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愛磨蹭?「比馬龍效應」,幫助孩子變成「時間掌控者」

2021-01-07 關山老師育兒

叮鈴鈴……

「下課了,同學們把作業交上來吧!」

蘭蘭的作業又沒寫完,一邊抽泣一邊趕作業,蘭蘭的作業已經三天沒有按時交了。可楊老師還是不忍心批評她,蘭蘭這個孩子太認真了,她對待自己的作業一直都是那麼嚴格,大部分作業都用鋼筆來寫,唯獨作文和數學演算用鉛筆寫;她的速度為什麼那麼慢,我細細觀察了蘭蘭的寫作業情況,她對待所有的作業都用鋼筆一筆一划耐心的去寫,用鉛筆寫的作文總是要求的更高,有哪一點寫的不好她就會擦去重新再寫,有時候一個字要寫好幾遍。有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寫完兩行了,她還沒有寫完那個反覆修改的字,這樣就比別人慢了很多。除了寫作業慢,蘭蘭還老是上課跑神,楊老師和蘭蘭談過好多次,她每次也都很急:「馬上就好」。可總也沒有好,再一催就掉眼淚,邊哭邊說:「我馬上就好。」

像蘭蘭這樣「我馬上就好」的孩子,在校園中普遍存在。孩子本質上都希望作業能夠寫好,能夠按時完成,可是因為時間有限,再加上有時候學習上走神,學習任務常常完不成。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像蘭蘭一樣的問題,那麼讓孩子形成拖拉、磨蹭這種不良習慣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孩子愛磨蹭的原因

1. 注意力缺少穩定性

注意的穩定性是什麼?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集中指向一定事物所能持續的時間。注意的穩定性也被稱為注意的持久性。如果注意能長時間集中於一定的對象而沒有鬆弛或分散的現象,表明注意有很好的穩定性。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周圍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了自己的初衷。在上課時,窗邊突然有個小鳥飛來,孩子就會滿懷好奇的去觀察小鳥,完全忘了自己在聽課,注意力全部都在小鳥身上;在吃飯時,一旦開著電視機,孩子就只能看得到電視,完全忘記了吃飯,注意力全部被電視機吸引去,孩子能看到的只有吸引他注意力的事物,於是就出現了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出現邊幹邊玩、磨蹭、拖拉的現象。

2.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孩子明顯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管是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事情都會比別人稍微慢一些,有的時候可能在外界緊張環境的刺激下,他們意識到了事情的緊迫感,動作會稍微快一些。

3. 不良學習習慣(貪玩)

貪玩是小孩子的共性,因為貪玩,總是習慣將自己的事情拖到最後去做,先玩後做,學習任務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孩子寫作業時一般都會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就像蘭蘭一樣,她對於作業上寫出來的字的要求精益求精,這固然好,可每個字都要求精益求精,不行就擦去重新再來,這種心理有點接近強迫症的表現。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的正確的引導孩子對自己要求嚴格固然重要,但是這種嚴格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積極的引導孩子去改善自己的這種不良習慣。

4. 缺少時間觀念

孩子做事情愛磨蹭,是因為他們不像成年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沒有系統的時間觀念,對於時間這個觀念比較模糊,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注意力只放在除了這個任務之外的其他事情上,專注於其他件事,不能夠正確的認識時間和自己的任務,不能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還不太清楚把一件事情儘快做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出現。在一個時間裡,給孩子規定了一個任務,孩子就會因為這個任務而忽略所規定的時間,以至於任務不能夠按時完成和上交。

5. 未形成獨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在還沒有具備獨立判斷、獨立辨別的能力的時候都是父母為孩子做決定,在孩子具備可以獨立做事的時候,慢慢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可以在孩子初期開始接觸外界和學習的時候,利用「比馬龍效應」來慢慢給孩子滲透獨立的觀念,讓孩子進步一點,再進步一點,引導孩子向著獨立的方向發展,為孩子以後獨立自主打下基礎。

二、磨蹭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 學習進度不能及時跟上,不良學習習慣的開始

一個人對時間的認識決定了你看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決定了你的生活。

孩子對待日常學習的磨蹭容易導致孩子對待學習態度不夠重視,日常學習進度不能夠及時跟上集體的步伐。拖拉、磨蹭是造成孩子不良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習習慣將是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一個因素。

