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拖拉的孩子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的家長

2020-08-30 功夫媽咪幫

01

前幾天有一位媽媽找到了我,還沒打完招呼她就開始抱怨兒子的種種「惡行」。

孩子已經讀五年級了,個子都比媽媽還要高了,但是「他總是丟三落四,什麼都要我操心」。

做什麼事情都要催,「起床要人催、吃飯要人催、出門要人催、寫個作業要人盯著,可沒寫三分鐘就嚷嚷著要上廁所……」

媽媽越催,孩子越拖拉,似乎成了一個「死循環」。

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是孩子的問題,他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但母子倆的相處方式讓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儘管孩子的身高已經高過她了,但在媽媽的眼裡他仍然是一個「寶寶」,她恨不得用自己的羽翼牢牢覆蓋了孩子的一切,從早上起來穿什麼衣服,到回家作業如何安排,她事無巨細,一一操心。

這樣被細心保護起來的孩子,怎麼會有獨立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呢?

孩子做事越來越拖拉,沒有自主性,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家長問題。

02

「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這是奧地利心理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兒童人格教育》中一句很經典的話。

一個什麼事情都愛管的家長,給孩子提供了養成拖拉習慣的「土壤」。

  • 「我不管了,反正有人幫我」

我們總是在不自覺中,代替孩子做很多的事情。

孩子早上不能按時起床,動作慢,就忍不住替孩子穿衣洗臉;

老師布置了手工作業,家長親自上陣,孩子只是輔助甚至旁觀;

出門趕時間,孩子在笨拙地繫鞋帶,趕緊替孩子系好……

為了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我們總是一邊嘮叨孩子,又一邊收拾「爛攤子」。

我們可以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但代替不了他成長。一次又一次幫忙,就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地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

孩子都沒有機會自己穿衣服、繫鞋帶,他怎麼會知道如何做才又快又好;

孩子只是看著你做手工,卻沒有機會親自動手,他又怎麼能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家長的一次次包辦,剝奪了孩子探索機會的同時,孩子也難免會有依賴思想,他的心裡自然而然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反正我做不做,做得慢一點也沒關係,總會有人幫我做的」。

  • 「我不快,就不快」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讓父母幫忙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發展成熟,當他覺得父母控制太多,自己沒有了自由時,他就會通過拖拉、磨蹭等方式來爭取自由的空間。

你有沒有發現,有一些孩子在學校或者是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並沒有拖拉磨蹭,但只要父母在身邊,他們就會開始放慢速度。

孩子的這種行為,在心理上被稱為被動攻擊,即「表面上遵守制度,實際上消極抵抗」。

以下的這些行為就是典型的被動攻擊:

● 避免任務和責任

● 父母的要求越多,完成的結果越差

● 錯過截止日期

● 漏掉重要信息

● 拖延(吃飯慢、上學遲到、做事磨蹭)

● 在沒有病理特徵的情況下,頻繁要求請病假

長期使用被動攻擊的孩子,一方面會逐漸養成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另一方面,由於情緒沒能夠得到正確的表達,心聲沒有被人接納,消極心理不斷積累很容易讓孩子陷入抑鬱當中,甚至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

我們總覺得孩子拖拉打亂了我們的節奏,但卻不曾意識到,我們的催促同樣也打亂了孩子的節奏,而這帶來的後果也是我們不曾想到的。

蒙特梭利就曾說過:

當成人看到兒童的動作節奏緩慢時,會忍不住插手,用自己的行動代替兒童。

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兒童的心理需求,反而剝奪了他們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權利和機會,甚至還會阻礙兒童的自由行動,這本身也成為兒童自然成長發展中最大的障礙。

03

一個拖拉的孩子背後,有著「愛管事兒」的父母,而「愛管事兒」的父母背後,都隱藏著可怕的控制欲。

一位媽媽和我描述了孩子寫作業的場景:

「沒寫一會作業,就開始用筆敲敲牆,玩玩門,在椅子上東搖西晃,思考人生,當然還少不了最經典的動作:上廁所。」

一看到孩子慢慢吞吞的樣子,她就忍不住要發火。

然後,我又請她描述了一下她每天工作的日常:

「到了公司,先打開電腦,倒杯水,然後回到座位上,打開word,發會兒呆。你知道思路很難找的,我就敲了幾個關鍵詞,還是沒思路。上網溜達一圈兒,刷會兒手機……」

看到了嗎?孩子每天寫作的歷程,不過是我們工作日常的復現。可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自己拖拉,一看到孩子磨蹭就忍不住發火呢?因為你覺得失控了。

