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我不行」,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家長要行動起來

2020-12-13 亮劍利刃

前言:老話說:無知者無畏,這應該是形容孩子最好的字眼吧。因為年少無知,所以他們內心對於外界的一切都是無所畏懼的,甚至可以說有些"傻大膽"。正是由於沒有畏懼感,所以孩子才會不斷的闖禍。但也有一些孩子比較"另類",他們會把"我不行"掛在嘴邊,典型的沒有自信。

確實,"我不行"三個字已經很好地說明,孩子內心是膽怯的,甚至連嘗試的勇氣都特別欠缺。軒軒都快七歲了,但是很多事情,沒有大人的幫助和督促,他壓根就完成不了。可能大家都無法想像,已經七歲的他,甚至從來沒有獨自出去玩耍過,甚至連十幾分鐘的上學路也沒有走過。為了鍛鍊他,父母也沒少想辦法,無數次的"指揮"軒軒做事,但他總是用"我不行"去回應。

家長最怕聽到的就是孩子脫口而出的"我不行",因為孩子已經在用語言訴說著自己的膽怯。作為家長,不應該先去埋怨和怪罪孩子,而是要檢討自己日常的教育,看看是否存在哪些漏鬥,才導致孩子如此的沒有安全感。此刻,家長的態度顯得特別重要,尤其是要穩住心緒,千萬不要對孩子發脾氣。不妨試試這三種方法,以此來激發出孩子的自信,讓他們有勇氣做個無畏的少年。

一、發現孩子的優點

雖說孩子在做事及心理方面有些膽怯,但是相信他身上肯定有其他閃光的地方,所以家長要善於發現以及挖掘。記住,每個孩子都有他獨一的地方,或許他膽小,但說不定很有禮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揚長避短",看到他的優勢,然後以此為教育基點。

若是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那麼脾氣再好的家長,相信也會有些忍受不了。有可能在教育中出現責罵和呵斥的行為,這樣就會讓孩子的膽子變得更小。倒不如多表揚他的優點,讓孩子內心的自信高漲。因為被鼓勵之後,孩子才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更多困難。

二、給孩子肯定

缺乏自信的孩子,或許他們還從來沒有感受到成功是什麼滋味。所以家長要多給予肯定,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不然做事的熱情都會被消磨殆盡。可能他第一次沒有勇氣,可家長要是在背後不斷地鼓勵,並且多給孩子製造做事的機會,並且全程陪同的話,相信孩子都會願意去嘗試的。

一旦孩子嘗試,不管輸贏如何,都記得給他最大的鼓勵。因為家長想要的是孩子邁出第一步,讓他有嘗試的勇氣,所以哪怕是失敗,對孩子而言也算是一種成功。這對接下來的前行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肯定。

三、通過閱讀給孩子力量

對了,家長可以藉助書籍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回自信。平時多準備一些提高自信的書,讓孩子在閱讀中更深層次地了解自信,並且積累出變自信的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書籍,都可以關注到孩子的內心,因此只要他用心地去閱讀,相信就能從中收穫到很多力量。

當然看書只能算得上理論,想讓孩子自信心提高,還得需要後期的實踐。所以說家長別忘了要多鼓勵孩子去實踐做事,在平時的做事中找到就為的自信。

總結:小孩都是需要歷經風雨的,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成長。所以家長不要把他們保護得太好,要不然就會變得特別脆弱,對孩子而言,最好的保護就是讓他們獨立。

