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小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很磨蹭,早晨起床如果大人不去反覆催促,他們可能穿衣服能花一個多小時,到了吃早飯的時候又是慢慢騰騰地,別人都吃完了他還在那裡邊玩邊吃。一早上這樣磨蹭下來,又得趕著時間去學校,不然又得遲到。幼兒期是孩子動作發展的關健時期,做事磨蹭、動作遲緩得孩子往往在肢體動作的控制能力上發展緩慢,有不靈活、不協調的表現,且生活自理能力差。
孩子如果從小就習慣了磨蹭,不僅辦事效率低下,而且還會影響今後的身心發展。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壞習慣會導致孩子在日常事務上沒有效率,而且會影響孩子在學習、工作等方面的表現。而這種拖延一旦形成習慣,再糾正起來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作為大人的我們都明白時間的寶貴,而且想想自己以前浪費時間的行為沒有不感到後悔的。做事磨蹭會浪費大量寶貴的時間,所以從小就杜絕孩子磨蹭的習慣,培養其對時間的緊迫感,提高做事效率,對其日後的發展非常有利。
當然,家長也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快,孩子動作慢是相對而言的,有時家長口中的孩子做事情慢是拿熟練的大人對比的,期望孩子像大人一樣當然是不現實的。其實,只要孩子能夠比自己之前的表現有所進步,只要能夠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有上進心,就是值得鼓勵的。
家長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入手,來糾正孩子愛磨蹭的習慣:
1.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孩子做事磨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時間意味著什麼。因此,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對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值,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歷史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讓孩子明白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的道理。還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磨蹭的害處,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都不喜歡孩子的磨蹭行為,希望孩子做事有效率。
2.幫孩子認識時間的概念。小孩子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難以理解時間的概念。家長可藉助自然現象(如日出日落),時間單位(如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現在),以及鐘錶的滴答聲等,來讓孩子感知時間的存在,並意識到時間是一去不復返性的。另外,家長也可以藉助孩子的成長及通過比較不同階段人的外貌特徵,讓孩子體會時間的流逝在人身上留下的烙印。
3.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後,他才能夠自發地變快。比如孩子早晨起床時磨蹭,家長可以不必反覆催促,只需告知孩子快點起床洗漱吃飯,不然上學就遲到了,如果孩子還是快不起來,就只好讓他體驗一下上學遲到的後果了;讓孩子挨幾次批評後,就會自覺加快速度。
4.給孩子變快的動力。有的家庭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得多一些,玩得少一些,所以在孩子完成學習任務之後,經常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任務,比如畫畫、練琴等。於是孩子就打起了小心思:我做得越快任務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得慢一點。所以家長要把孩子節約出來的時間還給孩子,在孩子較快完成了任務之後,就要給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權利,這樣孩子才有動力做地快一點。
5.為孩子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為孩子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使孩子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在與孩子做遊戲時,不妨增加按規定時間完成任務的遊戲內容,讓孩子在玩中學會合理分配時間,這有利於養成孩子在規定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