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籍金陵女大校長,「智慧女神」——吳貽芳

2021-02-07 鄉風儒語

 這裡是《三坔夜話》,李老師斯時鄉軒臨窗,於此跟你詩詞吟哦,抒懷述志,漫筆人生,點情碰心,說故事,聊語文,話莊道巷,談古論今,. 

吳貽芳(1893—1985),號冬生,江蘇泰興人,是中國第一屆女大學生,第二位大學女校長。1928年受聘於母校金陵女子大學,先後主校23年。1945年,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1979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為世界傑出女性專設的「智慧女神」獎。1985年11月10日逝世。民國時期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如果說蔡元培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是清癯消瘦的松柏,那麼吳貽芳先生則像極了凌霜傲立的梅花,一北一南相映成趣,成為我們回望民國圖卷時不可忽視的風景。

大幕徐徐拉開——

吳家二小姐貽芳,美國密執安大學生物學與哲學雙博士在讀,才貌雙全,年過三十,依舊未婚。說親的媒婆,來了一撥又一撥,踏破了門檻,吳小姐卻始終不點頭。有好奇的人問:"吳小姐,你為什麼不結婚?"吳貽芳微笑著回答:"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人。" 時光之軸不停轉,三年過去了。一個英俊的男人來到吳貽芳家裡求親,吳貽芳欣然應允。是誰?竟然讓吳小姐青眼有加。他是"教育之神"。從此,吳貽芳成為了教育的女主人。這是1948年8月,吳貽芳主校20周年紀念活動上,金陵女大的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吳貽芳嫁給教育",這個生動意趣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演到精彩處,坐在臺下的吳貽芳微笑著點頭。她少年坎坷,中年執校,為金陵女大貢獻了數十載青春。她一生未嫁,但說她是嫁給了教育,這並不過分。1928年秋,35歲的生物學博士吳貽芳自美國學成歸來,她站在闊別已久的母校講臺上,望著臺下稚嫩如自己當年的面孔,感慨良多。這是吳貽芳受聘擔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的「首秀」,那時的她恐怕也未曾料到,此後寒來暑往二十三年,她會像株梅花紮根於此,命運亦與金女大緊緊纏繞。1893年1月26日,湖北武昌,候補知縣吳守訓的妻子朱詩閣,順利產下一女嬰。恰逢寒冬時節,臘梅芬芳,吳守訓觸景生情,為女兒起名"貽芳",別號"冬生"。吳氏祖籍江蘇泰興,曾祖父中過翰林,祖父亦是舉人,作為家中的二女兒的吳貽芳,算得上出身官宦之家。此時的中國,在西方思想衝擊下,新事物層出不窮。宦門女兒貽芳,雖長於閨門之中,也曾裹過小腳,卻有敢於求新,不讓鬚眉的膽識。吳家姐妹都是異類,不同於一般的名媛淑女,貽芳和姐姐貽芬,不屑於學習女紅,反倒異常憧憬新式學堂。但守舊的父親並不同意,他認為女子的幸福並不在讀書,而在於嫁個好人家。貽芬生性剛烈,據理力爭無果之後,竟然試圖吞金自殺。吳守訓夫婦受驚不小,妥協之下,將姐妹二人送入杭州弘道女子學堂,姐妹倆終於得到上學的機會。15歲的貽芬,11歲的貽芳,在古城杭州開啟新式新生活。二姨父陳叔通是杭州名士,觀念頗新,他尤為關心姐妹倆的學業。兩年後,陳叔通發現弘道女子學堂沒有設置英語課程,他建議姐妹倆去課程設置更為先進的上海啟明女子學堂,後又轉至蘇州景海女子學堂。1904年,姐妹倆到了杭州,在開明進步的二姨父陳叔通的照顧下生活。二人也格外珍惜這以命相爭得來的求學機會,在弘道女子學堂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學有兩年,陳叔通感覺到姐妹倆的學習在外語課程上的缺失,於是力排眾議讓她們到上海的啟明女子學堂學習英語,這為吳貽芳日後的出國打下了牢固的語言基礎。十裡洋場的繁華,也讓她感受到了中西方之間巨大的差異。從武昌到杭州,從杭州到上海,從上海到蘇州,尚未及笄的吳貽芳,常與同學寫詩賞詩,旅遊踏青,與教師探討學術,與外教談天說地。學堂仿佛為這位天真的少女打開了另一扇窗,讓她能時時在新世界探頭而出。她對未來充滿好奇與渴望。然而,始料不及的是,接二連三的厄運,即將降臨到她頭上。

