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晚年到底有啥不同?答案很扎心很現實

2020-12-12 清水無塵

01

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婆婆問兒子:怎麼是你在做飯?

兒子:她在帶孩子。

婆婆:帶孩子可以做飯啊,我年輕時都是這樣過來的,沒有這麼嬌氣!

看到這樣的視頻,讓人感慨,也讓人心寒。好多婆媳矛盾,其實就是這樣來的。

老人愛自己的兒子無可厚非,但是,兒媳婦也是她父母的心肝寶貝,您不能只管自己的孩子是寶,把別人的孩子當草吧?

現在有太多太多的論調在說,婆婆幫兒媳婦帶孩子是情分,不帶孩子是本分,這話看似沒錯,背後的邏輯卻值得商榷。你帶的只是兒媳婦的孩子,難道不是你兒子的孩子,您的孫子(女)?再說一個家庭如果只講義務不談親情,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關於老人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區別,我算是有發言權的,拋棄兩個極端,比如說帶孫子的老人就兒孫繞膝,老來歡聚一堂。不帶孫子的悽悽慘慘。我們就說說身邊那些真實,平常,農村一抓一大把的帶孫子的現象吧。

我奶奶 82歲,婆媳雖然不和睦,但祖宗處得很好的。

我奶奶這個人,說她壞吧,她在外面說話做事,妥妥噹噹,就是對我媽和小嬸兩個兒媳婦都不咋的。

用我奶奶的話說,兒子孫子|(女)再不好,那也是我老李家的根,兒媳婦再好,她就不是我李家的人。

雖然奶奶這話說得很討打,但沒辦法,在奶奶那代人的觀念裡,這個念頭就是這麼根深蒂固,一輩子都不可能改變了。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我奶奶雖然對我媽很不好,比如吃飯時,故意把好菜都提前分到我爸,還有我們幾個小孩碗裡,這樣我媽就吃不到菜了。再比如,大冬天的讓我媽媽洗被子,一旦我媽表現出不滿或者抗拒,奶奶就向我爸告狀,然後又在村裡散布我媽好吃懶做的新聞。

不過,我奶奶雖然對我媽媽不好,但對我們姐弟3個那真是沒得說。奶奶自己捨不得吃的,讓我們躲在她屋裡吃,奶奶有時幫人幹活,人家拿了一點布給她,她也會給我們姐弟3個,做個袖套或者做個小短褲啥的。

而我媽呢,雖然恨我奶奶對她太刻薄,但看在我們3個小傢伙的份上,跟奶奶處得磕磕碰碰,比不得人家好,但也比那些特別差的兒媳婦好一點。

現在我奶奶老了,其實我媽心裡還是有氣的。但我爸爸求我媽照顧奶奶,我們姐弟3個也是幫我奶奶說好話,甚至我妹還充當了和事佬,幫忙提前買好東西,讓奶奶送給我媽做個人情。

也正是因為我奶奶以前帶了我們姐弟3個,我媽多多少少念奶奶的一點人情。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後來我奶奶生病,也一直是我媽在伺候著。我在想,如果我奶奶沒有帶過我們,估計我們這些孫輩的也不會替她說好話吧。

同學奶奶 不帶孫子孫女,沒有情分的晚年很難熬

我同學奶奶跟我奶奶年齡差不多大,思想也差不多,都是覺得兒媳婦是外人的那種。而且同學奶奶做得特別過分的一點是,她不待見兒媳婦,也不喜歡孫子孫女,更不要說帶孫子孫女了,人家壓根就沒那概念。

在我同學很小的時候,她奶奶是沒有帶過她一天的。用同學奶奶的話說,我看到她就跟看到她媽一樣,看了就煩。有一次,同學奶奶家裡來了親戚,那個親戚帶了一些雞蛋糕。

當時同學可饞了,就眼巴巴地望著她奶奶,希望她奶奶能摳一點給她。結果同學的奶奶倒好,給村裡的小孩子都摳了一點,就是不給同學吃一點(不是沒看見,就是故意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同學的奶奶就那麼不待見同學呢?其實還真沒有那麼多為什麼,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待見就是不待見。

