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2020-12-11 流年繁華似水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我國古代有對山嶽崇拜的觀念,如《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意思是大禹治好水患之後,劃分九州,同時定下各大山和河流的尊卑,以按照不同的等級來祭祀它們,這明確反映了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山嶽之中,以五嶽最為尊貴,按三公的規格來祭祀,而較小的名山則按照「子」和「男」的禮數,待遇稍低。如《孔叢子》中子張問:《尚書》中的「奠高山」是什麼意思?孔子回答說,「奠高山」是規定五嶽名山的等級,這樣祭祀的時候就可以按等級來進行了。子張又問:各山是什麼等級?孔子答道:五嶽相當於三公爵位,小名山相當於子、男的爵位。

為什麼要尊崇山嶽?《孔叢子》中孔子解釋說,因為山很高,巍峨聳立。子張問:高有什麼好處呢?孔子回答道:山高,草木可以在這裡茁壯生長,鳥獸可以在這裡繁衍後代,財用可以從這裡得到,四方之民都能來這裡伐木以用;它能興風雲聚雨水,以滋潤大地,孕育萬物,使百姓生活得到富足。《管子·形勢解》中也說:「山者,物之高者也。」所以「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管子·地數篇》)。山嶽以其雄偉壯觀的氣勢,孕育江河、滋潤萬物的神力,贏得了人們的崇拜。

《山海經》中的「山經」以山為綱,將全國山脈分為五大區域,稱為「五藏」,然後將每區所有的山分成若干系列,再記敘每一個山系的動物、植物、礦產、風俗等。這種以山脈為綱,記敘天下地理形勢的做法,正反映了古人的山嶽崇拜觀念。

《山海經》中的山嶽崇拜與天神有密切關係。首先,所有的山都有一個神來主宰,這些天神都是一些奇禽異獸,要對它們進行祭祀。實際上,這些山神的形象正是氏族部落圖騰神的形象。最初,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發展到後來,區域內的幾個氏族部落乃融合形成一個帶有共性的圖騰神而對它的祭祀,正反映了當時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由此可見,凡是山都有神,都能得到人們的崇拜,充分說明當時的山嶽崇拜和天神已經密不可分。

《山海經》記載了每一座山的神,如《西山經》中的「槐江之山」,是天帝種植花草的「玄圃」,有個叫「英招」的神主管它,這個神的樣子是馬身而人面,長著老虎的花紋和飛鳥的翅膀。再向西南,有個「崑崙之丘」的山,這是天帝在大地上的都邑,有個叫「陸吾」的神管理它,這個神的樣子是老虎的身體,九條尾巴,人的面孔,老虎的爪子。《中山經》中更多,比如「和山」是由吉神「泰逢」主管,這個神人形而虎尾,出入有光。

《南山經》中有三個山系:第一山系共包括十座山,長二千九百五十裡,它們的神都是鳥身而龍首的樣子,祭祀的禮節是把一隻動物與一塊璋埋下,向神獻上祭祀用的稱米和塊璧,用白菅作為蓆子。第二個山系共十七座山,七千二百裡,它們的神都是龍身而鳥首的樣子,祭祀時,把一隻動物和一塊璧一起埋下,獻上稌米。第三山系共十四座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都是龍身而人面的樣子,祭祀時用一隻白色的狗祈福,獻上稌米。

其次,神的居住地也是山,這也說明山嶽和天神的關係密不可分。如《西山經》:「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王母這個神,蓬頭亂髮,戴著玉石,長得像人,但有野獸的特徵,主管災害、瘟疫等。《西山經》中的恆山,有四個神居住在這裡,山有四面,每個神居住在一面,總號「有窮」之神。

另外,山還是諸神上達天庭或出入的道路。如《大荒西經》中說:太陽最終落入的地方有風沮玉門山、龍山、吳姬天門山、鏖鏊巨之山、常陽之山、大荒之山。《大荒東經》說大言山、合虛山、明星山、鞠陵於天山、猗天蘇門山、壑明俊疾山等六座大山,日月從這些地方出來。而《大荒西經》中的方山更神氣,日月從這裡出來,最終又從這裡落下。這些都反映了古人對山與天神的崇拜。

