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到一個人是否有主見,往往都是和這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生活環境作用下的結果。很多人都是從小在父母下的教育,導致自己毫無主見。
而這些人都是由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度的控制孩子,導致孩子變得缺少自己的自信。
我朋友就是一個非常沒有主見的人,平時和她出去逛街,吃什麼,都說聽我的,喝什麼,也和我一樣。問她一點自己的想法,總是說不上來,也總是要別人做主。
最嚴重的一次,就是她在工作上吃了虧,有次她自己的項目,小組完成,但是最後全是她一個人的功勞,結果其他部門的人要求她加上自己的名字,她也答應了。本來是一件可以邀功的事情,最後變成如此下場。
其實都和她小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有關,小的時候父母要求嚴格,做什麼事情都是父母說了算,而且她的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很強,這就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
不光是我朋友這樣,很多家庭也在面臨這樣的教育,現在一定要知道,家長的控制欲是會害了孩子的,而且讓孩子擁有主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主見的重要性。
其實有關主見不可缺少的就是孩子的自主性,沒有自主性的孩子也是不會擁有主見的孩子。
一、家長的控制欲,削弱了孩子的自主性
朋友在小的時候,由於父母都是學校的老師,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從今天幾點起床,吃什麼,穿什麼,到學校做什麼,都是父母在一手控制。
就是這樣一直到朋友的高中生活,填志願的時候,朋友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去哪裡,都是問父母,諮詢父母的一件。
其實就是朋友家長的控制欲,想讓孩子一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才導致孩子沒有了自主性,做什麼事情也沒有主見。
一兩件大事給孩子提供建議可以理解,畢竟父母有經驗,可是很多父母都是抱著,我為你好的態度去教育孩子,這樣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的自主性。
二、缺乏自主性的孩子,內心毫無主見
沒有了自主性,當孩子被問到任何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他們的回答都是模糊的,都是隨便,都可以,沒關係。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機器,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所以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常常受到委屈,這些都是由於沒有主見所帶來的困擾,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過度的控制孩子,更主要的就是要提高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三、提升孩子自主性,讓孩子有更多的話語權
1、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在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想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做主。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就對自己的服裝和外表有要求,很多家長就是出於過度的控制,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的想法或做出任何的事情。
其實這是錯誤的方式,真正的應該是讓孩子做自己,我們能夠幫助他們在轉變自己的時候提出建議,而不是給予阻攔。
2、鍛鍊孩子,獨自面對困難,擁有主見
還有一種沒有主見的孩子是由於家裡過度的寵溺,不讓孩子遇到任何一到選擇題,也不讓孩子面對任何困難。這樣在溫室裡成長的孩子的確缺乏自主性,沒有主見。
所以要想幫助孩子,就要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自己做出選擇,也許不是最正確,也不是最合適的,但確是讓孩子變得更有主見的方法。
3、給予孩子成長空間
很多家長都是把控孩子的一切,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孩子,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幹涉。這就直接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缺乏自主性。
做父母的就是要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帶給孩子的也是更廣闊的天空和自由。父母平時減少對孩子的控制,降低自己對孩子的細節把握,有的時候涉及孩子隱私的問題一律不能干涉。
主見對於孩子來說的確不是特別的佔比,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少主見,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受欺負,在未來的生活中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一定要從小就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