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的情況如何,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有哪個父母不埋怨孩子磨蹭,拖拉的。
每次去商場,去吃飯,都會看到父母指責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什麼趕快吃,趕緊走,再不快點就不管你了......
其實,我自己也不例外,兒子小的時候,那個吃飯速度啊,簡直了!吃著吃著竟然發起呆,感覺就像在思考人生。
實際上,你去網絡搜看看,關於孩子磨蹭,拖拉的帖子有大把,絕對的高頻次,高展現。
那我們不禁要問,孩子磨蹭,拖拉,究竟是怎麼個情況?為毛他們總是需要父母反覆催促?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們改掉這些毛病?
回答這些問題,正是本文的目的。
首先,我極為反對很多人,把孩子磨蹭,拖拉的責任推給家長,認為是家長造成的現狀。我認為父母有一定助推作用,但並不是真正的元兇(後面會提)。
那麼好,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會磨蹭,拖拉,我認為任何事情背後都有道理,只有弄清楚它的原因,我們才能找到相應的對策,我總結為以下幾個原因:
現在,請閉上眼睛,放空腦袋,五分鐘之內只關注自己的呼吸就好,你信嗎,在這五分鐘內,你的腦海裡,會飄過無數個想法。
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在醒著的狀態,普通成年人一天將近有一半的時間在走神,真正專注的時間少之又少,而對孩子來說,走神的時間將成倍放大。
這就意味著,孩子們很難全身心地做一件事,除非這件事極具吸引力(比如說動畫片或遊戲),所以,對於寫作業,吃飯,穿衣服等一系列事情,孩子一定會走神,走神就意味著磨蹭,拖拉。
可是,這也不能怪他們,大腦運行的機制就是這樣,有學者認為,走神是好奇心的驅使,走神的過程就是孩子學習探索的過程。
有一次,我發現兒子吃飯時候又在發呆,我問他,你是不是在想什麼?
我在想光頭強為什麼沒有頭髮,兒子很認真地回復我。
這種好奇心會讓孩子發現很多大人察覺不到的事物,比如,在繫鞋帶的時候,孩子會琢磨鞋帶是什麼做的,為什麼要穿過這麼多洞洞......
看似是走神,其實孩子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索和發現這個世界,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除了容易走神,孩子磨蹭,拖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孩子各方面技能都不熟練,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快速,精準地處理某一件事情。
就拿穿衣服來說,成年人只要抓住兩個角,隨便一套就可以搞定,可孩子不一樣,他需要一步步執行,萬一哪一個環節出錯,孩子又得重新來過。
別覺得奇怪,還記得你剛開始學車的時候嗎,你不也戰戰兢兢,哆哆嗦嗦,生怕哪裡出了錯,其實,這就是一個熟不熟練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時間這個概念跟大腦推理能力相匹配,小孩子根本分不清楚「立刻」,「馬上」,「15分鐘之內」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單單早上,中午,晚上的順序,孩子得到五六歲時才能搞清楚,而昨天,今天和明天,至少得在七八歲時才能理解。
因此,當家長跟孩子說這些虛幻的名詞時,孩子根本就搞不清楚狀況。
不僅如此,孩子很難像大人一樣,有預測未來可能性的能力,比如路上會不會堵車,公交車會不會晚點,上學遲到是因為出門太遲。
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只知道此刻的事情,未來跟此刻有什麼關係,這對他們來說,暫時有點懵。
每個孩子天生就不一樣,有的鬧騰些,有的安靜些,有的性子急,有的性子慢,這沒有為什麼,老天就是這麼安排的。
別覺得你們夫妻倆都是急性子,然後認定孩子也一樣,這沒有一定的,孩子跟你們之間有共性,但也有特性。
我還真就見過父母是「急先鋒」,而孩子是「慢烏龜」
小結:基於以上四點,我認為孩子磨蹭,拖拉的根本原因是生理問題,由於他們的年齡還小,身體還不流暢,大腦成熟度也不夠,因此,無法專注而熟練地處理各種事情。
你可能會說,不會啊,我看有的孩子做事就很麻利,這點我信,不過,你看的到孩子有多大,個性如何,成長環境是什麼樣的,是否所有事情都麻利,他父母容忍度有多少,這些都是你看不到的。
所以,我們儘可能從大概率上去思考問題。
那麼接下來,我們需要探討如何破解孩子磨蹭,拖拉的問題,通過上面的分析,你可能會覺得,都已經是生理問題了,這還能有啥辦法,只能被動等待了唄。
其實不然,雖然我們不至於揠苗助長,但採取一些科學的幹預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也有不少的孩子,他們並不磨蹭,也不會拖拉。那麼我認為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思路:
「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因此叫做「標籤效應」。
基於「標籤效應」,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給孩子貼上「不磨蹭」,「不拖拉」的標籤,跟負面標籤一樣,當你經常說孩子「很準時」,「很配合」後,孩子下意識地,會把自己的行為,往你所說的方向去靠攏。
如果早上時間太緊,那咱就早起一點,早做安排,多給孩子一點「磨蹭」時間,如果吃飯時間太長,那咱能否提前給孩子安排飲食,如果孩子動不動就走神,那咱能否多一點善意的提醒。
記得針對吃飯問題,我是這麼跟兒子說的:光頭強為什麼沒有頭髮這件事,爸爸吃完飯跟你一起探討,現在先吃飯吧。
千萬別小看這個操作,在我們的時間管理課上,很多學員表示,自打有了任務清單,孩子可喜歡打鉤了,而且事情推進的速度極快,時間還沒到,孩子就急於進入下一個任務環節。
通過多維度,多頻次的訓練,孩子慢慢就對時間有了概念,他知道時間是有限的,做不完是需要承擔後果的。
小結:以上是我對孩子磨蹭,拖拉的解決思路,我不認為這些方法屬於萬能良藥,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每個父母的個性也不盡相同,但至少可以給你一點啟發,讓你換個視角,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尊重成長規律。
01、孩子寫作文磨蹭怎麼辦?
我認為,寫作業磨蹭可能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對應的解決辦法如下:
記住!作業是對學習內容的複習,也是對學習效果的一種反饋,它不是為了交差,也不是為了應付學校老師的任務,因此,家長需要理性看待作業這個問題,它就是孩子的一種責任,必須交還給孩子,避免過度幹預,導致責任轉移。
02、牛人爸爸如何搞定孩子寫作業問題
我聽說過一個牛人,在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上,他是這麼做的:
首先,他去學校了解了一下情況,知道了孩子目前的水平,以及寫作業的大概時間範圍,然後回家跟孩子約定:晚上9點之後不許寫作業,至於幾點寫,孩子自己說了算。
有一天晚上10點,他發現孩子竟然在被窩裡,用手電筒照著寫作業,於是抓起來一頓收拾。孩子哭著說,能否把時間調整到晚上9點半。
從那以後,孩子的作業時間再也沒超過9點半。
我認為,這位爸爸的方法可以借鑑,但不能照搬,看得出來,他是花了心思,做了準備的,他事先跟老師打了招呼,請求老師在學校裡進行配合,他把寫作業的責任徹底交還給了孩子,實在是牛。
總結:孩子的成長,學習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事情,按照複雜科學的解釋,越複雜的事情,背後的方法論越簡單,宇宙如果有初始的發端代碼,那麼一定不會超過三行,對孩子來說,我認為背後底層的方法論如下:
成長型心態的人,他們關注過程,關注進步,熱衷於學習成長,敢於探索,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希望我的一點火苗,可以點燃你的思潮,讓你的愛豐富孩子的大腦!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並註明出處!讓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