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兒總要家長陪伴,孩子缺乏自主性,家長可以這樣做

2020-12-12 育兒鋪子

萌萌是一個呆萌可愛的小女孩,平時深受家長和老師的喜愛,但是萌萌卻十分喜歡依賴家人,幹什麼事情都想讓家長陪著,她才會安心。比如說,剛上幼兒園的萌萌向爸爸媽媽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要媽媽陪著自己,自己才會同意上幼兒園。因為爸爸媽媽也有工作要忙,不可能24小時陪著萌萌,所以這是爸爸媽媽很頭疼的一個大問題。

除此之外,萌萌也不敢自己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除非爸爸媽媽在一旁看著他,她才會和小朋友接觸。看著萌萌自主性這麼差,爸爸媽媽就開始擔心萌萌的未來。其實,像上述案例中萌萌這樣自主性差的小朋友並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一、孩子缺乏自主性有哪些原因?

1.家長過於溺愛

因為我國的國家政策,人們的生育觀念也在不斷的變化,人們逐漸從心底裡接受了一個孩子的思想,所以獨生子女已經成為常態。很多小孩子是家裡六個大人的心肝小寶貝,可以說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寵愛的不得了。比如說,有時候孩子的父母想培養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但是祖父母確認為這些事情會累著孩子,然後就替孩子幹了,還會責備孩子的父母。

因為家長的過度寵愛,尤其是祖父母的隔代親會讓小孩子處於一種被溺愛的狀態。這樣的小孩從小就被家長全方位的照顧給包圍了,根本沒有自己實踐的機會,那麼獨立自主也就無從談起了。

2.家長錯誤的教育觀念

現在有相當於部分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而不是幹家務,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把側重點就放在了學習上,從而輕視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比如說,穿衣吃飯是人的基本技能,但是有相當多的小學生家長會選擇替孩子穿衣服,他們覺得這樣會增加孩子的睡眠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種方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這其實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舉措。

3.家長過度保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危險。因為現在社會新聞頻頻報導一些孩子被人販拐賣的新聞,所以很多家長都十分擔心孩子的安全,想盡辦法去保護孩子。殊不知,凡事一旦過度就會朝反面的方向發展,有時候家長的保護就變成了過度保護,反而會害了孩子。

很多家長用車接送孩子上下去學,孩子一上學就鑽進了家長的車子裡,兩眼不看窗外汙,很可能小學六年過去了,都不知道從家到學校自己該怎麼走。這種事情聽起來很可笑,但確實存在生活裡。

二、孩子缺乏自主性有哪些不良影響?

1.沒有主見

長期被父母和老師安排的孩子會早早的喪失自己的主見。因為他們習慣了被安排,所以長期以來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別人的慣性。一旦哪天沒有被控制,孩子自己反而會感到不適。人的自主性其實是激發人內在動力的源泉。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自主性,他也就沒有激勵自己的真正動力。

2.容易放棄

毛主席說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在成長的路途上不可能那麼平坦,總會遭遇一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如果我們跨過了這道坎,那麼這個挫折就是我們成功的基石。如果我們被這個坎絆倒了,那麼他也就成了真正的坎兒。自主性差的孩子,往往容易放棄,不會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勁兒。孩子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輕言放棄,一來打壓了自己的士氣,二來也半途而廢。

3.抗挫折能力差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世界名著向我們講述的一個堅韌不拔的社會主義戰士的故事。雖然保爾柯察金歷經磨難,但是他從不輕言放棄,也不懊悔終身,反而為自己的一生而感到榮耀和驕傲。這一切都得益於它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一個自主性差的孩子,就意味著他不能夠獨立的承擔自己的生活,那麼要培養他的抗挫折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1.做一個引導者

家長是孩子的指路明燈,當孩子迷茫的時候,家長就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孩子的自主能力差,家長不要急於批判孩子、責罵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原因,然後和孩子共同去面對解決它。孩子總是依賴家長,家長就要對症下藥,慢慢的讓孩子逐漸減少對家長依賴。

比如說,小孩子之前玩耍時要家長緊緊跟在身邊,那麼等到下一次出遊時,家長可以選擇一個安全的兒童遊戲區域,然後和孩子商量:"爸爸媽媽就在旁邊的椅子上看著你,不會走遠,你自己和小朋友玩一玩,怎麼樣?如果可以做到的話,媽媽回家,今天給你做愛吃的炸雞腿。"這種做法採取一種循序漸進的態度去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可以讓孩子有一個緩衝的餘地。