  1909年,父親吳守訓因為一筆公款被上司誣陷。驚恐與憤怒之下,吳守訓跳江自殺。隨後,哥哥吳貽榘不堪生活壓力,隨父親跳江而去。雙重打擊之下,母親朱詩閣一病未起。姐姐吳貽芬傷心過度,在母親的棺槨旁懸梁自盡。短短一個月時間,幸福的一家七口,只剩下吳貽芳、年邁的老祖母和不足七歲的妹妹吳貽荃三人,巨大的悲痛讓吳貽芳神思恍惚,天天以淚洗面。直至後來,吳貽芳回憶往事時依然痛徹心扉:"人生的不幸幾乎全集中到我身上,我真是哀不欲生,也萌生了輕生的念頭……"

  幸好二姨父陳叔通勸慰她:"自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你上有老祖母,下有小妹,你對她們有責任啊!"年僅十六的吳貽芳,成為家庭的頂梁柱,親人也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原因。喪失親人的巨大打擊讓這個天真爛漫的少女一夜之間成熟起來,此後的一生,幾乎都沒有露出過開懷笑容。

蘇軾曾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陡遭巨變的吳貽芳先生,正是在此等情景下,磨鍊出了堅強與克制的品格,並貫穿其一生。


不可否認的是,民國時期雖有民主與科學思想的薰陶,囿於時代的局限性,男性仍然在社會上扮演著主要角色。有所成就的女性,如秋瑾、呂碧城、林徽因等,都被稱作傳奇,蓋因這樣的女子,確是太少了。吳貽芳先生,正是以她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第二位大學女校長的身份,巾幗不讓鬚眉,為金女大之於教育界、為教育界之於民國、為民國之於世界舞臺,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在金女大時,吳貽芳便擔任學生自治會的會長,並組織同學參與了五四運動的遊行。大學畢業後,吳貽芳曾被聘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英文部主任、教師。這期間她常應邀參加社會活動,作家冰心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我第一次得瞻吳先生的風採,是1919年在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大禮堂,她從容地走上講臺演講時,就驚慕她的端凝和藹的風度,她那清晰的條理、明朗的聲音,使我感到女大從沒有過這樣傑出的演講者人選。吳貽芳在擔任金女大校長之後,除了發展教育,對社會活動亦保持著高度的關注。七七事變之後,蔣介石邀請社會名流在廬山共議國事,吳貽芳也在受邀之列。會議結束,吳貽芳趕回南京,帶領女大學生們參加募捐,到醫院、難民所服務,儘自身綿薄之力。1941年3月,國民參政會第二屆第一次大會在重慶開幕,並實行主席團制,吳貽芳當選為主席之一。在五位主席中,唯有她是女性,但卻又是很有威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共元老董必武這樣稱讚她:「像這樣精幹的主席,男子中也是少有的!」1945年,吳貽芳作為中國無黨派代表,與首席代表宋子文、中共代表董必武等赴美國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大會,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一個月後,在舊金山,吳貽芳穿著暗色旗袍,面色沉著地走上主席臺。她以中國代表的身份,講述近代中國遭受的種種磨難,並闡述了中國政府對維護世界和平的看法。而大西洋的東岸,金女大的學生們,也一邊聽廣播,一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美國的精彩表現,讓吳貽芳在國內的威望水漲船高。1946年,宋美齡提出讓吳貽芳擔任教育部長。吳貽芳開玩笑拒絕道:"我是不會上當的,國家剛剛康復,金女大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去做。"與那位被魯迅譏諷為「寡婦專政」、熱衷打壓學生運動的中國第一位女校長楊蔭榆不同,吳貽芳不僅自身積極投身民主愛國的政治活動,也對學生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她堅決抵制政治對學術的幹預,1948年,在國民黨政府大肆抓捕進步學生的最黑暗時期,吳貽芳先生站了出來,以自己的聲望拒軍警於校園之外,將學生庇護於羽翼之下。時局艱難,金女大卻無一人被捕。吳貽芳先生的風採,逾百年仍可想見。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突破江陰炮臺,全面渡江。這時,南京「重要軍話臺」接到來自宋美齡的特急長途電話,要求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接電話。第一次,電話鈴響了很久,接起電話的人說吳校長不在。隔了一陣,宋美齡又命秘書來電,得到的回覆仍是不在。無奈之下,宋美齡只能要求當時供職於電信局的王正元轉達,讓吳貽芳搭機離寧。王正元輾轉獲知,吳貽芳並未離校,只是明知宋美齡用意,拒接電話。金女大、金女大的學生是她不離開的理由。同時,人民生命財產、城市古蹟文物也讓她萬分牽掛。當時解放軍尚未進城、國民黨潰逃,必須有人出來維護安定。於是,吳貽芳甘冒風險,參與維持南京真空時的治安。建國以後,吳貽芳曾擔任過江蘇省副省長兼教育廳廳長、全國婦聯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但這些在她眼裡,恐怕都沒有「金陵女子大學校長」來得珍貴。這是真正的教育家,與今時今日的「教育官員」們自然不是同一個衡量體系。

