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警惕"偽智力" 專家教你培養孩子自主性品質

2021-02-08 中國教育在線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在小學還算優秀,為什麼到了初中越來越普通呢?8月27日,市民大講堂,臨沂市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翟召博,從孩子自主學習的角度為眾多家長解答並支招.

  "出現這種情況,多數是'踩高蹺效應'所折射的反教育傾向."市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翟召博,常年從事心理教育的研究.他認為,有的孩子學習好,並不見得就是他智商高或學習能力強,不是他真實智力水平的反映.

  他解釋道,一個人的智力需要一個緩慢的對環境的自適應過程.很多家庭心急火燎地幫助孩子拔高學習的成績,如陪伴、監督與輔導,一段時期內可以凸現出孩子的優勢,比較容易獲得好的成績.但這是一種"偽智力",是父母的智慧被疊加的結果.

  針對部分孩子小學學習很優秀,進入初中以後越來越普通,翟召博認為,也可能受到"天資遞減率"的影響."孩子在小學時,較多地受天資的影響.到了中學,雖然天資的作用還是不能否認,但是相比而言,天資的作用正在逐漸讓位於後天因素的影響.比如,是否滿腔熱情,目標明確,持之以恆,勤奮努力,刻苦拼搏等等'自主性品質'."翟老師表示.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反思自身的功利與盲目,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讀懂孩子行為背後被壓抑的情緒."講座中,翟老師還從孩子發展中的階段特點、警惕思維中的簡單化傾向、良好的心態感染孩子等方面進行講解,受到家長們的好評.

  一方匯聚名家的思想高地,一所沒有圍牆的社會大學,一道市民共享的文化大餐!市民大講堂——視覺和聽覺的共鳴,思想和文化的交響,市民共有的精神家園.作為一項大型公益文化活動,每周一期,免費聽講.本期市民大講堂由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臨沂大學、魯南商報、市圖書館、琅琊新聞網主辦,蘭山區社科聯、沂蒙文化學會協辦,秉承"弘揚人文精神,傳播先進文化,豐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宗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

  別總拿這個當藉口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生活中,當老師安慰一些家長,或是家長之間相互抱怨時,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那麼,"聰明孩子"為什麼常常學習不好?

  "因為聰明不是決定孩子成績好壞的最關鍵因素,最關鍵因素卻是自主性等因素."講座中,翟老師給出了答案.

  他指出,很多時候家長們喜歡誇獎孩子"聰明",久而久之就讓很多孩子自認為自己真的很聰明,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忽略了真正能幫助他通往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如努力、專注、堅持、創新等等.

  "其實,不當表揚往往容易對孩子的自主性進行破壞."不僅如此,根據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長達10年研究顯示,表揚聰明,會讓孩子形成"自我毀滅"行為.

  所謂"自我毀滅",即一直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在遇到更艱難的問題時,容易放棄.因為這樣的孩子認為過去的成就來自於自己的聰明,而不是努力.他們不想丟掉"聰明"的帽子,所以在面對困難時可能會走進誤區.

  "誇孩子絕不是張口就來,而是有著很多技巧."翟老師說,比如表揚後天,而不要表揚先天;定量描述,而不要定性評價;表裡如一,而不要言不由衷等等.

  鼓勵自主、堅韌,培養享受學習的孩子

  相關研究表明,建國以來的3000多名高考狀元,幾乎無人能成長為行業領袖.那麼,您希望自己的孩子"眼前學習好",但"將來沒什麼成就"嗎?講座現場,家長們紛紛搖頭.

  根據心理特點,翟老師把學生們分為五類,分別為厭學型:不快樂、厭煩、心理上強烈牴觸,恨不得把課本摔到老師臉上去;被動型:消極、被動、麻木,在父母、老師的督促下取得進步;機械型:刻苦用功、頭懸梁錐刺股,按部就班朝一流方向努力;進取型:主動、積極,把必須要做的事做到最好,持續性地保持一流成績;自主型:擁有進取型的特徵,此外還有自主、自由、堅韌、快樂.

