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實聽話,父母別高興得太早,聰明父母用3招讓孩子更有主見

2020-08-24 胡蘿蔔媽媽育兒說

父母喜歡太老實聽話的孩子嗎?老實聽話的孩子看起來很省心,但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長大後容易缺乏獨立思考和反抗精神,遇事沒有主見。

德國心理學家海茨進行過一次調查,以2至5歲的兒童為對象,分成具有反抗精神和沒有反抗精神的兩個測試組各100名進行調查,一直到孩子青年期進行追蹤調查。結果表明:

具有反抗精神組中84%的孩子,長大後是非分明、意志堅強;而另一組孩子長大後,大部分人自主能力差,僅有24%的孩子表現不錯。


由此可見,太老實聽話並不完全是優點,這樣的孩子往往不具備獨立自主意識,缺乏是非觀和懷疑精神,盲目服從,長大後也難成大器。

因此,孩子太老實聽話,父母別高興得太早,現在看著是省心,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調皮搗蛋,也不惹事生非,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孩子老實聽話,往往是在孩子小時候父母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願和想法,3歲左右的孩子就喜歡說「不」,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選擇,非要把孩子的行為扭正過來,為的就是讓孩子聽話,怕孩子長大不好管。

孩子小時候胳膊擰不過大腿,可能會被父母的高壓屈服,父母的意願也達到了,孩子不敢不聽,而這樣會造成孩子的性格逆來順受,唯唯諾諾,缺乏主見,沒有獨立的個性。

如何避免孩子太老實聽話?


1、適當刺激

孩子的性格如果不只是老實聽話,還有些呆板怯懦,父母要運用激將法,當孩子要求父母不他做事時,故意冷落,不理睬,激發孩子的活力,讓孩子著急發脾氣,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態度,讓孩子的性格慢慢變得開朗活潑,善於表達想法。


2、不要太強勢

父母太強勢,什麼都替孩子做主,孩子就顯得很弱勢,不需要拿主意,父母都安排好了,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也會被駁回,於是孩子就懶得思考了。父母要學會示弱,關於孩子個人的事情有必要徵詢孩子的意見,開明民主,學會獨立思考,更有責任心。


