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事沒主見,往往與父母行為有關,試著將「主動權」交給娃

2020-09-05 茜家有熊娃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的孩子在平時都會有遇到一些困難,而大部分的小孩都會特別沒有主見,習慣性找父母來幫忙。

小樂回到家以後悶悶不樂,父母就問她遇到什麼事情了,小樂就說同學找她幫忙,讓她寫作業,小樂說不想幫同學,可是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小樂的父母聽到以後,就特別的憤怒,問是誰找她,然後就在班級群裡批評那個同學。小樂看到父母幫她,特別的開心,以後只要有什麼事情,她第一時間就求助父母幫忙。


後來就是一點點的小事,小樂也不去思考怎麼辦,直接就找父母幫忙,父母說什麼她就做什麼,特別沒有主見。這時小樂的父母開始擔心起來,如果孩子一直這樣的話,那可怎麼辦,孩子怎麼就這麼沒有主見。

孩子為什麼怕事沒主見?

1、父母的控制過多

孩子怕事沒主見,是因為平時他就缺少了這方面的鍛鍊與培養,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在幫著他做,孩子什麼事情都沒有獨自去做過,所以他會變得怕事沒主見。


控制型的父母他們特別不喜歡孩子犯錯,總是想著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只要看見孩子做的這件事可能會犯錯,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去控制孩子,糾正孩子的錯誤,沒有經歷過犯錯,孩子就沒有辦法吸取教訓,他也就得不到任何的成長,一直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

2、父母的關心過多

有的父母特別的溺愛孩子,他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凡事都想著孩子,總是擔心孩子自己沒有能力獨自完成一件事,會忍不住要幫孩子去做事。父母的過度關心,導致孩子失去了獨立的機會,最後變得沒有主見,遇到事情就想著要父母來幫忙。


主見對孩子有多重要?

1、變得獨立

獨立是孩子踏入成年人社會的象徵,如果孩子不獨立,那就算他已經是成年人了,也沒有辦法融入到成年人的社會當中,他永遠就還是一個小孩。

而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獨立,就要培養他的主見,有主見的小孩,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解決,不會整天去詢問父母要怎麼辦。


2、更加有自信

有主見的孩子,他們擁有更多的主動權,許多的事情孩子都能自己做主。這些孩子他們會更加的充滿自信,因為他們能夠獨立的思考問題,不需要總是依賴他人,因此這些孩子內心會很自信,他們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

3、具有領導能力

當一群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有主見的人,會成為這一群人的組織者,因為他能夠從容的分析問題,通過自己已有的能力來做出最優的判斷。同樣的,當一個孩子變得有主見的時候,他在分析問題的能力上要比別的孩子更強,這樣的孩子他們能夠更好的去領導別人。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主見意識?

1、少去插手孩子的事情

培養孩子的主見意識,首先父母就要減少自己的幹預,不要過多的插手孩子的事情。減少自己的幹預,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培養他主見的環境。有了一個好的環境與適合的土壤,才能孕育出有想法的小孩,因此父母不要過多的去幹預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讓小孩去做。

2、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先讓孩子思索怎麼去解決

當孩子遇到問題不知所措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幫助孩子解決,要把這一次的困難當作是一次培養孩子的機會。

父母可以先安慰和鼓勵孩子,不要害怕困難,然後詢問孩子他是否有想過怎麼去解決,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等到孩子自己沒有辦法解決了,父母這時才應該去幫助孩子,如果一開始就幫助孩子,就會導致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變得沒有主見。


3、多給孩子出難題

培養孩子的主見除了一些被動的因素,比如環境,比如孩子遇到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解決的辦法之外。父母還要主動去創造,比如經常出一些難題給孩子,讓他獨立的去思考。