  "狀元們一般都是進取型,但後來真正杰出或卓越的孩子,往往都是自主型."他介紹道,自主型孩子,有個性,有激情,有想像力,享受學習而不是完成學習,不以分數衡量成敗,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獨立的意志,有強烈的興趣,有一個執著追求的目標.

  "父母要做的,首先要鼓勵孩子自主,就是教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所犯的錯誤,讓他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講座中,翟老師也給出了指導意見.避輕就重,不要在每件事上都斤斤計較;預先限制選擇範圍,孩子樂於自己拿主意,因為這樣讓他們有長大的感覺;對孩子的選擇表示讚賞,在孩子作出選擇後告訴他,他的決定很正確,以幫助他樹立自信;與孩子共同做出決定;預先設定選擇範圍,保證即使孩子作出錯誤決定也不會帶來嚴重後果,同時,做出決定後孩子必須學會承擔後果.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
  • 培養孩子自主性的十種方法
    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為怕老師看見,才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YoKID來支招!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因此,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我們要多多了解孩子此時的心理、生理特點,細心呵護他正在生長的「自主意識」,為孩子成人後仍能保有良好的自主性打下基礎。1、激發孩子自主做事的欲望蒙臺梭利博士說:「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蒙臺梭利教育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孩子自主性中一定要重視「做」的過程。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這九種方法家長必看
    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小礦鼠提供以下九種提高孩子自主性的方法,家長們快跟著小礦鼠一起看看吧,培養聰明自主性強的寶寶。
  •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未來可期
    無獨有偶,正好這兩天在看《平井信義育兒法》,作者平井信義在書中雖然講的是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但通篇都在為我們指出一件事情,保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作者講到,所謂自主性,就是自己思考,並根據思考結果選擇相應的行動,不依賴他人進行行動的一種能力。
  •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家長朋友們需要學習的10個方法
    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我們把這些家長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自主性: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為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
  • 心理學家:3歲以後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父母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7歲之前,是感知覺、認知、智力、語言及溝通技能、社會性、人格形成發展的關鍵期。7歲之後,各個方面,尤其是個性傾向性基本定型了。因此,學前期孩子的教育很關鍵。有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在3-6歲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自主性。也就是,在孩子3歲以後,父母要全方位的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 用尊重與包容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有一次,我帶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恰好旁邊也有一個寶媽帶著一個兩歲多的小女孩在休息。小女孩媽媽對她說:「你餓了吧?媽媽給你剝一個香蕉吃。」小女孩滿懷期待地看著她媽媽剝香蕉,正要伸手拿剝好的香蕉時,不料,她媽媽張嘴一口吃掉了1/3,再遞給她。小女孩頓時嚎啕大哭,她媽媽沒有安慰她,反而對她說:「真是小氣鬼,媽媽只吃了一口而已。」小女孩哭得更厲害了。
  • 如何培養學前期兒童的自主性?單志豔談家庭教育
    7歲之前,是感知覺、認知、智力、語言及溝通技能、社會性、人格形成發展的關鍵期。7歲之後各個方面尤其是個性傾向性基本定型,重新塑造較難。學前期兒童教育的重點是訓練膽量,建立性別認同,培養自主性、意志力(尤其是延遲滿足)和耐挫折能力。這些都是構成個體全面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基礎。
  • 如果你不想養廢孩子,請放手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而不是複讀機,不會把你的輸入照單全收。如果你不打算養廢孩子,那麼從小就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孩子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日本有個很火的綜藝節目《初遣》,每集講述了一個孩子第一次獨立出門的故事。三四歲的孩子,獨自出門去完成一項任務,比如獨自一人在小區裡的麵包店買早餐;去隔壁街的花店裡買花;去菜市場買菜。