你要說同學的奶奶是什麼十惡不赦不壞人,肯定也不是。但同學的奶奶老了,確實挺遭罪的。

同學的爸爸,按道理是該照顧伺候他親媽。可是中國男人照顧人的實際能力,你們懂的,只能嘴巴上說說了,行動上肯定是做不到的。

再說同學的媽媽,也許給老人一天三餐飯沒問題,但情感上的關懷,心靈上的溝通,肯定也沒辦法強求。

至於同學和她的弟弟,從小就跟奶奶不怎麼打交道,奶奶沒抱過她,沒親過她,又哪裡來的感情呢?過年過節給奶奶拿個200塊300塊,就已經了不起了。

總之,婆媳之間無大事,婆婆不幫兒媳婦帶孩子,也不是不行。但老人晚年過得好不好,有沒有人關懷,是不是過得其樂融融,真的是誰經歷誰知道。

有人說,子女對母親最好的孝應當是陪伴,陪她一起經歷辛苦甘甜,她渴了,你能遞上一杯水;她累了,你能伸出手,分擔一下;她病了,你能在床榻旁照顧;她老了,你能扶著她走到生命的終點。

同理,婆婆在兒媳婦困難的時候,有需要的時候,及時幫一把,沒人會忘記你的恩情。再說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兒子兒媳婦不領你的情,還有孫子孫女呢。