相關焦點

  • 孩子總說"我不行",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家長要行動起來
    前言:老話說:無知者無畏,這應該是形容孩子最好的字眼吧。因為年少無知,所以他們內心對於外界的一切都是無所畏懼的,甚至可以說有些"傻大膽"。正是由於沒有畏懼感,所以孩子才會不斷的闖禍。但也有一些孩子比較"另類",他們會把"我不行"掛在嘴邊,典型的沒有自信。
  • 孩子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問題在這裡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有鍛鍊自信意識孩子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事情,孩子還沒有開始做。孩子就開始找各種理由說自己不行,說自己做不好。這樣的孩子是很嚴重的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的孩子。平時在孩子生活中,如果家長過多的挑剔孩子身上的毛病。或者是說很多時候把孩子的小問題給無限放大,這樣也會導致孩子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
  • 「媽媽,我不敢,」孩子為什麼總說「我不行」?
    「我不行/我不敢」?「我不行/我不敢」,家長該怎麼辦?1、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面對困難的事情時,孩子偶爾有畏難情緒很正常,但如果是在能力範圍內的事情,還總說「我不行」,或者害怕嘗試新事物,遇事常常害怕、退縮,往往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 孩子沒自信,遇事總說「我不會」,家長怎麼辦?
    王媽媽說:「最近發現,我的孩子小路,總是喜歡否定自己,你要他幹個什麼吧,他都說『我不行』『我不會』。很多時候我都會去鼓勵他,小路還是說『不行、不會』『媽媽你教我,我也不會』。這該怎麼辦?」據王媽媽描述,小路平時還算活潑調皮,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他這樣的思考習慣呢?
  • 孩子自信才有未來!出現這8點要特別注意,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自信心不單單是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覺得,作為家長也要對自信心要正確的了解和對自我意識的一些調整。目前孩子遇到最大的問題。往往就是缺乏自信心。同樣,家長們一定要對這一塊特別重視一下。原因就在於他們太沒有主見,一點也不自信。自己的行為完全由別人的評論來做決定。那麼,如果我們的孩子是這樣的,大家想像一下,他們長大後會不會有成就?我想答案一定是不會的。那麼,在我們生活當中孩子不自信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總說「我不行」,和邊緣型人格有關,父母要做到合理歸因
    ,有時候女兒做作業的時候一看到作業就會委屈地說「媽媽,我不會做」,甚至在麗麗帶女兒做一些手工、畫畫的時候女兒也會說「媽媽,我不行」。麗麗覺得女兒不論是做什麼,總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心,懷疑自己不能做好一切事情。但是根據麗麗和女兒班主任的交流,女兒在學校裡的人緣還不錯,同學們都挺喜歡她的。只是女兒在學校裡也常常是不敢嘗試新的事物。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後來發現,在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條件下,日常生活受到了負面影響。如何給孩子安全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爸媽們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還有的孩子不愛上學,並不是因為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而是覺得自己在學校會處在不安全的環境中,所以拒絕上學。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中時,孩子會格外牴觸,這都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 著名心理學家:孩子這3句話常掛嘴邊,說明內心極度缺乏自信
    3句話常掛嘴邊,說明內心極度缺乏自信1、「我不行」「我不行」,這句話再常見不過了,很多孩子都有說過。但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那家長們就要注意了。因為孩子們對於新奇事物的嘗試是一種本能性的反應,但由於後天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後來孩子對於一些事物不敢再去嘗試,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種影響因素就是「自信感」。當孩子缺乏自信感時,他們對於新奇事物或是任何他們覺得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我不行」。
  •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乏「情緒教養」的表現,各位家長要重視
    孩子總容易情緒化,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這讓很多家長無可奈何,但其實歸根結底這與家長的"情緒教養"有很大的關係,是"情緒教養" 缺乏的一種表現,家長們要了解!很多家長會疑惑"情緒教養"是什麼?它其實是對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培養。如果知道孩子是否缺乏情緒教養,可以先從下面這個去了解,解讀孩子的情緒問題。
  • 孩子畏畏縮縮沒有朋友?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父母要做到這三點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有點缺乏安全感,父母應該如何判斷,我們就來說說缺乏安全感會有哪些表現?1、 總愛發脾氣有些孩子喜歡通過大喊大叫來宣洩情緒,比起其他小孩,他們的情緒十分不穩定,這是缺乏安全的表現,有些父母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會採取打罵,或者是漠視的態度,其實當孩子的內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的時候,就會希望得到更多周圍人的關注,以及在乎。於是通過發脾氣、大聲哭喊來達到目的。
  • 孩子缺乏「帶頭意識」,是不自信的表現,這三招父母要知道