1951年,中美關係惡化,美國政府凍結美國在華資金,教會辦學的金女大,斷絕了經濟來源。次年秋天,教育部決定在原金女大的舊址組建南京師範學院,吳貽芳擔任南師院建校籌備委員會委員。半年後,吳貽芳被任命為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此後30餘年,吳貽芳始終放不下金女大。即使她榮耀滿身,甚至被母校密執安大學授予"和平與智慧榮譽獎",熱鬧之餘,她仍覺得遺憾。

  吳貽芳密切地關注著金女大畢業的"999朵玫瑰",誰的工作遇到困難了?誰常年旅居國外終能回國了?誰的住房問題長達數載得不到解決?……1979年,文革之後的首次校友會,白髮蒼蒼的學生們,牽著吳貽芳的手,像孩子一樣哭喊:"老校長!老校長!"

  1985年,92歲的吳貽芳,終於一病不起。一日下午,她突然清醒過來,想說話,卻又說不出來,一張臉憋得通紅。守護在旁邊的學生們急得直打轉。直到曹婉對她說:"校長,您是想復辦金陵女子學院嗎?您放心,我們一定辦到。"她才慢慢平靜下來,從此離開了人世。

  "如果男女混校,女子永遠無法在學校中發揮領袖作用,這樣,我們怎麼能培養出女性領袖呢?"吳貽芳的聲音鏗鏘依然,言猶在耳。1987年,根據吳貽芳先生的遺願,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師範大學復設金陵女子學院,金女大之精神,得以薪火相繼。吳貽芳的一生用堅強和努力創造出自己奇蹟,又用堅守和善良創造出金陵女子學校的奇蹟。

哎吆嗨,長情貫微,與君碰心;杏園秋雨,期盼幾許!作者杏園秋雨(原名,李長貫,籤約作家),掛鞭歸去來兮杏園翁,好吟喜文,著有長篇小說《杏雨燭淚》,常以塗鴉知會。歡迎關注、鼓勵與賜稿(來稿可附百字內簡介和生活小照一張)!QQ郵箱:398746528@qq.com 微信號:txxfry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 請↙↙↙點擊「閱讀原文」 (1)聊馬甸(2)鄉野風景異,賦詩又填詞(3)秋濃惹秋思,且令隨風去