2. 對新鮮事物缺乏興趣

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做事拖拉的孩子,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任務,他們會少一些好奇心和對自己要完成的事情的興趣,總表現的拖拉的孩子,其實內心是無助的,情緒是不愉快的,長期下來會導致對所有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都不關注和不感興趣。

3. 影響親子關係

有的媽媽說,為了讓孩子寫作業,每天都要打他一頓才能寫完,雖然她知道這種方法不好,可是如果不這樣,孩子根本寫不完作業。試想,孩子每天都被催促著去做這件事,可能給他們帶來的更多的是對於拖拉做的事更厭惡。明明可以很高興完成的事情因為拖拉的原因,總是被父母催著,孩子內心可能會對要去完成的這件事情產生牴觸心理。牴觸媽媽的催促,當然可能這種催促也會伴隨著反抗。這種牴觸和反抗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孩子主動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會減少。

磨蹭會對孩子產生這麼大影響,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比馬龍效應」。

三、什麼是「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者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要求。

在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合理的利用「比馬龍效應」來積極的引導孩子去完成一件事情。利用「比馬龍效應」期望的心理,給孩子一定的心理暗示,讓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事情,給孩子的進步給予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心理暗示,暗示自己可以做好這件事情,會大大增加孩子做事情的興趣和信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長怎樣利用「比馬龍效應」,讓孩子做回自己「時間的掌控者」

1. 對孩子抱以合理的期望,避免對孩子造成過大壓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但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強行施加給孩子,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壓力。比如家長們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總喜歡用自家孩子的不足之處跟「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最終只會讓孩子壓力越來越大,變得越來越叛逆。我們希望家長學會的「比馬龍效應」是對孩子抱以合理期望,充分發揮孩子的特長,這樣的期望才是孩子所需要的。

2. 提高孩子自控力,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外界環境對孩子的誘惑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孩子對於外界因素要能夠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父母要試著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孩子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那麼自控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同時,家長可以利用「比馬龍效應」對孩子有一個期望,讓孩子少一些「一會兒」「快好了」這樣模糊性的詞彙,用「5分鐘」「10分鐘」這種時間性詞彙,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具體的理解;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多用一些時間性詞彙來訓練他們,同時在他們玩的過程中,也給予適當的鼓勵,加深孩子對時間觀念的認識,讓孩子在玩和學習中建立自己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學會計劃自己的時間,不再擔心自己總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任務。從而改善和提高孩子的現狀和時間觀念。

3. 注意放管結合、鬆弛有度

放管結合,鬆弛有度才是最好的狀態。有些孩子深受爺爺奶奶的寵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太子的日子幾乎是天天上演著,吃飯太慢,又害怕孩子餓著,爺爺奶奶擔心過度又去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成了一句空話。因為過度的寵愛,孩子在同齡人中的表現總是更拖拉、磨蹭一點,作為家長應該每天給孩子一些鍛鍊,讓孩子自己去接受這些應有的鍛鍊,每天給孩子多一些鍛鍊和鼓勵。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對於孩子來說,時間是他們人生必修的一門課程,讓孩子朝著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和改善,可能會收效更好。

家長和老師在孩子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可以利用「比馬龍效應」去期望孩子能夠做的好一點、再好一點……以此來鼓勵孩子形成一種心理暗示和心理期望,更好的發揮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能夠更好更高效的把握時間和理解時間觀念,讓孩子意識到時間把握在自己手裡,從而形成一種正確的時間觀念,不被磨蹭拖拉所左右,讓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更出彩,更優秀!