2.做一個監督者

雖然我們強調家長要平和地對待孩子,但是並不意味著家長沒有原則。因此,家長在必要的時候也要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用規則去約束孩子。比如說,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能頻繁地去查手機或者電腦,我要自己多動腦子去自主思考。

3.做一個示範者

家長和孩子長期生活在一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肯定會有樣學樣。家長想要孩子提高自主性,自己在生活中就要多展示一些獨立的行為,讓孩子有樣可依。

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就是在為孩子的美好未來打基礎,所以說,各位家長朋友們,要仔細認真的引導孩子。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下方和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孩子缺乏「勝任感」,會產生四種負面影響,家長可以這樣做
    3、漸漸失去主動力主動力則是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擁有的主動做事的能力,孩子在小時候好奇心和各方面的幹勁都比較充足,但是在家長一次次的打擊之下,會逐漸的失去這種主動力,漸漸被家長所牽引,從而長大之後,沒有主動想要做事的欲望,往往都是被條條框框所牽引,無法實現自我認同感
  • 維護孩子的自主性,家長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我價值
    家長有的時候希望什麼都能夠替孩子想到了,但事實上如果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主性,其實是最好的保護自我價值感的方式。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能夠感知幸福並且帶給別人幸福感的人。如果孩子不能夠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就很難活出真正的自我,不光是在學習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果能夠激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阿門內在的動力就會被激發,從而會自願自覺地去做事情,而不是聽從父母的強迫或者是不情不願做事。孩子願意做的事情,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們都想要繼續堅持下去,願意吃苦和承擔。相反如果是不願意做的事情,對他們的成長再有利,孩子未必也願意去做。
  • 孩子做事總愛拖拉,聰明家長這麼做
    孩子做事總愛拖拉,聰明家長這麼做&34;&34;&34;&34;&34;&34;我家大寶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叫他做一件事情甚至比登天還難。不知道其他孩子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孩子愛拖拉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總要人在後面叨嘮他,時間一長,孩子也很不耐煩,家長也很糟心。
  • 孩子做事總拖延,家長注意這三個問題,讓孩子雷厲風行
    孩子做事總拖延,家長注意這三個問題,讓孩子雷厲風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邊玩邊做,做事情總是愛拖延,那麼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家長只要注意這三個問題,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改善,就可以讓孩子雷厲風行了。
  • 孩子缺乏主見,總做"跟屁蟲"?聰明家長這麼做
    孩子缺乏主見,總做&34;?聰明家長這麼做很多小孩子都有從眾的心理,經常會看見別的小孩子幹什麼自己就幹什麼,別的小朋友怎麼說自己就怎麼說,別的小孩子有什麼自己也想要什麼......在幼兒園裡也是一個&34;,孩子做事情總是沒有主見,事事都依著別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其實是娃「內驅力」不足,家長要這樣做
    「內驅力」其實就是孩子主動做事的自覺性。我們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能夠自覺主動地做事的非常少,一般都需要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兒子同學帥帥的媽媽最近就很煩惱,帥帥媽媽說他家帥帥是一個特別「哏」的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從來沒有利利索索的時候。
  • 孩子的自主性不是培養的,大腦本來有自主性,家長要學會如何不破壞!
    《動力催眠專業技能證書課程》家長總在問: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 孩子什麼事都問父母?缺乏自主性的孩子,內心毫無主見
    不光是我朋友這樣,很多家庭也在面臨這樣的教育,現在一定要知道,家長的控制欲是會害了孩子的,而且讓孩子擁有主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主見的重要性。其實有關主見不可缺少的就是孩子的自主性,沒有自主性的孩子也是不會擁有主見的孩子。
  • 孩子膽小不自信?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要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做事,並在其中給孩子一些指導。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時,自信心就會增強。有的家長對於孩子保護過度,總是告訴孩子這他不能做,那他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對外在環境的恐懼感,做什麼都會畏首畏尾的,會降低孩子的適應力和自信心。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這九種方法家長必看
