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2020-11-20 木蓮媽媽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給兒童最好的安全感就是「孩子怕黑,而父母是光」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孩子膽小怕生,不愛說話。本來以為是孩子比較小、怕羞,所以不愛說話。以為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

漸漸的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害羞」情況並沒有好轉,上了小學還是不愛說話,連老師都反饋了這些問題。這時候家長才發現事態嚴重,其實孩子不是怕羞,只是缺乏安全感而已。

外國有一位著名的兒童行為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通過營造外部環境來模擬孩子的生活條件,以安全感的諸多要素為變量,去監測孩子們的行為變化。後來發現,在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條件下,日常生活受到了負面影響。

如何給孩子安全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爸媽們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

孩子出現這三種表現,說明缺乏安全感

第一種:經常害怕與人接觸、交流,牴觸陌生環境

我們經常說的社交恐懼症,很可能會發生在孩子身上。有的孩子不喜歡跟人相處,別的孩子都喜歡跟同齡人玩,而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卻總喜歡一個人

因為孩子不信任自己的玩伴,充滿了陌生感。還有的孩子不愛上學,並不是因為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而是覺得自己在學校會處在不安全的環境中,所以拒絕上學。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中時,孩子會格外牴觸,這都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第二種:太過於依賴父母,短暫離開都不行

有的孩子特別依賴父母,短暫分離都會大哭大鬧。這種場面,在幼兒園門口最為常見。孩子拉著爸媽的手,死活都不去幼兒園,嘴裡還喊著不想跟爸爸媽媽分開。

這也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很多家長都會為此頭疼,還以為孩子是在撒嬌不願意上幼兒園,其實孩子只是太過於依賴父母,不能接受分離

第三種:用兇狠的外表掩飾脆弱內心

有一部分孩子,看起來很兇,不願意跟別人平心靜氣地相處和交流,有時候甚至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看起來生人勿進,其實是在掩飾內心的脆弱

他們往往生活在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環境裡,父母總是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家暴,所以導致了孩子的心理變化和行為變化,這也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兩個原因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父母要了解

原因一:孩子沒有安全感,是受生活環境的影響

有些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比較封閉的環境裡,接觸的人大多是家人和同學,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變得敏感多疑,不敢和陌生人說話。如果在開放的環境中生活,孩子就會比較開朗外向。

原因二:孩子沒有安全感,是受家長的影響

很多孩子在問家長自己是哪裡來的時候,家長會說是撿來的。當孩子不乖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說找警察叔叔抓走你,這樣的言論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會更加地過分依賴父母。

還有一類家長,會著急把孩子往外推。當遇見陌生人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去叫叔叔阿姨,在還沒有認識的情況下,就開始逼迫孩子跟陌生人親近,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反感。


在孩子剛接觸某一類新鮮事物的時候,很多家長會不分孩子的喜好,直接把東西推給孩子。比如公園裡的一些建築或小動物,孩子明明很害怕,還得被迫跟他們接觸,這會產生反面效果

想讓孩子有安全感,父母別這麼做

★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出現家庭暴力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會讓孩子非常害怕。覺得父母關係不好,讓自己沒有安全感。所以,製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是十分必要的。

★父母的忽視,讓孩子有苦難言

雖然現在校園暴力很少了,但是不代表百分百杜絕。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委屈和欺負,家長不去理會的話,就讓孩子有苦難言,越來越自卑內向,更容易受欺負,這是一個惡循環。

★父母言語恐嚇,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孩子總有不聽話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家長沒有教導,反而是用言語恐嚇甚至體罰孩子,會造成反效果,讓孩子覺得很沒有安全感,甚至對家庭產生厭惡。

★父母總說家裡沒錢,讓孩子自卑

小時候孩子買玩具,長大了孩子買文具,這些都是在正常不過的消費了。很多家長怕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會把家裡沒錢掛在嘴邊。一來二去,讓孩子即使有正常需求也不敢提,孩子會更加自卑內向。

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安全感十足

營造和睦家庭環境,多多陪伴孩子。別讓孩子生活在不安的環境中,更要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陪他玩玩遊戲,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讓孩子說出不安的理由,加強溝通。想要給孩子安全感,就要時刻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進行平等有效的溝通,也是給孩子安全感的方法。

