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和妹妹在挑選開學用的筆記本,12歲的姐姐拿著兩個圖案的筆記本猶豫不決,不知道選哪個好,13歲的妹妹選定了一個就抱在手裡,靜靜地看著姐姐挑選,姐姐問「你覺得那個好?」妹妹指了指藍色的,可姐姐又開始猶豫了...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例子,相信你的身邊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情況,這個時候,會有很多家長說「小朋友,做不出決定也很正常」,但其實遇事猶豫不決,做選擇的時候搖擺不定,總是依靠他人為自己下決定...這都是沒有主見的表現。
孩子沒有主見,就總是追著別人的腳步走,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不好的,從小的層面來說,當孩子有主見、有觀點、有想法,在成長過程中就不會被一些不良青年所帶偏,也不會染上一些不良習慣,至少能保證孩子健康茁壯成長,從大的層面來講,只有遇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觀點才會在社會上站得住腳,才能在社會上打下一片天。
那麼,面對那些沒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很多小朋友會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因為大孩子能玩、會玩的的東西更多,主意更多,小孩子就會玩的更開心,覺得更新奇。這種追隨比自己大的孩子玩的方式會有一定的問題。因為大孩子懂得多,所以大孩子往往是善於做決定的一方,小孩子往往是跟隨的那一方,久而久之,小孩子就沒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懶得去想主意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以採取降維的方法。孩子在比自己大的孩子面前容易失去主見,那麼,我們偶爾也可以找比自家孩子小的孩子玩,這樣,他就可以充當哥哥姐姐了,在遊戲的過程中,他就會有充分的主動性,同時也會體會到當領隊的感覺,也就鍛鍊孩子拿主意的能力,提高主見了。
當孩子遇事的時候,家長要引導孩子去思考,問問孩子為什麼想這麼多,或者是為什麼要在眾多選項中選擇這一個,遇見問題的時候,問問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及問問孩子想怎麼解決。無論孩子是否有答案,家長只管著引導孩子就對了。長此以往,孩子遇見選擇或其他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自己想一下,而不是盲從別人,或者直接去尋求家長的幫助。畢竟,過分的依賴與盲從,只會讓孩子更加沒有主見,甚至更加的懶惰,變得不愛思考。
當孩子遇見與自己觀點相悖的意見的時候,應該鼓勵孩子說出來,比如說,孩子想穿裙子出門,但是媽媽想要給孩子穿褲子,當發現孩子一臉不情願的穿褲子的時候,媽媽應該問一下孩子自己想穿什麼,讓孩子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害怕犯錯或者避免爭執而放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當孩子長大後,即便是遇見不公平待遇也可以敢於發聲。
聽話但不能缺乏主見,有主見不等於一意孤行。家長在引導與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留心觀察和孩子,一旦發現出現偏差,要及時糾正,防止孩子過於走極端。在引導孩子有主見的這條路上是需要家長慢慢培養的。
對了,小編最後說一句增強孩子的主見、讓孩子遇事有自己的想法可不是傳統的學校教育能夠交給孩子的,就需要營地教育了!
想關注更多帶娃小妙招,可以給小編點個關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