    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願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拼圖,或者什麼也不幹……無聊了,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就給孩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 孩子做事總缺乏信心?家長巧用「歸因理論」,助娃找到自我認同感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性格天生比較內向,不能像那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一樣一開始就能夠有充足的自信去做一些事情。同時家長也比較無奈,因為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只能用一些簡單的鼓勵話語來激勵孩子,有些情況下家長的語言能夠對孩子產生作用,但有些情況下卻依然無濟於事。
  • 孩子叛逆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在父母眼裡,我不如別人;我不去做這件事,父母就會遺棄我,父母就不愛我了。長此以往,這些期望孩子好的語言,反而會成為破壞孩子安全感的毒藥。孩子們的情緒反映到實際裡,就會變本加厲的跟你對著幹。
  • 孩子做事拖拉,如何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家長引導很重要
    孩子拖拖拉拉,沒有自主性,沒有習慣性不懂得自律,成為了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事情,很多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大部分的孩子存在這樣問題時,家長都會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然後孩子會按照家長所說的方法去做,慢慢的形成了習慣之後,孩子如果離開了家長的叮嚀,那麼孩子往往在做事時就一點沒有主心骨,如果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家長的引導就非常重要。
  • 家長陪孩子玩不能太隨意,這樣做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在努力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但你有想過陪伴孩子的質量嗎? 且不說有不少家長名義上在和孩子玩,實際上自己卻忙著看手機;及時家長放下手頭的事,決定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受一些固有觀念、習慣的影響,結果也不總是能盡如人意。
  • 全智嘉丨孩子做事情總愛磨蹭拖拉?請家長務必做好「加減乘除」
    孩子做事情總愛磨蹭拖拉?面對孩子磨蹭、做事拖拉的習慣,不能寄希望於讓他們自己糾正,更多需要父母的幫助。否則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做事拖拉,還會導致缺乏計劃性、自控力差等。家長要擺正期望的天平,主動減負,讓孩子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同時要減少嘮叨,「催」只會讓孩子反感,磨蹭的後果不妨讓他們自己體會,這樣的教訓更深刻。乘乘機培養時間觀念。任務一多,孩子可能都想嘗試一下,結果哪個都幹不好。
  • 孩子做事總走神?育兒三大忌,家長要牢記,輕鬆提高孩子專注力
    「上課溜號」,「做事總走神」你的孩子也有這些情況嗎?雖說這聽起來很尋常,大多數家長不會放到心上,覺得孩子只是貪玩,等到有自我約束力的時候就好了。可是,專注力薄弱的孩子在入學後就會顯現出與別人有一定差距,一不小心就被落下一大截,家長們還不擔心嗎?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4個舉動,家長要及時陪伴,增進親子關係
    造成孩子害怕,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家長時不時的發脾氣,孩子也會膽小、懦弱、害怕。這樣孩子缺乏安全感,總是對於家長有些依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做出這4種舉動,家長要及時陪伴很多孩子只要家長在身邊才會睡得比較香甜,當家長沒有在身邊的時候就會來回睜眼,造成孩子睡覺不踏實,孩子睡眠時間也會變少。有時候孩子睡覺還會蜷縮著睡,手靠近父母,只有這樣孩子感覺到父母在身邊,才能睡得著。出現這樣的表現,家長要警惕,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和依賴家長,只有家長在身邊孩子內心才會踏實。
  • 孩子總說"我不行",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家長要行動起來
    作為家長,不應該先去埋怨和怪罪孩子,而是要檢討自己日常的教育,看看是否存在哪些漏鬥,才導致孩子如此的沒有安全感。此刻,家長的態度顯得特別重要,尤其是要穩住心緒,千萬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不妨試試這三種方法,以此來激發出孩子的自信,讓他們有勇氣做個無畏的少年。
  • 孩子總說「我不行」,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家長要行動起來
    為了鍛鍊他,父母也沒少想辦法,無數次的"指揮"軒軒做事,但他總是用"我不行"去回應。家長最怕聽到的就是孩子脫口而出的"我不行",因為孩子已經在用語言訴說著自己的膽怯。作為家長,不應該先去埋怨和怪罪孩子,而是要檢討自己日常的教育,看看是否存在哪些漏鬥,才導致孩子如此的沒有安全感。此刻,家長的態度顯得特別重要,尤其是要穩住心緒,千萬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 孩子缺乏獨立能力,可能是這幾個原因導致,家長要儘早幫孩子糾正
    在之後老師仔細觀察才發現,這個孩子非常喜歡找人幫忙,做事情也總是去徵詢別人的意見,這是一個依賴性特別強的孩子。經過和父母溝通,才知道在家裡媽媽是很嚴厲,對孩子的管教也非常嚴格,所有的事情都由媽媽代勞,孩子只要負責聽就可以了,總之,這是一個被媽媽精心照顧的小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