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這九種方法家長必看

2020-09-21 小礦鼠

我們注意到,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本該是自己處理的事毫無主張,事事都依靠家長;也有些孩子年齡雖然不大,卻很自覺。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

小礦鼠提供以下九種提高孩子自主性的方法,家長們快跟著小礦鼠一起看看吧,培養聰明自主性強的寶寶。



1. 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裡,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

作家長的,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裡自己當主人。



2. 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願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拼圖,或者什麼也不幹……無聊了,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就給孩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3. 給孩子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

培養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採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律,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鍛鍊,這才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 

有一位母親看到5歲的孩子對洗碗感興趣,就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幹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



4. 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後,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5. 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鍊的條件;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6. 給孩子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機遇就會和你擦肩而過。家長的任務應該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啟發孩子自己去抓住,培養孩子善於抓住機遇、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

一位小學生偶然同媽媽講起學校要進行英語選拔賽的事情,媽媽就鼓勵英語成績不錯的孩子爭取參加,並告訴她,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把握住一個機會就意味著在成功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在小學升初中時,這次比賽的成績被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媽媽的提醒,以後很主動地在各種機會中表現自己。


7. 給孩子衝突,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衝突。解決衝突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當孩子向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家長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迴避它,更不宜動轆由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8. 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但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於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9. 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創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孩子的創造性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同樣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樣來。於是家長主動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泥塑和橡皮泥,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學、好好捏、好好練,要有新點子。」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初中畢業時,已經能輕鬆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並以此特長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 家長必看!北師大教授教您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家長必看!北師大教授教您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2021-01-17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的自主性不是培養的,大腦本來有自主性,家長要學會如何不破壞!
    《動力催眠專業技能證書課程》家長總在問: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 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十種方法
    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家長朋友們需要學習的10個方法
    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YoKID來支招!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本該是自己處理的事毫無主張,事事都依靠家長;也有些孩子年齡雖然不大,卻很自覺。孩子喜歡「黏著」大人,這或許是令很多大人頭疼的問題。可是通常來說,問題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大人身上。什麼事情都替孩子處理好、打點好。孩子沒有任何選擇的機會,全部聽大人的。長此以往,我們就會慢慢發現,孩子沒有了自己的主見,不給他安排事情就不知道該做什麼,缺乏自主性。
  • 用尊重與包容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呢?日本的平井信義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養育0-5歲的孩子》(以下簡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了提供了方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發育規律、容許孩子打架和爭吵,以及包容孩子的惡作劇。
  •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未來可期
    無獨有偶,正好這兩天在看《平井信義育兒法》,作者平井信義在書中雖然講的是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但通篇都在為我們指出一件事情,保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作者講到,所謂自主性,就是自己思考,並根據思考結果選擇相應的行動,不依賴他人進行行動的一種能力。
  • 尊重規律,不責罵,包容孩子的惡作劇方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呢?日本的平井信義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養育0-5歲的孩子》(以下簡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了提供了方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發育規律、容許孩子打架和爭吵,以及包容孩子的惡作劇。
  • 做事兒總要家長陪伴,孩子缺乏自主性,家長可以這樣做
    因為爸爸媽媽也有工作要忙,不可能24小時陪著萌萌,所以這是爸爸媽媽很頭疼的一個大問題。除此之外,萌萌也不敢自己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除非爸爸媽媽在一旁看著他,她才會和小朋友接觸。看著萌萌自主性這麼差,爸爸媽媽就開始擔心萌萌的未來。其實,像上述案例中萌萌這樣自主性差的小朋友並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 如何培養學前期兒童的自主性?單志豔談家庭教育
    0-3歲自主性培養重點在於培養建立了安全感基礎上的正常依戀與「第一反抗期」自主行為的保護與支持。3歲以後則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社會適應的要求,全方位培養個人自主性。學前期兒童自主性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們提出了讓孩子自主地學習、
  • 維護孩子的自主性,家長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我價值
    家長有的時候希望什麼都能夠替孩子想到了,但事實上如果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主性,其實是最好的保護自我價值感的方式。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能夠感知幸福並且帶給別人幸福感的人。孩子的自主性就來源於父母放手。家長行動的時候要照顧到孩子的動力。有的時候父母做事不周全反而能夠給孩子行動的空間。在培養孩子自主性的時候家長要提前給自己一些心理準備,準備好應對一些孩子的失敗和不滿意的地方。最考驗家長的地方就是既能夠幫助到孩子,又不會因為自己的不滿而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
  • 8+10,培養寶寶自主性
    8+10,培養寶寶自主性2009-04-23 10:23:32出處:pckids作者:佚名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本該是自己處理的事毫無主張,事事都依靠家長;也有些孩子年齡雖然不大,卻很自覺。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 全書14章每天1章兩星期讀完,學會70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方法
    當孩子在必須做和想做的事之間難以抉擇的時候,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也不能強迫孩子放棄自己想做的事去做必須做的事,這是無情的殘忍。介紹幾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小方法,一定要去試,馬上用起來,知道卻不用等於無效。①找一件你之前替孩子做過決定的事情,重新讓孩子做一次主動的選擇,或者詢問一下他的看法。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家長必看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上一期我分享了一個中國家長在餵養過程中最為普遍又獨具特色的現象——餵飯,分析了家長給寶寶餵飯的主要原因,以及長期餵飯對寶寶的危害,受到了眾多家長的喜愛。​今天,我們繼續深入這個話題——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
  • 全書14章每天1章兩星期讀完,學會70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方法
    當孩子在必須做和想做的事之間難以抉擇的時候,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也不能強迫孩子放棄自己想做的事去做必須做的事,這是無情的殘忍。介紹幾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小方法,一定要去試,馬上用起來,知道卻不用等於無效。①找一件你之前替孩子做過決定的事情,重新讓孩子做一次主動的選擇,或者詢問一下他的看法。②找一些你為孩子做出的,而他本人有不同看法的決定,分析一下這些決定的成本與收益。
  • 《平井信義育兒法》:不疾不徐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體諒他人之心
    家長們都見識過「神獸」的威力:剛剛整理乾淨的房間又被搞得一團糟,小物件總是會莫名其妙地「變身」甚至消失,不知道從哪裡學到了「髒話」……很多家長因此而經常血壓上升、歇斯底裡過。該怎麼辦呢?平井信義也給出了方法: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做主的「房間」。
  • 《平井信義育兒法》:不疾不徐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體諒他人之心
    讀起來,就如同聽一位幸福的老爺爺在你耳邊嘮叨:孩子出生前,要怎麼怎麼;孩子出生了,又要怎樣怎樣……當然,畢竟出自一位從業40多年的專家之手,這近11萬字的「嘮叨」親切而不散亂,整個「嘮叨」也都是圍繞著「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體貼他人之心」這一主題。我是一個父親,家有6歲女兒。
  • 如果你不想養廢孩子,請放手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平時張老師給兒子輔導數學,看著兒子抓耳撓腮的樣子,總會大光其火,忍不住三下五除二就把答案給了孩子,自己樂的清淨,兒子把答案一抄,免去了動腦筋的苦惱。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不會就問,喪失了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學習自然一落千丈。多數父母會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衝上去告訴他們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