3、培養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太強容易唯我獨尊,但缺乏自我意識又容易受外界影響,隨大流,沒有自己的主見。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尤其是在叛逆期,父母要更耐心一些,避免粗暴地拒絕孩子。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
    導讀: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種孩子看似「優秀」,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父母不要高興得太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種孩子看似聰明,長大以後多半「泯然眾人」,別高興太早
    自從有了孩子,生活的一切都圍繞著孩子。以前是三句話離不開吃喝玩兒樂的,現在這三句話離不開孩子。孩子佔據了全部的生活。你們有沒有這樣一些鄰居。每天都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多聰明。學的多好,獲得了什麼。你們聽到這些的時候都會是什麼反應呢。會不會有一些比較煩?
  • 清華校長:這3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爸媽別高興太早
    對於兒子在工作中的表現,他的父母也很詫異,上學時期如此優秀的小憲,為什麼進入社會以後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清華校長曾坦言說:「有幾類孩子看似聰明,但將來很多都沒出息,父母們也別高興太早"。
  • 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
    導讀: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沒主見?背後原因跟父母3個行為有關,培養孩子有主見這樣做
    有個媽媽留言說,自己家孩子貝貝是個特別聽話的孩子,別人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不調皮搗蛋。有一次,在畫畫時,貝貝選擇顏色也要問媽媽,媽媽告訴他自己想用什麼顏色可以自己選擇。但是貝貝卻說:「你說用什麼顏色我就用什麼顏色。」這種缺乏主見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而且做任何事都是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想法。
  • 大學校長直言:這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沒有,家長不要高興太早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也是父母最關心的人,孩子只要做出一些看似小聰明的舉動,父母就會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事實上家長千萬不要高興太早,有些孩子是真聰明,但有些孩子是假聰明。,實則沒有小於一直是其他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父母的驕傲,上小學就被評上3好學生,品學兼優,從來沒有讓父母操過心。
  • 這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實則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別高興太早
    現在大多父母評判孩子能否有出息,就是看孩子小時候機不機靈,能不能比別的小孩腦子轉得快,能不能得到別人更多的讚揚。但是有些孩子看起來很機靈,卻是一種小聰明,上不了臺面,反倒會阻礙孩子以後的發展,難有大出息,所以家長不能高興太早,得懂得分辨,哪種是假機靈,哪種才是大智慧。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用不著!」「我跟你好好說話,你怎麼這態度?」孩子憤憤回房間了。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父母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開始注重孩子的成績,開始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且總拿著孩子的弱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面對並且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在三歲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可能變了個人一樣,做出了各種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可能原本很乖巧的孩子,一下子不聽話了。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四步」讓孩子既聽話又有主見
    文章發表在《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現代教育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中華家教》《家教指南》《家庭教育》《丹秋家庭教育》等等)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並且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把孩子聽話作為評判好和壞的標準。聽話的孩子固然是好孩子,但是,一味的聽話而沒有了自己的主見,這同樣會成為孩子的「短板」,從而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 孩子膽小沒主見,多半是父母的鍋,得從根源找原因
    3歲左右會萌發自我意識,開始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但在種種原因作用之下,很多孩子長大之後反而更加沒有主見。其實,孩子沒主見,多半是父母的原因,找到根源才能夠對症下藥!比如孩子周末想去朋友家玩,而父母想讓孩子在家寫作業的時候,父母通常會說:「你要聽話,聽話才是媽媽的好孩子。」在這種觀點的潛移默化之下,很多孩子認為自己必須要乖乖聽話才是好孩子。
  • 別再用「乖孩子」「聽話」來誤導孩子了,正確的做法是誇他有主見
    很多父母都想教育出性格好、學習好、會社交,懂事又乖巧的孩子。但現實總會啪啪打臉。「如何教育孩子」經常成為很多父母的困擾。管得嚴了,怕孩子變膽小、懦弱;管得鬆了,又怕孩子難成大器,甚至走歪路。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發現要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光靠嘴巴說是沒有用,要學畫雲博士的處理過程:先不著急反對,然後反思開始行為背後的原因,最後想辦法讓孩子自己改變行動。二、 用成長型思維去傾聽和理解孩子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是悶葫蘆,什麼話都不和自己說。
  • 孩子太有主見是好事嗎?父母應該怎麼辦?
    因為我碰到的父母中,很少有擔心自己的孩子太過於有主見,更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缺乏主見。很多沒主見的孩子是源於父母過於強勢過於有主見,或是過於心疼和寵愛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替孩子包辦一切,有時還喜歡強勢的代替孩子做決定。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令父母很煩惱,當孩子犯錯不聽話時,父母經常這樣批評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個壞孩子」。但其實「不聽話」和「壞孩子」不能劃等號,孩子不按照家長的要求做事只能代表這是一個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有主見的孩子,無關品質的好壞。特別是當孩子處於成長的「逆反期」時,他們更喜歡反對、頂撞父母,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路程,不涉及好壞。
  • 孩子有這幾種「小聰明」,家長先別高興太早,將來可能很平庸
    每個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就算不為孩子能報答自己,也希望孩子自己將來事業有成,生活幸福。都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兒時的性格、行為都預示著將來的人生。一些孩子兒時會有一些「小聰明」的行為,雖然看著「聰明」,但是這也可能是將來他們事業有成的「阻礙」。
  • 這3種懂事說明孩子情商低,父母別忙著高興
    如果別人覺得你的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那麼也就相當於讚揚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好,大家都羨慕別人家裡的孩子「懂事」,所以在父母的眼裡,如果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那是件特別自豪的事情。2.懂事的孩子少操心不聽話的孩子讓家長鬧心,然而一個「懂事」的孩子就不會讓父母過多擔心,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學習上,家長都不必擔心太多。
  • 做好這幾點,保證孩子有主見
    從小父母就教導孩子應該做一個有主見的人。現在的社會不再需要聽話的螺絲釘,而是能有自我獨特見解、有創造力的人。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於「老實」,老是跟在其他小朋友的後面,別人說什麼,孩子做什麼,怕孩子養成這種性格,將來會吃虧。
  • 孩子玩具被搶,教他謙讓還是幫搶回?聰明父母讓孩子更有主見
    在現實生活中,寶媽寶爸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自家娃心愛的玩具突然被其他小朋友給搶走了,孩子哭得稀裡譁啦的,做父母的非常心疼,但是卻不知道是否該插手孩子之間的事情。孩子玩具被搶,教他謙讓還是幫搶回?小何是一位年輕的寶媽,生下女兒的時候才二十幾歲,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她是十分欣慰。
  • 育兒專家:這類孩子看似聰明,將來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
    育兒專家:這類孩子看似聰明,將來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到畢業了更是令林家夫妻悔恨不已,因為孩子幾乎沒有自理能力,更加別談什麼自我主見,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頻頻被拒絕,最終窩在家中不願意出去。其實像這樣的情況,有很多育兒專家就說過:"那些總是一味聽取父母的話,絲毫沒有自主意識的孩子,這類孩子看似聰明,將來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爸媽先別瞎高興。
  • 如何培養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
    其實,怎樣培養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這句話是有毛病的。因為,這句話的邏輯是「我們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仿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我們能「要」出來的,這顯然是不成立的。想讓孩子「聽話」,我們的著力點其實是做一個「我的話孩子願意聽」的父母。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