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拖拉拉,沒有自主性,沒有習慣性不懂得自律,成為了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事情,很多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大部分的孩子存在這樣問題時,家長都會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然後孩子會按照家長所說的方法去做,慢慢的形成了習慣之後,孩子如果離開了家長的叮嚀,那麼孩子往往在做事時就一點沒有主心骨,如果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家長的引導就非常重要。
在之前的一個寶媽群中就分享了一件案例,這個寶媽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給孩子列好計劃,而且孩子每天會按照他的計劃實施,可是有一天他沒有列計劃,這一天孩子便整天無所事事,不知道到底是應該先去學習,還是應該先整理自己的房間,這一天過得亂七八糟,絲毫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反而日子越過越亂,那麼如何讓孩子自己養成自律的習慣呢?
第一做好計劃
擁有一個好的計劃,可以讓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有序不亂,但是做計劃也要通過本人的意見去做,如果你想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就應該讓孩子自己把一天中當中要做的事情安排好。
每個孩子做事的順序不一樣,而且每個孩子做事的時間和做事的快慢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據孩子的意見去設定計劃,當孩子覺得設定的計劃太過匆忙時,可能做的事情就不會那麼完美,所以為了給孩子制定一個好的計劃,就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
讓孩子每天養成自己列計劃的習慣,久而久之哪一天不不列計劃,也能夠把這一天當中的工作完成的很好,這樣有利於他的生活,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第二適當獎勵
懂得賞罰的家長往往都非常開明,當孩子做錯事情時,懂得賞罰可以讓孩子更加開心,=自己做了好事,當孩子取得優異成績時,懂得賞罰可以讓孩子更加喜歡學習,同樣在孩子完成家庭任務或者完成了每一天的計劃時,也要給一定的相對應的獎勵。
比如當孩子完成了這一天的任務,或者提前完成了任務,家長可以詢問孩子晚上想要吃什麼,獎勵吃一頓大餐,又或者家長問一下孩子喜歡什麼東西,給孩子送一個小小的禮物,這樣養成了習慣之後,孩子就會對自己每天的計劃都非常認真的對待,不會覺得這是一種累贅,只會覺得這是在為自己做事,而人只有為自己做事才會心甘情願,才會在裡面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更多。
第三家長做好榜樣
萬事開頭難,但萬事都需要以人的引導,而孩子就更需要家長的引導了,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去如何去引導孩子,要告訴孩子怎樣去做應該要做的事情。
比如我們在教育孩子在做每天計劃的時候,家長也應該給自己列好計劃,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不偷懶,那麼家長也需要做一個比較積極努力向上的人,不要整天窩在沙發裡面打遊戲看電視劇,這樣只會影響到孩子。
所以以身作則,才是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孩子往你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提醒大家:莫強求才能讓孩子懂得自律
有時候家長往往會給孩子安排一些孩子不想要做的事情,可是要知道,如果你在強求一個人做事時,那麼他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做出來的事情絲毫不完美,所以我們在做事時一定要懂得讓孩子自己養成自律的習慣,不要去強求他尊重孩子的意見,才能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自律,家長的苦心才會不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