相關焦點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南山乙龍神循南線一路遊,南山經之首中,謂招搖山,自招搖山至箕尾數十山,擊二千九百五十裡。此十神皆鳥身龍首之獸,代天理山嶽、瀆。此神以同一方,業亦盡同,則其狀亦如一,皆是長著鳥身,龍之首。《山海經·南山經》,鵲山為南山系第一山,鵲山脈之首即招搖山。自此山至箕尾之十山,有十個神。此神仙之狀皆是龍頭鳥身,祭時有與之禮。必須得一環璧,尚有佳者粟,又有方之玉璋,稻米若干,以白菅蒲蓆敷臺。自櫃山至漆吳山有山七座,道七千二百裡。此之神為雞首龍。祭之時,欲以一上方玉瘞土中,食品以粟為主。
  • 山海經|《山海經》中的三危山竟然是……
    今天讀《山海經》中的三危山。《山海經》中記載的三危山,就是今天甘肅省敦煌市的三危山。三危是《史記》中記載的最早的敦煌地名,因三峰對峙,被稱為三危山。三危山在敦煌市東南25公裡的地方,它的主峰在莫高窟的對面,是敦煌的第一聖境。
  •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究竟是什麼關係?答案終於被說出!
    《山海經》中,西王母是一個「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的人,也就是說,西王母長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頭上長著像某種不吉利的鳥兒的冠,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刑殺的天神。王母娘娘在天上的地位很高,雖然隨著歷史發展,王母娘娘在山海經中那種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形象逐漸變得溫和而女性化,但是她的出現時間是要遠遠早於玉皇大帝的。《西遊記》中,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那種曖昧關係,給人一種他們是一對夫妻的感覺,實際上,王母娘娘跟玉皇大帝沒有任何關係,王母娘娘被人們所尊敬,稱之為神的時候,玉皇大帝還是個潛心研究道教的小學生。
  • 商王武乙射的神是《山海經》中的哪一位?為什麼他們仇視「天」?
    商王武乙射的神是《山海經》中的哪一位?為什麼他們仇視「天」?在古代文獻中的商王族及其後裔,有一種很特別的儀式——射天。這種風俗禮制,從未在其他王朝或古族中發現。這個奇怪的傳統儀式,與《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呢?
  • 《山海經》中的狍鴞和饕餮究竟有何關係?是同一種嗎?
    經過該up主的一番考證並未發現《神異經》裡有這段話。但是作為一個愛讀書愛考據的半桶水玄學研習者,我好奇心發作,在權威圖書機構中查閱了所能找到的所有歷史典籍,接下來就是我根據歷史先後順序的考據和發現。根據我的調查,只有《山海經·北山經》中關於狍鴞的描述比較接近百度詞條的內容:又北三百五十裡,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 西王母缺少仙女範兒,大黑天神挺像印度溼婆
    這樣的例子,在《山海經》中頗為常見。比如,《山海經·中山經》裡記載著復州山裡的跂踵:「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而在《山海經東次二經》裡,則也提到山有類似的怪鳥絜鉤:「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見則其國多疫。
  • 出自《山海經》中大氣非凡的寶寶名字推薦
    記載了各種珍奇異獸,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而其中,有一些名字大氣非凡的名字,送給寶寶起名字,希望大家喜歡。出自《山海經》中大氣非凡的寶寶名字推出自《山海經》中大氣非凡的寶寶名字推薦青華取自: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
  • 山海經|南禺山中的鵷雛
    我使勁搜索著今早剛讀過一段山海經,看看自己還能記得多少。又東五百八十裡,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雛。居然全都還記得,我一陣欣喜。
  • 神話傳說中天庭究竟在哪裡?為什麼現代航空器無法到達那裡?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天庭始終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無論它只是在神話傳說中存在,還是真正的存在,人們對它都有著無限的好奇。有人說天庭是真實存在的,只是人類無法發現罷了。現代的人通過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之中都沒能發現天庭,更別提進入天庭了。
  • 山海經|秉有九種德行的長乘之神
