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主見,總做"跟屁蟲"?聰明家長這麼做

2020-08-25 小新哥哥的成長日記

孩子缺乏主見,總做&34;?聰明家長這麼做

很多小孩子都有從眾的心理,經常會看見別的小孩子幹什麼自己就幹什麼,別的小朋友怎麼說自己就怎麼說,別的小孩子有什麼自己也想要什麼......

在幼兒園裡也是一個&34;,孩子做事情總是沒有主見,事事都依著別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增強孩子自信心

孩子做小跟班的時候不用費力思考東西還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這時候即便做了小跟班,也並沒有什麼。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平時可以讓孩子自主去做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思考,去分析,去做事。

不要過度幹預孩子的選擇

父母從小對孩子太多幹預其實也是造成孩子長大後猶猶豫豫,沒有主見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主,讓他們可以自由的選擇。

3.讓孩子學會表達

對孩子好的意見要支持,不好的意見要說明原因,並鼓勵孩子在思考。每個孩子都喜歡自己的行為想法能夠得到父母的讚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讚揚是父母對自己行為想法的肯定,是自己的成功。孩子能夠表達自己,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能夠表達不同的意見,慢慢地變得更加有主見。

4.和孩子分享故事

家長可以在和孩子讀書的時候,多問問孩子,你覺得勢力的小動物的做法好不好?要是你,你會怎麼做呢?多拿一些有主見,勇敢的自我表達、說出不同意見的故事來激勵孩子,鼓勵孩子像這樣的榜樣學習。

5.對待孩子要耐心

很多家長脾氣急躁,缺乏耐心,這樣的情況孩子更不會和家長有什麼良好的溝通了,家長應該耐心的聽孩子講、回答孩子問題,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從而更有勇氣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意見。