包容孩子,允許孩子的脆弱。孩子難免犯錯,家長們要細心教導,而不是責罰和懲罰。在孩子脆弱的時候,最是需要父母疼愛,家長們要抓住機會,好好安撫孩子。

別讓孩子在一個不安全的環境裡成長,家長們要給孩子創造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把最好的愛留給我們的寶寶吧!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了,很多家長都忽視了
    其實許多時候,孩子在缺乏安全感時,是會有相應的表現的,只要家長們多加注意就能夠及時的發現。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了,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是需要重視的。分析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三種表現1.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這5個表現,家長不重視,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提醒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如果孩子經常有以下幾種表現1、總是黏著媽媽有的孩子非常黏媽媽,只要是媽媽稍微離開自己的視線,他們就會著急大哭起來。這樣的寶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媽媽們一定要注意,當自己離開孩子即便是幾分鐘,都要跟寶寶說好,不要覺得沒關係就直接走開了,更不要偷偷溜走,這會給寶寶的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
  • 寶寶缺乏安全感影響心理髮育,當孩子有這4個不安表現時,要重視
    根據寶寶的表現,我告訴妹妹,寶寶愛哭鬧,主要是由缺乏安全感導致的。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寶寶是否缺乏安全感呢?如果寶寶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大多數都有以下這些表現。爸媽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寶寶的情況,如果有這四個表現,就要引起重視。1.其他家人在照顧寶寶的時候,寶寶還表現很乖,可一看見媽媽,就要媽媽抱,表現出委屈的樣子,甚至會流眼淚。
  •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他們的童年成長經歷,即從懷孕開始到6歲的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給予的是愉悅、溫暖和充滿愛的環境,那孩子就會獲得強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壓抑、痛苦和缺乏愛的環境,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的時候,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注意
    愛發脾氣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是個壞習慣,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只會一味地責怪,卻不會究其原因。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愛發脾氣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這是由於可能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受到過驚嚇,心理上產生了陰影,所以遇到事情時,就會不自覺的亂發脾氣。
  • 若孩子出現這種「特殊行為」,家長要重視,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二)每個孩子的行為方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糾正表面的行為不如了解背後的心理。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喜歡抱著枕頭或者布娃娃睡覺是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現,有可能小時候受過一次較大的情緒波動或者心理創傷。★孩子心裡缺乏安全感心理學家佛羅伊德認為,孩子成年以後表現出的種種與幼年時期遭受的創傷與傷害有很大關聯。相關研究發現,早期依戀對孩子的影響是有持續性的。
  •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
    孩子從小愛「粘著」媽媽,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關注最近朋友跟我抱怨,四歲的女兒整天黏著媽媽,走到哪,屁股後邊跟到哪。孩子為什麼總是粘著媽媽呢?這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母子連心",寶寶從出生就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對於父母表現出過度依賴,父母一不在身邊就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案例中,孩子表現出過度依賴的情況,家長如何在不傷害寶寶幼小心靈的情況下,妥善處理讓寶寶慢慢獨立呢?
  • 以下類型的孩子乖巧懂事,卻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應重視
    倘若一直如此,對孩子的將來沒好處,家長應該重視。今天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這些表現都代表缺乏安全感,一起看一下吧。——太宰治《人間失格》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也準確形容了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遭遇什麼。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感培養不重視,認為安全感是自己給的,等到孩子長大後就好了。卻從沒想過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難成長為理想的大人,只因他們一生都在為童年的不安全感埋單。說白了,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很難成功的。