相關焦點

  • 厚生的大學校長——吳貽芳
    金女大1913年成立以來,最知名的校友莫過於吳貽芳(1893-1985)。她是第一屆畢業生,1928年出任校長,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女性大學校長,更是在《聯合國憲章》籤名的第一位女性。 1928年,國民政府開始從教會手中收回辦學自主權,全中國的教會大學不得由外國人擔任校長,導致金女大的第一任校長德本康夫人(Matilda Thurston)被迫辭職。 那年吳貽芳正好完成了博士學位,意外的接到母校發來的電報,邀請她回國擔任金女大校長。經過再三考慮,吳貽芳決定放棄原本從事教學和研究的計劃,接受母校的聘請。
  • 她是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到底幹了什麼,獲得羅斯福智慧女神的讚譽
    今天的主角———吳貽芳,作為金陵女子大學的校長,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徵服羅斯福,被其贊為「智慧女神」,董必武也聲稱,像他如此精幹的女人,男子中都稍有,超越了99%的男人。吳貽芳平生吳貽芳,祖籍江蘇泰興,1893年生於湖北武昌。
  • 羅斯福眼中的「智慧女神」,這個泰興人不簡單
    金陵女子大學南京校友會會長王韻芳在回憶往昔時,對進校時受到的校訓仍一字不忘:「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豐滿。這就是吳校長給我們說的『厚生』。」她口中的吳校長,就是吳貽芳。  吳貽芳,江蘇泰興人。
  • 這才是真女神!執掌中國第一所女大23年,一生未婚,卻成為萬千學子的母親
    人們稱讚吳貽芳「氣度非凡宛若天使」。很多學生都是衝著她才來到金陵女子大學。對有些千裡迢迢,離鄉背井來求學的而言,金女大是她們的另一個家,校長吳貽芳,就是另一個母親。20世紀30年代,女孩兒們都以能上金陵女大為榮。
  •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1923年金陵女大校園正式開放)1928年,金女大改組校董會,推選金女大首屆畢業生吳貽芳女士(1893~1985年)為校長。1945年,她曾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成為《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不願做國民黨教育部長的她,解放後擔任了江蘇省教育廳廳長。1979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為世界傑出女性專設的「智慧女神」獎。
  • 比林徽因大氣,比宋美齡有才,她才是中國最有風骨的女先生!
    後來,她詢問了高年級學姐才知道,每年開學之前,校長都會熟悉每一名新生的名字、興趣愛好。家境優渥、容貌秀麗並不值得炫耀,能通過金女大的入學考試,才稱得上時髦。能到金陵女大讀書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其中不乏很多名門之後。吳貽芳卻致力於把金陵女大辦成一所平民大學,她竭盡全力錄取貧困學子。並在圖書館提供打工機會。金陵女大也曾錄取一名特殊的學生,她叫曾季肅,當時已經36歲。
  • 因日軍侵略西遷的金陵女大 校花閨房依然如舊
    它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女大」)。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簡稱「金女院」)即是對她的傳延,南師大隨園校區現有金陵女子大學遺址。1928年,徐亦蓁女士被推選為董事會長,吳貽芳女士擔任校長。1930年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 曾國藩的曾孫女,首個中國理科學士,嫁給教育之神的女校長
    作為著名教育家,曾寶蓀應邀到金陵女子大學演講,學生提問道:「請問曾先生為何要抱獨身主義?如果您結了婚,定是位非常良好的母親。」她回答說:「如果我結了婚,至多只能做數人的好母親,而我現在則可做無數人的好母親」。曾寶蓀的這番宣言說到了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的心坎上。
  • 舊時光 金陵女大的日常,至今仍是女大學生的標杆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學的生物實驗室內。1921年,金陵女子大學的畢業生,中為校長德本康夫人。1922年,女大學生的體育課。1936年,德國柏林,參加奧運會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大學生與校長吳貽芳的合影。
  • 民國時金陵女大校花們的上色彩照 美不在外形而在健康
    金陵女子大學,儘管在中國存在的時間短暫,但它卻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影響最大,最有特色,並享譽海內外的女子大學。金陵女大1915年由美國教會創立,1930年更名為「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1951年與金陵大學合併,存在僅僅只有36年。