孩子愛磨蹭,只是家長沒有找到合適的引導方法,學會「比龍馬效應」,讓孩子做回自己「時間的掌控者」。

相關焦點

  • 一點心理學:家庭關係中的「比馬龍效應」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有用的心理學名詞:比馬龍效應((畢馬龍效應,皮格馬麗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人際期望效應,也稱為教師期望原理)。當一個期待設定了,人就會朝向那個期待去做事。如許多人認為神會罰人,所以信奉神,對神的話也會努力去實踐,而造成宗教狂。進一步而言,人會期待別人對我們好印象,就會認真的表現良好行為;若期待別人會討厭我們,就會隨便表現。
  • 做事磨蹭拖拉,教會孩子「吃青蛙法則」,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其實想要改變孩子的磨蹭作風,家長可以通過「吃青蛙法則」來幫助孩子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徹底改變磨蹭的現象。王女士在當媽之前,總是不理解為什麼哥哥在管教兒子的時候大發雷霆,對孩子一點耐心也沒有。她時常勸哥哥教育孩子要溫柔一些,沒想到哥哥卻笑話她什麼也不懂,以後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 孩子做事愛磨蹭,催他不管用,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讓孩子告別磨蹭
    特別是一些媽媽們,對於孩子的磨蹭行為感到非常不解,因為很多媽媽都感到非常奇怪,明明家人做事從來都不磨蹭,但為什麼孩子卻非常喜歡磨蹭呢? 其實小孩出現磨蹭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並不能一概而論,甚至有的小孩出現磨蹭的原因,和做父母的脫不了干係。 育兒專家左飛建議家長,想要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首先要找到孩子出現磨蹭的真正原因。 所以家長不妨可以思考一下,孩子出現磨蹭的時間和行為,是否有外部因素的影響?
  • 「孩子愛磨蹭=做事效率低」,這種說法太片面,小心被打臉
    每當父母聚在一起吐槽孩子時,必然會有愛磨蹭這個問題,不管孩子平時再怎麼可愛,只要做事拖拖拉拉,就總會引得父母一股子無名火,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快一點,再快一點,生怕抓不住時間,浪費了孩子的大好青春,於是乎,起床要快一點,洗刷要快一點,吃飯要快一點,寫功課要快一點,可是這無數個快一點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負擔,有時還會變成折磨,有的時候孩子磨蹭一點,反而是件好事!
  • 孩子做事愛磨蹭,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糾正?
    一早上這樣磨蹭下來,又得趕著時間去學校,不然又得遲到。幼兒期是孩子動作發展的關健時期,做事磨蹭、動作遲緩得孩子往往在肢體動作的控制能力上發展緩慢,有不靈活、不協調的表現,且生活自理能力差。 孩子如果從小就習慣了磨蹭,不僅辦事效率低下,而且還會影響今後的身心發展。
  • 怎麼改變做事磨蹭的孩子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事情孩子沒法完成,那麼父母會幫孩子做很多,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但父母並沒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就這樣,父母越俎代庖,做了某些年齡段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替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就越容易在那磨磨蹭蹭。父母幫助孩子做太多,孩子自己就喪失了做事的機會,對於有些事情來說,需要鍛鍊孩子才能學會,但因為被父母包辦,所以喪失了獨立做事的機會。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好煩惱!怎樣教他理解時間、遵守時間?
    都半個小時了,刷個牙怎麼這麼慢,你再磨蹭一晚上就要過去了……啥叫磨蹭?十分鐘是多久?快點是多快?什麼是時間?寶寶真的迷茫又委屈:為什么爸媽總是生氣說我磨蹭!爸媽也發愁,時間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怎麼和寶寶講呢?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怎樣能讓孩子理解時間,遵守和掌控時間呢?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聰明父母不打不罵,3招讓孩子做事效率翻倍
    面對孩子的拖拉,做父母的都經歷過從 溫柔的提醒、到咆哮式的催促,最後還有可能延伸到帶有武力式的「火山爆發」。孩子拖拉的壞毛病真的是讓父母頭痛不已,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著同樣的苦惱。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做事拖拉、磨蹭的現象呢?如何讓孩子去追趕時間,而不是讓時間推著走呢?
  • 比馬龍效應與望子成才
    在諮詢室裡,常常會聽到來訪者這樣講自己的父母:我考了年級第一,媽媽說:你這比省重點中學的孩子差遠了......我有一次考試失誤名次墊後,爸爸說:你沒用心!媽媽沒有說,但是眼神黯淡......他們的父母卻告訴我,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拖拖拉拉,厭學,中考高考失利一蹶不振,退學了......父母們很著急,問我:劉老師,您說說看,我們大人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讓孩子操心,一心讓他好好讀書一心讓他成才,怎麼越是上心越是糟糕呢?
  • 孩子拖拉、磨蹭,沒時間概念怎麼辦?試試這5招幫助孩子成長!