曾有研究表明,人們會通過提出要求或設立目標,並讓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實現這些要求或目標,來獲得一種對生活及周遭環境的控制感。

顯然,在我們身邊最好控制的對象就是孩子,可是在我們試圖控制孩子的過程中,他用拖拉、磨蹭來反抗,讓我們產生了失控感,從而會陷入「失控——操縱——更加失控」的「死循環」當中,孩子跟我們的距離也只會越來越遠。

所以表面上我們是因為孩子拖拉而生氣,實質卻是我們因為自己對生活的失控而生氣,孩子不過是個無辜的「出氣筒」罷了。

04

要解決孩子拖拉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解決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

(1)避免自我為中心,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魯克森曾說過:「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為孩子的方方面面操心、用力,把孩子每天、每年、每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都規劃得清清楚楚,讓孩子按部就班地完成。試問這樣的培養方式怎麼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家長避免以自我為中心,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是幫助孩子擺脫「拖拉」的第一步。

就拿「寫作業」的問題來說,這是孩子作為一個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在孩子完成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協助,但完成的責任應該交給孩子自己承擔。

每天有多少作業需要完成,先完成哪一科目的作業,是否需要父母協助等,這些都可以交由孩子自行安排,家長則只做簡單的提醒工作。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難免疏漏、犯錯,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沉住氣,不要批評、指責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這件事該他自己負責,所以後果也應該由他自己承擔。

(2)改變說話的方式

我們必須清楚一個事實,越是被父母催促,孩子的反抗心理愈發高亢。所以當我們要催促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改變說話的方式。

  • 將「趕快」變成「我希望」

比如:趕快,我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

變成:我希望我們能在半個小時後到下一個地方,我們車程有15分鐘,所以現在差不多要去停車場了。

  • 給孩子提供選擇

比如:如果我們10分鐘內就能出門,我們看電影就不會遲到。如果不能,要麼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麼只能明天再看了。

  • 間接提醒,讓孩子自己去想拖拉的後果

比如:如果今天你10點還沒有到培訓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讓孩子主動思考遲到的後果。

當我們不再催促,不再把孩子的拖拉當成問題,自己狂躁和焦慮的情緒就會減少。

沒有了父母負面情緒的影響,孩子也更容易冷靜,更容易專注於解決自己的問題,從而讓自己的行動更有效率。

(3)父母做孩子的榜樣,攜手克服「拖拉」

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想要讓「複印件」不拖拉,那麼「原件」就要先做到自律,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在這方面,最讓我佩服的就是演員海清

海清有一個13歲大的兒子「蛋妞」,幾乎從小就沒有讓她擔心過。

當家長們在為孩子寫作業太磨蹭而發火時,海清卻「慫恿」在寫作業的兒子出去玩。

海清:兒子,我陪你出去踢會兒球?

兒子:寫完作業。

海清:踢完球再寫?

兒子:寫不完。

海清:寫不完明天寫。

兒子:明天還有明天的。

兒子之所以這麼優秀,並不是海清嘮叨得多,而是用行動影響著兒子。

「我帶兒子上遊泳課,所有的爸媽都在岸邊喊加油,就我手裡拿著劇本,一邊看一邊打著電話,一會兒我兒子跑過來,說媽媽我不想遊了,我說你再遊會兒,等媽媽把這段看完。」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帶兒子上興趣班,海清用一切時間的間隙琢磨劇本。

一個寫作業,一個工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是這樣產生的。

父母要保持一份自我覺察,在你抱怨孩子拖拉之前,應當先審視自己有沒有給孩子不良的示範。

想要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麼父母首先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功夫媽咪說: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當你覺得孩子某方面不夠好時,責備孩子之前,不要忘了先自我審視,自己的身上是否也有和孩子一樣的問題。