  • 給孩子安全感,讓他免受傷害,這三種表現要重視
    前言:安全感是一種感覺,會讓人的內心充滿富足感,即使是面對苦難,也能讓人心生勇敢。在孩子漫長的成長中,安全感於他而言是最為重要的,因為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困難,安全感可以讓孩子們勇敢面對,並且在逆境中追逐夢想。只是很多父母嘴上說著給孩子安全感,可實際上的行為卻是傷害。
  • 小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家長可要警惕了
    所以為了讓孩子在人前以及家裡邊兒的性格表現一樣,家長最首要的就是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為了做到這一點,家長首先就要了解到看看寶寶是否有安全感,可以從以下這些事情來判斷。1、總是喜歡低頭咬手指玩:大人在心情低落的時候老喜歡咬自己的手指,小孩子也是這樣的。
  • 孩子膽小愛哭是安全感缺失?或許是父母想錯了,三種誤區要了解
    安全感是每個人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它可以安撫孩子焦慮的心情,是他們一種精神依託。缺乏安全感換言之就是對自己身邊的人或物失去了信任,他們總是處於擔心之中,精神極度緊張,考慮的事情太多,失去了孩子原本的單純。現在的寶爸寶媽們在孩子一出生時就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他們開始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34;,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的時候,孩子就是蜷縮著身子的,有很多成年人睡覺也喜歡用這個姿勢,因為這個姿勢會讓人情緒平和,不再恐懼,如果你家的孩子,從小就喜歡用這個姿勢睡覺的話,那麼家長要想想孩子是不是白天的時候受驚了,家長要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會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 孩子有這些表現,並不能說明他缺乏安全感
    還有的家長說有安全感的孩子在家長們不在家的時候也能夠獨自處理一些事情,不會整天擔心著媽媽不會回來了。但是不管怎麼樣,在家長們的心裡有安全感的孩子都是一個特別勇敢獨立,樂觀開朗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總是聽到媽媽或者爸爸在用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自己這是因為家長們都把別人的孩子看的太完美了,只看到了他們好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他們不好的一面。
  • 缺乏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隱患,家長應注意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兒童的安全感,更多的源於母親。母親的行為舉止,對孩子需求的反應能力。都是給兒童孩子安全感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那麼他將會認為自己不是可愛的、不是被愛的、找不到存在的價值、遇到困難不會迎難而上、不相信自己、做什麼事情不太積極,畏首畏尾!兒童缺乏安全感,不只存在於外在形式上表現,更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壓力。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缺失有哪些表現?在牙牙學語的孩提時期,孩子需要被關注往往就會採用大聲哭鬧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尤其是嬰幼兒時期,更需要通過哭鬧來向家長發出警報:「我餓了!」「睡覺姿勢需要換一換啦!」成長到一定年紀後,孩子依舊喜歡哭,情緒就像趕不走的烏雲,一定要家長擁抱好好勸說安慰才能抹去眼淚。所以,有些家長會問,自家的孩子喜歡哭,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嗎?
  • 孩子如果在睡前有這三個小動作,家長要制止,別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寶寶在童年時期是很需要媽媽的陪伴與呵護的,小的時候寶寶的心靈會比較脆弱,在一些事情上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但是寶寶如果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怎麼表達出來呢?寶寶的這三個睡前小動作,反映了孩子目前的心理,家長千萬不要大意
  • 孩子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問題在這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教育方式的不當。或者是父母在平時生活中沒有過多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幹涉。那麼在孩子生活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表現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從小過於寵溺,家長們不捨得孩子幹這個幹那個。對孩子有了太多的幹涉,這樣會養成孩子懶惰的心理。慢慢來形成了,只要沒有什麼就得,家長要只要什麼做不好,就讓家長來做的心理。
  • 孩子摸著媽媽的胸才能入睡,別不當回事,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有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媽媽在母乳餵養時,孩子喜歡一邊摸著媽媽的乳房一邊吃奶,慢慢就形成了習慣,所以斷奶後這種習慣還是會持續下去,不過,3歲以前的孩子有這種行為正常,因為這是對媽媽乳房的依戀和情感需求,如果超過3歲還是這樣的話,媽媽就該注意了。2.孩子缺乏安全感。
  • 孩子缺乏安全感?看看有沒有這四種表現?
    可寶寶卻不聽話,鬧著也要跟著我去。這時候,公婆都說我,去就悄悄去,別讓她知道。想到上周天,我要去海口上班,孩子哭著要媽媽,可公公硬是騙她去買糖,我也沒來得及告訴寶寶,可能接下來一周只能視頻看媽媽了。或者平時做什麼事,公婆怕寶寶哭鬧,一不會告訴寶寶,二也不會讓寶寶當面看我到離開,怕寶寶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