    不得不說,寶寶磨蹭拖拉,有時真的讓人非常著急,特別是他慢慢悠悠,和你緊緊張張的畫面,形成了強烈對比的時候。 但話回來,難道孩子天生就愛磨蹭不成?其實,孩子磨蹭是有跡可循的,不管是什麼事情,總能找到一定的規律,孩子磨蹭自然也能找到原因。
  • 孩子做事愛磨蹭?別再嫌棄孩子慢了,聰明的父母不做愚蠢的騎象人
    比如說,父母們覺得孩子做事懈怠,喜歡拖拉磨蹭。當父母發現自己手裡的地圖沒有發揮作用,眼下「大象」一心只想要玩樂時,父母們便會對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磨蹭懈怠極為反感和無奈。顯然想要當個讓大象乖乖聽話的「騎象人」並不容易。為什麼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愛磨蹭」的特質?1.
  • 被貼上「磨蹭、拖拉」標籤後,這樣的孩子還能逆襲嗎?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老師黃利指出,「被動廢」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掌控權,他覺得所有的事情都不受自己控制,沒有安全感,喪失了做事的積極性。一旦孩子對每件事都有時間觀念,那麼時間觀念就會促使孩子快速完成一件事,並最終幫助孩子改掉磨蹭的習慣。
  • 孩子做事拖延愛磨蹭?比催促更加管用的4個方法,父母要知道
    結果,孩子很快就改變了拖延寫作業的習慣。孩子做事拖延愛磨蹭,除了催孩子,家長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做。一、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拖延磨蹭?1、習慣沒有成形對於那些只有幾歲,習慣還沒有形成的孩子來說,家長沒有監督到位,他們便很容易鬆懈,變得拖延愛磨蹭。
  • 孩子性子慢做事愛磨蹭怎麼辦?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習慣培養>正文孩子性子慢做事愛磨蹭怎麼辦?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練習時間以一星期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來,家長就更生氣,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揚。
  •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家長怎麼辦?這3個建議,比催100遍還管用
    結合生活中周圍寶媽們的傾訴以及自己的「實戰經驗」,我認為,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1、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說話特別愛嘮叨,有時為了顯示事情的重要,一定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要知道一件事情,如果說得多了,反而在孩子心中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 孩子做事拖沓磨蹭,如何來根治?提高孩子的做事效能勢在必行
    如果是,把一件事情分成幾個部分,先讓孩子去做最容易上手的事情,當孩子建立起來做事的自信的時候,在慢慢的提高做事的難度,孩子才不會排斥,做事的效率才會提高。第四,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孩子從出生以後的話,他是沒有時間的觀念的,是需要我們父母給孩子在生活的點滴當中不斷去灌輸時間這個概念的。
  • 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
    本期溧陽家校共育主題是: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上)。本期講師:呂敏,貴州師範大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溧陽市溧陽市燕湖小學數學教師兼心理老師,2019年獲得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證書,汪小西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
  • 讓自己更優秀的心理知識——比馬龍效應,一定要收藏
    圖片來自網絡那麼「比馬龍效應」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有些人可能它覺得聽上去很陌生,如果看到它的另一個名字——皮格馬利翁效應,會不會比較熟悉呢?相信有不少人已經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了,那讓我們一起來識破它的真面目吧。「比馬龍效益」在心理學上也稱「皮格馬利翁」或「教師期望遠原理」,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效果的現象;簡單一點說,就是人們會在不自覺地受到自己或別人的影響,會無意識的接收自己的內心或別人的想法從而使自己做出相應的改變相迎合。
  • 全智嘉丨孩子做事情總愛磨蹭拖拉?請家長務必做好「加減乘除」
    孩子做事情總愛磨蹭拖拉?削個鉛筆要很長時間,寫字時速度很慢,作文寫好了,讓他抄寫到作文本上,從晚上7點一直催到7點半,把作文本拿過來一看,就寫了個開頭。寫作業時,不是拿著橡皮玩就是一直換筆……許多孩子似乎被「拖延症」纏身,無法擺脫,父母們為此也是操碎了心。事實上,孩子愛磨蹭是有原因的。
  • 孩子做事總愛磨蹭,如何培養娃的時間觀念?家長要先找準3大原因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生活中家庭裡有小孩的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會出現做事總愛磨蹭,缺少時間觀念的現象。要麼就是早上去上學的時候從起床催到校門口,要麼就是晚上做作業的時候一直拖拖拉拉,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硬是越拖越久,而這些就是孩子缺少時間觀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