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父母希望孩子做有主見的寶寶,家長應該這樣做,孩子以後會優秀。自己的孩子都能夠變得有主見,但是又擔心孩子變得執拗、不聽話,變得倔脾氣。假如孩子沒有主見,他就永遠不能成功,只能跟著別人的想法走,只能任憑別人擺布,無論人家的想法是對是錯。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只注重孩子知識上的培養,還要培養孩子在社會中生存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做決定,自己完成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照明燈,而不是孩子腳下的路。
1.不要控制孩子
不管在生活上還是思想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很大作用是陪伴和教育。在成長的道路上,應該給他們充足的自由,在他們辨別不了是非的時候,可以去引導,但是不可以強加幹涉。
有些強勢的父母,會對孩子的每一步都做好規劃,立好標準,這只會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和冒險精神。任由他們去發展,才能讓孩子更出色。
2.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很多時候家長讓孩子做事,都是命令的口氣;不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家長們應該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徵求孩子的意見。問孩子想不想吃,想不想去玩等等。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說一些比較委婉的話來引導孩子,讓孩子更多的去思考判斷。&34;&34;,這樣表達可以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3. 鼓勵和支持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鼓勵的支持。
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自信心,以後有更大的進步,所以當孩子能夠自己去決定並且很好的完成一件事時,父母要及時的表示贊同和肯定,粗孩子一同分享成功帶來的喜悅。
4.讓孩子提出問題
善於提問才能獲得更好發展。家長對孩子的問題,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因為閱歷,孩子的質疑在家長眼裡太平常無奇,但孩子並不知道為何。這時家長應積極地回答孩子的疑問,且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引導他發散思維,多角度多維度地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