相關焦點

  • 孫子和外孫差別有多大?這三位老人的回答太真實,扎心了
    文|好孕姐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普及之後,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生兒子生女兒都一樣,於是就有了另外一種說法,孫子和外孫也一樣。可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孫子和外孫究竟有沒有區別,或者說兩者的區別有多大?我們來聽聽這幾位老人的回答,很真實也很扎心。
  • 為什麼那麼多奶奶都不願意幫忙帶孫子?聽聽這幾種聲音,很現實
    還真是有原因的,讓我們聽聽這幾種聲音,很現實。,就是因為時代在變,奶奶們也開始明白自己辛苦操勞了一輩子,到了晚年她們也希望能夠為自己活一次,於是,她們不願意讓孫子再成為自己享受生活的累贅。③建議媽媽們,如果孩子的奶奶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和晚年生活,來幫著你照看孩子,媽媽們一定要學著包容老人,即便是有些方面,老人們的觀點陳舊了一些,媽媽們也不要直接抱怨,多想想老人的付出,她們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因為媽媽們自己言行不當,讓老人傷了心,那最後真正為難的其實還是媽媽們自己。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啥不同?寶媽的一番話揭露了真相:扎心了
    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如今網上出了個段子,他們將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以及媽媽帶娃劃分成了三種不同的狀態,並一一做分析,看後有很多網友都啼笑皆非。其實雖然這是一個段子,但背後折射出來的現實依據卻是很值得大家深思的,對這兩種情景的解讀也會讓我們發現很多不一樣的東西,而結論也是非常值得大家玩味的。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啥不同?這位寶媽的一番話揭露了真相:扎心了!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大多逃不掉「三大結局」,既現實又戳心
    ,好不容易能有自己的空閒時光,如果再帶孫子,那樣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不幫子女帶娃引發的家庭矛盾小江和老公結婚不久就順利懷孕了,到了孕晚期,小江便和老公商量著請個月嫂來伺候月子,一來,月嫂對產婦和寶寶的照顧比較專業;二來也能避免和婆婆之間產生摩擦。可是小江的婆婆卻不主張請月嫂,說是費用太高還不放心,有那閒錢請別人還不如她自己來,照樣可以把小江的月子伺候好。
  •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兩人神情如同複印粘貼
    小嬰兒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是以響亮的啼哭為信號,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這聲啼哭也是身體健康的表現,所以醫護人員和家長自然希望哭聲越響亮越好。但是寶寶出生後,家長再聽到寶寶哭的時候,心情就不同了,因為往往意味著寶寶身體不舒服或者需要家長陪伴了。
  • 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自從流行老人帶娃之後,「奶奶親」和「姥姥親」之爭就沒有斷過。不過,你說我說大家說,都不如作為當事人的孩子說。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也正是因為這種「一家人」的認同意識,很多奶奶跟孫子孫女相處時,才不像姥姥那樣「客氣」。如果孩子犯錯了,奶奶就會直接批評,甚至動手打孩子幾下,因為是「自家」的孩子。我朋友,小時候父母工作忙,把他送到老家跟著爺爺奶奶。
  • 不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晚年容易遭遇這些問題,個個都很扎心
    導讀:不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晚年容易遭遇這些問題,個個都很扎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幫忙帶孩子的老人,晚年容易遭遇這些問題,個個都很扎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婆婆不想帶孫子,又怕兒子兒媳不養老,怎麼辦?過來人說得很現實
    相信大部分婆婆都不想帶孫子或孫女,原因無外乎這三點:第一: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子女撫養成人,辛苦了大半輩子,不想晚年再受累。第二:帶孫子責任大,萬一照顧不好,有點閃失難辭其咎。第三:婆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最好,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保不齊發生不愉快。
  • 爺爺奶奶帶孫子應該要「帶娃費」嗎?2位老人實話實說
    現在大多數家庭,孩子差不多斷母乳以後就交給爺爺奶奶帶,爸爸媽媽都去上班。孩子不僅是家庭的潤滑劑,也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帶娃雖然是體力活,但也只有把娃交給爺爺奶奶帶才是最放心的。有的父母一輩子都是為孩子而活,養大自己的孩子又要無償的養孫子。其實爺爺奶奶帶孫子有時候也真的有苦說不出。
  •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三種結果,看完既心酸又現實
    在中國就不同了,父母在「閉眼」之前都在為自己的子女操心,不僅要將自己的子女養大成人,幫助他們成家立業,這時候他們還不能頤養天年,等到自己的子女有了孩子後,老人還要幫忙帶孩子,雖然有的老人不是很情願,但是在中國傳統如此,他們也不得不在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再帶孫子。在中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忙帶孫子的現象,簡直太普遍了。