  • 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比培養智力能力更重要,後勁更足大家覺得呢?
    培養一個孩子的道德品質比培養智力能力更重要,一個孩子生出來99.99%都是聰慧的,尤其現在信息社會的發達,使得孩子有了更快的發育,人們總是在用「小人精」、「小大人」來形容他們,可愛而天真。但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方面總存在誤區,更多的是培養他們的智力開發,忽略了品行道德的培養,更確切地說,大人沒有起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作用,反而把成人世界的許多不道德的思想行為傳給他們幼小的心靈,其實從2歲去就開始讓他們丟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最基本的見人就有禮貌的叫人,離開有禮貌的說再見,得到別人的讚許說有禮貌的說謝謝。
  • 孩子的自主性不是培養的,大腦本來有自主性,家長要學會如何不破壞!
    《動力催眠專業技能證書課程》家長總在問: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 8+10,培養寶寶自主性
    8+10,培養寶寶自主性2009-04-23 10:23:32出處:pckids作者:佚名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本該是自己處理的事毫無主張,事事都依靠家長;也有些孩子年齡雖然不大,卻很自覺。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向這些家長求教,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 尊重規律,不責罵,包容孩子的惡作劇方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有一次,我帶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恰好旁邊也有一個寶媽帶著一個兩歲多的小女孩在休息。小女孩媽媽對她說:「你餓了吧?媽媽給你剝一個香蕉吃。」小女孩滿懷期待地看著她媽媽剝香蕉,正要伸手拿剝好的香蕉時,不料,她媽媽張嘴一口吃掉了1/3,再遞給她。小女孩頓時嚎啕大哭,她媽媽沒有安慰她,反而對她說:「真是小氣鬼,媽媽只吃了一口而已。」小女孩哭得更厲害了。
  • 孩子不聽話?沒規矩?教育專家教你這樣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因此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而當今社會的幼兒家庭成員,由於教育觀念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願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爭執,發生攻擊性行為等任性自私、不守規則的表現。
  • 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們提出了讓孩子自主地學習、
  • 《平井信義育兒法》:不疾不徐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體諒他人之心
    讀起來,就如同聽一位幸福的老爺爺在你耳邊嘮叨:孩子出生前,要怎麼怎麼;孩子出生了,又要怎樣怎樣……當然,畢竟出自一位從業40多年的專家之手,這近11萬字的「嘮叨」親切而不散亂,整個「嘮叨」也都是圍繞著「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體貼他人之心」這一主題。我是一個父親,家有6歲女兒。
  • 《平井信義育兒法》:不疾不徐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體諒他人之心
    讀起來,就如同聽一位幸福的老爺爺在你耳邊嘮叨:孩子出生前,要怎麼怎麼;孩子出生了,又要怎樣怎樣……當然,畢竟出自一位從業40多年的專家之手,這近11萬字的「嘮叨」親切而不散亂,整個「嘮叨」也都是圍繞著「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體貼他人之心」這一主題。我是一個父親,家有6歲女兒。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 不容忽視的學習品質培養節點
    學齡前兒童學習品質的4要素與培養你家孩子有無這些問題?尤其是幼兒階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時期,他們有一種本能的&34;,對孩子開闊眼界、豐富思想、開掘智力潛能大有好處。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奇心,鼓勵與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對於他們的成長,良好的習慣、傾向、態度、愛好的形成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父母能否激發孩子的這種好奇心,是培養孩子早期學習品質的教育藝術。家長應根據孩子好奇心的發育特點,引導孩子學習力的良好素養。
  • 怎樣培養孩子好的好習慣、好品質?
    怎樣培養孩子好的好習慣、好品質?家庭教育好孩子,應該分階段進行。因為不同階段的寶寶,所需要的教育就去是不同的。 0-2歲、2-4歲、4-6歲,每個階段的發展重點是不一樣的。 0-2歲這個階段是培養信任感、安全感的關鍵期。如果發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樂觀、自信的品質;發展得不好,則會形成悲觀、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點。