  • 揭秘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金陵女子大學,你知道是誰主辦的嗎?
    生於湖北武昌的吳貽芳是在第二年春入金陵女子大學的,先是旁聽生,但不到幾個月,各門功課的成績比正科生還要好,結果三年半讀完了四年的功課,而且考試名列優等,並被選為金女大第一屆學生自治會會長。第一屆學生畢業,有5位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獲得了學士學位,吳貽芳即是其中的一位。這是第一次在中國女子大學裡獲得的學位。
  • 民國第一所女子大學,東方最美麗校園,消失名校金陵大學今何在?
    1928年國民政府收回教會學校教育權,吳貽芳出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鑑於當時大學組織法規定,只有兩個學院的大學不能再命名為大學,1930年更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   抗戰時期,1937年9月金女大西遷四川成都華西壩。抗戰勝利,1946年金女大返回南京復校。
  • 文獻看歷史 藏品活起來——南師大金陵女子學院舉行105周年院慶...
    9月29日上午,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105周年院暨慶金女大文獻史料收藏展開幕儀式在隨園校區舉行。,金女大校友石堯,南師大原副校長、金女院原院長黃濤,金女院原院長於忠喜,金女院原院長、吳貽芳研究中心主任錢煥琦等出席活動並參觀展覽。
  • 永生金陵|魏特琳與金陵女子大學的故事
    正在這人生的關鍵時期,魏特琳收到了一封來自金女大的邀請書。在這兩難的抉擇面前,魏特琳經過幾番思考,決定將婚期延後,接受金女大的聘請。不久,婚約宣告解除。此後,魏特琳在金女大服務了二十二年,她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終生未嫁。1919年秋,魏特琳受聘為金女大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並代理校長職務。
  • 珍藏老照片:南京淪陷前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1915-1937)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子教會大學,1915年在南京開學。它一開始就以大學的規格出現,第一任校長是德本康夫人。在辦學中設置過16個四年級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歷史、社會、音樂、體育、化學、生物、家政以及醫學專科等,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 老照片:帶你看看昔日的金陵女子大學(1918)
    金陵女子大學(Ginling College),簡稱金陵女大。1913年(民國二年)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美以美會、監理會、美北浸禮會和基督會決定在長江流域聯合創辦一所女子大學,最終選定南京為校址所在地,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
  • 中國第一位女大學生,辦教育和蔡元培比肩,把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像水一樣純潔,一樣溫柔多情——曹雪芹她被美國羅斯福總統稱為「智慧女神」。敬愛的老革命家董必武對她的評價是:像她這樣精幹的人物,值得被尊敬,她不僅是中國第一個女大學生同時也是第二位大學女校長,一生獻教育,她是一個沒有迂腐思想的新社會人物,她無私奉獻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她就是20世紀有名的女教育家吳貽芳,讓我們尊敬一生。
  • 金陵女子大學
    同年11月13日,校董會公推北長老會代表勞倫斯·德本康夫人為第一任校長。1914年,教會行政管理委員會正式將女子大學定名為「金陵女子大學」,並委派三名女士協助德本康夫人進行建校籌備工作。1915年春,德本康夫人租賃南京明故宮附近繡花巷李氏宅院作為金女大臨時校址。這處宅院有一百多個房間,宅院內還有很大一片花園菜地。就這樣,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誕生了。
  • 女校長、女董事長、女奧運冠軍,這10位"傑出女性"都從江蘇這所高校走出
    中國第一屆女大學生之一、新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中國第一位&34;……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師範大學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女性,她們在各自的領域綻放著耀眼的光芒。年作為特別插班生在金陵女子大學(現南京師範大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