  • 農村怪像,老人雖然喜歡孫子,但是卻不想帶孫子,這是為什麼
    但是在農村還有一個怪像,就是老人喜歡孫子,卻不想照顧孫子,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1.思想觀念的不同老人和年輕人之間,思想是非常不同的,畢竟有不少的年齡差距,肯定會有代溝。責任大在農村,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一起在農村,這種情況下,老人就需要看孩子了。如果老人可以將孫子照顧好的話,那就沒什麼事情,如果是沒照顧好的話,那就有責任了,比如說孩子磕到碰到的話,這個時候兒媳婦就會這怪婆婆沒有看好孩子。所以,在這麼大的責任壓力之下,老人是不願意帶孫子的。
  • 「上班式帶孫子」成新潮流,孩子有人帶,老人與年輕人互不打擾
    雖然說這確實充實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但是帶孩子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很多老人幫忙帶孩子還不討好,稍有帶不好就會被年輕人責怪。再加上大部分老人在幫忙帶娃的這段時間都會住在子女的家裡,所以說,矛盾就更多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老人都不願意給孩子帶孩子了。
  • 奇怪了:老人疼愛孫子,卻不願帶孫子,現在的農村都怎麼了
    非常高興大家來到這裡,帶您看農村,了解農村,各種您見過和沒見過的新奇、有趣的事物。帶您看農村也將會堅持原創,持續為您帶來更好的新視野。今天帶您看農村要帶大家看看,農村的怪現象,老人疼愛孫子,卻不願帶孫子,現在的農村都怎麼了?
  • 老人:「不要輕易幫兒女帶娃」,建議很現實,不偏見和重男輕女
    起初,兒子和兒媳下班後會理解王阿姨的辛苦,並主動分享一些工作,後來,當他們下班回家時,這對夫婦坐在沙發上,等待老人為他們服務。這不是說什麼,王阿姨也同情他們在工作中的疲勞。然而有機會「偷懶」的夫婦成了店主,他們不做家務,也不帶孩子,就連王阿姨也要自掏腰包掏錢買菜帶孩子出去玩,這讓阿姨憤憤不平。
  • 「上班式帶孫子」成帶娃流行趨勢,子女老人都受益
    於是每天早上7點,孟阿姨和老伴就趕到兒子家,兒子兒媳可以安心上班去,晚上7點,吃過晚飯,孟阿姨和老伴一起遛彎回家,就像年輕人上班一樣,到點來,到點走,每天跟兒媳的交集就那麼一兩個小時,幾乎沒啥矛盾,每個月,兒媳還要給孟阿姨1000塊錢的「工資」,雖然不多,但這份心意讓老人很舒心。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現在孩子終於工作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本以為可以輕鬆一點,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了。沒想到還要為了孫子、孫女做免費的保姆。很多老人就表示,並不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因為體力不支,也影響自己的晚年生活。孩子小時候,我這麼困難你不幫手,將來等到你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是不是也不願意出手呢?自己生的孩子,是應該自己負責照顧。可是有很多年輕人也確實不能做到工作、孩子兩不耽誤。到底應不應該老人來幫忙帶孩子,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老人能幫忙帶孩子更好,做子女的也能稍微輕鬆一點。
  • 帶孫子和當年帶子女有啥不同?這位奶奶的回答,讓我悟出一個道理
    文|秘籍君現在的年輕人,如果工作非常忙,就很喜歡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因為,這樣自己就可以騰出手腳工作,而且自己也熟知父母的帶娃方式,孩子交到父母手裡會怎樣教育,自己也熟悉,畢竟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很安心。但是,你知道嗎?父母帶孫子和當年帶自己是不一樣的。
  • 「我們有自己的晚年生活,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好!」
    那麼,當兒媳生孩子時,婆婆到底應不應該伺候月子呢?兒媳休完產假返回工作崗位後,婆婆要不要幫忙照顧孫子呢?退休後,婆婆想去過自己的晚年生活張阿姨今年剛退休,在事業單位工作了20多年,終於熬到了退休的年齡。
  • 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這幾位老人說出大實話,個個戳心
    執筆:檸兒如果問之前的老一輩兒,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毫無疑問,他們的答案都會是「孫子」。因為,從傳統來講,孫子才是自己的後代,外孫再親也是外姓人。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答案了。至於孫子,不跟著爺爺奶奶,有時候甚至連爺爺奶奶家在哪兒都不知道,很戳心。「現在兒子女兒都一樣,孫子外孫也要公平對待,都親!」我大伯,有一兒一女,他算是個比較開明的老頭兒了。他一早就跟兒女說好了:「你們誰讓我幫忙帶娃,我都幫,但是我不離開老家跟著你們到城裡遷徙帶娃,你們給我送回來我就帶,不送回來我不帶。」
  • 在老人眼裡,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區別?過來人說了實話,真的很現實
    為此很多家長動用了家裡的老人幫忙照看孩子,尤其是老人家裡有兒有女的,更可能要同時照看孫子和外孫兩個人。雖是把孩子託付給了老人照顧,但是作為兒女的年輕父母心裡也有點打鼓,看到老人家中孫子和外孫在一起,表面和諧,可老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從細節卻能發現不少差別。不禁讓年輕的爸媽感到困惑,為什麼外孫和孫子在老人那裡會被區別對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