這些難題最好是結合生活的,比如孩子一個人出去玩,遇到了壞人怎麼辦?既科普了一些安全問題,同時也能很好的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培養孩子的主見不是說父母就是完全不理會孩子,什麼事情都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的身後有父母作為靠山,要大膽的往前走,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事情,要及時和父母說。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沒主見?背後原因跟父母3個行為有關,培養孩子有主見這樣做
    似乎聽話成為衡量孩子好壞的一個重要的標準。父母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如果孩子事事都順從家長,沒有自己的主見那麼未來會難成大事。導致孩子沒有主見的原因有哪些?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容易失去主見,同時還可能成為社會上的「巨嬰」。3、父母喜歡否定孩子父母如果經常否定孩子,會容易造成孩子沒主見。
  • 膽小懦弱怕事的孩子,其實都是這兩種父母親手培養出來的
    膽小懦弱怕事的孩子都會有哪些表現?1、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2、受欺負了也不會還手。3、過分老實沒有存在感。4、缺乏自信。什麼樣的父母會培養出膽小怕事的孩子?這類型父母的養育方式是控制式,孩子不允許有任何意見,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必須照做,在這類型父母養育下的孩子,要麼特別沒有主見,要麼特別強勢,當然大概率都是前者較多,長期被父母壓制,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家之外,也總是唯唯諾諾,可以說這種孩子,極其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試試「BLW進食法」,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上一篇文章,若蘭媽咪和大家分享了想要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習慣,家長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提前準備好必要的用具。這篇文章我們接著來講第二件事: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
    父母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膽子大,而我們家孩子這麼膽小呢?這是性格使然嗎?這讓我想起一個實驗,1920 年,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者約翰 · 華生,將一名 9 個月大的嬰兒小阿爾伯特,放在了小白鼠和一些毛茸茸的物體旁邊,小艾爾伯特並不害怕,反而臉上充滿了笑容。
  • "你怎麼和你爸一樣,沒主見!"真正讓孩子沒主見的人正是你
    相反,沒主見則可能會讓自己一輩子被牽著鼻子走。看起來小時候的孩子更加讓父母省心,因為孩子事事聽自己的,少去了不少麻煩。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家長會越來越費心。因為從小聽從父母的話,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做出選擇,長大後遇到工作的事,家庭的事,自己搖擺不定,常常會有要是父母在身邊就好了,沒這麼多麻煩事。自己的問題從來沒有機會被正視。混混沌沌過完一生。
  • 孩子老實聽話,父母別高興得太早,聰明父母用3招讓孩子更有主見
    父母喜歡太老實聽話的孩子嗎?老實聽話的孩子看起來很省心,但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長大後容易缺乏獨立思考和反抗精神,遇事沒有主見。德國心理學家海茨進行過一次調查,以2至5歲的兒童為對象,分成具有反抗精神和沒有反抗精神的兩個測試組各100名進行調查,一直到孩子青年期進行追蹤調查。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新手父母請收藏
    ,都能從父母身上找到答案。這讓我想起一個實驗,1920 年,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者約翰 · 華生,將一名 9 個月大的嬰兒小阿爾伯特,放在了小白鼠和一些毛茸茸的物體旁邊。小艾爾伯特並不害怕,反而臉上充滿了笑容。
  • 將孩子成長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
    (一)智慧型父母帶領孩子「安全」地走探險之旅中國的父母很累,對於孩子的擔憂、焦慮,幾乎貫穿孩子的從小到大:學習成績、競賽名次、小生初、初升高、考大學、找工作、嫁娶、生娃……當不如父母願望時,父母就開始橫加幹涉,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私教......輪番上陣。孩子沒有玩耍的時間,甚至還要犧牲睡眠時間。哪裡會有按照自身需要去發展的機會!
  • 孩子膽小沒主見,多半是父母的鍋,得從根源找原因
    但在種種原因作用之下,很多孩子長大之後反而更加沒有主見。其實,孩子沒主見,多半是父母的原因,找到根源才能夠對症下藥!很多家長在孩子的事情上包事包辦,小到每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大到上哪個學校、報什麼補習班,都為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孩子習慣了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做事情,自然容易依賴父母,導致沒有主見,不懂得自己如何做選擇。
  • 老人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往往正在一步步將娃養廢,父母及時阻止