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你要相信,當你一點點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慢慢成長為好父母時,孩子也在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總愛拖拉,聰明家長這麼做
    孩子做事總愛拖拉,聰明家長這麼做&34;&34;&34;&34;&34;&34;我家大寶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叫他做一件事情甚至比登天還難。不知道其他孩子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孩子愛拖拉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總要人在後面叨嘮他,時間一長,孩子也很不耐煩,家長也很糟心。
  • 孩子拖拉磨蹭,爸爸媽媽總想發火,怎麼辦?
    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孩子拖拉磨蹭的背後,肯定有一個不停催促、或者變著法子來要求孩子的父母,但是孩子的拖拉行為卻越來越嚴重,每天都在惡性循環,幾乎讓那麼,孩子對自己拖拉而產生的影響就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 全智嘉丨孩子做事情總愛磨蹭拖拉?請家長務必做好「加減乘除」
    孩子做事情總愛磨蹭拖拉?請家長務必做好「加減乘除」6歲的大紅上小學一年級了,但平時總愛磨磨蹭蹭。寫作業時,不是拿著橡皮玩就是一直換筆……許多孩子似乎被「拖延症」纏身,無法擺脫,父母們為此也是操碎了心。事實上,孩子愛磨蹭是有原因的。
  •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家長怎麼辦?這3個建議,比催100遍還管用
    我們只要在網上隨便一搜「孩子磨蹭」,就會出現500多萬個結果;再搜「孩子拖延」,竟有700多萬個結果……由此可見,孩子磨蹭拖拉是大部分家長需要面對的共性問題。結合生活中周圍寶媽們的傾訴以及自己的「實戰經驗」,我認為,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1、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說話特別愛嘮叨,有時為了顯示事情的重要,一定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要知道一件事情,如果說得多了,反而在孩子心中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 孩子拖拉、磨蹭,沒時間概念怎麼辦?試試這5招幫助孩子成長!
    不得不說,寶寶磨蹭拖拉,有時真的讓人非常著急,特別是他慢慢悠悠,和你緊緊張張的畫面,形成了強烈對比的時候。 但話回來,難道孩子天生就愛磨蹭不成?其實,孩子磨蹭是有跡可循的,不管是什麼事情,總能找到一定的規律,孩子磨蹭自然也能找到原因。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孩子拖拉磨蹭背後的真相,你了解多少?
    孩子拖拉愛磨蹭,還真不是個例。之前還有新聞曝出:一位33歲的媽媽因孩子寫作業太磨蹭,被氣出了腦梗。心理學研究表明:年紀小的孩子很少故意磨蹭,他們巴不得多做一些父母喜歡的事情來討大人歡心,這是幼兒的本能。既然如此,孩子到底為什麼這麼愛磨蹭呢?今天起點君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孩子磨蹭那些事兒。孩子為什麼會拖拉?
  • 孩子作業拖拉怎麼辦?
    今天有個媽媽問我,孩子作業拖拉怎麼辦?從小爺爺奶奶帶大的,父母放養式,現在上一年級了,寫作業不是摸摸這就是摸摸那,坐不住,媽媽說了,心情好了就聽一下,心情不好就不理,也不聽。我們來說說,孩子作業拖拉到底是什麼情況。凡事有果必有因,做作業拖拉有3種情況:畏難式拖拉,關注式拖拉、完美式拖拉。
  • 優秀孩子的背後,藏著一個懶惰家長
    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有這樣的困擾基本上都是孩子也已經長大,快有孫子的年紀,還在家啃老。論智商,海歸碩士也不是低能人群。論能力,碩士在當前社會絕不至於「無活可幹」。不拖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另一半幫忙。髒衣服不亂丟、小物件擺整齊、垃圾隨時打掃……如果家長能夠做到自力更生,整潔有序。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聰明父母不打不罵,3招讓孩子做事效率翻倍
    其實,孩子拖拉、磨蹭只是一種表象,這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我們探究。02、孩子拖拉、磨蹭為哪般?面對孩子的拖拉、磨蹭,家長經常會採用呵斥、責罵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當時可能會立竿見影,但是事後孩子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是因為家長沒有從根源上找到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 孩子做事拖拉,沒熱情?點燃孩子內心「火花」,家長該如何做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拖拉指的是孩子磨蹭、拖延,不能及時完成相應的任務。孩子做事拖拉是困惑很多家長的一個問題。先來明確兩個觀點:1、孩子生來就是完美的,具有一切的可能性。
  • 孩子拖拉寫不完作業,別點燈熬油,家長先反思這點
    這是很多家長都說過的一句話。孩子完成作業,總像是在完成任務,每天背著書包回家,不管作業是多還是少,天天都得拖到十一點。不管孩子成績好還是壞,總會有學習累了不想寫作業的時候,這實在是太多家長苦惱的問題了。家長們希望看到孩子快點完成作業,一方面是因為想讓孩子多學習,多做題;另一方面,看到孩子學習了一整天,家長也希望孩子早點完成作業,早點睡覺。對於那些半夜還在點燈熬油學習的孩子來說,拖拉,不想寫作業,其實並不是他們的問題。
