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未來可期

2020-09-10 土豆絲呀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一個今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寫的一封信,說自己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順順利利,可面對畢業以後的生活,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期待詩和遠方,但連眼前的苟且也沒有著落、不知道在哪裡。

無獨有偶,正好這兩天在看《平井信義育兒法》,作者平井信義在書中雖然講的是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但通篇都在為我們指出一件事情,保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作者講到,所謂自主性,就是自己思考,並根據思考結果選擇相應的行動,不依賴他人進行行動的一種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如果能在孩子0-5歲的時候幫助孩子發展自主性,那麼成人後的孩子面對人生肯定會更從容,知道該怎樣主動開啟人生,而不是手足無措。

一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應遵從孩子發育規律,順勢而為。

人的成長是連續的,一個人20歲、30歲出現的問題,絕不是當時出現的,一定是積累的結果,極可能與2歲不自己吃飯,12歲不自己整理文具有關。——徐婧英《高情商養育》

當孩子1歲左右開始會走路,孩子的惡作劇也就開始了,惡作劇就是基於探索欲望和自主性之上的。正確面對孩子的惡作劇,如果一味的制止、打壓,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成為家長眼中的「乖孩子」,這些乖孩子才是真正有問題孩子。

2歲左右是孩子的孩子想要自己吃飯,就讓孩子自己來,孩子自己把飯吃到嘴裡與大人餵到嘴裡的飯,感覺肯定不一樣,孩子從挖不到飯到能把飯送到嘴裡就是一次成功的體驗。

3-4歲的孩子,如果在和其他的孩子玩耍中發生爭執,這是因為自己的意見與別人相左、有自己的主張,這些孩子都是有自主性的好孩子。

提到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有的家長肯定會有話說,認為自己早點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所以孩子現在很懂事、很乖。可看完《平井信義育兒法》,你會知道,也許家長的這些做法正在扼殺孩子的自主性。在幼兒園裡,老師最少是以一敵十,面對眾多孩子,哪個孩子調皮搗亂都會被老師認為是不乖的孩子,老師更不喜歡愛打架或愛爭吵的孩子,老師會把孩子調教成一個乖孩子。回到家裡,家長看到孩子變得懂事、衣服乾淨不髒亂,家長也會覺得省心不少。可愛吵、愛鬧、愛惡作劇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自主性和社會性,也在一次次與其他小朋友不同意見的碰撞中表現出來,孩子的探索欲在一次次惡作劇中得以滿足。幼兒園裡按部就班,統一有序的生活作息習慣只會讓孩子思想僵化、機械。老師眼裡的乖孩子,也許會有很好的執行能力,但到步入社會,也許沒有自主創新的能力。

知道了這些孩子的成長規律,對待孩子的惡作劇,我們才會更理性。



二 在生活習慣方面,無論孩子表現的有多慢、多笨拙,也請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時間,讓他們儘可能獨立完成。家長不能心太急。

五一的時候,我和閨蜜一同帶著兩個孩子去吃飯。我特地點了烤肉,讓孩子自己學著烤著吃,兩個女孩每人拿一雙筷子,把肉一片片鋪在煎鍋中,我和閨蜜在聊天。閨蜜對好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想到自己,每天利用下班的時間匆忙地在手機上瀏覽各種信息,自認為自己知道了很多,時間長了對事物的看法也只會人云亦云,說的都是其他人的觀點。我們聊著天,看著孩子們烤肉,我不時地催促著女兒,讓女兒快點鋪,一度想奪過筷子自己來,好讓肉快點烤熟。可閨蜜坐著那兒兩手拖著腮幫,慢悠悠地對她女兒說:「不急,慢慢來!」對比下來,我好像在趕時間。而女兒在我的催促下愈發手忙腳亂。

想想在家裡也是這樣,孩子只要一放學,我就進入了一級備戰模式,盯著孩子「你快點吃飯!」「快點寫作業!」「快點上床睡覺!」「快點洗臉刷牙!」仔細想一下,我說的每句話都必須帶上「快點」。就連看個網劇也是點快進。好像只要慢一點,就會跟不上潮流、跟不上時代、會錯過許多事情。

我們幫孩子把鞋帶系好、把書包整理好、把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安排好,這的確是為孩子節省了不少學習時間,可同時我們也剝奪了孩子自己自主的自由。

因為我們注重的只是「快點」,我們沒有時間讓孩子慢慢學會繫鞋帶、沒有時間讓孩子慢慢思考問題、沒有時間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釋放天性、甚至沒有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該玩什麼遊戲、沒有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計劃、沒有時間讓孩子自主地發展興趣愛好、沒有時間.......。