    ,平時也沒怎麼看管,誰知道爺爺奶奶的溺愛成為了「毀娃」的「幕後推手」。尤其是一些老人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在潛移默化之中可能會影響娃的性格和心理健康,正一步步將娃養廢,父母可要及時阻止。>1、「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幫你……」現在很多家庭都是「4+2」的帶娃模式,獨生子女受盡父母和家裡老人的寵愛,什麼事情都不會讓孩子沾一點手,當然疼愛孩子是好事,但凡事都需要有度,一旦越界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 校園欺凌依然猖獗,沉默怕事只會讓施暴者更囂張,父母還不反思?
    校園欺凌依然猖獗,沉默怕事只會讓施暴者更囂張,父母該反思了!在4月15號,女孩離家失聯,母親和親屬找了兩天沒找到,才報警。沉默使校園欺凌事件成為女孩心結在被施暴後,女孩告訴了至親至愛的母親,母親並沒有有所作為,讓女孩的尊嚴、臉面被踐踏,這是女孩離家出走的原因之一。
  • 為何孩子總說「我不會」?多半與父母帶娃中的這兩個行為有關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會說「我不會」「我不敢」。這種看似沒有自信的行為,除了與孩子的性格有關,更多的其實是與家長帶娃過程中的一些行為有關。孩子的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長們給包辦了,根本沒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 在朋友圈有這三種曬娃行為的父母,往往沒本事,發了惹別人笑話
    不久前,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朋友圈你最反感哪些行為?結果,許多人的答案是:有些父母無原則的曬娃。例如有人說:「我認識一位媽媽,天天在朋友圈裡發布兒子的靚照,但真的長得很一般,可是這位媽媽自己感覺很好。這種曬娃方式只是讓別人看笑話吧 !!」
  • 孩子遇事慌神缺乏主見,父母學會這3個策略,讓孩子自主獨立
    文/心蕊編輯/心蕊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抱怨過自家孩子總是做事非常拖拉磨蹭,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很慌張,沒什麼主見,這該怎麼辦才好。&34;同事小華在休息時間向我們大倒苦水,其他有娃同事也紛紛加入了控訴的行業,表示孩子是不是都有拖延症啊,做事情是真的都非常磨蹭。
  • 乾貨|據悉,沒有主見的孩子未來難成大器,孩子沒有主見怎麼辦?
    因為大孩子懂得多,所以大孩子往往是善於做決定的一方,小孩子往往是跟隨的那一方,久而久之,小孩子就沒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懶得去想主意了。孩子在比自己大的孩子面前容易失去主見,那麼,我們偶爾也可以找比自家孩子小的孩子玩,這樣,他就可以充當哥哥姐姐了,在遊戲的過程中,他就會有充分的主動性,同時也會體會到當領隊的感覺,也就鍛鍊孩子拿主意的能力,提高主見了。
  • 有主見的娃,父母到底有多爽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著孩子,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什麼都給孩子做了決定,孩子在沒有主見的同時,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會造成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父母的「全權包辦」,讓孩子沒有思考和動手的機會,在以後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獨立性很差,很難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去完成一件事情,等到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不會突出
  • 做好這幾點,保證孩子有主見
    從小父母就教導孩子應該做一個有主見的人。現在的社會不再需要聽話的螺絲釘,而是能有自我獨特見解、有創造力的人。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於「老實」,老是跟在其他小朋友的後面,別人說什麼,孩子做什麼,怕孩子養成這種性格,將來會吃虧。
  • 老人這幾種「假帶娃」行為,危害孩子一生,年輕父母要阻止
    年輕父母生活壓力大,帶娃有時難免分身乏術,只能請家裡長輩當「救兵」,幫忙帶娃。因為,年輕的父母相信家裡長輩帶娃經驗足,並且與子女有血緣關係,所以總不會虧待了孩子吧。但是世事無絕對,有些老人也存在「假帶娃」的行為。所謂的「假帶娃」,是指表面上正在帶娃,但他們根本沒有用心帶,甚至錯誤地教育了孩子,使孩子染上了壞習慣。老人的「假帶娃」行為,肯定會傷害孩子,年輕父母一定要及時阻止。
  • 孩子什麼事都問父母?缺乏自主性的孩子,內心毫無主見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一個人是否有主見,往往都是和這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生活環境作用下的結果。很多人都是從小在父母下的教育,導致自己毫無主見。其實都和她小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有關,小的時候父母要求嚴格,做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而且她的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很強,這就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不光是我朋友這樣,很多家庭也在面臨這樣的教育,現在一定要知道,家長的控制欲是會害了孩子的,而且讓孩子擁有主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主見的重要性。
  • 孩子「沒主見」的根源在哪裡?
    導讀:孩子「沒主見」的根源在哪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沒主見」的根源在哪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