  • 孩子寫作業拖拉背後的真正原因,可能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說到孩子寫作業拖拉這事,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切身體會。昨天寫了一篇《孩子是面生活的照妖鏡》,就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還有不少特別可愛的朋友向我分享自己的「戰」娃經驗,真可謂是帶娃路上百家爭鳴。今天,我想繼續這個話題,把孩子寫作業拖拉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說一說。
  • 孩子養成懶散拖延的壞習慣,家長該怎麼辦?
    成長,需要克制人性中的好逸惡勞,一個孩子,即使再聰明再有天賦,因為懶惰,也很難會有好的未來。孩子的懶散,是最讓家長頭疼的教育之一,但又無可奈何。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跟父母做錯這3點息息相關。一、過度幹預孩子,使他們產生了依賴。不過孩子多大了,在父母的眼中依舊是孩子。但孩子終將要成長,不能總以孩子的標準來對待他們。對待孩子,不管多大了,都像小時候一樣一如既往的關心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事無巨細,無不幹預,還總喜歡幫孩子做決定。
  • 孩子做作業磨蹭拖拉,家長除了催促+怒吼,還能做些什麼?
    孩子做作業磨蹭拖拉,家長通常的做法就是提醒,催促,發怒三部曲:先是提醒,這時候家長的語速適中,情緒正常;發現孩子推了不動,就開始反覆催促,這時候嗓門加大,語速加快,心情開始煩躁;見孩子還是在那兒磨呀磨,尤其是孩子顯露出不滿或反感,家長的嗓門就更大了,升級為衝孩子怒吼。這樣的過程在無數家庭中無數次循環上演,但孩子的拖拉問題始終無法得到解決,反倒是親子關係越來越僵,孩子越大越逆反。
  • 孩子寫作業拖拉,家長這樣做,立竿見影
    孩子做事拖拉、愛磨蹭,其實不一定是他有意而為的,主要還是因為孩子還不能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對時間沒有特別明確的感受。這不能怪孩子,由於生理條件的原因,他們在對時間的感知上跟我們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而孩子則是對整個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充滿了好奇,需要關注和記憶的事情非常多,讓他們「覺得」時間「變長」了,所以他們從來不會著急,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相比時間管理,更讓家長抓狂的是:即使學校作業布置得少,孩子照樣也會拖拉到十點、十一點才寫完!下面的幾個場景給大家支一招:這個方法簡單易行,立竿見影!
  • 每一個「逆商」低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極度「焦慮」的家長
    我對孩子這般脆弱的"抗壓"能力表示詫異,用一個更規範的詞來說,便是"逆商"低。但是像小熊這樣不能輕易受挫折的情況並不少見。前段時間便有高考考生因為數學考試太難而奔潰想棄考,還有在此之前,一名17歲的男孩因為受到了家長的批評而選擇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自殺。
  • 孩子做事拖拉總磨蹭?學會這三招比你催10000遍都管用
    也因為兒子Jasper走路慢磨磨蹭蹭而大發雷霆,但事後媽媽應採兒卻發博堅定地聲援兒子:圖片來源:微博所以,孩子做事拖拉愛磨蹭可是,孩子磨蹭真的是故意拖拉,為了和家長唱反調麼?起點菌認為這倒未必。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來看待自然是不合適的。今天菌菌想和大家理智中立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深究一下孩子磨蹭的原因。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行為規範。
  • 孩子寫作業拖拉?教你一個辦法,輕鬆解決問題
    孩子寫作業拖拉,該怎麼辦?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煩惱,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不專心,正確率還低,真真是讓人頭大。如果有單獨的書房供孩子寫作業最好,沒有的話,就儘量讓孩子寫作業房間沒有玩具。首先,家長要把孩子的作業確認一遍,搞清楚一共有幾項。
  • 讓孩子從磨唧的磨人小妖精,到雷厲風行不拖拉,用這幾招就對啦
    點開這篇文章的你,家裡一定有一個磨蹭小鬼,經常慢吞吞的,好脾氣都被他磨光了,分分鐘想爆炸,有了這個小傢伙,感覺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孩子這麼拖拉是什麼原因呢?,吃飯磨蹭時,怕飯涼了,就親自去端碗拿勺子餵孩子吃,收拾東西慢吞吞時,急吼吼就衝去幫孩子拾掇好了,甚至有家長看孩子寫作業熬夜了,直接去幫孩子寫作業。
  • 【婦聯講堂】第十六講:如何讓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雖然幼兒期的拖拉磨蹭有他的客觀原因,但如果上幼兒園甚至小學以後還是改不了拖拉磨蹭的習慣,這就與大人的教養方式有關係了。在家庭的保護屏障之下,孩子失去了許多親自嘗試和鍛鍊的機會,沒有足夠的成功經驗,導致孩子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的建立缺乏足夠的條件,做事缺乏積極性。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開始有自己內心的想法。家長依然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安排孩子做這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