候,日本開始對我們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清遠在同年11月的時候,雖然我們國家的士兵想要竭儘自己的全力保住南京,因為這是一座非常關鍵的城池,但是非常遺憾,在12月初的時候,居然命令撤退了,所以金陵的整個防線都被徹底瓦解了,而且日本人只花了幾天的時間,就衝入了南京城裡,對那裡的人們進行了非常殘忍的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