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大紅上小學一年級了,但平時總愛磨磨蹭蹭。
削個鉛筆要很長時間,寫字時速度很慢,作文寫好了,讓他抄寫到作文本上,從晚上7點一直催到7點半,把作文本拿過來一看,就寫了個開頭。
寫作業時,不是拿著橡皮玩就是一直換筆……
許多孩子似乎被「拖延症」纏身,無法擺脫,父母們為此也是操碎了心。事實上,孩子愛磨蹭是有原因的。
小孩神經肌肉發育不完善,多種器官並用的協調能力較弱;時間觀念淡薄,生活經驗不夠,誤以為自己能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缺乏緊迫感;
有的家長給孩子布置大量作業,孩子不能進行公開抵抗,只得用「磨蹭」發洩不滿;
有的小孩的大腦皮層發育不充分,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弱,易被外界新奇事物誘惑。
面對孩子磨蹭、做事拖拉的習慣,不能寄希望於讓他們自己糾正,更多需要父母的幫助。
否則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做事拖拉,還會導致缺乏計劃性、自控力差等。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幫助孩子從以下方面改進,減緩「磨蹭病」。
加
增加表揚,增加休息時間,增強自制力。家長要多關注孩子及時完成任務的行為,並給予表揚;
培養孩子張弛有度的節奏感,比如每學習40分鐘就休息10分鐘;可與孩子籤訂「獎勵協議」,按時完成任務就能獲得獎勵,引導孩子加強自我監督。
減
降低期望值,減少任務,減少嘮叨。家長要擺正期望的天平,主動減負,讓孩子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同時要減少嘮叨,「催」只會讓孩子反感,磨蹭的後果不妨讓他們自己體會,這樣的教訓更深刻。
乘
乘機培養時間觀念。任務一多,孩子可能都想嘗試一下,結果哪個都幹不好。
家長可引導孩子列任務清單,然後按照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排序,一起商量每項任務完成的大致時間,每完成一項,就用彩筆打對勾。
家長也可以對孩子進行單項限時訓練,先松後緊、先易後難,逐漸加壓。
除
除掉分心物。有的孩子邊看電視邊做作業,有的做一會兒作業就到處找零食吃。
建議家長最好優化孩子的學習環境,有條件下給孩子配備書房,當他們做作業時不要去打擾,不要製造噪音,不大聲喧譁,不看電視,不爭吵等。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孩子成長、多動問題、語言問題、注意力等相關方面的問題想要諮詢,歡迎關注: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下方留言或評論,會儘快幫您做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