    相信社會上有太多的媽媽給小楓的媽媽有同樣的感覺,雖然他們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有的孩子他就是天生不愛表現,你再怎麼強迫他上臺,再怎麼讓他學習,他改變起來也是很困難的,可是再怎麼困難,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去嘗試,因為培養孩子的帶頭意識,其實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還是生活當中都更輕鬆一些。
  • 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是他們!
    有些孩子在學習上特別沒有自信,不敢探索,不敢表達。很多事情還沒有嘗試就認定自己肯定做不好,結果就真的影響了表現,反過來就更加沒有自信了。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鼓勵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呢?孩子沒有自信其實是家長造成的什麼樣的家長會造成孩子學習自信心差呢?就是家長自身是自卑的,不足的。這種心態投射到孩子身上,總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是很高的期望,並且對自己的現狀十分不滿意。
  • 缺乏自信的人往往退卻順從用行動和語言鼓勵讓你的孩子變得自信
    離園前,我組織幼兒進行講故事比賽。為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我提議能夠主動上臺說故事的小朋友將獲得貼紙一枚。小朋友的積極性一下子高漲了起來,大家都積極舉手,都希望能獲得到前面表演的機會。經過幾番上臺下臺,小朋友們的積極性都特別高,表演變得很認真很投入。為了不打擊孩子們的積極性, 我依次把小朋友們請到了前面,讓他們充分表演,展示自己。
  •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缺乏自信,培養孩子自信,家長要掌握這幾點
    前言:每個家長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會開心,但難免有些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而且在生活當中不喜歡打招呼。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寶寶沒有禮貌,真的是這樣嗎?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是缺乏家教,家長沒有教育好,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看到有些孩子家長帶著他出門玩的時候,我們先讓他出來打招呼,他卻躲在母親的後面,不敢出來,甚至不敢說話。
  • 孩子缺乏耐心有哪些表現?家長該這樣培養孩子的耐心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缺乏耐心的表現,以及家長該怎麼做來培養孩子的耐心。家長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1.家長要以身作則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舉一動會深深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自控力差,遇到事情只會抱怨,做事缺乏耐心,那麼孩子就會衝動、缺乏耐心、缺乏包容。
  • 孩子總盲目從眾,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主動權
    孩子缺乏獨立性,在遇到問題時,通常表現為:手足無措,不知應該如何應對,從來不會考慮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完成的,沒有主見。一般都是聽取別人的意見,被指導著該怎麼做,不該做什麼。不會獨自去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一味的聽從別人,無法成長。
  • 媽媽常說這幾句話,使孩子遇事畏縮、不自信,家長千萬別再說了
    這不由讓我思考起來,差不多家庭條件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就十分勇於嘗試新鮮事物探索世界,而有的孩子就缺乏自信容易退縮根本不敢開始呢?「我不行,我沒有別人聰明」、「我不能讓媽媽失望」的消極心理暗示,變得越來越不敢嘗試、畏縮不自信。
  •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後來經過了解,原來朋友的老公對她很不好,整天不上班,連家務都不做,每次跟他溝通,老公都會對她大發雷霆,這讓她感覺很心累!看著朋友無奈的表情,我對她說:「這樣的老公,跟他過著有什麼意思,反正你們也沒有孩子,再找一個都比他這好!」朋友卻說:「我媽經常說我,長的也不好看,能嫁出去就不錯了,就別挑三揀四的啦。」 聽完朋友的話,我就不再說什麼了。
  • 李玫瑾: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心理「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
    如果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心理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一、李玫瑾: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自卑的表現1、遇到困難時總說該怎麼辦有一類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面對困難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喜歡說:我該怎麼辦,或是這怎麼辦這樣的話。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就是在尋求別人的幫助,他是希望別人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了,很多家長都忽視了
    其實許多時候,孩子在缺乏安全感時,是會有相應的表現的,只要家長們多加注意就能夠及時的發現。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了,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是需要重視的。情緒不穩定許多家長都不知道,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非常的不穩定,那麼這就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孩子可能是受到了一些驚嚇,情緒才會變得非常不穩定。當然,有時候孩子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也會故意鬧情緒,不過,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