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做事各種拖拉,特別是放學回家寫作業,本來一個多小時能完成的作業,硬是拖到晚上10點才做完……」孩子做事特別是做作業磨蹭、拖拉,讓大部分爸媽都感到十分的頭疼,並且不斷的催促似乎也改不了孩子慢悠慢悠的狀態。
孩子做事拖拉慢騰,原因可能有哪些?
1、性格使然,有些孩子做任何的事情比較緩慢,不管是起床、穿衣、收拾東西、做作業就是比正常速度慢一些。如果爸媽沒有理解孩子,反而不斷催促、嘮叨甚至罵孩子,孩子會有憤怒的情緒,可能會以更慢來表達對快節奏媽媽的不滿。
2、注意力不集中,當爸媽讓孩子做某件事時,孩子沒有集中注意力去聽並且做出行動,或者心裡想著別的事情,當做爸媽要求的事情時顯得漫不經心,在爸媽眼裡這種行為就是慢吞吞。
3、對所作事情缺乏興趣,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很快,但是對於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一直拖著。
4、缺乏時間觀念,沒有時間管理的意識,孩子對於在什麼時間應該完成什麼事情沒有什麼概念,也會出現慢悠悠的情況。
孩子不認為拖拉是不好的,不知拖拉的後果,並且對爸媽的依賴性強,我慢也沒關係,反正爸媽最後會給我做的。
給爸爸媽媽的建議:
1、對於性格使然的孩子,爸媽首先管理好自己急躁焦慮的情緒,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然後在做事情的時候預留多一點時間,並且不斷的給予孩子正向的鼓勵與支持,每當孩子有一點進步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激發孩子做事加快速度。
2、陪伴孩子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另外注意,爸媽避免一次發出多個指令,有時候爸媽往往發出一個指令要求孩子馬上有回應,但是每個孩子發展情況不一樣,當超出孩子動作能力範圍時,孩子覺得自己快,但是爸媽還是覺得慢,需要給孩子多一些耐心。
3、增強孩子心甘情願做這件事情的動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家人的表揚,孩子得到家人的表揚後會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並且會逐漸認識到這種行為習慣是正確的。另外亦可以通過獎懲制度強化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如持續多長的時間做到什麼事情,可以獲得一個喜歡的玩具,一次外出遊玩的機會等,注意獎勵避免太過物質化。
4、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那么爸媽需要協助孩子培養時間觀念以及時間管理意識。如讓孩子列出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然後根據這些事情進行時間分配,約定好之後,爸媽需要注意的是適當提醒就行,當孩子執行後,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
5、針對孩子依賴性強的問題,爸媽需要注意堅持原則,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體會到不按時按成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後果是什麼,如放學後不安排時間把作業做完,第二天面對老師的責問,不要擔心他會犯錯,越早嘗到苦果,越早成長。
我們所有的嘮叨、急躁都是希望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長,如果爸媽覺得自己的孩子拖拉慢騰也不要認為這是很糟糕的事情,關鍵是給予孩子理解與耐心,培養他對於時間認知及時間管理的能力,溫和堅定原則,不斷給予孩子愛的鼓勵與肯定,相信孩子的拖拉磨蹭不再是個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