最終,孩子在世界面前手足無措。因為孩子沒有過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經驗、沒有自己對事物嘗試過以後獲得認知的體驗。



三 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可以獨立自主的環境。

媽媽說我太傻,放著婆婆給我做飯不去吃,非得自己在家做飯。我說我一點也不傻,為了孩子我必須這樣做。

我和婆婆各自一個小院,離得不遠,每天白天我和孩子們都在婆婆那個院裡吃飯,在對孩子的問題上,我和婆婆一直意見不一致。

每次做飯的時候,孩子愛去廚房幫倒忙,我很樂意讓孩子幫忙,婆婆會說:「淨添亂,去客廳等著吧!做成飯奶奶叫你。」

吃完飯,我想讓孩子洗碗,這時婆婆就又發話了:「大人坐在那裡不動彈,指使一個孩子幹活,像啥話!放下,奶奶去洗。」

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了,與婆婆溝通無果,婆婆的信條就是「狗大自咬,女大自巧。」所以我們就乾脆減輕婆婆的負擔,自己在自己的小院裡做飯。孩子有興致的時候,就自己去廚房倒弄,時間長了,也沒有覺得做飯是件多難搞定的事情。

給孩子提供環境,讓孩子自己試著做,多次嘗試,在嘗試中獲得對事物的認知,知道通過努力能取得成果,遇到事情,孩子自然更願意主動。

四 允許孩子惡作劇不等於對孩子放縱,還需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有一個親戚讓我印象深刻,她經常說她家孩子太皮,有一次去面試帶著孩子去了,一不注意孩子就把人家的電腦鍵盤摳掉了一個按鍵。我去過她家,所以我相信她說的。她家的沙發就是孩子的馬路,她家的牆壁讓孩子畫的不成樣子。不管是餐桌上還是茶几上、還是床上到處都是孩子的玩具。這樣被放縱,孩子心裡沒有界限,自然不能區哪些惡作劇會對別人造成困擾,所以經常做出讓其他人頭疼的事情。

5歲以下的孩子對事情沒有好壞之分,只知道搗亂,但不知道哪些是危險的、哪些惡作劇是搞破壞,如果孩子的惡作劇對自己或其他人造成困擾了,就要嚴肅真誠地告訴孩子原因,孩子以後就會減少相同的惡作劇。

比如經常喜歡把家裡搞得一團糟,可以告訴孩子媽媽收拾家裡很辛苦,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幫忙收拾。