    翻開《山海經》,接著昨天的進展繼續讀。又西三百七十裡,曰樂遊之山。桃水出焉,西流出於稷澤,是多白玉,其中多hua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這段文字告訴我們,遊樂山在崑崙山西邊三百七裡的地方。這個山名很有意思,樂遊山。是喜歡去遊玩的山呢,還是遊玩的時候感覺很開心的山?其實都一樣,單單是讀樂遊山這三個字,就仿佛給人一種心情愉悅的感覺。
  • 《山海經》中唯一吃過龍肉的人,如果你是這個姓氏,可能是其後代
    一種是有名有姓的神龍,比如說燭龍,應龍,蛟龍,夔龍,他們主要任務是幫助天帝鎮守一方或徵戰沙場;另一些就是一些沒名沒姓,統稱為龍的低級神龍,他們通常作為天神的坐騎或者是裝飾品,比如火神祝融耳邊就掛著兩條小青龍。《山海經》中還記載了「吃龍肉」的一個故事。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山海經》這本成書於先秦時期的書籍,被後人歸為帶有神話色彩的地理書籍。該書中涵蓋內容廣泛,主要有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內容。《山海經》據說原本是有圖的,但在魏晉時期這本圖畫書冊《山海圖經》失傳,《山海經》全書共十八卷,講述山經的佔五卷,海經有八卷,大荒經四卷,而海內經僅一卷。
  • 《山海經》中所寫異獸,有哪些證實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司馬遷當年寫《史記》的時候,如此評價了《山海經》中出現的異獸。據傳,《山海經》所記載的是大禹、伯益的所見所聞。也就是說,書中所描述的動物,應該是上古時期存在過的。不過,因為書中記載的一些異獸太過神奇,後人多認為它們都是杜撰出來的。
  • 愚公移山的故事廣為人知,卻沒人知道,它其實與《山海經》有關係
    一直以來,歷代學者都對《山海經》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並且給出過許多種解釋的說法,甚至有學者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地理,居然處於非洲地區。誠然,科學確實需要質疑的態度,但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一些觀點卻是不足取的。
  • 驚動天帝,《山海經》的兩次謀殺和最詭異的復活
    它就生活在弱水中,沒事可以偷著跑到西岸邊爬到建木上找果子吃。爬樹,窫窳善長,它長著人面蛇身,這讓人想到《聖經》中打量著智慧樹和生命樹的那條蛇,如果它狡辯說自己不會爬樹,你信啊。 有看不慣窫窳,他就是憤青中的戰鬥機是名字叫危,配合更不靠譜的老大貳負神,月黑風高,他們合謀把窫窳砍了,一直砍到死……天帝一看,你們這些二貨,把窫窳殺了,你們考慮到後果嗎?
  • 山海經:聊一聊《大魚海棠》中人物的名字出處
    女主:椿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莊子·逍遙遊》小編:其實她就是一棵大樹啊! 男二:湫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小編:其實他就是一個水潭啊!
  •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究竟是什麼關係?
    受《西遊記》等影視作品影響,我們一直認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其實他們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許多古籍及傳說中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山海經》記載:「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穆天子傳》中,西王母則是一個能歌善舞、多愁善感的仙女。《竹書紀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
  • 天庭8大基層神仙,你至少聽過6個,廁所、床頭、井裡都有神仙
    熟悉道教文化的小夥伴都知道,天庭的神仙等級的劃分非常明確,最高等級的三清六御,中層的託塔天王、哪吒太子,相對普通的四大天師、四大天王等等,他們都居住在九霄之上的天宮裡,凡人是幾乎接觸不到的,不過按照道教神話的設定,在凡間還是有不少一直與凡人共同生活,默默守護人間的基層神仙,今天筆者就來為大家逐一介紹,天庭下派到凡間常駐的8大基層神仙
  • 原來傳說中的年獸,在《山海經》也有記載,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它
    原來傳說中的年獸,在《山海經》也有記載,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它我們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所以說在這個時代發展的過程中也衍生出了很多的神話故事,山海經應該是記載這些神話故事最全面的一本書了,山海經也被人們稱為是中國神話故事的巔峰之作,其中記載了很多的神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