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孩子不利於孩子辯證思維的發展,對孩子將來的成長也是不利的。所以,家長們應該從小就多注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隨意否定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交朋友總愛做「跟屁蟲」?家長要警惕,可能是「低自尊人格」
    1、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孩子的人格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後天的環境以及教育因素導致的,如果在一段人際交往關係中,孩子總是做「討好他人」的角色,或者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而去做一些委屈求全的事情,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通常心理健康方面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孩子聽話或許在許多父母看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們過於聽從父母的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十分的缺乏主見,他們對於任何事物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去聽從別人的意見,雖然在小時候這樣的孩子我們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這種沒有主見的性格就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發生。
  • 不想孩子做跟屁蟲,試試以下3個方法,培養他成為獨立人格的人
    很多孩子在3歲之前,家長都好難分辨出他們是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當他們開始上幼兒園,接觸這個社會時,他們會嘗試找一個自己覺得舒服,安全的方式來跟別人相處,這樣家長就能觀察出來,他們是喜歡做別人的小跟班,還是會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 孩子什麼事都問父母?缺乏自主性的孩子,內心毫無主見
    其實都和她小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有關,小的時候父母要求嚴格,做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而且她的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很強,這就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不光是我朋友這樣,很多家庭也在面臨這樣的教育,現在一定要知道,家長的控制欲是會害了孩子的,而且讓孩子擁有主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主見的重要性。
  • 孩子做事缺乏勇氣,在意他人看法,如何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主見?
    文/可馨育兒 導讀:有些孩子做事缺乏主見,很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做事要聽從別人的建議,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卻不敢表達付諸實踐,這也是缺乏勇氣的一種表現。可馨育兒說,生命的可貴之處就是自由,做真實的自己。孩子也是如此,要讓他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能因為別人的一些閒言碎語就放棄自己的想法,喪失自己的個性和特點,變得平庸沒有自己的個性。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見,按照自己的想法勇敢去做,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活出自我才是真正的快樂。
  • 孩子總沒主見是個牆頭草,先別急,看看智慧家長是怎樣引導孩子的
    很多家長反應說自己的孩子沒什麼主見,在幼兒園裡老是跟在別人後面做一個跟屁蟲,別人做啥他就做啥,自己沒有什麼意見,家長覺得有些擔心,其實大可不必。家長首先應該了解孩子是那種情況,是真的沒有自己的想法還是說自己有想法但是不表現出來呢?
  • 孩子遇事慌神缺乏主見,父母學會這3個策略,讓孩子自主獨立
    文/心蕊編輯/心蕊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抱怨過自家孩子總是做事非常拖拉磨蹭,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很慌張,沒什麼主見,這該怎麼辦才好。&34;同事小華在休息時間向我們大倒苦水,其他有娃同事也紛紛加入了控訴的行業,表示孩子是不是都有拖延症啊,做事情是真的都非常磨蹭。
  • 孩子沒有主見?優秀的家長都是這樣做
    讓孩子學會獨立的思考,有主見,能夠獨立地做事,遇到問題不慌不忙,首先想到的是冷靜解決問題而不是哭著找家長。做事情有個規劃,有條理,不盲從。放學回到家之後先去寫作業,寫完作業再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看電視玩手機時間有限制,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不該玩,知道自己玩到幾點,幾點上床睡覺,幾點起床上學。
  • 4個方法 讓孩子長大更有主見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希望他聰明聽話,但又希望他獨立有主見,而不是凡事縮縮閃閃猶如木偶一般聽大人的。小時候是覺得孩子聽話爸媽能省心很多,但長大後家長又難免為其未來擔憂。孩子缺乏主見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糾正的。
  • 一邊要求孩子聽話,一邊又嫌棄孩子沒主見,家長們,該反省一下了
    多數家長的通病:一邊要求孩子要聽話,一邊嫌棄著孩子沒主見。慢慢的,孩子的想法就越來越少或者被擠壓在心裡,逐漸被父母控制,缺乏主見。控制欲,其實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射的理想自我。美國心理學家埃文斯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賣冰激凌的商店面前,有一位媽媽和女兒。媽媽問女兒:你想吃哪種口味的冰激凌?女兒:我想吃香草味的。
  • 讓孩子做有主見的寶寶,家長應該這樣做,孩子以後會優秀
    讓孩子做有主見的寶寶,家長應該這樣做,孩子以後會優秀很多的父母希望孩子做有主見的寶寶,家長應該這樣做,孩子以後會優秀。自己的孩子都能夠變得有主見,但是又擔心孩子變得執拗、不聽話,變得倔脾氣。假如孩子沒有主見,他就永遠不能成功,只能跟著別人的想法走,只能任憑別人擺布,無論人家的想法是對是錯。
  • 有主見家長建議:讓孩子做到這3「及早」,厭倦手機,越來越聰明
    有主見家長建議:讓孩子做到這3「及早」,厭倦手機,越來越聰明!在遊戲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遊戲不僅可以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不知不覺獲得智能的開發,還可以通過家長的參與,增進親子關係。就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而言,遊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 乾貨|據悉,沒有主見的孩子未來難成大器,孩子沒有主見怎麼辦?
    」,但其實遇事猶豫不決,做選擇的時候搖擺不定,總是依靠他人為自己下決定...這都是沒有主見的表現。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拒絕當孩子遇事的時候,家長要引導孩子去思考,問問孩子為什麼想這麼多,或者是為什麼要在眾多選項中選擇這一個,遇見問題的時候,問問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及問問孩子想怎麼解決。無論孩子是否有答案,家長只管著引導孩子就對了。
  • 孩子總盲目從眾,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主動權
    還是孩子真的不如別人聰明呢?為什麼孩子獨立性差,喜歡隨波逐流跟隨大眾呢?&34;的教育,家長都是以強權的姿態告訴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總是被家長忽略無視。親子處於不對等的形勢下,沒有正確的交流溝通,勢必會產生巨大的裂痕,難以彌補。還是建議家長放低姿態,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到底想要什麼給孩子更多的思考時間,獨立性也會逐漸加強。
  • "你怎麼和你爸一樣,沒主見!"真正讓孩子沒主見的人正是你
    一個從小有主見的孩子在長大後才能更加從容地把控自己的人生。小時候有主見,家長看起來比較費心,因為要處理孩子因為自己的主見惹的一堆麻煩事,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會越來越省心。因為孩子已經從錯誤中總結出來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引導下一次選擇更加明智,少走彎路,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有主見。
  • 想讓孩子成為有主見的人,試試這幾個方法
    一個聰明有主見的孩子會讓家長省很多心,所以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注意孩子這方面的培養,在未來孩子也會更有擔當。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其實是缺乏主見的,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沒有主見,怎樣來培養孩子的主見呢?
  • 孩子沒主見?背後原因跟父母3個行為有關,培養孩子有主見這樣做
    有個媽媽留言說,自己家孩子貝貝是個特別聽話的孩子,別人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不調皮搗蛋。有一次,在畫畫時,貝貝選擇顏色也要問媽媽,媽媽告訴他自己想用什麼顏色可以自己選擇。但是貝貝卻說:「你說用什麼顏色我就用什麼顏色。」這種缺乏主見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而且做任何事都是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想法。
  • 孩子沒有主見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主見,勇敢做決定
    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知道怎樣給自己下決定。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做事情毫無主張,遇到問題就向家長尋求幫助,他們不僅害怕自己下決定,而且不能自己下決定,結果導致了拖延,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其實這與父母的錯誤教育是分不開的,很多父母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認為孩子還小,沒有足夠的判斷力,萬一做錯了決定就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說錯話了,聰明的家長都這麼跟孩子說話
    今天談一談跟孩子交流,話應該怎麼說。很多家長焦慮於孩子膽怯、害羞、內向、愛哭,做事拖沓、懶散、脾氣暴躁,為什麼會焦慮的,更多是擔心孩子以後難以健康的融入和適應社會,過上成功幸福的生活。很多家長探究為什麼孩子會產生這樣的性格,研究家庭教育的專家告訴我們可能是你們對孩子說錯話了。
  • 孩子從眾、沒主見?打破「毛毛蟲效應」,還需家長教會孩子這一點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才算得上真正的優秀,但是很多孩子都喜歡從眾,並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缺乏主見,最後成為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我問孩子:「你為什麼買這個橡皮啊?」孩子說:「我看同學有,我就跟著一起買了。」孩子的從眾不僅表現在購物上,在遇到問題需要孩子選擇的時候,她也跟著大多數人的意見,自己一點主見都沒有。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孩子「從眾」這一點,認為孩子沒有主見是很正常的事情,實際上沒有主見就是陷入了「毛毛蟲效應」,對孩子的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