在家裡最好也給孩子開闢出一個獨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在裡面自由發揮。

讓孩子知道在公共空間,自己的行為舉止會對他人造成困擾。

這樣做一方面培養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有同理心和體貼他人之心。



最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井信義先生有50年的兒童心理研究經驗,14年一直潛心研究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在花甲之年,夢想著開始過自己悠閒的日子,可是因為不想讓孩子把孫子們過早送去幼兒園,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這兩大人格支柱,所以夫婦兩個主動幫助孩子們養育8個孫子孫女。《平井信義育兒法》裡記錄了孩子各個年齡段的特點,也裡記錄了他對孫子實施的教育。通過他的育兒法,照見我們自己的教育方法,讓自己的育兒之路更順暢、更胸有成竹。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十種方法:  我們注意到,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本該是自己處理的事毫無主張,事事都依靠家長;也有些孩子年齡雖然不大,卻很自覺。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
  • 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十種方法
    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YoKID來支招!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因此,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我們要多多了解孩子此時的心理、生理特點,細心呵護他正在生長的「自主意識」,為孩子成人後仍能保有良好的自主性打下基礎。1、激發孩子自主做事的欲望蒙臺梭利博士說:「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蒙臺梭利教育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孩子自主性中一定要重視「做」的過程。
  • 用尊重與包容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呢?日本的平井信義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養育0-5歲的孩子》(以下簡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了提供了方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發育規律、容許孩子打架和爭吵,以及包容孩子的惡作劇。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這九種方法家長必看
    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小礦鼠提供以下九種提高孩子自主性的方法,家長們快跟著小礦鼠一起看看吧,培養聰明自主性強的寶寶。
  •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家長朋友們需要學習的10個方法
    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
  • 尊重規律,不責罵,包容孩子的惡作劇方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呢?日本的平井信義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養育0-5歲的孩子》(以下簡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了提供了方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發育規律、容許孩子打架和爭吵,以及包容孩子的惡作劇。
  • 如果你不想養廢孩子,請放手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如果你不打算養廢孩子,那麼從小就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孩子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日本有個很火的綜藝節目《初遣》,每集講述了一個孩子第一次獨立出門的故事。三四歲的孩子,獨自出門去完成一項任務,比如獨自一人在小區裡的麵包店買早餐;去隔壁街的花店裡買花;去菜市場買菜。
  • 孩子的自主性不是培養的,大腦本來有自主性,家長要學會如何不破壞!
    《動力催眠專業技能證書課程》家長總在問: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 臨沂:警惕"偽智力" 專家教你培養孩子自主性品質
    "因為聰明不是決定孩子成績好壞的最關鍵因素,最關鍵因素卻是自主性等因素."講座中,翟老師給出了答案.  他指出,很多時候家長們喜歡誇獎孩子"聰明",久而久之就讓很多孩子自認為自己真的很聰明,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忽略了真正能幫助他通往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如努力、專注、堅持、創新等等.
  • 8+10,培養寶寶自主性
    8+10,培養寶寶自主性2009-04-23 10:23:32出處:pckids作者:佚名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本該是自己處理的事毫無主張,事事都依靠家長;也有些孩子年齡雖然不大,卻很自覺。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 如何培養學前期兒童的自主性?單志豔談家庭教育
    0-3歲自主性培養重點在於培養建立了安全感基礎上的正常依戀與「第一反抗期」自主行為的保護與支持。3歲以後則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社會適應的要求,全方位培養個人自主性。學前期兒童自主性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平井信義育兒法》:不疾不徐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體諒他人之心
    「親膚育兒法」,簡單而言,就是要養育者對孩子多些肌膚接觸,籍此讓孩子感受到愛。更具體地說,就是要多抱抱孩子。在平井信義看來,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體貼他人之心」,就要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而對於嬰兒而言,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懷抱更能讓他們感受到愛了。
  • 《平井信義育兒法》:不疾不徐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體諒他人之心
    讀起來,就如同聽一位幸福的老爺爺在你耳邊嘮叨:孩子出生前,要怎麼怎麼;孩子出生了,又要怎樣怎樣……當然,畢竟出自一位從業40多年的專家之手,這近11萬字的「嘮叨」親切而不散亂,整個「嘮叨」也都是圍繞著「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體貼他人之心」這一主題。我是一個父親,家有6歲女兒。
  • 孩子什麼事都問父母?缺乏自主性的孩子,內心毫無主見
    其實有關主見不可缺少的就是孩子的自主性,沒有自主性的孩子也是不會擁有主見的孩子。一、家長的控制欲,削弱了孩子的自主性朋友在小的時候,由於父母都是學校的老師,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從今天幾點起床,吃什麼,穿什麼,到學校做什麼,都是父母在一手控制。
  • 做事兒總要家長陪伴,孩子缺乏自主性,家長可以這樣做
    看著萌萌自主性這麼差,爸爸媽媽就開始擔心萌萌的未來。其實,像上述案例中萌萌這樣自主性差的小朋友並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一、孩子缺乏自主性有哪些原因?比如說,有時候孩子的父母想培養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但是祖父母確認為這些事情會累著孩子,然後就替孩子幹了,還會責備孩子的父母。因為家長的過度寵愛,尤其是祖父母的隔代親會讓小孩子處於一種被溺愛的狀態。這樣的小孩從小就被家長全方位的照顧給包圍了,根本沒有自己實踐的機會,那麼獨立自主也就無從談起了。
  • 心理學家:3歲以後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父母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
    因此,學前期孩子的教育很關鍵。有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在3-6歲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自主性。也就是,在孩子3歲以後,父母要全方位的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那問題是怎麼培養呢?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自信心自信是作為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品質之一,現在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
  • 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們提出了讓孩子自主地學習、
  • 全書14章每天1章兩星期讀完,學會70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方法
    你來定≠不能管,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並不是完全放手,事事讓孩子自己做主,反而是做得更多。對孩子的一切行為不聞不問是父母的失職,父母需要更有智慧、有策略,更費心力地去與孩子合作。介紹幾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小方法,一定要去試,馬上用起來,知道卻不用等於無效。①找一件你之前替孩子做過決定的事情,重新讓孩子做一次主動的選擇,或者詢問一下他的看法。
  • 全書14章每天1章兩星期讀完,學會70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方法
    你來定≠不能管,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並不是完全放手,事事讓孩子自己做主,反而是做得更多。對孩子的一切行為不聞不問是父母的失職,父母需要更有智慧、有策略,更費心力地去與孩子合作。介紹幾個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小方法,一定要去試,馬上用起來,知道卻不用等於無效。①找一件你之前替孩子做過決定的事情,重新讓孩子做一次主動的選擇,或者詢問一下他的看法。②找一些你為孩子做出的,而他本人有不同看法的決定,分析一下這些決定的成本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